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里“ 嬌客 ”是什么意思 "嬌客"是什么意思?
1.對女婿的愛稱。宋 黃庭堅 《次韻子瞻和王子立風雨敗書屋有感》:“婦翁不可撾, 王郎 非嬌客。” 任淵 注:“按今俗間以婿為嬌客。”
2.嬌貴的人,多指兒女等。 元 馬致遠 《黃粱夢》第二折:“我這里割舍了老性命,搭救這兩個小嬰孩……把雙眼揉開,趁起身來,望不見嬌客。”
3.芍藥的別名。 宋 程棨 《三柳軒雜識·花客》:“芍藥為嬌客。”
此指“嬌貴的人”
嬌貴 嬌生慣養(yǎng)的主人 這里的客字貌似有點嘲諷味道吧
嬌貴的人,多指兒女等
程惠18495057842: ”不然“在古文里是什么意思 -
大邑縣上旋: ______ 不是這樣,并非如此1、不合理;不對. 2、不如此,不是這樣. 3、不虞;意外. 4、不許可. 5、不以為是. 6、不敬,不從命.然,通“戁”. 7、難道;不成. 8、否則,表轉折,不這樣做就會.
程惠18495057842: 徒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大邑縣上旋: ______ 徒在古文中的意思是古籍釋義康熙字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 徒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古文中“徒”的意思有: 1、步行. 例句:自京師徒步入華山...
程惠18495057842: 在古文里或有什么意思? -
大邑縣上旋: ______ 上面的是有的 有時也可以翻譯做有的人
程惠18495057842: 古文里“徑”是啥意思 -
大邑縣上旋: ______ 是距離的意思!????
程惠18495057842: 群兒在古文里是什么意思? -
大邑縣上旋: ______ 群兒在古文里是一群小孩的意思. 如: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司馬光破甕》) 兒指孩子.
程惠18495057842: 墨在古文里是什么意思 -
大邑縣上旋: ______ 1、就是指書寫用的墨2、墨寶,書畫作品
程惠18495057842: 古文中的恨在現(xiàn)代文里是什么意思? -
大邑縣上旋: ______ 一、遺憾.《荀子·成相》:“不知戒,后必有恨.”又為感到遺憾.《漢書·張安世傳》:“嘗有所薦,其人來謝,安世大恨,以為舉賢達能豈有私謝邪!”諸葛亮《出師表》:“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二、不滿.《荀子·堯問》:“祿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引申為怨恨.李賀《老夫采玉歌》:“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程惠18495057842: 在古文里考核是什么意思 -
大邑縣上旋: ______ 1、考查核實. 漢·王符 《潛夫論·實貢》:“是故選賢貢士,必考核其清素,據(jù)實而言.”《三國志·魏志·衛(wèi)臻傳》:“考核降者,果守將詐所作也.” 宋·歐陽修 《勉劉申》詩:“有司精考核,中第為公卿.”《清史稿·選舉志一》:“學政考核教官,按其文行及訓士勤惰,隨時薦黜.” 2、研究考證. 北齊·顏之推 《顏氏家訓·音辭》:“共以帝王都邑,參校方俗,考核古今,為之折衷.”《舊五代史·晉書·馬重績傳》:“詔下司天監(jiān)趙仁琦 、 張文皓等考核得失.”《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先生,你這話又欠考核了.古人所謂五葷者,蔥、韭、芫荽之類,怎么不戒?”
2.嬌貴的人,多指兒女等。 元 馬致遠 《黃粱夢》第二折:“我這里割舍了老性命,搭救這兩個小嬰孩……把雙眼揉開,趁起身來,望不見嬌客。”
3.芍藥的別名。 宋 程棨 《三柳軒雜識·花客》:“芍藥為嬌客。”
此指“嬌貴的人”
嬌貴 嬌生慣養(yǎng)的主人 這里的客字貌似有點嘲諷味道吧
嬌貴的人,多指兒女等
相關評說:
大邑縣上旋: ______ 不是這樣,并非如此1、不合理;不對. 2、不如此,不是這樣. 3、不虞;意外. 4、不許可. 5、不以為是. 6、不敬,不從命.然,通“戁”. 7、難道;不成. 8、否則,表轉折,不這樣做就會.
大邑縣上旋: ______ 徒在古文中的意思是古籍釋義康熙字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 徒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古文中“徒”的意思有: 1、步行. 例句:自京師徒步入華山...
大邑縣上旋: ______ 上面的是有的 有時也可以翻譯做有的人
大邑縣上旋: ______ 是距離的意思!????
大邑縣上旋: ______ 群兒在古文里是一群小孩的意思. 如: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司馬光破甕》) 兒指孩子.
大邑縣上旋: ______ 1、就是指書寫用的墨2、墨寶,書畫作品
大邑縣上旋: ______ 一、遺憾.《荀子·成相》:“不知戒,后必有恨.”又為感到遺憾.《漢書·張安世傳》:“嘗有所薦,其人來謝,安世大恨,以為舉賢達能豈有私謝邪!”諸葛亮《出師表》:“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二、不滿.《荀子·堯問》:“祿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引申為怨恨.李賀《老夫采玉歌》:“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大邑縣上旋: ______ 1、考查核實. 漢·王符 《潛夫論·實貢》:“是故選賢貢士,必考核其清素,據(jù)實而言.”《三國志·魏志·衛(wèi)臻傳》:“考核降者,果守將詐所作也.” 宋·歐陽修 《勉劉申》詩:“有司精考核,中第為公卿.”《清史稿·選舉志一》:“學政考核教官,按其文行及訓士勤惰,隨時薦黜.” 2、研究考證. 北齊·顏之推 《顏氏家訓·音辭》:“共以帝王都邑,參校方俗,考核古今,為之折衷.”《舊五代史·晉書·馬重績傳》:“詔下司天監(jiān)趙仁琦 、 張文皓等考核得失.”《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先生,你這話又欠考核了.古人所謂五葷者,蔥、韭、芫荽之類,怎么不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