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康德《純粹理性批判》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的主要內(nèi)容
當代闡釋學名家Gadamer說得好:“精神科學是不能用進展這樣的概念來描述的”,“精神科學研究的偉大成就幾乎永不會陳舊”。談到所謂“德國唯心主義的破產(chǎn)”,海德格爾曾不無憤慨地寫道:“并非德國唯心主義破產(chǎn)了,而是時代不再有力量來承受這一精神世界的偉大、寬廣和原始”。海德格爾本人研究存在問題,總要探河窮源、剝蕉至心,借助語言分析,回到希臘人的思想。在他看來,現(xiàn)代人遺忘了存在;向古希臘思想的回潮,正是重新記起存在的必由之路。人只有本真地存在,才有真實的生命,在這個意義上竟可以說,古希臘人的精神始終活著,而現(xiàn)代西方人卻由于精神萎弱而死了。海德格爾可是一門新課,但如果我們確實想認真地學習和掌握海德格爾哲學,我們是不該把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置諸腦后的。
特別是康德哲學,它不僅為近代西方走出中世紀后經(jīng)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兩派哲學作一大綜合,為德國唯心主義啟一大開端,更為現(xiàn)代西方哲學辟一大源頭。無論現(xiàn)象學、闡釋學,還是科學哲學,都從康德那里尋覓靈感、提煉問題、構(gòu)筑進一步發(fā)展思理的基地。鄭昕先生說:“超過康德,可能有新哲學,掠過康德,只能有壞哲學。”鄭昕先生這句話,不僅對西哲是對的,而且對中國傳統(tǒng)的義理之學來說,要想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的轉(zhuǎn)化,造成具有現(xiàn)代形態(tài)的生命的學問,也必須過康德哲學這一關(guān)。
所幸,掌握和闡釋康德哲學,并將其與中國傳統(tǒng)的義理之學(特別是儒家內(nèi)圣之學)“打通”,這一步“高度的精神努力”,已經(jīng)由避居港臺的牟宗三先生完成了。牟宗三不僅掌握和詮釋了康德哲學,且亦發(fā)展充實了康德哲學。他以儒家內(nèi)圣之學為大本,以“一心開兩門”之大乘佛家義為大綱,將閃爍在康德“超越的分解”中的通識和洞見,給以充分的貞定和證實,建構(gòu)了一個以“兩層存有論”為基本義理骨干,熔本體論、認識論、倫理學為一爐的哲學大系,從而使歷來缺乏系統(tǒng)相的中國哲學具備了能與西方哲學直接對話的型態(tài)。可謂“盛德大業(yè)至矣哉!”
康有為大概是最早接觸康德學說的中國人之一。早在他榮任帝師以前,就寫過一本《諸天講》,將他從雜覽西書中得到的天文學知識全盤倒出,其中就有康德的“星云說”他還以中國傳統(tǒng)的形氣學說相比附。其實,康德載其星云說的《宇宙發(fā)展史概論》只是一本“少作”與康德哲學的整個系統(tǒng),并無多少聯(lián)系。
康德另一個著名而又經(jīng)常被曲解的論點,是所謂“不可知論”。南海先生在《諸天講》里述之如下:“然天下之物至不可測,吾人至渺小,吾人之知識有限,豈能以肉身之所見聞而盡天下之事理乎?”這是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以有限不能窮無涯的通常說法,冠以康德之名,實在是既無端又武斷的強加。
嚴復(fù)也曾以己意對“不可知論”橫加發(fā)揮,又歸之于康德:“西國物理日辟,教禍日銷,深識之士,辯物窮微,明揭天道必不可知之說,以戒世人之篤于信古、勇于自信者。遠如希臘之波爾尼,近如洛克、休謨、康德諸家,反復(fù)推明。”休謨與康德兩種“不可知論”,含義與論證途徑,各自不同,硬將它們拉在一處,相提并論,可謂不類至極。這個毛病,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的大學哲學教科書。
嚴侯官又改用佛家語格康德義:“談理見極時,乃必至不可思議之境。既不可謂謬,而理又難知,此則真佛書所謂不可思議矣。”這次有點意思了。佛家所云“實相一相,謂是無相,即是如相”,此非可以思議得,亦不可以言談及,心行路絕,言語道斷,非知識所行境界也。舊譯康德“物自身”(thing in itself)為“物如”,頗中微意矣。
康德哲學與陰陽學
康德寫了三本重要的書:
純粹理性批判講人如何認識世界—真。
實踐理性批判講人的倫理規(guī)則是如何—善。前者的對象是現(xiàn)象界,后者
的對象是本體界。在現(xiàn)象與本體之間,有一道不可超越的鴻溝,在鴻溝
上架起一坐橋,使現(xiàn)象過渡到本體。這座橋梁,便是自然的目的性。它
包括了美感—美。意即自然界藉著人主觀的美感,過渡到其目的,即客
觀的本體。這包括美感的自然目的性,便是第三本書判斷力批判的主要
內(nèi)容。
自從牛頓提出物理學三大定律后,康德由哲學的觀點來肯定數(shù)學物理學
的可靠性,及形上學的不可能性。
先驗感性transzendentale Aesthetik 藉時間空間模式肯定數(shù)學是可能的。
先驗邏輯transzendentale Logik 的先驗分析tranzendentale Analytik藉
知性Verstand的范疇Kategorie肯定物理學是可能的。
先驗邏輯的先驗辯證tranzendentale Dialektik研究純粹理性reine Vernunft
其內(nèi)容:
1.世界的有限無限,
2.靈魂自由,
3.上帝全能。統(tǒng)稱為先驗理念tranzendentale Idee。
康德的先驗辯證教我們,先驗理念只是幻相Schein,形上學是不可能的。
因為這幾個問題,皆屬於本體界Noumenon。
雖然形上學不可能,但純粹理性卻指出我們本體界的目標。而這些目標可
由實踐理性來完成。
現(xiàn)在我們以純粹理性批判來定義陰陽學并以 現(xiàn)象界
康德第二本書實踐理性批判。
I.
實踐理性praktische Vernunft有實踐原理
Grundsaetzen der reinen praktischen Vernunft,它有兩要素Saetze:
i.主觀的原則subj. Maximen.
ii.客觀實踐法則obj.praktische Gesetze.
實踐理性的基本法則Grundgesetz der reinen praktischen Vernunft
也就是道德法則?Moralische Gesetz,它的內(nèi)容為:
使主觀原則合乎客觀實踐法則Handel so,dassdie Maxime deines Willens
jedeszeit zugleich als Prinzip einer allgemeinen Gesetzgebung gelten
koenne.
我們以上面的實踐原理來定義陰陽學并以 上帝為
i(kx-wt) -i(kx-wt)
T4(x,t)=Le +Ge
靈魂一定要過渡到T2,與T4合一。T1在道流里是不死的,也是幸福的。
為了在現(xiàn)象界—真與本體界—善的鴻溝間,搭起一座橋梁,康德寫了
第三本書,判斷力批判。判斷力批判并不像知性Verstand與實踐理性
具有自己的地盤,可在上面建構(gòu)立法。判斷力只是在兩地間,具有調(diào)
適性,由此進行過渡功能。判斷力有先驗原理。此先驗原理的得出:
在自然界中,發(fā)現(xiàn)自然的多樣性,然后尋求一般性,此一般性即:
自然的目的性。雖然發(fā)現(xiàn)起於自然界,此原理卻是先驗的。
判斷力(其先驗原理:自然的目的性Zweckmaessigkeit der Natur)
可分成兩部份:
1) 美的判斷aesthetische Urteilskraft它是主觀的形式的
2) 目的的判斷telelogische Urteilkraft它是客觀的實質(zhì)的
1) 美的判斷:它的表象只是主觀的,并不直接與對象發(fā)生關(guān)系。
So wird die Vorstellung da durch nicht auf das Objekt ,sondern
lediglich auf das Subjekt bezogen.
美的判斷又分成兩部份:
a.有形式的自然之美schoen
自然之美是不計利害關(guān)系的。自然之美是不經(jīng)概念而經(jīng)感覺的。
自然之美是有形式的。自然之美是能令人滿足的。
注解:康德亦談到藝術(shù)之美,即人為之美。它與自然之美是一樣的,
只是方向不同而已,自然之美是自然給人的。藝術(shù)之美是人給自然的。
b.無形式的壯麗之美erhaben
注解:康德把壯麗之美又分成數(shù)學的壯麗與力學的壯麗。
筆者認為,除此之外,下列情況亦屬壯麗之美:
與萬物本體合一,與圣父合一,與密契合一,與劇中英雄合一?。
我們以壯麗之美來定義陰陽學的T2。
康德哲學框架分析命題是主語包含謂詞的命題;綜合命題是主詞不包含謂詞的命題
分析命題都是先驗命題;綜合命題多是后驗命題;但存在先驗綜合命題,這論證了數(shù)學的可能
康德認為這可以推演到形而上學領(lǐng)域,即在物自體和現(xiàn)象界存在這樣的調(diào)和性概念:也就是他所謂的純粹理性
將之類推在實踐中則是實踐理性
將之類推在審美中則為批判力
伊曼努爾·康德生于東普魯士的格尼斯堡(該地自1945年以后,成為前蘇聯(lián)和現(xiàn)在的俄羅斯的領(lǐng)土),父親是一個馬鞍匠。康德的家庭信奉路德宗的虔信派(Puritianism),康德從小在教會辦的學校受教育,1740年進入格尼斯堡大學神學院,1745年畢業(yè)后當了九年的家庭教師。從1755開始,康德一直在格尼斯堡大學任教,當了多年的編外講師,1770年才晉升為教授。
康德一生沒有離開格尼斯堡,每天生活極有規(guī)律。他每天下午都要在一條街道(它后來被命名為“康德小道)上散步,他準時到這種程度,以至當?shù)鼐用癜凑账鰜淼臅r間校正手表。但是,他那刻板和平靜的表面生活與他的豐富多彩而又充滿著革命思想的內(nèi)心世界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他在普魯士這個邊遠小城,注視著世界的最新發(fā)展,討論著時代的前沿問題。他在創(chuàng)造了深刻反映啟蒙精神的批判哲學之后,又明確地提出了“什么是是啟蒙運動”這一至今還吸引著哲學家的問題;他一生中只有一次離家到一個一百公里外的城市旅行的經(jīng)歷,便他卻像一個閱歷豐富的旅行家那樣,在人類學著作中對各國風土人情做了詳細而生動的描寫;他是一個虔誠的教徒,但他的理性宗教觀卻被普魯士政論指責為“歪曲蔑視《圣經(jīng)》和基督教的基本學說”。康德是盧梭的崇拜者,他與盧梭一樣,是一個平民哲學家。他說:“我生性是個探求者,我渴望知識,急切地要知道更多的東西,有所發(fā)明才覺得快樂。我曾經(jīng)相信這才能給予人的生活以尊嚴,并蔑視無知的普通民眾。盧梭糾正了我,我想象中的優(yōu)越感消失了,我學會了尊重人,除非我的哲學恢復(fù)一切人的公共權(quán)利,我并不認為自己比普通勞動者更有用。”
《純粹理性批判》發(fā)表之后,康德成了青年學生向往的導師,政府也不斷向他咨詢各種問題,但為了捍衛(wèi)思想自由,他不顧政府的禁令,在退休之后發(fā)表了《學院之爭》(1798),繼續(xù)討論宗教問題。
人們?yōu)槌Uf,康德的生平就是他的著作。康德的著作以1770年為界,分前批判時期和批判時期;批判時期的著作又分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的著作。理論哲學的著作有《純粹理性批判》(第一版或A版,1781;第三版或B版,1787)和它的簡寫本《未來形而上學導論》(1783);實踐哲學的著作有《道德的形而上學基礎(chǔ)》(1785)、《實踐理性批判》(1788)、《完全在理性范圍內(nèi)的宗教》(1793)和《道德形而上學》(1797)等。他的《判斷力批判》是一部內(nèi)容特殊的著作,其中關(guān)于審美判斷和目的性判斷的論述可以解釋為聯(lián)系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的媒介,也可解釋為前兩部批判的補充。
1794年10月12日 康德因為就宗教問題發(fā)表意見受到國王申斥
知識:經(jīng)驗對象符合認識的知性方式,產(chǎn)生知識
信仰:對物自體的信仰或方式,方法
康德明確了人類的認識范圍。區(qū)分出物自體與現(xiàn)象
物自體其實是人類認識規(guī)定的一個認識范圍,超出了這個范圍就是幻相
如上帝,靈魂之類的就屬于物自體,物自體在康德那里還是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物自體與現(xiàn)象并不是一對矛盾,而是認識的范圍
我看你還是看點比較淺的東西比較好.
這樣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可以在一個大方向下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哲學水平.而不至于走偏或在一個錯誤的方向上無法回頭.
可以看一點西方哲學史或理論簡介之類的書籍.
呵呵
知識就是純粹理性啊!
信仰中有些先驗的成分!
不知道對不對。
要不看看李澤厚咋說的?
純粹理性批判中文版介紹
本書為《純粹理性批判》中文版,由德國哲學家康德所著,鄧曉芒先生翻譯,楊祖陶先生校對。出版社為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定于2004年10月,全書共計56萬字,699頁,開本采用32開,包裝為平裝。此書屬于人民出版社的圖書系列,分類為“圖書 >> 哲學 >> 世界哲學”,定價為42.00元。在本書中,康德詳細...
康德著作全集第4卷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康德著作全集的第四卷,收錄了康德于1781年至1786年間的作品。這些作品包括了《純粹理性批判》的初版、《未來形而上學導論》、《道德形而上學的奠基》以及《自然科學的形而上學初始根據(jù)》。這些著作是康德思想發(fā)展的重要節(jié)點,對于研究康德的思想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其中,《純粹理性批判》的初版可以...
德國哲學家康德的著作包括
康德的著作包括以下幾部:1. 《純粹理性批判》:這是康德哲學三部曲的第一部,首次出版于1781年。在這部著作中,康德探討了人類理性的結(jié)構(gòu)和范疇,以及它們?nèi)绾螒?yīng)用于現(xiàn)象界。他明確指出,理性只能認識現(xiàn)象,而非超越的自在之物。2. 《實踐理性批判》:這是康德哲學三部曲的第二部,于1788年出版。書中...
純粹理性批判哪個版本好一點
三、不同版本的特點比較 在選擇版本時,應(yīng)注意不同版本的翻譯風格、注釋詳盡程度以及附帶的導讀內(nèi)容。好的版本不僅準確傳達原文含義,還能幫助讀者理解康德哲學的深層思想。同時,導讀和注釋有助于讀者更全面地理解文本的哲學背景和歷史背景。四、選擇建議及注意事項 在選擇《純粹理性批判》的版本時,除了考慮...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文本解讀作者介紹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的深入解讀,由黑龍江大學哲學系知名學者郭立田教授擔綱。郭教授1959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其學術(shù)生涯起步于此。1980年,他加入了黑龍江大學哲學系,開始了他的教學生涯,期間他曾擔任西方哲學史教研室主任,對教學與研究傾注了大量心血。郭立田教授在哲學領(lǐng)域尤其專注于康德和黑格爾的研究,他...
純粹理性批判中幾個基本概念
《純粹理性批判》的哲學要義首先,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的第一版序之中,闡明了對理性進行批判的必要性首先在于確定一般形而上學是可能還是不可能,以及規(guī)定源流、范圍和界限。但是康德于第二版序之中,反而不是著重于進行理性批判的條件,而是改變了知識與對象的關(guān)系:“不是知識依照對象,而是對象依照...
關(guān)于康德的"三大批判"
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探討了人類認識能力的界限。在這本著作中,康德試圖界定哪些知識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他提出人類知識的基礎(chǔ)在于先天綜合判斷,這種判斷不依賴于經(jīng)驗,但又能夠超出經(jīng)驗的范圍。康德認為,人類理性可以認識現(xiàn)象界,但無法直接認識物自體,這是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實踐理性批判則關(guān)注道德...
手把手帶你讀透哲學經(jīng)典|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精讀(1)
康德在德文中首用該詞,并從美學領(lǐng)域擴展至哲學范疇。【純粹】即絕對“在經(jīng)驗之先的”,出于理性自身且獨立于經(jīng)驗。因此【純粹理性】即“從其自身,獨立于經(jīng)驗,而提供出來,以普遍性和必然性為其表征的先驗因素之理性。”【理性】一詞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有三種意涵,一種是標題中作為一切先驗因素的源泉,它包括感性...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中先驗知性指的是什么?
而康德則把“知性”理解為主體對感性對象進行思維,把特殊的沒有聯(lián)系的感性對象加以綜合處理,并且聯(lián)結(jié)成為有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知識的一種先天認識能力。弄清這兩個概念就很容易理解了。在康德的書里,知性是大略相對于感性的存在范疇 康德把認識階段分為:感性,知性,理性三個階段 感性通過我門的認識方式...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句讀作者簡介
鄧曉芒的研究領(lǐng)域廣泛,專攻德國哲學,對美學、文化心理學以及中西文化比較也有深入研究。他的學術(shù)成果豐富,其中包括《思辨的張力——黑格爾辯證法新探》這部著作,這部作品榮獲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他與楊祖陶合著的《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指要》同樣獲得了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相關(guān)評說:
柯坪縣粗點: ______ 這幾本書,都是非常艱深的原著.解釋這幾個概念是可以的,但問題在于解釋出來還... 《純粹理性批判》是康德的作品. “純粹理性”又叫“思辯理性”.按照康德的意思...
柯坪縣粗點: ______ 康德的“三大批判”構(gòu)成了他的偉大哲學體系,它們是:“純粹理性批判”(1781年)、“實踐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斷力批判”(1790年).“純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自從柏拉圖以來的形而上學問題其實是無解的.對于康德來說,...
柯坪縣粗點: ______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為人的知性列出了十二個先驗范疇: 量的范疇: 1、單一性; 2、多數(shù)性; 3、全體性. 質(zhì)的范疇: 4、實在性; 5、否定性; 6、限制性. 關(guān)系的范疇: 7、依存性與自存性(實體與偶性); 8、原因性與從屬性(原...
柯坪縣粗點: ______ 通過對理性本身、即人類先天認識能力的批判考察,確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這些要素的來源、功能、條件、范圍和界限,從而確定它能認識什么和不能認識什么,在這基礎(chǔ)上對形而上學的命運和前途作出最終的判決和規(guī)定,其使命是為真正的、作為科學的形而上學提供堅實可靠的基礎(chǔ).
柯坪縣粗點: ______[答案] 康德哲學思想綜述 在康德所處的時代,歐洲哲學思想主要有兩種重要理論:由洛克、休謨等人發(fā)展出來的經(jīng)驗主義,以及笛卡兒等人的理性主義.經(jīng)驗主義者認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與知識來源于人的經(jīng)驗,而理性主義者則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于人自...
柯坪縣粗點: ______ 尼采對康德的評價:一個盧梭式的道德狂熱者,當然,這或多或少有點貶義. 純粹理性批判是本偉大的書,而在道德哲學,康德確實表現(xiàn)了他的懦弱,在純粹理性批判里被拋棄的神學或形而上學在實踐理性批判中又被請了回來.(康德對實踐理性的論證完全是套用了純粹理性的體系,他根本不懂的實踐理性和純粹理性的質(zhì)的差別,在康德那里,實踐理性還是“現(xiàn)成在手狀態(tài)”,是拿來就可以談?wù)摰?在他看來,只要我們能在書房里把“道德”在心中反思一遍,我們就不必去面對這個世界) 康德,他扇了所有人一耳光,然后又扇了自己一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