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感朱熹古詩其二
蠹柔19859116995咨詢: 觀書有感原文 -
烏蘭察布盟拉曉夫回復:
______ 《觀書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詩人: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 (其二) 朝代:南宋 詩人: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 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蠹柔19859116995咨詢: 觀書有感其二一二句借助怎樣的形象來談觀書體會 -
烏蘭察布盟拉曉夫回復:
______ >是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 原詩四句:“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它實寫的是明麗清新的一派田園風光,反復讀上幾遍,會覺得愈讀愈愛讀!你看,半畝的一塊小水塘,在朱熹...
蠹柔19859116995咨詢: 觀書有感詩一首什么詩快,急!!10
烏蘭察布盟拉曉夫回復:
______ 南宋 朱熹《觀書有感》共有兩首,都是典型的說理詩.第一首用方塘水清來教導我們若是要想自己的思想也能永久“清這樣”,就必須有活水不斷的涌入,也就是要不斷地...
蠹柔19859116995咨詢: 比較朱熹的兩首觀書有感 -
烏蘭察布盟拉曉夫回復:
______ 朱熹〈觀書有感之一〉 【原文】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語譯】這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好像打開鏡匣中的鏡子,在鏡子中可以明顯地映照出天色和浮云的移動.如果問它怎麼這樣地清澈?因為有源...
蠹柔19859116995咨詢: 觀書有感其二的大意是什么 -
烏蘭察布盟拉曉夫回復:
______ 原文: 標題:觀書有感(其二) 作者或出處: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譯文或注釋: 昨夜里江邊的春水漲潮了,許多戰(zhàn)艦和大船像羽毛一樣輕飄在水面上.回想以前水淺的時候,空費了...
蠹柔19859116995咨詢: 朱熹 觀書有感 -
烏蘭察布盟拉曉夫回復:
______ 觀書有感(其一) 宋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其二) (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 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其一)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 (其二) 昨天夜里江邊漲起了陣陣春潮,巨艦大船輕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來行駛要白費很多推拉力氣,今天卻能在江水中央自在順漂.
蠹柔19859116995咨詢: 宋代詩人朱熹的觀書有感的意蘊是什么 -
烏蘭察布盟拉曉夫回復:
______ 1、《觀書有感》主旨是: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 2、原文 《觀書有感》朱熹(南宋) 其一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其二 昨夜...
蠹柔19859116995咨詢: 古詩觀書有感后兩句的關系是什么 -
烏蘭察布盟拉曉夫回復:
______ 觀書有感(其一) 宋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要問池塘里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就因為“方塘”不是無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
蠹柔19859116995咨詢: 朱熹的《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朱熹的《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 -
烏蘭察布盟拉曉夫回復:
______[答案] 觀書有感(其一) 宋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它實寫的是明麗清新的一派田園風光,反復讀上幾遍,會覺得愈讀愈愛讀!你看,半畝的一塊小水塘,在朱熹筆下是展開的一面鏡子(一鑒開),起筆...
蠹柔19859116995咨詢: <<觀書有感>>其二 ,從這首詩中,你會聯(lián)想到讀書的那些體會? -
烏蘭察布盟拉曉夫回復:
______ 原來,大學者朱熹在贊美讀書有所領悟,心靈中感知的暢快、清澈、活潑,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暢敘出來了.他的心靈為何這樣澄明呢?因為總有像活水一樣的書中新知,在源源不斷地給他補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