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五大戒嗔戒
佛家的規(guī)定 是戒貪 戒嗔 還有
佛教教義強調了五種被稱為“五鈍使”的負面心態(tài):貪、嗔、癡、慢、疑。這些心態(tài)對個體修行有著深遠影響。首先,"貪"是指對五塵(色、聲、香、味、觸)和世俗欲望(財、色、名、食、睡)的過度執(zhí)著,產生妄想與貪愛。其次,"嗔"源于對違背個人欲望的境況的憤怒和厭惡,它源于情緒的波動。接著...
和尚生氣犯了什么戒
一般說得比較多的,是五戒,指 殺、盜、淫、妄、酒 。殺,不傷害眾生。盜,不眾生便宜。淫,狹義:不亂搞男女關系,引申到廣義:凡事適量,不過度。妄,不欺騙。酒,保持神智清明,不犯以上四戒。貪、嗔、癡是三毒,三種根本煩惱。貪,為了貪欲,就會為了謀取利益,傷害人,欺騙人。嗔,是嗔恚,就...
三戒佛教術語
佛教中重要的修行原則被稱為"三戒",它們分別為"戒貪"、"戒癡"和"戒嗔"。這三種戒律是針對人類心理活動中對欲望的執(zhí)著,以及對他人和情境的負面情緒反應。首先,"貪"指的是人們沉溺于五欲——色、聲、香、味、觸——之中,無法自拔的心理狀態(tài)。佛教認為,貪欲是修行道路上的一大障礙,它滋生出各種...
佛假說的戒嗔戒怒還有什么
是“貪嗔癡慢疑”,合稱為五鈍使。要戒貪,戒嗔,戒癡,戒慢,戒疑。
什么是佛家的三戒
一、三皈依戒:皈依三寶,即佛、法、僧,不皈依天魔外道。二、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典籍攜帶,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典籍攜帶,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典籍攜帶。三、皈依僧,不皈依外道徒眾。四、大三戒:戒貪,戒嗔,戒癡。五、三壇大戒,戒律內容繁雜,包括了很多佛教戒律。
如何戒嗔?
戒嗔,需以五戒十善為基石。此乃最簡路徑。若不慎破嗔戒,補救之道在于公開致歉或佛前懺悔,以示悔過。雖此過程羞恥且繁瑣,卻能確保未來不再犯,實乃戒嗔之法。然而,此法僅治標,實修方能治本。實修需有策略,方能快速進步。面對嗔怒,應從內心深處找尋根源,而非僅在表面做文章。通過修行,提升...
佛教里面的戒嗔是指的什么?
佛教所謂戒嗔,就是 戒掉三毒的意思。瞋,又名瞋恚、瞋怒、恚、怒,是對有情怨恨的精神作用。與貪、癡兩者因荼毒眾生身心甚劇,妨害修道,所以共稱為三毒;又因為能起惑造業(yè),使眾生身心感到逼迫熱惱,猶如火燒,所以也稱為三火;此外,由于能病惱有情,壞出世善心,令眾生長劫受苦不得出離,所以...
佛教里面的戒嗔是指的什么?
佛教中的戒嗔,是指戒除三毒之一——瞋恨的心態(tài)。瞋恨,也稱作瞋恚、瞋怒、恚或怒,是對他人懷有怨恨的心理狀態(tài)。瞋恨與貪欲、愚癡并稱為三毒,因為這三者嚴重損害眾生的身心健康,阻礙修道之路。三毒還能引發(fā)煩惱和惡業(yè),使眾生遭受如火般的逼迫和痛苦,故也被稱為三火。此外,三毒能破壞出世的...
佛家三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中的三戒具體含義如下:一、戒貪:佛教認為,貪欲是指對五欲之境(色、聲、香、味、觸)的過分喜好和依賴,這種心理活動表現(xiàn)為對事物的不斷追求和占有。貪欲被視為修行的最大障礙,是引發(fā)所有煩惱的根源,因此被列為根本煩惱之一。二、戒嗔:嗔恨是指對眾生或事物的厭惡感,產生的憤怒和不滿情緒...
佛門六戒是哪幾戒?
一、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二、十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兩舌,六不惡口,七不綺語,八不貪愛,九不嗔恨,十不愚癡。三、佛家八戒: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邪,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七戒坐臥高廣大床,八戒...
竹嵇18230468710咨詢: 什么是戒嗔``? -
畢節(jié)市承高度回復:
______ 佛教認為貪、嗔、癡為“三賊”,要求眾生能“斬三賊以悟道”. 貪,不僅僅是“貪婪”,應從廣義上理解為“欲望”,人的一切欲望都稱為“貪”; 癡,不僅僅是“癡迷”,應從廣義上理解為“執(zhí)著”,因此佛教要求眾生“放下”; 嗔,不僅僅是“動怒”,應從廣義上理解為“情緒”,人的喜、怒、哀、樂、悲等情緒都在“嗔”的范圍內; 因此只要人戒掉這三樣,就能以悟菩提,最少成就“阿羅道”!
竹嵇18230468710咨詢: 佛教三戒具體含義是什么 -
畢節(jié)市承高度回復:
______ 貪,是對于喜好的過分偏執(zhí); 嗔,是對于討厭的過分偏執(zhí); 癡,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實相而做出貪或者嗔的反應. 戒定慧是對治貪嗔癡的方法. 佛家有所謂“貪、癡、嗔”三念: 1.貪 貪是指染著于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境而不離的心...
竹嵇18230468710咨詢: 五戒十是什么意思 -
畢節(jié)市承高度回復:
______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佛教認為,這類不道德的行為應該嚴格禁止,所以稱為五戒. 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礎上建立的,約身、口、意三業(yè)分成十種.反之,稱為十惡. 身業(yè)有三種:不殺、不盜、不邪淫; 口業(yè)有四種:不妄語欺騙、不是非兩舌、不惡口傷人、不說綺語(花言巧語討好別人); 意業(yè)有三種:不貪、不嗔、不愚癡.
竹嵇18230468710咨詢: 佛教中的五戒、八戒、十戒各是什么? -
畢節(jié)市承高度回復:
______ 【五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殺生是不殺傷生命;不偷盜是不盜取別人的財物;不邪淫是不作夫婦以外的淫事;不妄語是不說欺誑騙人的話;不飲酒是不吸食含有麻醉人性的酒類及毒品. 【八戒齋】 又叫做八齋戒、...
竹嵇18230468710咨詢: 豬八戒的八戒是哪八戒? -
畢節(jié)市承高度回復:
______ 八戒全稱'八關齋戒'、'八齋戒',是為在家的善男信女們制定的:1、不殺生;2、不偷盜;3、不淫欲;4、不妄語;5、不飲酒;6、不眠坐高廣華麗之床;7、不裝扮打扮及觀聽歌舞;8、不食非時食. 《西游記》中豬剛鬣受了菩薩戒行...
竹嵇18230468710咨詢: 佛門中有哪五戒?(像戒色...... -
畢節(jié)市承高度回復:
______ 戒殺、戒盜、戒淫、戒妄語、戒酒
竹嵇18230468710咨詢: 佛家有幾“戒”? -
畢節(jié)市承高度回復:
______ 十戒是佛教中最基本的正式戒律.五戒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一切佛教徒均應嚴格遵守.十戒是沙彌(指七至二十歲的男性出家人,華夏俗稱小和尚)、沙彌尼(指七至二十歲的女性出家人,華夏俗稱小尼姑)必須遵守的十條戒律,比丘(和尚)、比丘尼(尼姑)、式叉摩那(學戒女,即候補尼姑)也應持守.是在五戒之外再加上不涂飾香、不自作亦不視聽歌舞、不坐高廣大床、不非時食、不蓄金銀財寶五條.
竹嵇18230468710咨詢: 佛教四大根本戒律是什么? -
畢節(jié)市承高度回復:
______ 四大根本戒律,是“殺、盜、淫、妄”四大根本戒,這是小乘道的修行戒律,不是佛教四大根本戒律.修行佛法要發(fā)大心,修大乘的五戒十善,發(fā)菩提心,救度眾生的心,而不是像小乘修行人做自了漢.修學大乘佛法才能得到究竟解脫.
竹嵇18230468710咨詢: 在佛法中何為五戒
畢節(jié)市承高度回復:
______ 佛教中的五戒是: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 這五戒,是佛門四眾弟子的基本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