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罵人版
少甄17387973479咨詢: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描繪什么季節(jié)的景象 -
忻州市相交流回復(fù):
______ 從“翠柳”即可看出是春天 六種景物:黃鸝 翠柳 白鷺 青天 西嶺 船 顏色有_黃色 翠綠色_____,聲音有___黃鸝鳴叫____,動景___白鷺飛____,靜景___西山嶺 船舶____
少甄17387973479咨詢: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是哪一首古詩里的詩 -
忻州市相交流回復(fù):
______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出自唐代杜甫的《絕句》,全詩如下: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譯文〗 江水碧綠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 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象燃燒的火一樣紅.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 不知什么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點評〗 這首詩以色彩鮮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風(fēng)光反襯詩人強烈盼望歸家的心情,抒 發(fā)了作者長久旅居他鄉(xiāng)的感慨.
少甄17387973479咨詢: 《絕句》宋志南的詩句是什么? -
忻州市相交流回復(fù):
______ 僧志南,南宋詩僧,志南是他的法號,生平不詳.詩名: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fēng)細雨中拄杖春游的樂趣.詩人拄杖春游,卻說“杖藜扶我”,是將藜杖人格化了,仿...
少甄17387973479咨詢: 杜甫的《絕句》中的正對偶詞語和反對偶詞語 -
忻州市相交流回復(fù):
______ 反對偶詞語 西嶺 - 東吳 其余均為正對偶詞語
少甄17387973479咨詢: 《絕句》中四道菜指 -
忻州市相交流回復(fù):
______ 有一位廚師精通詩詞沒做出一道菜都能說出一句優(yōu)美的詩句來.一位秀才故意出題為難.給廚師2個雞蛋要他做出4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詩.廚師欣然接受作了4道菜 第一道2個純蛋黃幾根青菜絲. 第2到菜把雞蛋白切成小塊,排成一字下面捕了一張青菜葉子. 第3道菜是清炒金蛋白一嘬,第4道菜一碗清湯上面漂著 4只蛋殼.秀才見了深表佩服,這四道菜表示那四句詩? 第一道菜:兩個黃鸝鳴翠柳 第二道菜:一行白鷺上青天 第三道菜:窗含西嶺千秋雪 第四道菜:門泊東吳萬里船
少甄17387973479咨詢: 杜甫的'絕句'中描繪了四種顏色,分別是神馬…? -
忻州市相交流回復(fù):
______ 一、杜甫的'絕句'中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分別描繪了黃、綠、白、青四種顏色. 二、原文: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三、翻譯: 兩只黃鸝在空中鳴叫, 一行白鷺在天空中飛翔. 窗口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 門口停泊著從東吳萬里開來的船只. 四、作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少甄17387973479咨詢: 柳州金綠洲英語培訓(xùn)
忻州市相交流回復(fù):
______ 本講內(nèi)容:詩眼 絕句五十六法之17-20 一、詩眼 詩眼是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xiàn)力最強的關(guān)鍵詞句.古人寫詩作詞,講究煉字,凡在節(jié)骨眼處煉得好字,使全句游龍飛...
少甄17387973479咨詢: 名叫《絕句》五言絕句三首 -
忻州市相交流回復(fù):
______ 這些都是五絕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蜀道后期 張說 客心爭日月,來往預(yù)期程.秋風(fēng)不相待,先至洛陽城.車船 無名 北人善駕車,南人善使船.易地而為之,船覆車也顛.人生不相習(xí),勉絕也徒然.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少甄17387973479咨詢: 古詩鑒賞 《絕句》 -
忻州市相交流回復(fù):
______ 此詩抓住景物特點寫春色,畫面優(yōu)美,格調(diào)柔和,很能引發(fā)讀者的喜春之情. “遲日”,出自《詩經(jīng)·七月》:“春日遲遲.”春天光照時間漸長,天氣趨暖,正所謂“天初暖,日初長”(歐陽炯《春光好》).詩人以“遲日”領(lǐng)起全篇,突出...
少甄17387973479咨詢: 蘇教版六年級快樂寒假20頁智力碰碰車答案是一個詩廚運用了杜甫的絕句四首中的哪一首? -
忻州市相交流回復(fù):
______[答案] 詩廚使用了“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首《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