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二因緣法圖解
學(xué)佛如何心不退轉(zhuǎn)?
覺有情有三種解釋:(1)從自利而言,菩薩在因地修行,已是覺悟我空、法空之有情,不同於凡夫之不覺;(2)從利他而言,菩薩得到覺悟之後,就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再來教化一切眾生,覺悟一切有情;(3)從自他兩利而言,菩薩不但上求佛道,而且下化眾生。然而自初發(fā)『菩提心』,直至證得『阿...
《拯救下一代》(原名:如何落實德行教育) 蔡禮旭老師
我的父母從來沒有講過一句話說:「好好念書,多念書啦,以後對你有幫助啦。」沒有講過。但是只要吃完晚飯,小孩會不會翹起二郎腿在那裡看電視,小孩敢不敢?不敢。因為父母在晚飯後都看書或者做其他事務(wù),我們姐弟絕對也是跟著看書了。在我的記憶中,父母不是叫我們趕快去看書,我母親每次十一點、十二點上來都是催我們...
元施19615666003咨詢: 金剛菩提子六個什么意思 -
烏當區(qū)紋牙底回復(fù):
______ 金剛菩提子是一種大型常綠闊葉樹木,它的學(xué)名是ElaeocarpusGanitrus,所屬種類是Tiliaceae.主要生長在海拔2000多米以上的高原地帶,主要被發(fā)現(xiàn)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樹常年生.而金剛菩提子的傳說就是來源于此,因此常常有人認為金剛菩提子有著無窮無盡的能量,根據(jù)瓣線的不同,具備不同的功能.
元施19615666003咨詢: 因緣法到底在講什么,十二因緣與因緣法是什么關(guān)系? -
烏當區(qū)紋牙底回復(fù):
______ 任務(wù)占坑
元施19615666003咨詢: 金剛菩提子十二顆是什么意思 -
烏當區(qū)紋牙底回復(fù):
______ 一、金剛菩提子12顆代表佛教中的十二因緣法.菩提是覺悟的意思,如果能覺悟到這十二因緣,如理修行,就能出離生死輪回. 二、“十二因緣法”簡介: 1、“十二因緣法”是佛教關(guān)于有情眾生生死輪轉(zhuǎn)的起因緣起的法,即:無明、行、...
元施19615666003咨詢: 十二緣起是什么意思?還是看不懂 -
烏當區(qū)紋牙底回復(fù):
______ 十二緣起是印度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的核心理論.又作十二有支、十二因緣.指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十二支. 茲依水野弘元《佛教要語的基礎(chǔ)知識》一書所載,分別略釋如次︰ 無明 (avidyā,avijjā):...
元施19615666003咨詢: 究竟什么是十二因緣呢? -
烏當區(qū)紋牙底回復(fù):
______ 十二因緣是什么? (術(shù)語)新作十二緣起,舊作十二因緣,又單名因緣觀,支佛觀.是為辟支佛之觀門.說眾生涉三世而輪回六道之次第緣起也. 一、無明,過去世無始之煩惱也. 二、行,依過去世煩惱而作之善惡行業(yè)也. 三、識,依過...
元施19615666003咨詢: 十二因緣的內(nèi)容 -
烏當區(qū)紋牙底回復(fù):
______ 十二因緣法:眾生自性本來清凈,由于一念無明妄動,便有了行為造作之性,有了行為造作之性便有入胎之識,有入胎之識便有現(xiàn)生之胚胎,有了胚胎便具備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有了六根出胎后就有六種覺觸,有六種覺觸便有六種...
元施19615666003咨詢: 佛經(jīng)中關(guān)于因緣的描述 -
烏當區(qū)紋牙底回復(fù):
______ 佛教中專門講因緣的是十二因緣.這十二因緣是: 一、無明,過去世無始之煩惱也. 二、行,依過去世煩惱而作之善惡行業(yè)也. 三、識,依過去世之業(yè)而受現(xiàn)世受胎之一念也. 四、名色,在胎中心身漸發(fā)育之位也.名者心法,心法不能以...
元施19615666003咨詢: 與因緣有關(guān)的名句 -
烏當區(qū)紋牙底回復(fù):
______ 最有名的,當然是佛陀講的緣起偈: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元施19615666003咨詢: 1、略述緣起法在佛教哲學(xué)中的地位及發(fā)展形態(tài)為什么我的財富值是零
烏當區(qū)紋牙底回復(fù):
______ 起法是佛法的核心.無論信佛和不信佛的人,如果對佛教的緣起法有了一定的認識,... 緣起法,即佛陀于菩提樹下悟出的佛法,又叫“十二因緣”,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十...
元施19615666003咨詢: 人為什么會有七情六欲呢?
烏當區(qū)紋牙底回復(fù):
______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染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生六欲 這就要從佛經(jīng)中的十二因緣說起, 十二因緣法也叫緣覺法,十二因緣分別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而您所說的情欲就是這里面講的六入、觸、受、受、取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十二因緣,互相依賴而有,有此法才有彼法.經(jīng)云:「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說明了從因緣而起的法則,例如「老死」,為什么有老死?就是因為有生,有生就必然有老死.推到源頭則是由于無明,正是由于無明,生死不已.要破除這十二因緣,只要其中一處滅,就一切都滅.這是緣覺的法執(zhí),也叫做法我,破此法我,故說十二因緣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