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都城是什么 唐朝的都城是哪?
唐朝的都城是上都長安、東都洛陽、北都太原、南都江陵、南都成都、西都鳳翔。
唐都,即唐朝都城。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657年,唐高宗頒布《建東都詔》,建都洛陽。
李隆基當皇帝時,改東都為東京,此時的長安相應(yīng)稱為西京。李亨(肅宗)當皇帝時,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設(shè)4個陪都,即東京洛陽、北京太原、西京鳳翔、南京成都,此時的首都長安改稱“中京”,唐朝形成了“五京制”的格局。
1、上都長安
長安是西安的古稱,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也是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周文王時就定都于此,筑設(shè)豐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鎬京,合稱豐鎬,西安簡稱“鎬”(hào)即源于此。
長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杰出代表 ,隋唐時期世界最大的城市。
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間先后增建了大明宮和興慶宮等宮殿。唐長安城周長達35.56公里,面積約84平方公里,是現(xiàn)在西安城墻內(nèi)面積的9.7倍,漢長安城的2.4倍,北魏洛陽城的1.2倍,隋唐洛陽城的1.8倍,元大都的1.7倍,明南京城的1.9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
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達的6.2倍,古代羅馬城的7倍。至盛唐,長安為當時規(guī)模最大、最為繁華的國際都市。
2、東都洛陽
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頒布《建東都詔》定洛陽為東都,實行兩京制。唐睿宗光宅元年(684年)改東都為神都。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改唐為周,定都洛陽。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名東京。
唐洛陽城按“天人合一” 理念設(shè)計,以皇宮紫微城為核心,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宮,占地面積4.2平方公里,是北京故宮的六倍,奠定了中國宮城的基本格局,是隋唐以后宮殿建筑的范本,被宋代皇宮、元朝皇宮、明清故宮所仿效。
3、北都太原
隋末,李淵、李世民駐守太原,因晉陽古有唐國之稱,李淵父子定都長安后,遂以“唐”為國號。因此,唐文化的發(fā)源于太原。唐初,曰并州初置大總管府,又改大都督府。
唐朝的幾位帝王曾數(shù)次擴建晉陽城,并相繼封其為“北都”、“北京”,為河東節(jié)度使治所,與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并稱“三都”、“三京”,詩人李白曾盛贊“天王三京,北都居一”。
4、南都成都
至德二年(757年),唐玄宗幸蜀駐蹕,升蜀郡為成都府,作為南京,是唐王朝的陪都,改成都守為尹。時又分劍南道為東西兩川,成都為西川節(jié)度使的治地。上元初年(760年),罷京,而成都府依然不變。
5、西都鳳翔
至德元年(756年)改扶風郡為鳳翔郡,分雍縣東南地另設(shè)天興縣。二年八月駐蹕時,取“鳳鳴于岐,翔于雍”的祥瑞之意,升鳳翔郡為鳳翔府,稱“西京”,改雍縣為鳳翔縣。
鳳翔自古以來一直是渭河平原西部(即關(guān)中平原西部)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與西安相輔助,從先秦建都以后的各個朝代,均為州、郡、府、路之治所,遂有“西京”之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唐都
公元618年,李淵建唐,都是長安,唐太宗李世民是,下令修葺洛陽城,號稱洛陽宮。他曾三次來洛陽處理政務(wù)及外事,在洛陽宮居住二年之久。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永徽六年(公元657年)一同來到洛陽,在此處理國家大事,以洛陽為東都。實際上唐朝的都城已從長安徙至洛陽了。唐玄宗在位44年,都洛陽10年。安史之亂之后,唐中央的權(quán)力大大削弱,節(jié)度使的權(quán)勢越來越大。公元904年,宣武節(jié)度使朱溫,發(fā)兵長安,挾持唐帝(昭宗)遷都洛陽。公元907年,朱溫廢掉唐帝(哀宗),唐亡。此后,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唐朝時期,東西洋并重,洛陽與長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唐朝都洛陽的有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昭宗、哀宗6帝,前后30余年。
長安。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后的大一統(tǒng)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國公李淵于晉陽起兵,次年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唐朝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jù)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貝加爾湖。唐朝對周邊民族采用羈縻政策,并通過冊封、和親等多種方式,與各族建立密切的政治、經(jīng)濟上的聯(lián)系。
長安
長安。
北京是哪些朝代的首都?
1、燕國:都城稱為“薊城”,存在于公元前333年至公元前222年。2、前燕:都城稱為“薊城”,存在于公元352年至公元357年。3、桀燕:都城稱為“幽州”,存在于公元911年至公元913年。4、金朝:都城稱為“燕京”,存在于公元1153年至公元1214年。5、元朝:都城稱為“大都”,存在于公元1264年至公元...
中國各個朝代的首都分別是哪些城市,求羅列
(1)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都城在咸陽,今陜西咸陽東北。(2)西漢(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3年)都城在長安,今陜西西安西北。(3)東漢(公元25年至220年)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4)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在大興,今陜西西安。(5)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在長安,...
中國古代不同的朝代的都城和皇宮分別是什么
5、宋代的都城汴京,即今天的開封,其皇宮體系以東京為重心,體現(xiàn)了宋代都城建筑的特色。6、元代的宮城包括隆福宮和興圣宮,它們位于大都(今北京),標志著元朝的都城遷移和政治中心的轉(zhuǎn)移。7、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紫禁城,位于北京,它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的巔峰之作,至今保存完好,展示了明清兩朝的政治、...
我國的九大古都都是哪些啊?
中國的九大古都包括:1. 洛陽:歷史上多個朝代如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在此建都。2. 西安:西周、西漢、隋、唐等王朝的都城。3. 南京:東吳、南朝四國、東晉、明、中華民國等在此設(shè)立都城。4. 北京:元、明、清、中華人民共和國等朝代的都城。5. 開封:魏、后梁...
古老中國歷經(jīng)了24個朝代,各個朝代都城古代名字和現(xiàn)代名字是什么?
南北朝:齊(今江蘇南京)、楚(今湖北江陵紀南城)、漢(今河南許昌)、后趙(今河南安陽)、前秦(今陜西西安)、后秦(今陜西西安)、西秦(今甘肅榆中大營川)、前燕(今河北涿鹿)、南燕(今山東益都西北)、北燕(今遼寧朝陽)、西燕(今山西長治西南)、前涼(今甘肅武威)、后涼(今甘肅武威)...
中國各朝代的首都
格式:朝代 起止時間 都城 都城今址 建立者 ——奴隸社會——夏朝|約前2029年-約前1559年|陽城、陽翟、斟鄩、商丘、綸城、帝丘、原、老丘、西河|河南鄭州、許昌、洛陽、商丘、濮陽、濟源、開封|夏王姒啟 商朝|約前1559年-約前1046年|亳、西亳、囂、相、邢、殷、朝歌|河南商丘、洛陽、鄭州...
洛陽十三朝古都簡介
洛陽,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是中國古代十三朝的都城。以下是這些朝代的簡要概述:1. 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都城位于偃師二里頭。2.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都城位于偃師尸鄉(xiāng)溝。3. 西周: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都城位于瀍河兩岸。4. 東周: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256...
中國的十三個朝代都城都是哪里?
13朝古都是西安和洛陽。十三朝古都是指西安和洛陽這兩座城市。這兩座城市分別有13個王朝在此建立都城,因此有十三朝古都之稱,西安是陜西省的省會,是中華民族以及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而洛陽位于河南省,距今已經(jīng)有1500年的建都歷史。先后在西安建都的有:西周、秦、西漢、新、東漢、西晉、前趙、前秦、...
六朝古都有哪六個城市?
中國的六朝古都指的是歷史上六個重要的朝代相繼建都的城市。以下是這些城市的詳細介紹:一、南京:南京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自孫吳、東晉、劉宋、蕭齊、蕭梁、陳朝以來,共有六個朝代在此建都,因此得名。二、西安:西安,古稱長安,是多個朝代的都城,包括西周、西漢、前趙、西魏、北周、隋、...
中國歷史上建都最多的是哪些城市?
2、陜西西安:西安,古稱長安,是中國古代的13朝都城。這些朝代包括西周、秦、西漢、新、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朝和唐朝。3、河南安陽:安陽是10個朝代的都城所在地,這些朝代包括夏、商、衛(wèi)、后趙、前燕、南燕、冉魏、翟魏、東魏和北齊。4、河南開封:開封有9個朝代在此建都,...
相關(guān)評說:
西秀區(qū)下隅: ______ 唐朝都城是長安!~毋容置疑,關(guān)于樓主所說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國》的劇情介紹說唐朝都城是洛陽,是因為后來武則天稱帝遷都洛陽,改國號“唐”為“周”.在當時國號為“周”的人們,并不承認武則天建立的什么“周”,只當是在唐朝時謀朝篡位的人.在705年唐中宗李顯恢復(fù)大唐國號,恢復(fù)唐朝舊制,還都長安.(如果當時的人承認的話,現(xiàn)在的歷史書上會有這個周朝的詳細介紹,以及記錄),又因為唐中宗李顯恢復(fù)大唐國號時在洛陽,之后才又遷都到到長安!~所以說唐朝有兩個都城!~ 只是洛陽不是李姓唐朝的都城而已!~個人見解,錯誤之處請指正!~
西秀區(qū)下隅: ______ 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在長安,今陜西西安.
西秀區(qū)下隅: ______ 大興城,又稱唐代長安城,始建于隋朝,唐朝易名為長安城,是隋唐兩朝的首都,亦是當時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城市,外國文獻上稱為胡姆丹.隋代的大興城人口在隋文帝開皇之治時為25萬人(一說60萬人),到了唐代武則天時期為100萬左右.城市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三部分組成,面積達83.1平方公里.城內(nèi)百業(yè)興旺,最多時人口超過一百萬.唐末遷都洛陽后這里被拆毀,其遺址位于于今陜西省西安市的大片地帶.
西秀區(qū)下隅: ______ 唐朝有倆個都城,一個是西都長安,也就是現(xiàn)在的西安,一個是東都洛陽,也稱神都..
西秀區(qū)下隅: ______ 自西周開始,就有“兩京制度”即陪都制度,后來歷代王朝都效仿周的“兩京制度”.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洛陽相當于陪都. 太宗的時候大修洛陽城,高宗的...
西秀區(qū)下隅: ______ 唐代的都城是長安,也就是現(xiàn)在的西安
西秀區(qū)下隅: ______[答案] 公元618年,李淵建唐,都是長安,唐太宗李世民是,下令修葺洛陽城,號稱洛陽宮.他曾三次來洛陽處理政務(wù)及外事,在洛陽宮居住二年之久.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永徽六年(公元657年)一同來到洛陽...
西秀區(qū)下隅: ______ 長安(今西安),東都洛陽
西秀區(qū)下隅: ______[選項] A. 唐朝 B. 北宋 C. 明朝 D. 元朝
西秀區(qū)下隅: ______ 唐玄宗時期的都城在長安和洛陽.唐玄宗于712年登基,在位至756年,共在位28年.其都城在長安,也就是今天的陜西西安.然而,唐玄宗時期,經(jīng)濟繁榮,政治清明,社會穩(wěn)定,文化發(fā)達,人口增多,達到了歷史上空前的高度.洛陽作為唐朝的東都,也被唐玄宗稱為“神都”,吸引了一大批朝廷重臣和文人墨客居住于此.因此,唐玄宗時期都城也包括洛陽,在唐玄宗執(zhí)政后期,洛陽逐漸成為了唐朝的實際政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