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贈別帶拼音其一
永適13152249260咨詢: 門外若無南北路 人生應免別離愁 是哪首詩中的 -
甘洛縣動綜合回復:
______ 《贈別》 - 杜牧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續(xù)輪蹄似水流. 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 蘇秦六印歸何日?潘岳雙毛去值秋. 莫怪分襟銜淚語,十年耕釣憶滄洲. 贈別·其一》 作者:杜牧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注解】: 1、豆蔻句:喻處女,后因稱十三四歲女子為豆蔻年華. 【韻譯】: 姿態(tài)美好舉止輕盈正是十三年華,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揚州城十里長街的青春佳麗, 卷起珠簾賣俏粉黛沒有比得上她. 【評析】:
永適13152249260咨詢: 豆蔻,及笄各指女子什么時候? -
甘洛縣動綜合回復:
______ 古代所稱的“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齡段(十三四歲)杜牧《贈別》(其一):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姜夔(葵kuí)在《揚州慢》詞中說:“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出自杜牧的《贈別》一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在三十多歲時“落魄揚州”,時作冶游,在百無聊賴中寫下這首詩贈給一位少年妓女,詩中的“十三余”明白無誤地確定為十三四歲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這個比喻十分確切生動.及笄讀音:jí jī 亦作“既笄”. 古代女子滿15歲結(jié)發(fā),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jié)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永適13152249260咨詢: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的作者是誰?
甘洛縣動綜合回復:
______ 杜牧《贈別》(二首)賞析 贈別 唐·杜牧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蠟燭燃燒的時候融化的蠟燭淚,每一天晚上都在默默的然后,默默的獨自垂淚
永適13152249260咨詢: 杜牧贈別其一解釋加中心思想
甘洛縣動綜合回復:
______ 首句“多情卻似總無情”以議論的方式陡起.多 情,指離別的雙方本來就有真摯感情,此刻在離席別 筵之上,更是思緒萬端,黯然銷魂.也許詩人應當表現(xiàn)兩人繾綣纏綿的柔情 ,但實際上,卻是默然相對, 無以為語,看起來像是素不相識的路...
永適13152249260咨詢: 杜牧的春風若有憐花意詩 -
甘洛縣動綜合回復:
______ 春風若有憐花意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贈別·其一》,全句為“春風若有憐花意,可否許我再少年”. ...
永適13152249260咨詢: 古代所稱的“豆蔻”是指女子的年齡為多少歲? -
甘洛縣動綜合回復:
______ 古代所稱的“豆蔻”是指女子的年齡13歲,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唐代杜牧的《贈別》詩中有“婢婢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釋義:姿態(tài)美好舉止輕盈正是十三年華,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魯迅的《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
永適13152249260咨詢: 請大家?guī)臀姨畛烧Z -
甘洛縣動綜合回復:
______ 豆蔻年華 指女子十三四歲時.多歷年所 經(jīng)歷的年數(shù)很多.風信年華 指女子二十四歲時.及笄年華 笄:古代盤頭發(fā)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訂婚者十五而笄;未訂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齡.錦瑟年華 比喻青春時代.民和年豐 百姓安居,年成很好.人壽年豐 人長壽,年成也好.形容太平興旺的景象.時和年豐 和:和平;年:年成;豐:盛,多.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五陵年少 指京都富豪子弟.
永適13152249260咨詢: 關(guān)于贈別的詩句 -
甘洛縣動綜合回復:
______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永適13152249260咨詢: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打一成語 -
甘洛縣動綜合回復:
______ 答案是【豆蔻年華】 豆蔻年華_金山詞霸 【拼 音】:dòu kòu nián huá 【解 釋】:豆蔻:一種花色淡黃、果實含香可入藥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少女.指少女十三四歲的妙齡年代. 【出 處】:唐·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示 例】:方方正值~;十分漂亮. 豆蔻年華,詞語.源于唐代詩人杜牧的《贈別》詩.他用早春二月枝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來比擬體態(tài)輕盈、芳齡十三的少女,...
永適13152249260咨詢: 豆蔻指18歲,填溝壑呢? -
甘洛縣動綜合回復:
______ 就是死,不一定多大,一般老年 .豆蔻也不是18歲,誰告訴你的.古代所稱的“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齡段(十二三歲) 文學作品中的豆蔻:詩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杜牧《贈別》(其一):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姜夔(葵kuí)在《揚州慢》詞中說:“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出自杜牧的《贈別》一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在三十多歲時“落魄揚州”,時作冶游,在百無聊賴中寫下這首詩贈給一位少年妓女,詩中的“十三余”明白無誤地確定為十三四歲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這個比喻十分確切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