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人生觀舉一例
《拯救下一代》(原名:如何落實德行教育) 蔡禮旭老師
我們看到講臺上擺了兩束很美麗的鮮花,開好花才能結(jié)好果,所以我們?yōu)槿死蠋煘槿思议L,到底要種什麼樣的種子,開什麼樣的花,讓孩子的人生能夠結(jié)非常好的果實,這就是我們?yōu)槿死蠋煘槿思议L,非常重視也要認識清楚的一個問題。 (一)從小有禮貌,一生遇貴人 我先自我介紹,孔夫子說:「不學禮,無以立。」在禮節(jié)當中首要的...
杭罵15843816742咨詢: 急:孔子的人生修養(yǎng)理論 -
銀海區(qū)底從動回復(fù):
______ 孔子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說,他一生不懈地教化民眾,要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致知、誠意和正心.修身為第一要.孔子說: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國.而修身的先決條件是格物、致知、...
杭罵15843816742咨詢: 我想寫一篇關(guān)與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文章~
銀海區(qū)底從動回復(fù):
______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生價值觀——淺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張革南京化工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嫁漢、穿衣吃飯等為不少人信奉的人生觀、價 值觀,但在另一方面,由于中國廣土眾...
杭罵15843816742咨詢: 請比較一下儒家和道家說說他們的同異之處.如果可以提供一些西方人對
銀海區(qū)底從動回復(fù):
______ 道家與儒家、道教之異同 先秦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陰陽、名六家屬第一流的大學循.漢以后,法、陰陽、名三家,其基本思想為儒、道吸收,不再成為獨立學泥...
杭罵15843816742咨詢: 歷代儒家的人性學說 -
銀海區(qū)底從動回復(fù):
______ 孔子認為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孟子的人性理論是 性善論 .荀子主張人性 惡 .不管人性本來是什么樣子,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即人性屬于生成屬性,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通過內(nèi)省、學習和實踐,克服人性的弱點,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不斷向善前進,是道德教育的目標取向.包括人性論在內(nèi)的儒家思想在國外都有深刻影響,對我們今天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杭罵15843816742咨詢: 儒家的主要人物及生活觀念 -
銀海區(qū)底從動回復(fù):
______ 儒家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穩(wěn)坐儒家第二把交椅)、荀卿、董仲舒、程頤、朱熹(繼孔子后最博學的大儒)、陸守仁、王陽明,陸明鑒等等. 孔子 基本觀點 儒學世界觀基本上以對天的理解以及天人關(guān)系的各種型態(tài)的可能性之優(yōu)劣比...
杭罵15843816742咨詢: 求一句論語 并附語句中孔子所表現(xiàn)出的人生觀、價值觀或?qū)δ呈碌目捶?-
銀海區(qū)底從動回復(fù):
______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是孔子自己的投影,此句中表現(xiàn)出孔子對于 “什么樣的朋友才是朋友,什么樣的關(guān)系不是真正的朋友”的看法,其中表現(xiàn)出來的價值觀是“不以利益關(guān)系為裙帶來結(jié)交朋友.”
杭罵15843816742咨詢: 第一則看出孔子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銀海區(qū)底從動回復(fù):
______ 在《論語》·衛(wèi)靈公中,有這么一段——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這句換的翻譯是說:子貢問孔子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嗎?孔子說大概就是“恕”道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不翻譯了哈】 這句話可得出,孔子最主要的思想:恕.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補充:孔子是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此乃孔子奉行的中心思想,因此此思想也是儒家推崇的中心思想! 因此,答:可看出孔子的“恕”之思想.則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杭罵15843816742咨詢: 可不可以簡述下釋家,道家,儒家,教各家的人生觀系點? -
銀海區(qū)底從動回復(fù):
______ 釋家講空, 源自印度, 對人生一切是沒有不變性.道家講無, 出產(chǎn)中國, 對人生一切是無為無不為, 一切以平常心儒家講序, 出產(chǎn)中國, 對人生一切是次序, 由自身出發(fā)至平天下.耶(教), 源自猶太人, 對人生一切是有一造物主所掌管
杭罵15843816742咨詢: 從論語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
銀海區(qū)底從動回復(fù):
______ 論語 中可以看出孔子要求人民對先進和落后態(tài)度是(“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 見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齊,如果見到有人做人不好,也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情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杭罵15843816742咨詢: 出自儒教成語 -
銀海區(qū)底從動回復(fù):
______ 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君君臣臣克己復(fù)禮尊師重道師道尊嚴擇善而從因材施教有教無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