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三種舞蹈
漆蝦13222409103咨詢: 藏族的民間舞一般有哪些特征?
寧都縣底從動回復:
______ 在我們熟悉的四種藏族民間舞中——堆諧、果諧、鍋莊、弦子——無論哪一舞蹈,其體態(tài)特征都帶有坐胯、弓腰、曲背的特點
漆蝦13222409103咨詢: "鍋莊"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的舞蹈 -
寧都縣底從動回復:
______ "鍋莊"是藏族的一種無伴奏的集體舞蹈. 鍋莊舞,又稱為"果卓"、"歌莊"、"卓"等,藏語意為圓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間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壩、甘孜,云南迪慶及青海、甘肅的藏族聚居區(qū).舞蹈時,一般男女各排半圓拉手成圈,有一人領頭,分男女一問一答,反復對唱,無樂器伴奏.整個舞蹈由先慢后快的兩段舞組成,基本動作有"悠顫跨腿"、"趨步輾轉"、"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為主變換舞姿,隊形按順時針行進,圓圈有大有小,偶爾變換"龍擺尾"圖案. 2006年5月20日,鍋莊舞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漆蝦13222409103咨詢: 藏族踢踏舞的風格和特點 -
寧都縣底從動回復:
______ 膝關節(jié)分別有連續(xù)不斷、小而快有彈性的顫動或連綿柔韌的屈伸,而顫動或屈伸的步法形成重心移動,帶動了松弛的上肢運動,使手臂動作多系附隨而動,不能有絲毫的主動.如:踢踏舞中的第一基本步和踢踏步、弦子舞中的平步、靠步和拖步...
漆蝦13222409103咨詢: 西藏鍋莊舞 -
寧都縣底從動回復:
______ 鍋莊是流行于四川、云南的藏族地區(qū)以及西藏昌都一帶的藏族民間傳統(tǒng)舞蹈.“鍋莊”一詞是漢語的音譯,在藏語中稱為“果卓”,意思是圓圈舞. 整個藏區(qū)的鍋莊按地域可以分為三種:農區(qū)鍋莊(玉卓)、牧區(qū)鍋莊(仲卓)、寺廟鍋莊(曲卓). 一般來說,鍋莊舞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開頭調,主要是參加跳鍋莊的人相互問候、祝賀,表達對參加跳鍋莊的人的歡迎之意,同時調整步伐,使雙方諧調起來.第二部分是中間對答調,亦稱為“問答鍋莊”.有固定唱詞,也有即興創(chuàng)作的,內容豐富多彩,可以從古唱到今,從天文唱到地理,一問一答,步步緊逼,互不相讓,常常跳個通宵.第三部分是結尾調,意即“告別鍋莊”,表達這次聚會的歡樂和分別時依依不舍的留戀之情,是跳鍋莊時不可缺少的尾聲.
漆蝦13222409103咨詢: 民 族 舞 分 為 哪 幾 種 ? -
寧都縣底從動回復:
______ 漢族 - 少 數(shù) 民 族 舞 蹈 - 苗族的舞蹈 畬族的舞蹈 水族的舞蹈 土家族的舞蹈 瑤族的舞蹈 仡佬族的舞蹈 維吾爾族的舞蹈 布朗族的舞蹈 白族的舞蹈 仫佬族的舞蹈 黎族的舞蹈 柯爾克孜族的舞蹈 鄂溫克族的舞蹈 朝鮮族的舞蹈 烏孜別克族的舞蹈 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