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雅量第六
雅量才高文言文世說新語
10. 雅量第六之十、以小人之慮,度君子之心 王夷甫與裴叔則爭名,朝士為之語曰:“裴叔則之才,王夷甫之貌。”夷甫聞之,曰:“裴叔則之才,固不用多讓;王夷甫之貌,亦何足以驕傲!”遂各默然。
世說新語雅量第六原文賞析翻譯
王夷甫比裴頠大四歲,兩人的關系不好好。有一次,兩人聚會在一起,在座的都是當時的名士,有人對王夷甫說:“裴令的名望哪里值得考慮!”王夷甫便稱呼裴為卿,裴說:“我自然可以成全您的高雅情趣。”有人說庾亮有東下侵犯京師的意圖。有人對王導說:“應該暗中略作戒備,以防發(fā)生不測。”王導說:“...
世說新語雅量第六原文賞析翻譯
周仲智喝酒喝醉了,瞪著眼扭著頭對他哥哥伯仁說:“您才能比不上我,卻意外地獲得大名聲!”接著,舉起點著的蠟燭扔到伯仁身上,伯仁笑著說:“阿奴用火攻,原來是用的下策啊!” 顧和當初任揚州州府從事的時候,到初一該進見長官了,他還沒有進府,暫時在州府門外停下車。這時武城侯周頜也到丞相王導那里去,從顧和的...
世說新語雅量(顧和始為楊州從事)整篇意思
雅量第六之賣氏世二十二、此中中肢最是難測地(原文)顧和剛擔任揚州從事時,每至月旦將朝見,尚未入府,便將車停于州府門外。一日,周侯詣見丞相,途中經(jīng)過顧和車旁,見顧和正整理衣物捉虱,神情自若,毫不動容。周侯經(jīng)過后,忽然返回,指著顧和心臟處問道:“此中何所有?”顧和依舊捉虱,緩...
世說新語中的雅量第六中臨刑不變色翻譯
嵇康的一生,猶如他那絕世琴聲般,充滿了詩意與哲思。他的雅量與風度,成為了后人傳頌的佳話,而《廣陵散》的絕響,也成為了對他精神的一種永恒的紀念。嵇康臨刑前的從容與琴聲,不僅是對《廣陵散》的絕響,更是一種對藝術的執(zhí)著與堅守。他的精神,如同他的琴聲一般,穿越時空,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世說新語 王戎》全文 翻譯
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jīng)(有一次)和多個小孩子游玩,看見路邊的李子樹有好多果實,枝斷了,許多小孩爭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實。只有王戎不動。人們問他(為什么),(他)回答說:“(李)樹長在路邊卻有許多果實,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摘取果實(品嘗)確實是這樣的。魏明帝在宣武場上包著(一說...
郗太傅在京口文言文翻譯
郗太傅在京口文言文翻譯為:太傅郗鑒在京口的時候。出自《世說新語雅量第六》,全句為: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意思是:太傅郗鑒在京口的時候,派門生送信給丞相王導,想在他家挑個女婿。郗(xī)太傅:郗鑒,曾兼徐州刺史,鎮(zhèn)守京口。原文: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
《世說新語·雅量第六》譯文。“郗太傅...因嫁女與焉”
”郗太傅聽了后說:“這就是我要找的人啊!”于是,郗太傅親自前往王丞相家,發(fā)現(xiàn)那個袒露肚皮睡覺的正是王羲之。他便決定將女兒嫁給他。(這就是“東床快婿”的由來)王羲之在東床上坦腹而眠,這一舉動雖然看似輕浮,但其實反映了他坦蕩真誠的性格。郗太傅之所以選擇王羲之,正是因為這種坦率與真誠,...
世說新語雅量全解
回答:雅量第六之一、顏色自若 (原文)豫章太守顧劭,是雍之子。劭在郡卒,雍盛集僚屬自圍棋,外啟信至,而無兒書,雖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賓客既散,方嘆曰:“已無延陵之高,豈可有喪明之責!”于是豁情散哀,顏色自若。 (譯)豫章太守顧劭,是顧雍的兒子。顧劭在豫章去世的時候,...
《世說新語·雅量第六》譯文。“郗太傅...因嫁女與焉”
聽說太傅要選女婿,個個都表現(xiàn)得溫文而雅,只有一個少年躺在東床上露著肚皮呼呼大睡,好像根本不知道有選婿這碼事。”郗太傅聽了說:“就是這樣才好啊!”于是郗太傅親自去走訪,發(fā)現(xiàn)這個露著肚皮睡大覺的正是王羲之,于是就把女兒嫁給他了。(這就是東床快婿的來歷)...
西榮13636062229咨詢: 世說新語原本8卷,分36門,課文第一則選自第幾門,第二則選自第幾門 -
開平市心球軸回復:
______[答案] 德行第一言語第二 政事第三文學第四 方正第五雅量第六 識鑒第七賞譽第八 品藻第九 規(guī)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羨第十六 傷逝第十七 棲逸第十八 賢媛第十九 術解第二十 巧藝第二十一 寵禮第二...
西榮13636062229咨詢: 世說新語三十六門 -
開平市心球軸回復:
______ 德行第一 言語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學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識鑒第七 賞譽第八 品藻第九 規(guī)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羨第十六 傷逝第十七 棲逸第十八 賢媛第十九 術解第二十 巧藝第二十一 寵禮第二十二 任誕第二十三 簡傲第二十四 排調第二十五 輕詆第二十六 假譎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儉嗇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讒險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紕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西榮13636062229咨詢: 求世說新語雅量的翻譯 -
開平市心球軸回復:
______ 雅量第六之十九、東床坦腹 (原文)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譯)郗太傅(郗鑒)在京口時,派門生給王丞相送信,想在他們家找一個女婿.丞相對送信門生說:“你去東廂房隨便選吧.”門生回來后,稟告郗鑒:“王家的年輕人都很不錯,聽說來選女婿,都顯得很拘謹,只有一個小伙子在東床上袒腹而臥,好象不知道一樣.”郗公說:“就這個好.”打聽此人,原來是逸少(王羲之),隨后就把女兒嫁給了他.
西榮13636062229咨詢: 世說新語 雅量第翻譯“裴遐在周馥所”一則 -
開平市心球軸回復:
______ 雅量第六之九、直是暗當故耳 (原文)裴遐在周馥所,馥設主人.遐與人圍棋,馥司馬行酒.遐正戲,不時為飲,司馬恚,因曳遐墜地.遐還坐,舉止如常,顏色不變,復戲如故.王夷甫問遐:“當時何得顏色不異?”答曰:“直是暗當故耳.” (譯)裴遐到周馥那里,周馥作東道請客.裴遐和人下圍棋,周馥的司馬過來給他敬酒,裴遐只顧下棋,沒有及時喝酒,司馬生氣了,撕扯裴遐,裴遐從座位上摔到地上.裴遐站起來后又回到座位上,舉止和平時一樣,臉色也沒變,還像剛才那樣,繼續(xù)接著下棋.過后王夷甫問裴遐:“當時你怎么能不生氣呢?”裴遐回答:“只得默默承受啦.”
西榮13636062229咨詢: 世說新語 雅量 (顧和始為楊州從事) 整篇意思 -
開平市心球軸回復:
______ 雅量第六之二十二、此中最是難測地 (原文)顧和始為揚州從事,月旦當朝,未入頃,停車州門外.周侯詣丞相,歷和車邊,和覓虱,夷然不動.周既過,反還,指顧心曰:“此中何所有?”顧搏虱如故,徐應曰:“此中最是難測地.”周侯既入,語丞相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 (譯)顧和擔任揚州從事時,每月初一要朝會,沒進去之前,他把車停在州府門外.周侯(周顗)來拜見丞相(王導),經(jīng)過顧和身旁,顧和這時候正在抓虱子,泰然自若,神色專注.周侯本來都過去了,又返了回來,指著顧和的胸口說:“這里面有什么呢?”顧和仍舊繼續(xù)捉著虱子,慢悠悠地回答:“這里是最難揣測的地方.”周侯到了丞相那里,對丞相說:“你的州官里面有一個作宰相的人才.”
西榮13636062229咨詢: 世說新語王戎嘗李作者 -
開平市心球軸回復:
______ 雅量第六之四、此必苦李 (原文)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譯)王戎七歲的時候,曾和一群小孩一塊兒玩.發(fā)現(xiàn)路旁的李子樹上結了很多李子,把樹枝都壓彎了.小孩們都爭先恐后,跑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一人站在那里沒去.有人問他,他答道:“樹在路邊,結了那么多果子卻沒人摘,這肯定是苦李子.”摘下一嘗,果然如此.選自《世說新語》,沒有作者一說,編者劉義慶.
西榮13636062229咨詢: 《世說新語》這個文言文中,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和取之信然的解釋是? -
開平市心球軸回復:
______[答案] 雅量第六之四、此必苦李(原文)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譯)王戎七歲的時候,曾和一群小孩一塊兒玩.發(fā)現(xiàn)路旁的李...
西榮13636062229咨詢: 關于《世說新語》 -
開平市心球軸回復:
______ 《世說新語》是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世說新語》是由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劉峻(字孝標)注.漢代劉向曾著《世說》,早已亡佚.該書...
西榮13636062229咨詢: 世說新語的其中一個故事 -
開平市心球軸回復:
______ 世說新語中有一千多個故事. 雅量第六之十七、雅重之質 (原文)庾太尉風儀偉長,不輕舉止,時人皆以為假.亮有大兒數(shù)歲,雅重之質,便自如此,人知是天性.溫太真嘗隱幔怛之,此兒神色恬然,乃徐跪曰:“君侯何以為此?”論者謂不減亮.蘇峻時遇害.或云:“見阿恭,知元規(guī)非假.” (譯)庾太尉(庾亮)風度翩翩,儀容出眾,舉止端莊持重,當時人們都以為做作.庾亮的大兒子庾會才幾歲,就有儒雅莊重的氣質,人們這才知道是天性如此.溫太真(溫嶠)曾藏在帳子里嚇唬他,小孩卻神色恬靜,慢慢跪下問道:“您為什么要這樣呢?”大家議論說這孩子不比庾亮差.蘇峻叛亂的時候庾會遇害.有人說:“見到阿恭(庾會),就知道元規(guī)(庾亮)不是做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