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減字木蘭花·劉郎已老》原文及翻譯賞析
減字木蘭花·劉郎已老原文:
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要聽琵琶。重院鶯啼覓謝家。 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
減字木蘭花·劉郎已老翻譯及注釋
翻譯 「桃花」沒有變,依舊開的燦爛;而「我」的心境卻變了,變老了。在這種凄苦潦倒心緒支配下,百無聊賴,我也想聽聽琵琶。但我不像 宋代 的某些高官那樣,家蓄歌兒 *** ,我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聽了。一曲終了,我的情緒沉醉曲種久久不能自拔,讓我理解了白居易當年潯陽江上那份自傷淪落,卻逢知己的激動心情眼前東風萬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淪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籠罩在一片落日余暉中,盡管還有一線淡淡的紅色,但畢竟已是日薄西山,黃昏將近了。
注釋 1劉郎:指 唐詩 人劉禹錫。他曾被貶至南方連州、朗州等地。作者因戰(zhàn)亂而流浪南方,故以劉郎自比。2崔護《題都城南莊》詩有「桃花依舊笑東風「之句。這句是說詩人已老,花月繁華引不起他的興致。3重院:深院。謝家:指歌伎居處。張泌《寄人》:「別夢依依到謝家。「4潯陽江上:白居易《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這兩句說自己象白居易那樣聽琵琶后落淚傷心。5杜甫《春望》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句說面對落日映照下的大地山河,想到國破家亡,不禁感慨萬端。
減字木蘭花·劉郎已老賞析
古人在接近中年時,如果處境不利,遇上不順心的事,便自覺老了。謝安有中年哀樂之感,所以袁枚稱謝安「能支江左偏安局,難遣中年以后情」。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在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寫的,時年三十九歲,就在詞中自稱「老夫」。因蘇軾當時外放山東密州,仕途不利,心情郁悶。朱敦儒生于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宋室南渡是在欽宗靖康二年(1127),朱敦儒年四十六歲。這首詞是南渡以后的作品,作于朱敦儒四十六歲以后,故起筆便自嘆「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這里暗用兩個典故。中 唐詩 人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中有「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詩句。《再游玄都觀》詩有「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詩句。劉郎與桃花的關系就是從這里來的。第二句用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是桃花與笑的關系。作者截去「春風」二字,與「老」字押韻。劉禹錫兩度被貶,仕途坎坷,再游玄都觀時,已五十六歲,進入老境。朱敦儒可能感到自己與劉禹錫有某些相似點,且又已入老境,故以「劉郎」自擬。「桃花」用在此處,一方面與「劉郎」有關,另一方面也含有某種象征意義。朱敦儒在靖康之難以前,在洛陽過著才子詞人浪漫疏放的生活,從他的一首《鷓鴣天》詞中就可以看出:「曾為梅花醉不歸,佳人挽袖乞新詞。輕紅遍寫鴛鴦帶,濃碧爭斟翡翠卮。」由于金人鼙鼓動地來,才驚破了他的佳人詩酒夢。國亡家破,南逃以后的朱敦儒一下子覺得自己變得衰老了。「桃花」沒有變,「依舊笑」;而詞人的心境卻變了,變老了。盡管 南宋 統(tǒng)治者還在「西湖歌舞幾時休」,而朱敦儒卻對過去「佳人挽袖」,醉寫新詞的生活已經(jīng)沒有那種閑情逸興了,所以他「不管桃花依舊笑」。桃李春風、兒女情長都已與己無干,表達的是"人老萬事休"的滄桑之感。
他在《雨中花》詞中也曾無限感慨地說:「塞雁年年北去,蠻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夢,重到東周。」又一次表現(xiàn)了他自感衰老的心情。
在這種凄苦潦倒心緒支配下,百無聊賴,他也想聽聽琵琶。但他不像 宋代 的某些高官那樣,家蓄歌兒 *** ,他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聽了。重院,即深院。謝家,即謝秋娘家。謝秋娘, 唐代 名妓,故詩詞中常用謝家代指妓家,或指詩人所愛戀的女子家。如唐張泌《寄人》:「別夢依稀到謝家」。溫庭筠《更漏子》:「惆悵謝家池閣。」都可說明這種用法。
過片,緊承上片聽琵琶而來。「曲終人醉」的曲,指琵琶曲。詞人聽完「謝家」的琵琶曲后,產(chǎn)生了怎樣的效果?有怎樣的感受?是樂還是愁?這是下片詞意發(fā)展的關鍵處。在這關鍵處,作者筆鋒決定性地一轉(zhuǎn):「多似潯陽江上淚」,這一轉(zhuǎn),決定詞意向愁的方面發(fā)展。白居易在潯陽江聽到琵琶女彈琵琶,自傷淪落,心情激動,「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朱敦儒為什么「多似潯陽江上淚」?下文提出了明確的答案:「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原來朱敦儒感到眼前東風萬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淪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籠罩在一片落日余暉中,盡管還有一線淡淡的紅色,但畢竟已是日薄西山,黃昏將近了。詞人把破碎的山河置于黯淡的夕照中,用光和色來象征和暗示 南宋 政權已近夕照黃昏,中原失地,恢復無望。這對于身遭國難,遠離故土,流落南方的詞人來說,怎能不痛心?怎能不「多似潯陽江上淚」呢?!"落照紅"三字,即是夕陽西下的眼前之景,亦隱喻宋季國運的衰微氣象。 這種國破家亡之痛,在他的另一首詞《采桑子·彭浪磯》中也有十分明顯的表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xiāng)去國人。」由此可見朱敦儒身經(jīng)國亡家破之難,流離轉(zhuǎn)徙于南方之后,貫串在他詞中的主流始終是一顆對國家民族的拳拳赤子之心,一種感人至深的愛國 *** 。千百年后讀之,仍令人心情激蕩不已。
減字木蘭花·劉郎已老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中原淪喪,康王南渡靖康二年(1127)之后,抒寫的是「憂時念亂,忠憤之致」(《王鵬運《樵歌跋》)。
減字木蘭花·劉郎已老賞析二
朱敦儒的這首《減字木蘭花》,一反以往其詞平易流暢,少用典故的特點,在短短的四十四個字中連用三典。「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開篇兩句便含著兩個典故,中 唐詩 人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中有「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詩句。《再游玄都觀》詩有「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詩句。劉郎與桃花的關系就是從這里來的。第二句用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是桃花與笑的關系。作者截去「春風」二字,與「老」字押韻。劉禹錫兩度被貶,仕途坎坷,再游玄都觀時,已五十六歲,進入老境。朱敦儒可能感到自己與劉禹錫有某些相似點,且又已入老境,故以「劉郎」自擬。「桃花」用在此處,一方面與「劉郎」有關,另一方面也含有某種象征意義。朱敦儒在靖康之難以前,在洛陽過著才子詞人浪漫疏放的生活,從他的一首《鷓鴣天》詞中就可以看出:「曾為梅花醉不歸,佳人挽袖乞新詞。輕紅遍寫鴛鴦帶,濃碧爭斟翡翠卮。」由于金人鼙鼓動地來,才驚破了他的佳人詩酒夢。國亡家破,南逃以后的朱敦儒一下子覺得自己變得衰老了。「桃花」沒有變,「依舊笑」;而詞人的心境卻變了,變老了。盡管 南宋 統(tǒng)治者還在「西湖歌舞幾時休」,而朱敦儒卻對過去「佳人挽袖」,醉寫新詞的生活已經(jīng)沒有那種閑情逸興了,所以他「不管桃花依舊笑」。桃李春風、兒女情長都已與己無干,表達的是"人老萬事休"的滄桑之感。在這種凄苦潦倒心緒支配下,百無聊賴,他也想聽聽琵琶。但他不像 宋代 的某些高官那樣,家蓄歌兒 *** ,他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聽了。
下片,緊承上片聽琵琶而來。「曲終人醉」的曲,指琵琶曲。詞人聽完「謝家」的琵琶曲后,產(chǎn)生了怎樣的效果?有怎樣的感受?是樂還是愁?這是下片詞意發(fā)展的關鍵處。在這關鍵處,作者筆鋒決定性地一轉(zhuǎn):「多似潯陽江上淚」,這一轉(zhuǎn),決定詞意向愁的方面發(fā)展。白居易在潯陽江聽到琵琶女彈琵琶,自傷淪落,心情激動,「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朱敦儒為什么「多似潯陽江上淚」?下文提出了明確的答案:「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原來朱敦儒感到眼前東風萬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淪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籠罩在一片落日余暉中,盡管還有一線淡淡的紅色,但畢竟已是日薄西山,黃昏將近了。詞人把破碎的山河置于黯淡的夕照中,用光和色來象征和暗示南宋政權已近夕照黃昏,中原失地,恢復無望。這對于身遭國難,遠離故土,流落南方的詞人來說,怎能不痛心?怎能不「多似潯陽江上淚」呢!"落照紅"三字,即是夕陽西下的眼前之景,亦隱喻宋季國運的衰微氣象。 這種國破家亡之痛,在他的另一首詞《采桑子·彭浪磯》中也有十分明顯的表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xiāng)去國人。」由此可見朱敦儒身經(jīng)國亡家破之難,流離轉(zhuǎn)徙于南方之后,貫串在他詞中的主流始終是一顆對國家民族的拳拳赤子之心,一種感人至深的愛國 *** 。千百年后讀之,仍令人心情激蕩不已。
全詞用典靈活、自然、貼切,詞風明快,內(nèi)容安排層次清楚。下片在靜穆中突然迸發(fā)出愛國 *** ,如一股抑制不住的激流,激蕩人心,久久不能平靜。
詩詞作品: 減字木蘭花·劉郎已老 詩詞作者:【宋代】 朱敦儒 詩詞歸類: 【典故】、【感嘆】、【人生】
宋史 朱敦儒 原文
朱敦儒,字希真,河南人。父勃,紹圣諫官。敦儒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中,召至京師,將處以學官,敦儒辭曰:“麋鹿之性,自樂閑曠,爵祿非所愿。”固辭還山。高宗即位,詔舉草澤才德之士,預選者命中書 策試,授以官,于是淮西部使者言敦儒有文武才,召之。敦儒又辭。避亂...
宋朝“詞俊”朱敦儒簡介,著有《相見歡》《鷓鴣天》等作
鮑姑宜不老,織女忽還光。孝子號風樹,凄涼靡夕陽。 宋史記載 朱敦儒,字希真,河南人。父勃,紹圣諫官。敦儒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中,召至京師,將處以學官,敦儒辭曰:“麋鹿之性,自樂閑曠,爵祿非所愿也。”固辭還山。高宗即位,詔舉草澤才德之士,預選者命中書策試,授以官,于是淮西部使者...
宋朝周敦儒的詞有哪些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浪淘沙》:風約雨橫江,秋滿蓬窗。個中物色盡凄涼。更是行人行未得,獨系歸艎。擁被換殘香。黃卷堆床。開愁展恨翦思量。伊是浮云儂是夢,休問家鄉(xiāng)。《減字木蘭花》: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要聽琵琶。重院鶯啼...
宋朝周敦儒的詞有哪些
花前不飲淚沾衣,天教分付與疏狂。鐵鎖橫江,錦帆沖浪,孫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拖條竹杖家家酒。國破山河落照紅。《鷓鴣天》:短棹釣船輕、春歸去,紙帳梅花醉夢間,又名周元皓:我是清都山水郎,南柯夢、遽如許。《好事近》。 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詩萬首,酒千觴,...
相關評說:
萊西市聯(lián)軸: ______ 【宋】張先《減字木蘭花·垂螺近額》 垂螺近額,走上紅裀初趁拍.只恐輕飛,擬倩游絲惹住伊. 文鴛繡履,去似楊花塵不起.舞徹《伊州》,頭上宮花顫未休. 2.【宋】蘇軾《減字木蘭花·己卯儋耳春詞》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
萊西市聯(lián)軸: ______ 念奴嬌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輪明月.照我藤床涼似水,飛入瑤臺瓊闕. 霧冷笙簫,風輕環(huán)佩,玉鎖無人掣.閉云收盡,海光天影相接. 誰信有藥長生,素娥新鏈就,飛霜凝雪.打碎珊瑚,爭似看、仙桂扶疏橫絕. 洗盡凡心,滿身清露...
萊西市聯(lián)軸: ______ 朱敦儒詞選(36首)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靖康、建炎間,屢召不起.紹興三年(1133)以薦補右迪功郎,五年(1135)賜進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
萊西市聯(lián)軸: ______ 木蘭花 錢惟演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 如夢令 作者: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
萊西市聯(lián)軸: ______ 一曲終了,我的情緒沉醉曲種久久不能自拔 出處:減字木蘭花·劉郎已老 朝代:宋代 作者:朱敦儒
萊西市聯(lián)軸: ______ 減字木蘭花·劉郎已老 朱敦儒 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要聽琵琶,重院鶯啼覓謝家. 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
萊西市聯(lián)軸: ______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歐陽修 翠袖嬌鬟舞石州.兩行紅粉一時羞.新聲難逐管弦愁.白發(fā)主人年未老,清時賢相望偏優(yōu).一尊風月為公留. 《減字木蘭花·年衰人老》 年代: 宋 作者: 朱敦儒 年衰人老.矍鑠支離君莫笑.白日青天....
萊西市聯(lián)軸: ______ 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 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到家. (作者夜晚住宿在海邊漁民的人家,晚上就和房主開始嘮嗑)(漁民)幾代以來都一直生活在海邊上,有幾間小屋就在海邊(讓我想起了 “門朝大海,春暖花開”),在屋子的周圍到處可見蘆葦花.我和屋主點上小油燈在桌前說笑談話,等著那出海的家人回家,(聽到劃水聲,這個是我猜的)我向外看去,一輪明月照耀這回家的船只,慢慢向家里劃來. 整首詩語境恬淡,表達了作者向往平靜的生活,和美好的時間觀 (現(xiàn)在房價真貴啊)
萊西市聯(lián)軸: ______ 【一】 減字木蘭花 李清照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減字木蘭花 秦觀 天涯舊恨,獨自凄涼人不問.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黛蛾長斂,任是東風吹...
萊西市聯(lián)軸: ______ 作者:朱敦儒 有何不可.依舊一枚閑底我.飯飽茶香.瞌睡之時便上床.百般經(jīng)過.且喜青鞋蹋不破.小院低窗.桃李花開春晝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