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來(lái)歷和寓意
看圖猜成語左邊一個來字右邊一個歷
詞語解釋 [of questionable antecedents;of dubious background; unidentified; of unknown origin] 指人或物的來路、歷史或背景都不清楚 例:適新建縣有 闕氏者,雇一婢,來歷不明。—— 宋· 周密《癸辛雜識·鄭仙姑》
唐堅17635849713咨詢: 來的拼音是什么 -
寧明縣頂圓回復:
______ 來(lái),二聲. 與"往"、"去"相對:如來回、來往、過來.
唐堅17635849713咨詢: 我姓來,問來這個姓氏怎么么來的啊 -
寧明縣頂圓回復:
______ 來姓,拼音:lái,注音:ㄌㄞˊ.來姓為多起源姓氏:1.源于虞姓,出自古代舜帝的后代遏父,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2.源于媯姓,出自古代夏王朝締造者大禹之裔孫伎來,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3.源于子姓,出自商湯王族后裔之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4.源于子姓,出自商朝萊侯之后裔,屬于以國名因故改姓為氏;5.源于回族,出自蒙古族札賚特部,屬于漢化改姓為氏;6.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來默氏、毛忽來氏部落,屬于以部族稱謂漢化為氏.歷史名人有:來歙、來周、來護兒、來廷紹、來知德、來集之、來俊臣、來金烈、來辛程等
唐堅17635849713咨詢: 來的反義詞是什么呢 -
寧明縣頂圓回復:
______ 一、來的反義詞是:去. 漢字: 去 讀音: qù 部首 : 厶 筆畫數(shù): 5 筆畫名稱: 橫、豎、橫、撇折、點 解釋: 1.離開所在的地方到別處;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與“來”相對:~處.~路.~國. 2.距離,差別:相~不遠. 3.已過的,特指剛過去...
唐堅17635849713咨詢: 歷字是什么結(jié)構(gòu) -
寧明縣頂圓回復:
______ 歷字半包圍結(jié)構(gòu). 拼音:lì ,部首:廠, 總筆畫:4,五筆86:DLV,五筆98:DEE,倉頡: XMKS, 鄭碼:GGY 筆順編號: 1353,筆畫名稱:橫、撇、橫折鉤、撇、 四角號碼:71227 ,UNICODE:5386 字義解釋: 1、經(jīng)歷;經(jīng)過.如:來歷、...
唐堅17635849713咨詢: 來字的偏旁部首是什么意思 -
寧明縣頂圓回復:
______ 來部首:木 [拼音] [lái] [釋義] 1.由另一方面到這一方面,與“往”、“去”相對:~回.~往.過~.歸~.~鴻去燕(喻來回遷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書信來往). 2.從過去到現(xiàn)在:從~.向~. 3.現(xiàn)在以后,未到的時間:~年.將~.~日方長...
唐堅17635849713咨詢: 來的拼音怎么打 -
寧明縣頂圓回復:
______ 來 拼音:lái lāi 注音:ㄌㄞˊ ㄌㄞ 部首筆劃:4 總筆劃:7 繁體字:來 漢字結(jié)構(gòu):單一結(jié)構(gòu) 簡體部首:木 造字法:原為形聲
唐堅17635849713咨詢: 成語達人上面一個來字底下一個歷字 -
寧明縣頂圓回復:
______ 來歷不明 lái lì bù míng 【解釋】來歷:由來.人或事物的來歷與經(jīng)過不清楚.【出處】宋·周密《癸辛雜識·前集·鄭仙姑》:“適新建縣有闕氏者,雇一婢,來歷不明.” 【結(jié)構(gòu)】主謂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不清楚底細 【近義詞】來路不明 【例句】一時錯把她認作了一個~之人,加上一番防范.(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
唐堅17635849713咨詢: 來加耳刀讀什么名字 -
寧明縣頂圓回復:
______ 郲 讀音:[lái] 部首:阝五筆:SWWB 釋義:1.古國名,中國春秋時被齊所滅.故地在今山東省龍口市萊子城
唐堅17635849713咨詢: 來字的五筆怎么打 -
寧明縣頂圓回復:
______ 來五筆: GOI [拼音] [lái] [釋義] 1.由另一方面到這一方面,與“往”、“去”相對:~回.~往.過~.歸~.~鴻去燕(喻來回遷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書信來往). 2.從過去到現(xiàn)在:從~.向~. 3.現(xiàn)在以后,未到的時間:~年.將~.~日方長. 4.用在數(shù)詞或數(shù)量詞后面,表示約略估計:二百~頭豬. 5.做某個動作:胡~. 6.用在動詞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動腦筋.
唐堅17635849713咨詢: 來和歷打一成語是什么? -
寧明縣頂圓回復:
______ 謎底:來歷不明.來歷不明 【拼音】 lái lì bù míng 【解釋】 人或事物本身的來歷與經(jīng)過不太清楚.來歷:由來與經(jīng)歷.【出處】 宋·周密《癸辛雜識·前集·鄭仙姑》:“適新建縣有闕氏者,雇一婢,來歷不明.” 【示例】 一時錯把她認作了一個~之人,加上一番防范.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