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二年級(jí)讀后感
段干翔15665058987咨詢: 讀完刻舟求劍我覺得坐船的人做的什么因為什么我明白了什么 -
梁子湖區(qū)向載荷回復(fù):
______ 說有個楚國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一會到岸的時候我就在這跳下去找劍.”當(dāng)船停下時,他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
段干翔15665058987咨詢: 讀了刻舟求劍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什么 -
梁子湖區(qū)向載荷回復(fù):
______ 刻舟求劍是由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zhí)不知變通的意思.以靜止的眼光來看待變化發(fā)展的事物,必將導(dǎo)致錯誤的判斷.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這樣的錯誤.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不能憑主觀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條.情況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要隨之變化,否則就會失敗.告誡人們不能片面、靜止、狹隘地看待問題. 刻舟求劍反映出來的是一種以靜止、孤立、片面的看待問題的方式.他沒有看到舟、水、與劍的辯證關(guān)系,沒有看到事物是運動發(fā)展的,只是簡單性地看到舟與劍的位置是相對固定的,沒看到水流的變化使船一直在前進,故舟與劍的關(guān)系也一直處于變化當(dāng)中,所以這是一種錯誤的看待事物的方式.
段干翔15665058987咨詢: 刻舟求劍讀后感兩百字 -
梁子湖區(qū)向載荷回復(fù):
______ 今天我看了一篇故事,故事是這樣講的:在戰(zhàn)國時期,有個楚國人坐船渡江,不小心把隨身帶的寶劍掉進江里了,那個楚國人不慌不忙的掏出另一把小刀在剛才掉寶劍的地方刻了個記號,別人都不知道他為什么這樣做.下船之后,那個楚國人跳進江里在那個有記號的地方尋找寶劍,他說:”我的寶劍明明就是在這個記號的地方丟失的,為什么會找不到呢?“其他人都笑著說:”因為船是一直在行駛的,而寶劍是墜落到江里就不動了,你在這里找,當(dāng)然是找不到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應(yīng)該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我們要不斷的發(fā)展進步.
段干翔15665058987咨詢: 讀刻舟求劍有感作文500字 -
梁子湖區(qū)向載荷回復(fù):
______ 讀刻舟求劍有感 最近,我讀了一篇成語故事是題目叫做《刻舟求劍》,故事的大意是: 楚國有個年輕人,得到一把寶劍,十分珍愛.這一天,他正乘舟過江,靠在船舷邊,又想起他那心愛的寶劍,便拿在手里仔細欣賞、把玩.忽然,一個浪打...
段干翔15665058987咨詢: 讀了《刻舟求劍》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樣的道理?
梁子湖區(qū)向載荷回復(fù):
______ 《刻舟求劍》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yīng)當(dāng)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于這種變化的需要.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是不行的. 希望幫助到你,若有疑問,可以追問~~~ 祝你學(xué)習(xí)進步,更上一層樓!(*^__^*)
段干翔15665058987咨詢: 讀了刻舟求劍這個成語故事你有什么 -
梁子湖區(qū)向載荷回復(fù):
______ 回答: 刻舟求劍,比喻人的眼光未必與客觀世界的發(fā)展變化同步,也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成語刻舟求劍之心得體會: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zhí)不知變通的意思.以靜止的眼光來看待變化發(fā)展的事物,必將導(dǎo)致錯誤的判斷.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這樣的錯誤.揭示道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不能憑主觀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條.情況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要隨之變化,否則就會失敗.告誡人們不能片面、靜止、狹隘地看待問題.
段干翔15665058987咨詢: 鄭人買履與刻舟求劍的讀后感450子字 -
梁子湖區(qū)向載荷回復(fù):
______[答案] 這則寓言故事刻畫了一個固執(zhí)、愚蠢、教條、不顧客觀實際的鄭人形象,告訴我們做事不要太過刻板,面對事情的扭轉(zhuǎn),要... 其實在此我們生活中也不乏有這樣的鄭人.就拿我自己的本人來說說. 記得上六年級的時候,由于在復(fù)習(xí)期間,一些上副課的...
段干翔15665058987咨詢: 刻舟求劍的讀后啟示300字
梁子湖區(qū)向載荷回復(fù):
______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也可稱為路過江的人),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jīng)走(行駛)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這樣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比喻不懂事物已發(fā)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或:情況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要改變,否則不能成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yīng)當(dāng)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于這種變化的需要.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zhí)不知變通.地點發(fā)生了變化,解決問題的途徑應(yīng)靈活有變.
段干翔15665058987咨詢: 讀了《刻舟求劍》這則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
梁子湖區(qū)向載荷回復(fù):
______ 要有動態(tài)思考的能力,遇事要當(dāng)機立斷.
段干翔15665058987咨詢: 讀了文言文刻舟求劍你有什么感想 -
梁子湖區(qū)向載荷回復(fù):
______ 【原 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 文】 有一個楚國人乘船渡江,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里.他急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