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止于至善七年級下冊政治
鎮(zhèn)晶18260091945咨詢: 大學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于至善,何為至善? -
普寧市合點回復:
______[答案] 語出《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說,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明德至善作為《大學》的核心思想,意指追求光明正大的品德,使自身的境界達...
鎮(zhèn)晶18260091945咨詢: “至善”到底是一種什么境界? -
普寧市合點回復:
______[答案] 出自四書里的<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至善” 上述所謂“至善”一詞,取之于《大學》開篇的第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在《大學章句》中,朱子將之稱為《大學》的“三綱領”.既稱之為綱領...
鎮(zhèn)晶18260091945咨詢: 在明明德,在止于止善! -
普寧市合點回復:
______ 語出《禮記·大 學》 大學之道:大學,朱熹釋為“大人之學”,意即指有關政治或人 生哲理等高深而廣博的學問.明明德:儒家認為人生來便具有善良光明的德性,此即為明德,但卻受到后天物質(zhì)利害的蒙蔽壓抑.若加以適當?shù)慕逃?便能使明德 顯露出來.新民:“新”動詞,革新之意.即不斷敦品勵行,自我革新求進,然后推己及人,將自己的德學貢獻給社會.止于至善:止的意思并不是終止,而是“必至于是而不遷”之 意;換言之,“止”兼有達成和維持之意義.未達理想前,必須勉力 以赴;達成之后則務使其維持不墜,這才算是“止”.故只有使事物 皆能達到最美善圓滿的境界,才能稱得上是“止于至善”.
鎮(zhèn)晶18260091945咨詢: 政治:如何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
普寧市合點回復:
______ 這個問題同“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違法犯罪”一樣,在人教版七下思品書第99頁第一段和第100頁的“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道德修養(yǎng).......防范于未然”,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
鎮(zhèn)晶18260091945咨詢: 事止于至善則業(yè)就 心止于至善則德成的意思?
普寧市合點回復:
______ 至善,一方面說是思想修養(yǎng)的及至,也就是仁愛的善,道德的善;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完美、完善、無可挑剔. 從處事來說,做一切事情都需要做到完美無缺,“止于所當止”這句話從論事上說,就是做事做到終結,做到真正的完成,知道做到...
鎮(zhèn)晶18260091945咨詢: 如何做到豁達?七年級下冊政治
普寧市合點回復:
______ 額 樂觀積極向上
鎮(zhèn)晶18260091945咨詢: 使自己成為一個自尊的人,需要做到哪些初一下冊政治題,急!!!!!
普寧市合點回復:
______ 能修正自己錯誤語言、思想、行為;總而言之,諸惡不作,眾善奉行,尊老愛幼,先禮后彬!
鎮(zhèn)晶18260091945咨詢: 《大學》中的“七止”指什么 -
普寧市合點回復:
______ 《大學》原文中提到了六個“止”,如下:止于至善: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為人君,止于仁:做國君的,要做到仁愛;為人臣,止于敬: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 為人子,止于孝: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順;為人父,止于慈:做父親的,要做到慈愛;與國人交,止于信:與他人交往,要做到講信用 南懷瑾在《原本大學微言》中提到了“七證”,即“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的道理,這七證(知、止、定、靜、安、慮、得)功夫,實為中國原創(chuàng)的儒家心傳,佛教入中土時,借用來說明禪定的方法,影響后世甚為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