《伯夷列傳》
中國古代有個 孤竹國 第一代國王叫什么名字?
至此,孤竹國在歷史上就消亡了。 君主 名號 姓名 在位時間 身分 出處 此前六世系失考 父丁 墨胎竹猷 第七任孤竹國國君 見《亞微罍考釋》 亞微 墨胎初 ?-商紂王六十一年 父丁之子 見《亞微罍考釋》
徒靈13766126000咨詢: 伯夷列傳 反映了司馬遷什么樣的思想 -
沙依巴克區(qū)步帶回復:
______ 剛才讀了一遍翻譯,司馬遷的思想如此深邃,旁征博引如此巧妙,對世道的見解如此透徹真是讓人佩服.孩子,課文很好,但是如果你沒多少人生經(jīng)歷,看了以后也只不過是過眼云煙,拋之腦后,不會對作者的話產(chǎn)生共鳴,嘖嘖贊嘆.我最欣賞他下半部分的議論,那是他的人生見解和心得.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德高.
徒靈13766126000咨詢: 請結(jié)合作品談?wù)劇妒酚洝返乃枷雰?nèi)容 -
沙依巴克區(qū)步帶回復:
______[答案] 、《史記》的思想 司馬遷在《史記》里不僅記載了大量史實,并且要“考其行事,綜其始終,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來“究... 即認為天道與人事是不相干的.在《伯夷列傳》里,他以伯夷、叔齊和顏淵為例,對“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說法進行批評...
徒靈13766126000咨詢: 史伯夷列傳中涉及到的人物形象 -
沙依巴克區(qū)步帶回復:
______ 《伯夷列傳》出自《史記卷六十一·伯夷列傳第一》,作者司馬遷.該篇是伯夷和叔齊的合傳,冠《史記》列傳之首.在這篇列傳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藝,折衷于孔子”的史料處理原則,于大量論贊之中,夾敘了伯夷、叔齊的簡短事跡.他們先是拒絕接受王位,讓國出逃;武王伐紂的時候,又以仁義叩馬而諫;等到天下宗周之后,又恥食周粟,采薇而食,作歌明志,于是餓死在首陽山上.作者極力頌揚他們積仁潔行、清風高節(jié)的崇高品格,抒發(fā)了作者的諸多感慨.
徒靈13766126000咨詢: 伯夷和姜子牙的關(guān)系 -
沙依巴克區(qū)步帶回復:
______ 上古伯夷就是伯夷父是姜子牙先祖.炎帝神農(nóng)氏后裔,是第一任太岳,四岳始祖,輔佐大禹平水有功,封為呂候,是呂姓得姓之祖.大禹晚年賜其復祖姓姜,以奉炎帝之祀.姜子牙又叫姜尚、太公望,呂尚,是上古伯夷后世子孫,武王伐紂后封在齊國.后代子孫有姓呂、姜、尚、齊、子雅等等.商周時期孤竹國也有伯夷和上古伯夷不是同一人,相距千年.同名而己.
徒靈13766126000咨詢: 道不同不相為謀下一句是什么? -
沙依巴克區(qū)步帶回復:
______ 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道不同,不相為謀 作者:佚名 時間:2005-3-22 來自中國孔子網(wǎng) 【字體:小 大】 孔子名言. 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史記·伯夷傳》引此言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徒靈13766126000咨詢: 《史記伯夷列傳》 “余甚惑焉”惑的是什么 -
沙依巴克區(qū)步帶回復:
______ 惑 懷疑的意思 懷疑的是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句話 上面舉例證明天道無常并不偏愛善人
徒靈13766126000咨詢: 伯夷列傳最后一段翻譯
沙依巴克區(qū)步帶回復:
______ 原文: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賈子曰:“貪夫徇財,烈士徇名,夸者死權(quán),眾庶馮生.”同明相照,同類相求.“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巖穴之士,趨舍...
徒靈13766126000咨詢: 英語翻譯伯夷、叔齊:《史記·伯夷列傳》中寫道: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 -
沙依巴克區(qū)步帶回復:
______[答案] 卒:死. 盍:一起. 木主:棺槨著西伯候. 東:向東. 叩:停下. 爰:卻 兵:抓捕. 去:讓……走. 宗:以……為王. 恥:以……為恥. 且:然后. 沒:通“歿”,死了. 安適:哪里去. 徂:我們.
徒靈13766126000咨詢: 司馬遷寫《伯夷列轉(zhuǎn)》的目的是什么
沙依巴克區(qū)步帶回復:
______ 《伯夷列傳》是《史記》列傳的第一篇,雖為人物傳記,但記載伯夷叔齊的生平事跡的文字只有極簡略的二百來字.作者的主旨,不在給伯夷、叔齊立傳,而只是借他們的事跡作引子,自發(fā)其感憤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