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磚引玉主要內(nèi)(nèi)容簡短
佛郎18613308485咨詢: 成語解詞無可厚非:信誓旦旦:拋磚引玉:危言危行:破鏡重圓:焚書坑
赫山區(qū)動軸承回復(fù):
______ 1【詞語】:無可厚非 【注音】:wú kě hòu fēi 【釋義】:厚:深重;非:非議,否定... 3【詞語】:拋磚引玉 【注音】:pāo zhuān yǐn yù 【釋義】:拋出磚去,引回玉來....
佛郎18613308485咨詢: 形容把石頭當成美玉的成語? -
赫山區(qū)動軸承回復(fù):
______ 視如珍寶 shì rú zhēn bǎo 【解釋】形容十分珍愛.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八回:“當此圣世,咱們世受國恩,祖父錦衣玉食;況你自有生以來,自去世的老太太,以及老爺太太,視如珍寶.” 【結(jié)構(gòu)】動賓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十分重視 【反義詞】視如敝屣 【例句】令尊只親生你一個兒子,~.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十四回
佛郎18613308485咨詢: 內(nèi)涵和涵養(yǎng)的區(qū)別是什么? -
赫山區(qū)動軸承回復(fù):
______ 涵養(yǎng)指身心方面的修養(yǎng)工夫.有時也指控制情緒的能力.內(nèi)涵1指概念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本質(zhì)屬性.與"外延"相對.2內(nèi)在的涵養(yǎng)>
佛郎18613308485咨詢: 求:三十六計中的各計的故事主要內(nèi)容(簡潔,精確,不要過長). -
赫山區(qū)動軸承回復(fù):
______ 三十六計 第一套 勝戰(zhàn)計 三十六計第一計 瞞天過海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nèi),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三十六計第二計 圍魏救趙 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三十六計第三計 借刀殺人 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
佛郎18613308485咨詢: 拋磚引玉的典故 -
赫山區(qū)動軸承回復(fù):
______ 拋磚引玉,出自《傳燈錄》.相傳唐代詩人常建,聽說趙嘏要去游覽蘇州的靈巖寺.為了請趙嘏作詩,常建先在廟壁上題寫了兩句,趙嘏見到后,立刻提筆續(xù)寫了兩句,而且比前兩句寫得好.后來文人稱常建的這種作法為“拋磚引玉”.此計用于軍事,是指用相類似的事物去迷惑、誘騙敵人,使其懵懂上當,中我圈套,然后乘機擊敗敵人的計謀.“磚”和“玉”,是一種形象的比喻.“磚”,指的是小利,是繡餌; “玉”,指的是作戰(zhàn)的目的,即大的勝利.“引玉”,才是目的,“拋磚”,是為了達到目的的手段.釣魚需用釣餌,先讓魚兒嘗到一點甜頭,它才會上鉤;敵人占了一點便宜,才會誤入圈套,吃大虧.
佛郎18613308485咨詢: 引什么玉什么成語 -
赫山區(qū)動軸承回復(fù):
______ 拋磚引玉 拼音: pāo zhuān yǐn yù 近義詞: 引玉之磚、一得之見 反義詞: 解釋: 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時有一僧便出,禮拜,師曰:'比...
佛郎18613308485咨詢: 一個人拼命跑打一成語 -
赫山區(qū)動軸承回復(fù):
______ 答案是【芒刺在背】 芒刺在背_金山詞霸 【拼 音】:máng cì zài bèi 【解 釋】:芒刺:谷類殼上的細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中惶恐不安、坐臥不寧. 【出 處】:《漢書·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nèi)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 【示 例】:麗麗害怕媽媽發(fā)現(xiàn)她打碎了花瓶;坐在椅子上~;如坐針氈.
佛郎18613308485咨詢: 成語拋磚引玉有關(guān)人物 -
赫山區(qū)動軸承回復(fù):
______ 拋磚引玉 pāo zhuān yǐn yù 近義詞: 引玉之磚、一得之見 反義詞: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分句;用于謙詞 解釋: 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
佛郎18613308485咨詢: 帶磚,玉的成語 -
赫山區(qū)動軸承回復(fù):
______ 拋磚引玉 pāo zhuān yǐn yù 近義詞: 引玉之磚、一得之見 反義詞: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分句;用于謙詞 解釋: 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
佛郎18613308485咨詢: 要一個人先說的 成語 -
赫山區(qū)動軸承回復(fù):
______ 拋磚引玉 pāo zhuān yǐn yù [釋義] 拋出磚頭;引來白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見或作品.常用作謙詞. [語出]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大眾晚參;師云:'今夜答話去也;有解問者出來.'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