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故事(匯總7篇)
一鳴驚人
楚莊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認為,國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何寓意?莊王答,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莊王整頓朝政,富國強兵,形成大治局面。
老馬識途
齊桓公應(yīng)燕國請求,帶兵打敗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至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幫助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回國途中,因假向?qū)б朊怨龋过R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負荊請罪
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立功被封相國,廉頗不服氣,但相如多次避讓,廉頗得知其良苦用心后,背著荊條至相如家門請罪,兩人成為交心好友。
紙上談兵
趙奢之子趙括飽讀兵書,能言善辯,但實戰(zhàn)能力不足,自認天下無敵。趙奢認為,紙上談兵不知交通。趙奢死后,趙括取代廉頗領(lǐng)兵,最終在長平之戰(zhàn)中損兵40萬。
春秋時期的故事(2)
戰(zhàn)國時代,孟子對齊王不滿,用生動比喻勸諫。比喻下棋,專心致志方能學(xué)好,比喻徒弟學(xué)習(xí),強調(diào)專心致志、下苦功夫的重要性。
楚武王僭號
楚武王欲僭號稱王,先進行討伐,展示實力,后向周王室提出加封要求,遭拒后,于公元前704年自行稱王,開創(chuàng)諸侯僭號先河。
春秋時期的故事(3)
狐假虎威
楚宣王不解北方人民畏懼昭奚恤的原因,江乙講述故事:老虎捕捉狐貍,狐貍假借老虎威勢,使群獸恐懼,揭示狐假虎威的含義。
上下其手
楚國出兵鄭國,俘獲鄭王,楚王弟公子圍欲冒功,與穿封戌發(fā)生爭執(zhí),伯州犁公正裁決,最終判定為公子圍的功勞,成語“上下其手”由此而來。
春秋時期的故事(4)
一鳴驚人、老馬識途、負荊請罪、紙上談兵等故事回顧。
春秋時期的故事(5)
狐假虎威、上下其手故事續(xù)。
春秋時期的故事(6)
杞人憂天、亡羊補牢故事概述。
春秋時期的故事(7)
戰(zhàn)國時代,孟子勸諫齊王的故事,強調(diào)專心致志的重要性;楚武王僭號的歷史典故。
古代經(jīng)歷磨難成功的人物故事選
古代經(jīng)歷磨難成功的人物故事篇4:孫子臏腳 孫臏(?-前316年),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戰(zhàn)國時期軍事家。漢族,山東鄄城人。生于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省的陽谷縣阿城鎮(zhèn),鄄城縣北一帶)。孫武后代。身長七尺約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與龐涓同學(xué)兵法,后龐涓為魏惠王將軍...
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
成語“高山流水”就是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而來的。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精選11篇)相關(guān)內(nèi)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 篇1 俞伯牙和鐘子期是什么關(guān)系?他們之間又有什么樣的經(jīng)典故事呢? 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發(fā)生在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
24節(jié)氣故事(集錦7篇)
24節(jié)氣故事(3)立春,作為一年的第一個節(jié)氣,象征著冬天即將結(jié)束,春天即將來臨。吃春卷的習(xí)俗在家鄉(xiāng)非常流行,春卷皮包著韭菜、香干、冬筍等食材,香氣四溢。春雨洗禮后的花朵更加精神,一只小鳥在樹上興奮地飛來飛去,仿佛在慶祝春天的到來。24節(jié)氣故事(4)霜降標志著秋冬季的交替,早晚溫差增大。霜降...
中國歷史中的短小故事
便點頭應(yīng)允。上聯(lián)為:"膏可吃,藥可吃,膏藥不可吃"。紀曉嵐便借其脾氣發(fā)揮,續(xù)了下聯(lián):"脾好醫(yī),氣好醫(yī),脾氣不好醫(yī)。"既觸其缺點,又促其改正,一語雙關(guān),妙哉!2.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nóng)夫,他總是嫌田里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么...
中華美德小故事(匯總8篇)
中華美德小故事(2)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貌的本質(zhì)是表示對人的尊重和友善,是超越時代的永恒品質(zhì)。謙讓是謙虛、平等的表現(xiàn),是禮貌的重要內(nèi)涵。謙虛禮貌體現(xiàn)了祖先對自然文化的自豪感,是中國人的根本特征之一。七歲之師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xué)生周游列國,宣傳政治主張。途中,一個孩子在路...
唇亡齒寒的故事
唇亡齒寒的故事7 最近我讀了《中國歷史故事集——唇亡齒寒》這個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虞國的國君和宮之奇的故事。 有一年,臨近的晉國給虞君送上一匹千里馬和一對玉璧,請求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虞君看看玉璧、摸摸千里馬,馬上同意。宮之奇阻攔道:“不行!俗話說:‘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咱們和虢國聯(lián)合,還不至于...
戰(zhàn)國故事摘抄急需要求10篇
戰(zhàn)國故事摘抄急需要求10篇 我來答 1個回答 #熱議# 張桂梅幫助的只有女生嗎?贏馳陶瓷 2015-08-01 · TA獲得超過4485個贊 知道小有建樹答主 ...馮諼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的門客。有一次,他自愿為孟嘗君到薛地去討債,不但沒有把錢討回來,反而把債券都燒掉了。人民以為是孟嘗君叫他那樣做的,所以...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歷史故事
發(fā)生于東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像諸子百家、三教九流、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的故事,這一時期的人物故事及成語典故數(shù)不勝數(shù),思想家有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荀子、墨子、韓非子等等,政治軍事人物有管仲、樂毅、孫子、孫臏、武起、商鞅,還有秦齊楚趙燕衛(wèi)韓等等各個諸侯國的什么齊桓公、秦穆公的這個公那個王的;還有屈原、...
秋天的經(jīng)典散文(精選7篇)
秋陽高照,白云飄動,曬場上蘑菇草帽,村姑翻曬稻谷,細浪般的翻曬聲如心歌爬上農(nóng)婦的心尖,今年的好收成,規(guī)劃著明年的耕作。小犬熱烈歡迎來客,主人熱情似辣椒,邀請客人坐下,講述秋天的故事。今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家家戶戶豐收,生活富足,出行方便,新農(nóng)村建設(shè)讓生活更加美好。秋風(fēng)拂過竹林,帶走一壺...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5則寓言故事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成語故事輯錄參考書目: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成語典故精選999》、《成語故事》、百度搜索網(wǎng)絡(luò)1、烽火戲諸侯:西周末代君主幽王妃褒姒不愛笑,為了取悅她,周王命令燃烽火,在古代烽火是用來報告敵情的,當(dāng)烽火燃燒后,各地諸侯率兵紛紛趕到京城,幽王和褒姒在城頭望著疲憊受騙的將士,...
相關(guān)評說:
興義市共軛: ______ 1、拔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2、濫竽充數(shù)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3、晏子使楚 自相矛盾出自《韓非子》 矛和盾是古時候兩種武器,矛是用來刺人的,盾是用來擋矛 的,功用恰恰相反.
興義市共軛: ______ 有意思的,搞笑的,簡短的,要在三分鐘內(nèi)講完.最好提供演講稿,謝謝啦!...
興義市共軛: ______ 有以下成語故事: 1、烽火戲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諸侯求教的鬧劇.結(jié)果,少數(shù)民族犬戎進攻西周,再起烽火時,諸侯無人來援,幽王被殺,西周結(jié)束.從此周天子的權(quán)威一落千丈...
興義市共軛: ______ 1、晏子使楚2、曹劌論戰(zhàn)3、負荊請罪4、紙上談兵5、圍魏救趙6、立木為信7、將相和8、雞鳴狗盜9、……還有一些,想不起來了,呵呵.
興義市共軛: ______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兩年后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后,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國. 其實勾踐并沒有放棄復(fù)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但暗中訓(xùn)練精兵,強政勵治并等待時機反擊吳國.艱苦能鍛煉意志,安逸反而會消磨意志.勾踐害怕自己會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里掛了一只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 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后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xié)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來,最后并找到時機,滅亡吳國.
興義市共軛: ______ 紙上談兵,破釜沉舟,指鹿為馬,草木皆兵,背水一戰(zhàn),賠了夫人又折兵,三國的有很多
興義市共軛: ______ 買櫝還珠,一鳴驚人,狐假虎威,上下其手,杞人憂天,亡羊補牢,一暴十寒,三人成虎,邯鄲學(xué)步,退避三舍,臥薪嘗膽,老馬識途,負荊請罪,紙上談兵,三令五申,圍魏救趙,胡服騎射,竊符救趙,呆若木雞 . 楚王好細腰 昔者楚靈王好...
興義市共軛: ______ 士的介紹: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266368.html 故事: 戰(zhàn)國初期魏王的老師田子方有一次乘車出游,在路上遇到魏太子擊,太子擊執(zhí)禮甚恭,田子方不加理睬.太子生氣了,質(zhì)問...
興義市共軛: ______ “負荊請罪”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zhàn)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zhàn)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有功,被封為...
興義市共軛: ______ 道聽途說nbsp;春秋時代,齊國有個人叫毛空,他愛聽那些沒有根據(jù)的傳說,然后再把自己聽到的津津有味地講給別人.有一次,毛空聽到一只鴨和一塊肉的事,他覺得非常稀奇,便告訴給艾子.他說:“有一個人,養(yǎng)了一只特別能生蛋的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