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字君實,什么意思? 司馬光 字君實..... 文言文翻譯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作品譯文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司馬光7歲時,已經(jīng)像成年一樣(古代成年指弱冠,16歲,并非如今的18歲)特別喜歡聽人講《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來講給家人聽。從此對《左氏春秋》愛不釋手,甚至忘記饑渴和冷熱。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作品注釋
1、生:長,長到。
2、凜然:穩(wěn)重的樣子。
3、如:像。
4、成人: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歲。
5、聞:聽。
6、《左氏春秋》:是左丘明給《春秋》作注的一部史書。
7、之:它,文中指《左氏春秋》。
8、退:回去。
9、了:清楚。
10、指:通假字,通“旨”,主要意思。
11、自是:從此。
12、釋:放下。
13、至:甚至。
14、戲:玩耍。
15、甕wèng:一種口小腹大的盛器,大缸。登甕:站在大缸上。
16、足跌:失足。
17、沒:沉沒。
18、皆:全,都。
19、去:離開。
20、迸:水涌出。
司馬光,字什么號什么是什么時期的著名政治家史學(xué)家和什么家?他主持編纂...
字君實,號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主持編纂《資治通鑒》。1038年,司馬光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xué)士。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宋仁宗時中進士,英宗時進...
許長公小傳文言文
馬光砸缸之后,長安、洛陽的人將這件事用圖畫記載下來,廣為流傳。 年齡剛剛滿20歲,生性不喜歡奢華浪費的生活,聽說到別人因為喜事而辦宴席,赴宴時只有他沒有戴花,身邊的人說:“(花是)君王賜戴的,不能違反圣意啊。”他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 9. 文言文"姚平仲小傳"翻譯(1)姚平仲,字希晏,世為西陲...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的主編者是?
《資治通鑒》主編和主要執(zhí)筆人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xué)家,陜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司馬光于君主為仁,做了具體的解說;對于君主的施政,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這部著作,作為歷代帝王的必修參考書.在民主年代可以做研究帝王思想的依據(jù),也是商人和軍事家以及一切領(lǐng)導(dǎo)者不得不潛心修習(xí)的好...
...他主持編撰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什么?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后代。著名的資治通鑒就出自于他手。《資治通鑒》是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后周...
司馬光是什么家?
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學(xué)家。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實,更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司馬池之子。漢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原籍陜州夏縣(今屬山西夏縣)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學(xué)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他...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至于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河南光山,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背景 司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當(dāng)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dān)任光州光山縣令,于是便給他取名 “光”。司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馬池后來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司馬光字君實,陜川夏縣人。父親...
司馬光這一課有三個兒字,三個兒字中表示什么?
三個兒字中都是表示兒童、小孩的意思。原文如下: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后京,洛畫以為圖。譯文:司馬光長到七歲時,...
司馬光砸缸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司馬光砸缸告訴我們的道理遇到事情需要沉著冷靜,鎮(zhèn)定自若;變換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司馬砸缸的故事:有一天,司馬光和小朋友在花園里玩,花園里有花有樹還有假山,大家你追我趕,玩的很高興。一個調(diào)皮的小男孩爬到了假山上去玩,突然,一不小心掉進了假山邊上的大水缸。水缸里滿滿的都是水,小男...
文言文父母小傳
司馬光七歲時,風(fēng)度一如成人,聽人講《左》,非常喜歡,請他為自己的家人講授,直到了解它的大意。從此手不離書,不知饑渴寒暑。(一天)一群小孩子在庭院玩,一個孩子登上水缸,足下打滑掉入水中,其他人都跑開了,(只有)司馬光搬起石頭砸缸使之破,水迸了出來,孩子得救了。馬光砸缸之后,長安、洛陽的人將這件事用...
孫權(quán)勸學(xué)的作者是誰?
孫權(quán)勸學(xué)出自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它的內(nèi)容以政治軍事為主,兼以經(jīng)濟文化,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作者馬光1019到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金屬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學(xué)家主持編撰了資治通鑒 ...
相關(guān)評說:
江陽區(qū)圓盤: ______ 1、簡介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xiāng)人 ,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
江陽區(qū)圓盤: ______ 您好,司馬光,字君實.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省光山縣),祖籍陜州夏縣(今山西省夏縣)涑水鄉(xiāng) ,世稱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xué)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
江陽區(qū)圓盤: ______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xué)家、散文家.北宋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運城安邑鎮(zhèn)東北)人,漢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但宋人袁說友著《成都文類》記,司馬光是在他父親司馬池當(dāng)四川省郫縣縣尉時,生於官廨的,...
江陽區(qū)圓盤: ______ '君實枕圓'說的是:宋朝的宰相司馬光,字君實,刻苦好學(xué),他為了減少睡眠增加讀書的時間,就用一段圓木當(dāng)枕頭,睡著后一翻身,圓枕滾動,人就醒了,馬上起身再讀書; “純?nèi)寿~墨”說的是:宋朝著名文學(xué)家范仲淹的兒子,晚上還要把蠟燭移到蚊帳中讀書,久而久之,帳頂被煙熏得像墨一樣黑.后來,他當(dāng)了宰相,他的夫人就把蚊帳拿出來教育孩子.書中還有"孔融取梨"、"溫公擊缸"等典故,這些內(nèi)容至今還是教育兒童的好素材.“君實枕圓,純?nèi)寿~墨”出自《純正蒙求》.《純正蒙求》每卷120句,總為360句,篇幅不大,但內(nèi)容豐富,對兒童的教育意義較大.《四庫全書》說:"此書循諷吟哦,以資感發(fā),與朱子《小學(xué)外篇》足相表里."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江陽區(qū)圓盤: ______ 司馬光小傳文言文中同列語之曰的意思? 【原文】“同列語之曰” 【翻譯】指同年考中進士的人對他說. 同列:指同年考中進士的人.
江陽區(qū)圓盤: ______[答案] 司馬光在政治上是一個堅定的保守派 人格上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 文化上是一個治學(xué)嚴謹一絲不茍的人
江陽區(qū)圓盤: ______ 光持石擊甕破之意思是司馬光卻鎮(zhèn)靜地拿起一塊石頭猛擊水缸.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 原文: 司馬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撰),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
江陽區(qū)圓盤: ______ 樓下幾位,全是望文生義.此句意為,只畏懼強權(quán)或強力而不懂得感恩.“記得李敖引用過一句話,說這世上有一種人,畏威而不懷德.什么叫畏威?威就是強權(quán)、權(quán)勢,畏威就是害怕對方用強權(quán)對付他,你越欺負他,他對你越畏懼.所謂懷德,就是你對他好,他懂得心懷感激,明白你的作為,是一種美德.李敖說遇上這樣的人,對他好,是沒有用的,只有讓他怕你,他才老實.” ...
江陽區(qū)圓盤: ______ 司馬光課文的意思就是要我們面對緊急情況的時候要學(xué)會思考,這樣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
江陽區(qū)圓盤: ______ 已:停止.乃已:才停止.俟能諷誦乃已:等到能背誦才停止.可翻譯為:直到能背誦為止. 及:等到.長:成年,與幼年對應(yīng),如“長幼”.及長:到成年時. (司馬光,宋哲宗時宰相,嘗主編《資治通鑒》,為一時之名臣.其幼時患記憶不若人,眾兄弟既成誦而游息矣,獨閉門不出,俟能諷誦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遠,乃終身不忘也.”及長,遍覽古籍,博聞強志,曰:“書不可不成誦.或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