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以的五種用法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①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②當求數(shù)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祭十二郎文》)③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六國論》)4.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例如:①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②所謂華山...
關于以的介詞文言文
③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5.表示原因。譯為:因為,由于。①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6.表示依據(jù)。譯為:按照,依照,根據(jù)。①今以實校之。(《赤壁之戰(zhàn)》)②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zhàn)》)2.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 “以”是古文中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虛詞...
以的文言文
1. 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以 一、作動詞,譯為“認為、以為”。例句: 1、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兩小兒辯日》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一、介詞,相當于“用”。例句: 1、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記》 2、以衾擁覆,久而乃和。《送東陽馬生序》...
文言文中"以"的意思有哪幾種
“從”。⑧<介>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⑨<連>表示并列或遞進關系,可譯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⑩<連>表示承接關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
按照根據(jù)的以文言文
以作介詞時可以翻譯成“拿""憑借""依據(jù)""按照""用,這幾個詞有區(qū)別,翻譯時根據(jù)賓語的不同有不同翻譯,如:xx(人)拿xx(物),xx(人)依據(jù)xx(物)做什么事,xx(人)按照xx(物),xx(人)憑借xx(物)取得xx。 2. 可以的“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幾種用法 1、而。 例: ⑴有好事者船認入。 ⑵留五百人鎮(zhèn)之,...
文言文以的用法和意義是什么?
四、介詞,可譯成“因、因為”。例句:1、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2、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3、 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五、有時與“是”連用為“是以”或“以...
文言文以
1. 【古文以是什么意思】 “以”的用法: 1、用、拿、把. ①以刀劈狼首.(《狼》)②因以為號.(《五柳先生》) ③咨臣以當世之事 (《出師表》) ④將以攻宋 (《公輸》) ⑤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隆中對》) ⑥今誠以吾眾詐自自稱公子扶蘇、項燕.(《陳涉世家》)2、按照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1、動詞: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c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于徐公。”d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
文言文中“以”的一詞多義
以的一詞多義如下:1、動詞:用;仰賴、憑藉;認為;可、能夠;令、使。2、介詞:因為、由于;按、依;在、于;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來、東、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時空和方位的界限;連及。3、連詞:而、且;因此;目的在于;與、和。4、組詞:置動詞后,無義。5、副詞:...
文言文中“以”的一詞多義
5、憑,靠。 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篆體 ⑸以勇氣聞于諸侯。 ⑹以攻則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辭而以賦見稱。6、按照,依照。 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實校之。
越紀18416235745咨詢: 文言文中.以和之字的用法 -
海城市向平面回復:
______[答案] 【“以”字的用法】 "以"是文言使用頻率很商的一個虛詞,僅諸葛亮《出師表》一文就有18處之多,表意復雜、現(xiàn)對其辨析如下.一、作介詞."以"作介詞是其最常見的用法,情況也比較復雜,主要有以下幾種:1.引進動作、行為的...
越紀18416235745咨詢: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 并舉例 最好是初一書上的 -
海城市向平面回復:
______ "以"字在古文中,就詞性而言,有六種,至於語法上的用法,也大致如是.詳見下文. (一)動詞 1.用.如:“以禮待之”.左傳˙襄公十年:“我辭禮矣,彼則以之.”漢˙王充˙論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仰賴、憑藉...
越紀18416235745咨詢: 文言文中“以”都有些什么意思和用法?
海城市向平面回復:
______ 1.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鄰為壑、以訛傳訛2.依然,順,按照:物以類聚3.因為: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4.在,于(指時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目的在于:以儆效尤.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以求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shù)量的界限:以前、以內(nèi)8.用在動詞后,類似詞的后綴:可以、得以9.古同“已”,已經(jīng).10.太,甚:不以急乎?11.及,連及
越紀18416235745咨詢: 古文中以和以為用法和意思上的區(qū)別?還有以作介詞時可以翻譯成拿""憑借""依據(jù)""按照""用,我想問下這幾個詞有區(qū)別嗎? -
海城市向平面回復:
______[答案] 古文中“以”的用法,主要是虛詞,但有時也有動詞的用法. 一、用作介詞 后面有賓語,具體解釋根據(jù)語境; 如:常以身翼蔽沛公 以--用 二、用作連詞 連接前后詞語或短語或句子,和介詞的區(qū)別就在于前后都有,而介詞只有后面的; 如:險以遠...
越紀18416235745咨詢: “以”字在古文中有幾個意思 -
海城市向平面回復:
______ 以 y? yǐ ①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②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③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于徐公.” ④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可視情...
越紀18416235745咨詢: 古文中的“以”有幾種解釋 -
海城市向平面回復:
______ 1、認為、以為 2、用 3、原因 4、介詞,因為 5、介詞,用 6、介詞,憑借……身份,按照 7、介詞,在……時候 8、連詞,用法相當于“而” 9、和“上”、“下”、“東”、“西”等連用,表示時間、方位、數(shù)量的界線. 10、通“已”,已經(jīng)得意思. 古漢語字典上查的,希望對你用幫助
越紀18416235745咨詢: 以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
海城市向平面回復:
______ 1、因為,由于: ⑴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無請也. 2、而,來.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鎮(zhèn)之,以斷洄曲及諸道橋梁.(以:以便) 3、把,拿,用. 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詞賓語.) ⑵...
越紀18416235745咨詢: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
海城市向平面回復:
______ 用法怪多的.有12種 1.用2.認為3.率領4.原因5.介詞因為6.介詞,用7.介詞,按照8.介詞,在~~的時候9.連詞10助詞.11.語氣詞12.通已,已經(jīng)的意思 我建議你查查字典,能加深你的印象~~
越紀18416235745咨詢: 初中文言文中“之”“而”“以”的用法整理? -
海城市向平面回復:
______ 1.之 “之”作為虛詞,一般是做代詞或主次,另外“之”在文言文中有時也作動詞. (1)代詞.可做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代詞.第三人稱代詞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為第三人稱. (2)助詞,可作結構助詞,音節(jié)助詞等. 做音節(jié)助詞時,用...
越紀18416235745咨詢: 文言文中的“以”字的所有意思 -
海城市向平面回復:
______ 以 1.介詞 用 把 拿 例: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介詞 憑 據(jù) 按照 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介詞 由于 因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連詞 不譯,或譯為“用來、拿來” 例:故為之文以志 例: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譯為 “以至” 例: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