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姓起源和來歷:大禹后人桀改為夏后氏以國號為姓
夏姓最古老的一個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大禹,他在繼位后建立了世襲制王朝夏朝,最終將國號定為夏后,而等到桀這一代繼位的時候,夏朝被商湯所滅,于是子孫和遺民也就以國號為姓,形成了“夏后氏”,最終在大禹的后裔巢伯有了封地,而其他沒有被封的大禹后裔則改姓為夏。
夏姓起源和來歷
1. 源自大禹
我們大多自稱為華夏子孫,所以夏姓算是最為古老的一個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禹時期,在上古時期,大禹因賢能治水立下了大功,于是舜帝便讓位于他,但是等到大禹繼位后,他就改變了禪讓制,而建立了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夏朝,最終封國號為夏后氏,直到后來夏朝被商湯所滅,于是大禹的子孫也就以“夏后氏”為姓。
等到之后周武王姬發(fā)將商朝再次覆滅時,建立了周朝,為了紀念先賢的功勞,于是將居住在南巢的大禹后裔封為巢伯,其中東樓公被封為了杞侯,而其他沒有得到封賞的大禹后裔為了表示自己的夏禹血脈,于是也將姓氏改為了夏,最終形成了現(xiàn)代夏姓氏族最正宗的一脈。
2. 源自陳宣公兒子子夏
在周武王滅掉商朝之后,周武王姬發(fā)將商的后裔媯滿等于陳地,最終建立了陳國,而直到陳宣公這一代的時候,他的庶子叫做西,字子夏,后來又生下了御叔,御叔又娶了夏姬為妻子,生下了徵舒,字子南,也正是這一代之后就開始以祖先字為姓,最終形成了夏姓的氏族一脈。
3. 源自少數(shù)民族改姓
與趙姓起源和來歷一樣,少數(shù)民族改姓為夏的也有不少,比如山東德州和散步在鎮(zhèn)江地區(qū)的夏姓氏族都是回族,還有土家族中的夏姓氏族則主要分布于湘西、湖南等地,接著就是明朝時期也有蒙古族人改為夏姓,而東北的夏姓則大多是在滿清時期被迫編入八旗的時候進行的改姓。
姒啟為什么立國號為夏?夏朝為什么將國號定為夏?
由此也證明了人族始祖一說,也說明大禹一脈屬于夏后氏,大禹是夏后氏的部落首領(lǐng),而先秦時代姓、氏含義不同,夏后氏為姒姓,但是一個人的名字綴以國姓也是正常的,但通常都是王族(統(tǒng)治階級)才有資格以國為姓。姒啟建立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可以說是根據(jù)老傳統(tǒng)定的國號:以國為姓。他屬于夏后...
姓氏“侯”的由來?
一、姓氏源流 侯(Hóu)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姒姓,以國名為氏。是夏禹的后代,相傳夏后氏的后裔有的被封于侯,建立侯國,子孫以國(地)名為氏,稱為侯氏。 2、直接傳自黃帝至軒轅氏姬姓的后代,以爵位為氏。我國歷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晉國,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封國。而侯氏正是出自晉國的公族。春秋時期晉國的公族...
夏姓到底是不是八大古姓?
是的。夏姓,主要由姒姓夏氏和媯姓夏氏組成。其中以大禹後裔姒姓夏氏為主。姒姓夏氏是中國一支極古老的姓氏,歷史地位首屈一指。姒姓為上古四大姓之一(姜、姬、姒,嬴)夏后氏為上古四大氏之一(伏羲氏,神農(nóng)氏,軒轅氏,夏后氏)。夏后氏失國以後演化為夏氏,中國最早的國號是夏朝,中國人最早...
姓氏的由來
而這些諸侯國的后人即以封國名為氏。另外,各諸侯國又以同樣的方式對國內(nèi)的卿大夫進行分封,大夫的后人又以受封國的名稱為氏。以后,各種形式的氏的來源又不...姒姓大禹的國號為夏后,姓姒,其父名鯀,是黃帝之孫顓頊帝的兒子。當時帝舜治理天下,洪水泛濫,百姓流離失所。于是舜派鯀治理洪水,歷經(jīng)9年而未成功。舜就...
現(xiàn)在的那么多姓氏是由何而來
因他有弒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孫。官職為氏。如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職為姓的姓氏,單從字義上看,也可以分辨出來,如籍、諫、庫、倉、軍、廚等。以技藝為氏。如巫、卜、陶、 匠、屠等。古代少數(shù)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以謚號為氏。因賜姓、避諱而改姓。
夏姓不是古老姓氏嗎?
中國最早的國號是夏朝,中國人最早稱夏人,漢人本稱即為夏族,皆和夏后氏有莫大淵源。公元前1600年為商湯所滅,湯放桀于南巢(今安徽巢湖市北),子孫以禹時國號夏后為氏。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封禹在南巢的后裔為巢伯,封禹的后裔東樓公為杞侯。其余不得封的夏禹后裔以夏為氏。
鯀是不是姓姬?為什么禹姓姒?禹何時叫姒文命,是不是一出生?
鯀姓姒,字熙,有崇氏,帝顓頊之子。禹姓姒是因為他的父親是鯀,所以就姓姒。禹一出生就叫姒文命。禹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后氏首領(lǐng)、夏朝開國君王。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yīng)為顓頊六世孫)。其父名鯀,被帝堯封于崇,為伯爵,世稱“崇伯鯀”或“崇伯”,其母為有莘...
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翻譯成現(xiàn)代文并解釋什么意...
從黃帝到舜、禹,都是同姓,但立了不同的國號,為的是彰明各自光明的德業(yè)。所以,黃帝號為有熊,帝顓頊號為高陽,帝嚳號為高辛,帝堯號為陶唐,帝舜號為有虞。帝禹號為夏后,而另分出氏,姓姒氏。契為商始祖,姓子氏。 本回答被提問者采納 已贊過 已踩過< 你對這個回答的評價是? 評論 收起 其他...
姓氏的文化意義 具體明確一點,謝謝!
而這些諸侯國的后人即以封國名為氏。另外,各諸侯國又以同樣的方式對國內(nèi)的卿大夫進行分封,大夫的后人又以受封國的名稱為氏。以后,各種形式的氏的來源又不...姒姓大禹的國號為夏后,姓姒,其父名鯀,是黃帝之孫顓頊帝的兒子。當時帝舜治理天下,洪水泛濫,百姓流離失所。于是舜派鯀治理洪水,歷經(jīng)9年而未成功。舜就...
大禹姓什么
大禹姓姒,名文命或禹,是夏后氏首領(lǐng)、夏朝開國君王。歷史治水名人,史稱大禹、帝禹、神禹。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后代,鯀的兒子,母為有莘氏之女修己。相傳,禹治理洪水有功,接受帝舜禪讓,繼承部落首領(lǐng)。在諸侯的擁戴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國號為夏...
相關(guān)評說:
天全縣滾子: ______ 約471年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共傳十... 后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夏朝,歷史上慣稱為“夏”.這一稱...
天全縣滾子: ______ 大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號禹,后世尊稱大禹 在夏商周時姓、氏是分開的 “姓”被定為世襲,且由父親傳遞. 姓”代表氏族的血統(tǒng),起源于母系社會,稱為族姓,是為了區(qū)分血緣,防止血緣婚配而發(fā)明的相應(yīng)識別標志.“氏”是古代貴族標志與宗族系統(tǒng)的稱號,從夏朝中期開始“氏”成為“姓”的支系,表示功勛和地位.
天全縣滾子: ______ 夏朝 (約為前2070年—約前1600年) 中國歷史上從“公天下”變?yōu)椤凹姨煜隆?就... 他在位時,曾經(jīng)將當時的中國劃為9個州,這大概就是“九州大地”的來歷.大禹還...
天全縣滾子: ______ 大禹簡介 禹,姒姓,名文命,夏后氏首領(lǐng),傳說為帝顓頊的曾孫.他的父親名鯀,母親為有莘氏女修己.相傳禹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禹之子啟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是我國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國土為九州.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關(guān)于禹的出生地說法不一,近年來的考古研究表明,禹的故鄉(xiāng)為現(xiàn)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因治水有功,后人稱他為大禹,也就是偉大的禹的意思.后來,大禹的兒子啟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稱他為夏禹.
天全縣滾子: ______ 不是,是中國古代史第一個朝代. 夏朝(約為前2050年—約前1600年) 中國史書記... 自啟至桀凡十三代,十六傳,歷四百七十二年(一說四百三十二年),是為后人所推...
天全縣滾子: ______ 佀姓原本為姒姓,屬夏朝國姓,佀姓屬夏大禹,即姒文命的后裔.后來因夏朝滅亡等原因,改姒姓為佀姓.
天全縣滾子: ______ 姓氏源流 夏侯(Xià hóu)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 出自姒姓,以爵號為氏.周武王封大禹的后裔東樓公于杞,春秋時建立杞國.公元前445年楚國滅杞,杞簡公的弟弟佗奔于魯國,魯?shù)抗驗樗谴笥淼暮蟠?封為侯爵,于是稱他為夏侯氏,...
天全縣滾子: ______ 姬姓始于黃帝.據(jù)《史記》所載,黃帝本姓公孫,名叫軒轅,但因“長居姬水”,改為姬姓.黃帝是傳說中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帝王,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中華百家大姓中有七十多個姓直接或間接來源于姬姓.據(jù)說他有25個兒子,其中得姓的有14...
天全縣滾子: ______ 以夏朝為例. 夏朝,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王朝.一般認為夏朝是一個部落聯(lián)盟... 他在位時,曾經(jīng)將當時的中國劃為9個州,這大概就是“九州大地”的來歷.大禹還...
天全縣滾子: ______ 中國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約五千年),就有了姓.據(jù)傳說,姓的最早起源與原始... 被后人尊為“神農(nóng)”,賜姓姬,成為周族的先祖. 姒姓大禹的國號為夏后,姓姒,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