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和佛的本質(zhì)區(qū)(qū)別
“既習于佛”的出處是哪里
“既習于佛”出自宋代歐陽修的《釋秘演詩集序》。“既習于佛”全詩《釋秘演詩集序》宋代 歐陽修予...浮屠秘演者,與曼卿交最久,亦能遺外世俗,以氣節(jié)相高。二人歡然無所間。曼卿隱于酒,秘演隱于浮屠,...⒄胠(qū):打開。橐(tuó:袋子) ⒅崛峍(lù):高峻陡峭。釋秘演詩集序解析提及九四年,居然已經(jīng)是...
我要《核舟記》的原文和翻譯,謝謝!
佛印絕類彌(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矯(jiǎo)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zhǔ)。臥右膝,詘(qū) 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shù)也。 舟尾橫臥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 文中應念zhui 第一聲)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嘯呼...
六年級上冊多音字(北師大版)
瓦①wǎ 瓦當 瓦藍 磚瓦 ② wà 瓦刀 瓦屋瓦(wǎ) 2、 圩 ① wéi 圩子 ② xū 圩場 3、 委 ① wēi 委蛇=逶迤 ② wěi 委曲(qū) 委屈(qu) 4、 尾 ① wěi 尾巴 ② yǐ 馬尾 5、 尉 ① wèi 尉官 尉姓 ② yù 尉遲(姓)尉犁(地名) 6、 烏 ...
核舟記的加點字(重點字或難理解的字)翻譯
兩膝相比:蘇東坡的左膝和黃庭堅的右膝互相靠近。比,靠近。絕類彌勒:極象彌勒佛。彌勒,佛教菩薩之一。袒:裸露。矯首昂視:抬頭仰望。矯,舉。不屬:不相關聯(lián)。臥右膝:右膝臥倒。詘:同“屈”。念珠:念佛經(jīng)的人手里拿的串珠。歷歷:清清楚楚地。舟子。船夫。椎髻:束成椎形發(fā)髻。衡:同“橫...
求小學語文二年級多義字反義詞填空 要求(答案寫在后面)
佛fú(仿佛) fó(佛像) 番fān (番茄) pān(番禺) 供gōng(供養(yǎng)) gòng(供品)桿gān (旗桿) gǎn(筆桿) 骨gū(花骨朵兒) gǔ(骨頭)干gān(干凈 干死 ) gàn(干活 樹干 )喝hē(喝水) hè(喝彩) 和hé (和平) huo (暖和) 哄hǒng (哄騙) hòng(起哄 )晃huǎng(明晃晃 晃眼) huàng(晃動 ...
佛教 哪位同修 把楞嚴咒的原文及注音發(fā)來
其中有些讀音與常見的讀法不一樣(括號中為常見的讀音):瑟sěi(sè),縛fù(wā),拏ná(nuó、nú),啒kù(gǔ,qū),地dì(shai,shou),他tuō(tā)...南無常住十方佛 南無常住十方法 南無常住十方僧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佛頂首楞嚴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金剛藏菩薩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涌百寶光。光中涌出,...
含“請”的成語(31個)
6、詘膝請和[qū xī qǐng hé]【解釋】詘:通“屈”,彎曲;屈膝:下跪。下跪降服,請求和解。【...【示例】我又不是楊老佛、楊奶奶,你有本事到他那里,享用他大請大受,纏我怎的 ——《平妖傳》
含“膝”的成語(36個)
【出處】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下:“時有軍卒,斷左臂于佛前,以手執(zhí)之,一步一禮,血流灑地,至于...9、詘膝請和[qū xī qǐng hé]【解釋】詘:通“屈”,彎曲;屈膝:下跪。下跪降服,請求和解。【
核舟記翻譯及原文
明朝有個手藝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遠,他能夠把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成宮殿、器具、人物,甚至飛鳥、走獸、樹木、石頭,沒有哪一樣是不能按照這木頭原來的樣子刻成各種事物的形狀的,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態(tài)。他曾經(jīng)贈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東坡乘小船游覽赤壁的圖案。核舟從頭到尾長約有八分多,約有兩個米...
含“枉”的成語大全(63個)
元·滕斌《普天樂》詞:“嘆光陰,如流水。區(qū)區(qū)終日,枉用心機。”【示例】一經(jīng)把眼閉了,這才曉得...【示例】而茍非有極敏之眼光、極高之學識,不能別擇其某條有用、某條無用,徒枉費時日腦力。 —...1、形枉影曲[xíng wǎng yǐng qū]【解釋】東西的形狀歪斜了,它的影子也就彎曲了。比喻有什么...
愈言18465591008咨詢: 道,和佛的 區(qū)別是什么? -
類烏齊縣齒輪回復:
______ 道和佛的思想上其實都一樣的..都是按照人發(fā)展的歷史創(chuàng)立的學說 道和佛的區(qū)別就是 .道的神話故事的人類為主的神仙.妖魔. 而佛的神話故事就是那些大圣大賢升天入佛門.
愈言18465591008咨詢: 佛與道的不同 -
類烏齊縣齒輪回復:
______ 這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一個大題目,甚至已經(jīng)涉及到中華文明的深層之中,我試著說一說我的理解. 儒道佛"三教合一"思潮,自明朝中葉起在中國的知識分子階層就產(chǎn)生了,到清朝康熙朝甚至成為國策.那么"三教合一"并非是一種主觀...
愈言18465591008咨詢: 佛與道有哪些區(qū)別?在修煉的本質(zhì)上有區(qū)別嗎? -
類烏齊縣齒輪回復:
______ 佛教:修"善"為主~普渡眾生...道教:修"真"為主~修成真人~~著重"空無"~講無為~~(未形成宗教前~并不講普渡眾生)...
愈言18465591008咨詢: 請解釋一下佛與道的區(qū)別.
類烏齊縣齒輪回復:
______ 這個沒有辦法區(qū)別 這是釋迦摩尼和 老子 兩位圣人從不同的角度 對宇宙的理解 佛和道 互相包容而不爭 互利而不私 道在講宇宙自然規(guī)律 佛在講自然規(guī)律形成的因果 您說怎么區(qū)別 個人理解 供參考
愈言18465591008咨詢: 佛和道的區(qū)別?
類烏齊縣齒輪回復:
______ 佛氏立教重在出世,故有“空無所有”一說.道教重在將出世入世打成一片,故有啊賴耶識之說.
愈言18465591008咨詢: 道和佛的區(qū)別
類烏齊縣齒輪回復:
______ 道教是精英知識傳承,佛教面向大眾,道教的包容與吸收性很好,什么都接納,佛教的排外性極強,總是標謗自己最高.道教講究發(fā)揮主動能動性去改造現(xiàn)有的一事物,佛教講究逆來順受,遇到什么問題都去燒香求佛解決. 正因為這樣,歷史上佛教大興的時候,都是朝代腐朽不堪,快要滅亡的時候.
愈言18465591008咨詢: 道和佛有什么區(qū)別?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
類烏齊縣齒輪回復:
______ 應身有勝應身、劣應身兩種.勝應身是為初地以上菩薩說法的佛陀;劣應身是為地前菩薩與凡夫、二乘說法的佛陀.在這種情形下,勝應身實際上與報身沒有差別.所以所謂的'應身'應該是指劣應身. 另外,應身同時也可區(qū)分為應身與化身兩...
愈言18465591008咨詢: 佛與道有什么區(qū)別! -
類烏齊縣齒輪回復:
______ 佛教有兩大目標:解脫生死與究竟成佛.道教無論修到何種地步,都無法出離三界生死,不過是生于天界的某一層. 《優(yōu)婆塞戒經(jīng)》:“諸外道等,獲得非想非非想定,壽命無量劫,若不得解脫分法,應觀是人為地獄人”. 非想非非想天,是三界中的最高處(兜率天不過是欲界六天的第四層,遠未到色界天,何況更上的無色界天).可是,依然未證解脫初果,福報享盡,依然有墜地獄的可能.而解脫初果,不過是小乘法的第一步“預入圣流”.由此可見佛道兩家的巨大差別.
愈言18465591008咨詢: 佛與道的區(qū)別是什么 -
類烏齊縣齒輪回復:
______ 在嚴格的意義上說,佛教和道教沒有什么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因為兩者都是宗教,都是告訴人如何面對死亡的學說,在解決人在精神上的終極關懷需求問題上的作用是一樣的. 佛教和道教最大的區(qū)別實際上是在實現(xiàn)終極關懷的方式上,也就是區(qū)別在人...
愈言18465591008咨詢: 道和佛有什么區(qū)別?先有道還是先有佛? -
類烏齊縣齒輪回復:
______ 這個問題我想好好回答回答 道,指的的是我國本土的道家,老子是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被后人稱為太上老君 佛 ,是西漢是從印度傳入我國的外來宗教,是封建君主為了加強對人民的思想統(tǒng)治而用的武器, 因為佛提倡人們?nèi)淌芡纯?死后升入極樂世界. 要說時間的話,佛在西方早就有了,而道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道家發(fā)展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