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的一詞多義
人家說:高枕無憂。我問一下這高枕到底指多高?
人們很早就知道墊著頭部能幫助睡眠,《論語述而》即有「曲肱而枕之」的記載,直到漢代,枕頭已成為一種竹木製成的普遍寢具,《說文解字》:「枕者,臥所以薦首」,即側(cè)睡時(shí)用來墊高頭部的工具,可見古時(shí)候的人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側(cè)睡時(shí)頭與肩有臥床差距,故需墊高頭部以求舒眠。不過以現(xiàn)代人睡姿之豐富,...
評(píng)《繁體字好還是簡體字好?》
二. 中國的繁體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化而來的,除了內(nèi)含《形》《意》《象》之外,還有一字多音,一字多義,可由一個(gè)字‘兩個(gè)字‘幾個(gè)字來解釋很多事和物,如:啥?(也可說:什麼?)英語則是WHAT?,幹啥?英語只能說成:WHAT ARE YOU DOING ?(你在做什麼)不能再簡化!現(xiàn)在以北京話為主要架構(gòu)的普通話,在多音字上還算是...
貊帖18584052367咨詢: 求《山市》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中心思想 -
余江縣柱螺旋回復(fù):
______ 六)、文言句式1、叛斷句式: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譯為: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2、省略句式: (1)、“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等于“(他們)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 譯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
貊帖18584052367咨詢: 浸的一詞多義是什么 -
余江縣柱螺旋回復(fù):
______ “浸”的一詞(字)多義 :浸,讀jìn.1.泡,使?jié)B透:浸泡.浸透.浸種(zhǒng).浸漬.浸沒(mò).沉浸(亦稱“浸沉”). 2.逐漸:浸染.浸漸.浸潤.
貊帖18584052367咨詢: 蘇武傳 的古今異義 一詞多義 詞類活用 文言句式 -
余江縣柱螺旋回復(fù):
______[答案] 蘇武傳 的古今異義 一詞多義 詞類活用 文言句式 (一)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相當(dāng):古義:抵押.今義:差不多. 2.皆為陛下所成就 .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幸蒙其賞賜.賞賜:古義:照...
貊帖18584052367咨詢: 諗一詞多義的詞語和例子 -
余江縣柱螺旋回復(fù):
______ 諗諗 shěn〈動(dòng)〉(1) (形聲.從言,念聲.本義:規(guī)諫)(2) 同本義 [admonish]諗,深諫也.——《說文》昔辛伯諗 周桓公.——《左傳·閔公二年》使吾無忘諗.——《國語·魯語》使果敢者諗之.——《國語·晉語》(3) 告訴 [tell]世忠...
貊帖18584052367咨詢: 通 文言文一詞多義 -
余江縣柱螺旋回復(fù):
______[答案] 通:1、通過(如:初極狹,才通人《桃花源記》)2、順利、順暢(如:政通人和《岳陽樓記》)3、整個(gè)(如:通計(jì)一舟《核舟記》)4、貫通(如:中通外直《愛蓮說》)
貊帖18584052367咨詢: 湖心亭看雪中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古今異義 -
余江縣柱螺旋回復(fù):
______ 《湖心亭看雪》文言積累 一詞多義 1.余 我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剩下的,多余的 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列子·湯問》) 2.強(qiáng) 竭力、盡力 余強(qiáng)飲三大白而別. 強(qiáng)大、強(qiáng)盛 秦任商君,國以富強(qiáng).(《鹽鐵論·非鞅》) 詞...
貊帖18584052367咨詢: 山市的一詞多義,特殊句式,詞類活用. 全!!!! -
余江縣柱螺旋回復(fù):
______ 還有 : 一詞多義 其 不可計(jì)其層次矣 (它的 ,代樓) 其實(shí)過之 (那,指示代詞) 故 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舊,原來) 溫故而知新 (舊學(xué)問) 故又名“鬼市”云(所以) 詞類活用 樓漸低 低 形做動(dòng) 降低 竟然城郭矣 城郭 名作動(dòng) 變成城郭 判別句...
貊帖18584052367咨詢: 《離騷》中的通假字 一詞多義字 詞類活用 -
余江縣柱螺旋回復(fù):
______ 反 -- 返 離 --罹 見 --現(xiàn) 指-- 旨 濯 -- 濁 絀 -- 黜 內(nèi) -- 納 從-- 縱 質(zhì)-- 贄 反 -- 返 被 --披 常 -- 長 .秦王必說見辰 “說”通“悅”,高興 2.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反”通”返”, 會(huì)來 3.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 振”通”震” 震恐 4.圖窮而匕首見 “見”通“現(xiàn)” 出現(xiàn) 5.秦王還柱走 “還”通“環(huán)”,環(huán)繞 6.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