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湯合五苓散方解
真武湯合五苓散的成分是什么?
真武湯的成分是:制附子,白芍,茯苓,白術(shù),生姜功效是溫腎利水。五苓散的成分是:豬苓,澤瀉,白術(shù),茯苓,桂枝功效是利水滲濕,通陽化氣。
五苓散、豬苓湯的治療主證分別是什么?
〔本方特色〕①五藥共合成利水清熱養(yǎng)陰之方。②使水去而熱消,陰復(fù)而煩降,利水而不傷陰,滋陰而不斂邪。〔對比研究:五苓散與豬苓湯〕5top 1.本方以利水為主,兼以清熱養(yǎng)陰。以小便不利,口渴,身熱,舌紅,脈細(xì)數(shù)為證治要點(diǎn)。2.亦可用于熱淋、血淋屬濕重?zé)彷p而兼陰虛者。若治熱淋,宜加...
五苓散的配方與治療
豬苓十八銖[12g]去皮 澤瀉一兩六株[20g] 白術(shù)十八銖[12g] 茯苓十八銖[12g] 桂枝半兩[8g]去皮 主治 1.治太陽病發(fā)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飲水者,少少與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此湯主之。 2.及中風(fēng)發(fā)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里證,渴欲...
五苓散是一什么中藥?有什么功效嗎?
五苓散是由茯苓15克、豬苓15克、澤瀉20克、白術(shù)12克、桂枝8克組合而成的散劑藥物。 此藥總體性溫,屬于溫益補(bǔ)陽類的藥物。可溫中益氣、健脾利胃、祛濕升陽。令脾虛濕寒的問題得到解決。 此方還可疏通水道,令脾的運(yùn)化升降機(jī)制得到更好的發(fā)揮,可令人神清氣爽、身體健壯。 此藥可解決因脾虛濕寒引起...
五苓散詳細(xì)資料大全
用法,功用,主治,出處,化裁方之間的鑒別,重要文獻(xiàn)摘要, 歌訣 五苓散治太陽腑,白術(shù)澤瀉豬苓茯,桂枝化氣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飲除。 組成 豬苓、茯苓、白術(shù)、澤瀉、桂枝。 用量 豬苓(去皮)、茯苓、白術(shù)各9g,澤瀉15g,桂枝(去皮)6g。 用法 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
五苓散、豬苓湯在主治證病機(jī)、治法和選藥組方上有何異同?
五苓散與豬苓湯均為利水滲濕之劑,其中澤瀉、茯苓、豬苓為兩方共有藥物,皆治小便不利、身熱口渴等。然五苓散主治的蓄水證,乃因水濕內(nèi)盛,膀胱氣化不利而致,癥見舌苔白,脈浮或浮數(shù)等;故配伍桂枝溫陽化氣兼解太陽未盡之邪,白術(shù)健脾燥濕,共成溫陽化氣利水之劑。豬苓湯主治證乃邪氣入里化...
一味古方:五苓散,通陽利水,可以保肝、降脂、利尿,能治11類病
其嘔吐多見水入即吐,特別是大量飲酒以后出現(xiàn)飲水則惡心嘔吐、腹瀉、口渴、少尿、面部潮紅浮腫、頭昏胸悶等,用五苓散有效。所以本方能解酒。4、五苓散治渴,可用于干燥綜合征患者,口眼干澀同時(shí)伴有浮腫、大便不成形、舌胖有齒痕、口干苔膩等,合用小柴胡湯,有緩解口干、消除疲勞感、止瀉等功效。5...
五苓散醫(yī)案兩則
五苓散可以利水滲濕 助陽化氣 是治療太陽蓄水證的經(jīng)典名方。悸、眩、渴、煩、吐涎沫、小便不利、脈浮是本方方證識別關(guān)鍵;脫水與蓄水并存是本方證病機(jī)關(guān)鍵。筆者運(yùn)用本方治療高血壓病、心律失常、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腸炎、脂肪肝、慢性腎炎、內(nèi)耳眩暈癥均取得一定療效 茲舉該方驗(yàn)案兩則。
五苓散的一副散劑與湯劑中每位藥的量各是什么?
《傷寒論》原方豬苓,白術(shù),茯苓量相同(18株),參考?xì)v代名家湯劑用量大約9克。 按比例推算澤瀉(1兩6錢)則為15克,桂枝(半兩)為6克。 散劑服用量每日3次,每次3~6克,總量上限為18克。 以此算,散劑與湯劑每味藥的比例為3:8. 應(yīng)該指出散劑直接服用,劑量應(yīng)該比湯劑小。 無論散劑和湯劑...
四飲五苓散方
四飲五苓散方由澤瀉一兩一分、豬苓三分(去皮)、茯苓三分、白術(shù)三分以及桂枝二分(去皮)組成。這五味藥材研磨成末,每日三次,每次服用方寸匕,配合大量溫水,促使汗出,以達(dá)到治療的效果。附方中,《外臺》茯苓飲專門用于治療心胸有痰水停滯的情況,吐出積水后,心胸間感到虛弱,氣滿導(dǎo)致食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