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我境界
什么樣的人才能達到“無我”的境界呢?
1. 實際上,"無我"境界是佛教中極為深奧的理念,通常人難以抵達。人們將其訴諸文字,更多是作為一種對佛教的崇敬表達,不應(yīng)過度糾結(jié)于文字表面的雜念,以免褻瀆了宗教的神圣。2. 該理念的核心在于倡導(dǎo)"無我"的思想,認(rèn)為只有摒棄私欲和執(zhí)著,人才能免除痛苦和煩惱。將其應(yīng)用于愛情關(guān)系中,意味著不將...
“無我”是一種什么樣的境界和心理?
2. 在"無我"的境界里,個體超越了自私的束縛,內(nèi)心充滿慈悲,沒有分別、嫉妒、傲慢、憤怒、邪惡、虛妄等心念。3. "無我"也意味著對所有人、所有生命和萬物持平等、謙虛和恭敬的態(tài)度,因為眾生平等。4. 此外,"無我"還體現(xiàn)在對名譽、地位等外在形式的超脫。心無雜念,空靈自在。5. 在"無我"的...
“無我”是一種什么樣的境界和心理?
所謂的"無我",并不是指"沒有我"的存在,也不是意味著徹底的不存在,而是指消除了內(nèi)心對"我"的執(zhí)著,破除了對"我"這個妄想的迷執(zhí)。只有深刻理解和通達無我,一個人才能達到成佛的境界。無我狀態(tài)是佛菩薩所證得的境界,不應(yīng)被視為日常行事的前提,而應(yīng)作為追求的目標(biāo)。正因為眾生尚未證得"無我"...
“無我”是一種什么樣的境界和心理?
無我不是空掉一切,更非不見一法,空和空性是很不同的,空性是無我,空是執(zhí)空,容易落入死水不養(yǎng)魚,灰心滅智的頑空。 無我是一種境界。 我在道中,道在我中,萬物同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體大悲。 無我無自私心,無分別心,無嫉妒心,無貢高我慢心,無嗔恨心,無邪心,無妄心,無癡迷心,眾生平等,謙虛...
如何領(lǐng)悟無我境界
分類: 社會民生 >> 宗教 問題描述:各位大哥~~~如何領(lǐng)悟廣義上無我的心態(tài)~~~總的來說是無我境界 解析:要想達到“無我”的境界,最簡單、最有效、最唯一的方法就是對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別、不執(zhí)著!就是無心,“無心”不是我們普通意義上的“沒心沒肺”,而是念而不執(zhí)。佛教的諸佛菩薩所修...
無我境界分為哪三大境界?
它可能是難以言喻的力量來源,比如乾貞治的貢獻。越前南次郎首次開啟此境界,二十年后,越前龍馬憑借精神力量重新喚醒。在《新網(wǎng)球王子》中,手冢國光也展現(xiàn)了這一境界。網(wǎng)球的至高技巧與真諦,是網(wǎng)球運動員夢寐以求的巔峰。享受網(wǎng)球的純粹樂趣,不被分?jǐn)?shù)、榮譽或排名所束縛。無我境界,也稱作無我境地...
什么人能達到無我境界
明確答案:達到無我境界的人通常是經(jīng)過長期修行和自我提升的人,包括冥想者、瑜伽修行者、禪宗修行者等。詳細(xì)解釋:達到無我境界是一種超越自我、達到心靈寧靜和內(nèi)外和諧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并不是普通人輕易能夠達到的,而是需要長期的修行和實踐。首先,冥想者常常通過冥想的方式,深入探索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
怎樣才能做到無我的境界
那些修行達到高境界的人,能夠解決自身的問題,也會對所有眾生產(chǎn)生悲憫之心,將眾生的問題視為自己的問題,這仍然是有“我”的層面。在《金剛經(jīng)》中提到的四種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和無壽者相,實際上都是在討論“我”的概念。這里所說的“我”,指的是我們所擁有或期望得到的東西,...
什么樣的人才能達到“無我”的境界呢?
其實這是佛家最高深的境界,是一般人不能達到的。人們把它寫出來,只是表達自己的一種對佛家的膜拜而已,不必太多雜念,那樣反而是對神靈的一種褻瀆。這句話簡單來說就是宣揚一種“無我”思想,方能無求,無煩惱。就簡單應(yīng)用在你們的愛情上面來講,不要把這些無謂的小事聯(lián)想到自己身上,那樣只能證明...
無我在道家和佛家各是什么境界?
1. 在佛教中,"無我"是羅漢(Arhat)修行的境界,意味著達到了對自我幻象的徹底解脫,不再執(zhí)著于個人的假象。2. 相對于佛教的修行境界,道教并沒有直接對應(yīng)"無我"的概念,但其修行體系中有著不同的層次劃分。例如,太清境九仙,從高到低分別為:1) 混元無始金仙 2) 洞元太初金仙 3) 靈元造化...
希罰17872807189咨詢: 佛教 無我的觀點怎么理解 -
江都市準(zhǔn)件回復(fù):
______ 空即是有 有即是空 頓悟 以忘我的手段達到無我的境界 色身是不能自己工作的 除非自己去用它 正所謂一心不可二用 這個心就是真我們忘卻的菩提心的動力 正是我們誤認(rèn)色身為己 才會被色身用了這個動力 為什么要用忘我的手段來達到無我的境...
希罰17872807189咨詢: 無我無塵無所懼,妄念妄語妄成空是什么意思 -
江都市準(zhǔn)件回復(fù):
______ 意思是:證得了無我的境界,自然沒有了恐懼等一切情緒,就能了知所有的妄想語言都是空無虛幻的. “無我”乃佛教概念,修行第一步就是要破除我執(zhí),“塵”在這里指外部的世界.佛教的高僧大德在進入禪定之后,則自己的身體、山河大地都自然消失,就能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是虛妄,自然無所畏懼.而所有的境界外相都是有妄念而生,如果不起妄想,虛幻之境自然成空.勉強解釋一下,真正的道理境界,唯證方知.
希罰17872807189咨詢: 如何理解佛教的「無我」 -
江都市準(zhǔn)件回復(fù):
______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我們晚上睡覺都做夢,夢里都很真實,仿佛身臨其境,夢“醒”以后知道自己是在做夢. 可我們是真醒了嗎?其實并沒有.夢中夢 十法界 除佛外 都在做夢 只是程度有深淺 畜生夢最重 菩薩夢最輕 (十法...
希罰17872807189咨詢: 佛家說無為,無我.豈不是就是我們常人中的傻瓜無二 -
江都市準(zhǔn)件回復(fù):
______ 1. 真如佛性,本性,一真法界,涅槃境界才是無為,如果要契入無為的本性,還是不離開事修.所謂【空有不二,真空妙有,不二法門.】可以看《維摩詰經(jīng)》《解深密經(jīng)》. 2. 無我,我不通達,不解釋了. 3. 您可以看看《六祖壇經(jīng)》. 4. 空...
希罰17872807189咨詢: “無我無相”是什么意思? -
江都市準(zhǔn)件回復(fù):
______ 意思是,不要把你我他等分得清清楚楚,這是很通俗的說法 原句應(yīng)該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相”為現(xiàn)象 此句表示的是一種無我的態(tài)度, 意識中沒有你,沒有我,沒有眾生,沒有想長壽這個念頭, 是佛家看破紅塵,看待眾生眾生皆平等的思想 "相"即形相或狀態(tài) 對性質(zhì)本體而言,指諸法的形象狀態(tài) 對人的意識而言,就是“想” 即人的意識對事物的某種反映,也是人的意識對某種程度的相狀摹寫 “我相” 指執(zhí)著于“實我”的外在相狀 “人相” 指把輪回六道的自體當(dāng)作真實存在的外在相狀 “眾生相”指把依五蘊(色.受.想.行.識)而生的眾生之體當(dāng)作真實存在 “壽者相”指把假相的生命存在的時限(即壽命)當(dāng)作真實存在的相狀 ——《金剛經(jīng)》
希罰17872807189咨詢: 真正無我是什么境界 -
江都市準(zhǔn)件回復(fù):
______ 無我境界也稱為無我境地,是只有心無旁騖、心無雜念富有經(jīng)驗達到的至高境界. “我的心已完全化為無,空即為無.” 這不是經(jīng)過思考后再行動,而是靠身體的實際經(jīng)驗,無意識地進行反擊,并運用所見識過的其他運動員的絕招.只有超越...
希罰17872807189咨詢: 什么是無我的境界呀 -
江都市準(zhǔn)件回復(fù):
______ 談無我,首先要理解無常.常是永恒,無常就是說找不到永恒不變的東西. 無我的意思是人的意識和身體都在不斷的變化,其中找不到有個永恒不變的我. 哲學(xué)家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同樣,人是變化的,同樣也可以說不能兩次找到同一個人.但是人執(zhí)著有個不變的自我,喜歡順應(yīng)我的,討厭悖逆我的,這樣就升起了煩惱.佛陀說無我,就是對治人我執(zhí),消除我見,各種煩惱自然熄滅. 無我的境界,簡而言之,就是沒有煩惱的境界.
希罰17872807189咨詢: 佛法既然說無我,自我本不存在,那為什么又說要愛自己呢? -
江都市準(zhǔn)件回復(fù):
______ 以下為個人認(rèn)識,僅供參考: 佛法所說的無我,是生命境界的體現(xiàn).人有七情六欲,貪、慎、癡......,發(fā)現(xiàn)的念多都是為私為我的,修行就是去掉人不好的東西,不斷的純凈自已,提高生命的境界.達到自已能夠解脫了,哪就是羅漢境界,用佛教的說法羅漢就是:身心六根清凈,無明煩惱已斷,已了脫生死,證入涅槃;不但自己能夠解脫,有悲憫之心,幫助佛度化眾生,就是菩薩境界.菩薩是上求無上菩提,以悲下化眾生;再往上就是佛,佛的境界了. 自我,人世間的人,是實實在在.人身是修行的保障,所以要愛惜自已.
希罰17872807189咨詢: 佛家說的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具體指什么? -
江都市準(zhǔn)件回復(fù):
______ 所謂“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想達到“無我”的境界,最簡單、最有效、最唯一的方法就是對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別、不執(zhí)著!就是無心,“無心”不是我們普通意義上的“沒心沒肺”,而是念而不執(zhí). <金剛經(jīng)>中所說四...
希罰17872807189咨詢: 請問佛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
江都市準(zhǔn)件回復(fù):
______ 佛教的最高境界就是修出大慈悲心,看眾生都苦,于是發(fā)愿要普度眾生. 佛教是由釋迦牟尼在2千5百年前創(chuàng)立的,他那一法門的特點就是“戒、定、慧”.戒就是戒去人世間一切不好的欲望,達到無欲無求;定就是打坐實修,增強自己的定力;慧就是達到大智大慧,最后開功開悟. 現(xiàn)在的世人是很難理解修煉人的.因為現(xiàn)在的人都講究現(xiàn)實,還是眼前實實在在的利益來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