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jgcgs88.cn-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不卡,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噼里啪啦国语版在线观看,zσzσzσ女人极品另类

  • <strike id="qgi8o"><td id="qgi8o"></td></strike>
  • <ul id="qgi8o"><acronym id="qgi8o"></acronym></ul>
  • <li id="qgi8o"></li>
    <ul id="qgi8o"></ul>
    <strike id="qgi8o"><rt id="qgi8o"></rt></strike>
    <ul id="qgi8o"><center id="qgi8o"></center></ul>
  • <kbd id="qgi8o"></kbd>

    易經(jīng)全文 易經(jīng)原文

    易經(jīng)》第一卦 乾 乾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再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終,
    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
    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見龍再田,德施普也。 終日乾乾,反復(fù)道
    也。 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亢龍有悔,盈
    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
    事之干也。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
    和義;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初九曰:「潛龍勿用。」 何謂也?
    子曰: 「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①世而無悶,不見是而
    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乾龍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何謂也?
    子曰: 「龍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謹(jǐn),閑邪存其誠,善世而
    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何謂也?
    子曰: 「君子進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
    知至至之,可與幾也。 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 是故,居上位而
    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而無咎矣。」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何謂也?
    子曰: 「上下無常,非為邪也。 進退無恒,非離群也。 君子進德修業(yè),
    欲及時也,故無咎。」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何謂也?
    子曰: 「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fēng)從虎。 圣
    人作,而萬物□②,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上九曰:「亢龍有悔。」 何謂也?
    子曰: 「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乾龍勿用,下也。 見龍在田,時舍也。 終日乾乾,行事也。
    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 亢龍有悔,窮之災(zāi)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
    偕行。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
    與時偕極。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
    下,不言所利。 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 六爻
    發(fā)揮,旁通情也。 時乘六龍,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
    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學(xué)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
    龍在田,利見大人。」 君德也。

    九三, 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 故乾乾,因其時
    而惕,雖危無咎矣。

    九四, 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 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
    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
    鬼神合其吉兇。 先天下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 天且弗違,而
    況於人乎? 況於鬼神乎?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
    其唯圣人乎? 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為圣人乎?

    □① = 辶 + 丶 + 豚
    □② = 者 + 見

    乾卦終

    《易經(jīng)》第二卦 坤 坤為地 坤上坤下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
    東北喪朋。 安貞,吉。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含弘光

    2 易經(jīng)全文
    大,品物咸亨。 牝馬地類,行地?zé)o疆,柔順利貞。 君子攸行,先
    迷失道,后順得常。 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
    安貞之吉,應(yīng)地?zé)o疆。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 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習(xí)無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 不習(xí)無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貞。 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fā)也。 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六五:黃裳,元吉。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戰(zhàn)龍於野,其血玄黃。
    象曰:戰(zhàn)龍於野,其道窮也。

    用六:利永貞。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
    坤其道順乎? 承天而時行。

    積善之家,必有馀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臣弒其君,子
    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 易
    曰:「履霜堅冰至。」 蓋言順也。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 君子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敬義立,而
    德不孤。 「直,方,大,不習(xí)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
    道也。 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天地變化,草木蕃; 天地閉,賢人隱。 易曰:「括囊;無咎,
    無譽。」 蓋言謹(jǐn)也。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fā)於事業(yè),
    美之至也。

    陰疑於陽,必戰(zhàn)。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
    故稱血焉。 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坤卦終

    《易經(jīng)》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剛?cè)崾冀欢y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
    昧,宜建侯而不寧。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經(jīng)綸。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象曰:雖磐桓,志行正也。 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六二:屯如□如,乘馬班如。 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 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三:既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象曰:既鹿無虞,以縱禽也。 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無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 = 辶 + 顫 -頁

    屯卦終

    《易經(jīng)》第四卦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噬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
    貞。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
    童蒙求我,志應(yīng)也。 初噬告,以剛中也。再三瀆, 瀆則不告,瀆
    蒙也。 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發(fā)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剛?cè)峤右病?

    六三:勿用娶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象曰:勿用娶女,行不順也。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順也。

    蒙卦終

    《易經(jīng)》第五卦 需 水天需 坎上乾下

    需:有孚,光亨,貞吉。 利涉大川。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 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 需有孚,光
    亨,貞吉。 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3 易經(jīng)全文

    象曰:云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初九:需于郊。 利用恒,無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 利用恒,無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 小有言,終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 雖小有言,以終吉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災(zāi)在外也。 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 雖不當(dāng)位,未大失也。

    需卦終

    《易經(jīng)》第六卦 訟 天水訟 乾上坎下

    訟:有孚,窒。 惕中吉。 終兇。 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
    兇;訟不可成也。 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 雖有小言,其辯明也。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
    象曰:不克訟,歸而逋也。 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
    象曰:食舊德,從上吉也。

    九四:不克訟,復(fù)自命,渝安貞,吉。
    象曰:復(fù)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九五:訟元吉。
    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上九:或錫之□帶,終朝三褫之。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 = 上般 下革

    訟卦終

    《易經(jīng)》第七卦 師 地水師 坤上坎下

    師:貞,丈人,吉無咎。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 剛中而應(yīng),行險而順,
    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兇也。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六三:師或輿尸,兇。
    象曰:師或輿尸,大無功也。

    六四:師左次,無咎。
    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執(zhí)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兇。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師,使不當(dāng)也。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 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師卦終

    《易經(jīng)》第八卦 比 水地比 坎上下坤

    比:吉。 原筮元永貞,無咎。 不寧方來,后夫兇。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 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
    不寧方來,上下應(yīng)也。 后夫兇,其道窮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 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六二:比之自內(nèi),貞吉。
    象曰:比之自內(nèi),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六四:外比之,貞吉。
    象曰:外比於賢,以從上也。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qū),失前禽。 邑人不誡,吉。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 邑人不誡,上
    使中也。

    上六:比之無首,兇。
    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比卦終

    《易經(jīng)》第九卦 小畜 風(fēng)天小畜 巽上乾下

    小畜:亨。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 柔得位,而上下應(yīng)之,曰小畜。 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
    亨。 密云不雨,尚往也。 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象曰:風(fēng)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初九:復(fù)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復(fù)自道,其義吉也。

    九二:牽復(fù),吉。

    4 易經(jīng)全文
    象曰:牽復(fù)在中,亦不自失也。

    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
    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 月幾望,君子征兇。
    象曰:既雨既處,德積載也。 君子征兇,有所疑也。

    小畜卦終

    《易經(jīng)》第十卦 履 天澤履 乾上兌下

    履:履虎尾,不□①人,亨。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yīng)乎乾,是以履虎尾,不□①人,亨。剛中正,
    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安民志。

    初九:素履,往無咎。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愿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①人,兇。 武人為于大君。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①人之兇;
    位不當(dāng)也。 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九四:履虎尾,□②□②終吉。
    象曰:□②□②終吉,志行也。

    九五:□③履,貞厲。
    象曰:□③履貞厲,位正當(dāng)也。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① = 口 + 至
    □② = 上朔 + 下心
    □③ = 炔 - 火

    履卦終

    《易經(jīng)》第十一卦 泰 天地泰 坤上乾下

    泰:小往大來,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
    同也。內(nèi)陽而外陰,內(nèi)健而外順,內(nèi)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
    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夤,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fù),艱貞無咎。 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無往不復(fù),天地際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 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復(fù)于隍,勿用師。 自邑告命,貞吝。
    象曰:城復(fù)于隍,其命亂也。

    泰卦終

    《易經(jīng)》第十二卦 否 地天否 乾上坤下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 大往小來, 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
    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nèi)陰而外陽,內(nèi)柔而外剛,內(nèi)小人
    而外君子。 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初六:拔茅茹,以其夤,貞吉亨。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 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當(dāng)也。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dāng)也。

    上九: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否卦終

    《易經(jīng)》第十三卦 同人 天火同人 乾上離下

    同人: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yīng)乎乾,曰同人。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乾行也。 文明以健,中正而應(yīng),君子正也。 唯君子為
    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初九:同人于門,無咎。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5 易經(jīng)全文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 三歲不興,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九五:同人,先號啕而后笑。 大師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 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無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同人卦終

    《易經(jīng)》第十四卦 大有 火天大有 離上乾下

    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yīng)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yīng)
    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竭惡揚善,順天休命。

    初九:無交害,匪咎,艱則無咎。
    象曰:大有初九,無交害也。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
    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九四:匪其彭,無咎。
    象曰:匪其彭,無咎;明辨晰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fā)志也。 威如之吉,易而無備也。

    上九: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大有卦終

    《易經(jīng)》第十五卦 謙 地山謙 坤上艮下

    謙:亨,君子有終。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
    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
    不可□①,君子之終也。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鳴謙,貞吉。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六四:無不利,□②謙。
    象曰:無不利,□②謙;不違則也。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 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① = 足 + 俞
    □② = 扌+為

    謙卦終

    《易經(jīng)》第十六卦 豫 雷地豫 震上坤下

    豫:利建侯行師。

    彖曰:豫,剛應(yīng)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
    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圣人以順動,
    則刑罰清而民服。 豫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奮,豫。 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初六:鳴豫,兇。
    象曰:初六鳴豫,志窮兇也。

    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 遲有悔。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當(dāng)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 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 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無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長也。

    豫卦終

    《易經(jīng)》第十七卦 隨 澤雷隨 兌上震下

    隨:元亨利貞,無咎。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隨之
    時義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晦入宴息。

    初九:官有渝,貞吉。 出門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 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象曰:系小子,弗兼與也。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 隨有求得,利居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九四: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隨有獲,其義兇也。 有孚在道,明功也。

    九五:孚于嘉,吉。
    笤唬烘謨詡危��晃徽�幸病?/p>

    上六:拘系之,乃從維之。 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窮也。

    6 易經(jīng)全文

    隨卦終

    《易經(jīng)》第十八卦 蠱 山風(fēng)蠱 艮上巽下

    蠱:元亨,利涉大川。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 蠱,元亨,而天下治也。 利涉大
    川,往有事也。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風(fēng),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初六: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象曰:干父之蠱,意承考也。

    九二:干母之蠱,不可貞。
    象曰:干母之蠱,得中道也。

    九三:干父小有晦,無大咎。
    象曰:干父之蠱,終無咎也。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蠱,用譽。
    象曰:干父之蠱;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蠱卦終

    《易經(jīng)》第十九卦 臨 地澤臨 坤上兌下

    臨:元,亨,利,貞。 至于八月有兇。

    彖曰:臨,剛浸而長。 說而順,剛中而應(yīng),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至于
    八月有兇,消不久也。

    象曰:澤上有地,臨; 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初九:咸臨,貞吉。
    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臨,吉無不利。
    象曰:咸臨,吉無不利;未順命也。

    六三:甘臨,無攸利。 既憂之,無咎。
    象曰:甘臨,位不當(dāng)也。 既憂之,咎不長也。

    六四:至臨,無咎。
    象曰:至臨無咎,位當(dāng)也。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上六:敦臨,吉無咎。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nèi)也。

    臨卦終

    《易經(jīng)》第二十卦 觀 風(fēng)地觀 巽上坤下

    觀:盥而不薦,有孚□若。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若,下
    觀而化也。 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 圣人以神道設(shè)教,而天下
    服矣。

    象曰:風(fēng)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shè)教。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六二:窺觀,利女貞。
    象曰:窺觀女貞,亦可丑也。

    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 = 禺 + 頁

    觀卦終

    《易經(jīng)》第二十一卦 噬嗑 火雷噬嗑 離上震下

    噬嗑:亨。 利用獄。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剛?cè)岱郑瑒佣鳎纂姾隙隆H?
    得中而上行,雖不當(dāng)位,利用獄也。

    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

    初九:履校滅趾,無咎。
    象曰:履校滅趾,不行也。

    六二:噬膚滅鼻,無咎。
    象曰:噬膚滅鼻,乘剛也。

    六三: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
    象曰:遇毒,位不當(dāng)也。

    九四:噬乾□,得金矢,利艱貞,吉。
    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六五:噬乾肉,得黃金,貞厲,無咎。
    象曰:貞厲無咎,得當(dāng)也。

    上九:何校滅耳,兇。
    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 = 月 + 姊 - 女

    噬嗑卦終

    《易經(jīng)》第二十二卦 賁 山火賁 艮上離下

    賁:亨。 小利有所往。

    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
    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
    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六二:賁其須。
    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易經(jīng)》包括《經(jīng)》和《傳》兩大部分:
    1、《經(jīng)》分為《上經(jīng)》和《下經(jīng)》。《上經(jīng)》三十卦,《下經(jīng)》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離、坤、兌這八卦重疊演變而來的。每一卦由掛畫、標(biāo)題、卦辭、爻辭組成。
    每個卦畫都有六爻,爻又分為陽爻和陰爻。陽性稱為“九”,陰性稱為“六”。從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個卦畫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標(biāo)題與卦辭、爻辭的內(nèi)容有關(guān)。卦辭在爻辭之前,一般起說明題義的作用;爻辭是每卦內(nèi)容的主要部分,根據(jù)有關(guān)內(nèi)容按六爻的先后層次安排。
    2、《傳》一共七種十篇,分別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辭》、上下篇、《說掛》、《雜掛》和《序掛》。
    【古人把這十篇“傳”叫做“十翼”,意思是說“傳”是附屬于“經(jīng)”的羽翼,即用來解說“經(jīng)”的內(nèi)容的。】
    ⑴、《彖》是專門對《易經(jīng)》卦名和卦辭的注釋。
    ⑵、《象》是對《易經(jīng)》卦名及爻辭的注釋。
    ⑶、《文言》則專門對乾、坤二卦作了進一步的解釋。
    ⑷、《系辭》與《彖》、《象》不同,它不是對《易經(jīng)》的卦辭、爻辭的逐項注釋,而是對《易經(jīng)》的整體評說。它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對《易》的產(chǎn)生、原理、意義、及易卦占法等等方面,全面、系統(tǒng)的說明。它闡發(fā)了許多從《易經(jīng)》本義中看不到的思想,是《易經(jīng)》的哲學(xué)綱領(lǐng)。其內(nèi)容博大精深,是學(xué)《易》的必讀之篇。
    ⑸、《說掛》是對八卦卦象的具體說明,是研究術(shù)數(shù)的理論基礎(chǔ)之一。
    ⑹、《雜掛》則是將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錯的形態(tài)、兩兩相對的綜卦和錯卦,從卦形中來看卦與卦之間的聯(lián)系。
    ⑺、《序掛》則講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五、《易經(jīng)》的宇宙思維模式:“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種宇宙思維模式,它是《易經(jīng)》哲學(xué)思想體系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
    《易經(jīng)》的最高理想,就是實現(xiàn)“天人合一”的境界。
    《易經(jīng)》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經(jīng)》看來,天地間的萬物均“統(tǒng)”之于天,地與天相輔相成,不可缺一。但地畢竟是“順從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個自然界。
    盡管人作為天地之所“生”、只是萬物中的一個自然成員,但人畢竟不同于萬物。因為人有“仁義”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這就決定了人在天地萬物之中,負有一種神圣的使命。
    用《易經(jīng)》的話來說,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類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獲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條件的同時,更要“裁成”、“輔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義,從而達到人之生命目的。
    《易經(jīng)》的這種“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維模式,充分注重了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yīng)的有機整體。
    六、《易經(jīng)》的總體哲學(xué)思想:“陰陽”。
    《系詞》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是我國古代哲學(xué)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經(jīng)》的總體哲學(xué)思想,是《易經(jīng)》內(nèi)涵的核心所在。
    1、《易經(jīng)》卦象的核心:
    《易經(jīng)》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陰、陽二爻兩個符號的基礎(chǔ)上的,這兩個符號按照陰陽二氣消長的規(guī)律,經(jīng)過排列組合而成八卦。
    八卦的構(gòu)成和排列,就體現(xiàn)了陰陽互動、對立統(tǒng)一的思想。八卦又經(jīng)過重疊排列組合而成六十四卦,陰陽就是其核心。
    2、事物的兩個方面:
    除了“卦”本義上的一陰一陽,《易經(jīng)》還將“陰陽”當(dāng)成事物的性質(zhì)及其變化的法則,把許多具體的(自然的和社會的)事物都賦予了“陰陽”的涵義。
    ⑴、從自然現(xiàn)象來看:“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暑為陽、寒為陰,明為陽、暗為陰,晝?yōu)殛枴⒁篂殛帲薄?br /> ⑵、從社會現(xiàn)象來看:“男為陽,女為陰,君為陽,民為陰,君子為陽,小人為陰,……”。
    除以上兩個方面的現(xiàn)象外,《易經(jīng)》對自然和社會中共有的現(xiàn)象也以“陰陽”來解釋,并賦予其“陰陽”的涵義。如:剛、柔,健、順,進、退,伸、屈,貴、賤,高、低,等等。
    依上述,《易經(jīng)》認為:無論是社會生活,還是自然現(xiàn)象,都存在著對立面,而這個對立面就是“陰陽”。
    七、《易經(jīng)》的根本精神:“生生之謂易”。
    《系辭》中的“生生之謂易”,是對“易是什么”的最好回答,也是對“易”的根本精神的最透徹的說明。
    1、“易”以“生生”為基本的存在方式。
    “易”就是“生”,而“生生”則是一個連續(xù)不斷的生成過程,沒有一刻停息。它并沒有由一個“主宰者”來創(chuàng)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來不斷地生成、不斷地創(chuàng)造。天地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以“生生”為基本的存在方式。
    2、“易”表現(xiàn)著宇宙的生化過程。
    “易”的這個生成過程,表現(xiàn)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
    宇宙是從混沌未分的“太極”發(fā)生出來的,而后有“陰”、“陽”,再由陰陽兩種性質(zhì)分化出“太陰”、“太陽”、“少陰”、“少陽”等四象,四象又分化為八卦。
    八卦的八組符號代表著萬物不同的性質(zhì),據(jù)《說卦》的解釋:“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這八種性質(zhì)又可以用“天、地、風(fēng)、山、水、火、雷、澤”的特征來表示。
    由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并非說到了六十四卦,這個宇宙的生成過程就完結(jié)了,實際上仍然可以展開。所以六十四卦最后兩卦為“既濟”和“未濟”,這說明事物發(fā)展到最后必然有一個終結(jié),但此一終結(jié)卻又是另一新的開始。
    八、《易經(jīng)》的辨證法則:“通變致久”。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是《系辭》中說的,也是《易經(jīng)》中的一個重要的辨證法則:“通變致久”。
    《易經(jīng)》自古就有“變經(jīng)”的說法,但變與不變卻又是統(tǒng)一聯(lián)系在一起的。
    1、 天道運行的規(guī)律:“唯變所適”。
    《系辭》說:“《易經(jīng)》之為書也,不可遠,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cè)嵯嘁祝豢蔀榈湟ㄗ兯m。”
    事物有變就有常,有常就有變。《易經(jīng)》就在這種“變動不居”中、顯示了“恒常通久”的不變法則,又在這種“恒常通久”中、表現(xiàn)了“唯變所適”的可變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就是所謂的“天行”,即天道運行的規(guī)律。
    2、事物變化遵循天道運行的規(guī)律。
    古人認為世間萬物都是變化著的,只有天道規(guī)律本身不變,所以事物變化必須遵循天道運行的規(guī)律。
    《易經(jīng)·說卦傳》:“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經(jīng)》每卦六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陰陽、柔剛、仁義之分。六位的陰陽與六爻的柔剛,也就是“道”的常變,彼此交錯,互相迭用,才構(gòu)成了易卦的根本演變規(guī)律。
    3、所以《易經(jīng)》認為既然世間萬物都是變化著的,只有天道規(guī)律本身不變,那么人就應(yīng)該效法天道,不違天逆常,順時適變,如此才可以保持長久。
    九、《易經(jīng)》的兩個指導(dǎo)人行為的概念:“時”與“中”。
    在道德修養(yǎng)上,《易經(jīng)》要求人們的行為符合“時”與“中”這兩個概念。這種時中概念是一種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時行時止”,要求人的行為與天地人萬物的運動變化產(chǎn)生協(xié)動、發(fā)生共振,在順應(yīng)性的相通相協(xié)的一致性中,順暢地實現(xiàn)人的存在。
    1、“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運行,既不太過,又不不及。
    2、“時”指與時勢一致:
    識時之義:察覺時機的來臨,重視來到身邊的機會。
    知時之行:知道時機來臨時,如何抓住機會。
    用時之機:把握、利用來到身邊的機會,不要錯過而后悔。
    待時而動:一旦時機到來,立即作為、行動。
    觀時之變:能夠看到時機的變化,并隨著它的變化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調(diào)整。
    時行時止:在恰當(dāng)?shù)臅r機開始,恰當(dāng)?shù)臅r機停止,在與天地萬物相通相協(xié)中,順暢地實現(xiàn)人的存在。
    《易經(jīng)》的這種主動性適應(yīng)、創(chuàng)造性順應(yīng)的“時中”生存智慧,是和那些保守的、奴隸的、閉鎖的、內(nèi)省的、平庸的生存方式的本質(zhì)完全不同的,它構(gòu)成了中國人積極進取和待時而動的品格。

    (一)八卦歌訣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二)八卦代數(shù)
    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有的人易經(jīng)用錯了,這么用易經(jīng)不行,易經(jīng)屬于偽科學(xué)。

    http://www.gushiwen.org/guwen/zhouyi.aspx 打開查看。謝謝

    看虛病

    心經(jīng)全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

    黃帝內(nèi)經(jīng)原文及譯文
    《黃帝內(nèi)經(jīng)》的名稱由來:漢書·藝文志·方技略記載有“醫(yī)經(jīng)”、“經(jīng)方”、“神仙”和“房中”四種中醫(yī)典籍,《黃帝內(nèi)經(jīng)》被收錄于“醫(yī)經(jīng)”中。所謂“醫(yī)經(jīng)”,是指闡述人體生理、病理、診斷、治療和預(yù)防等醫(yī)學(xué)理論的著作。之所以稱之為“經(jīng)”,是因為其重要性。古人將具有固定法則、必須學(xué)習(xí)的重要...

    九陰真經(jīng)全文,并帶有解釋
    《九陰真經(jīng)》全文:“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余。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遺跡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驗之事不忒,誠可謂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機迅發(fā),妙識玄通,成謀雖屬乎生知,標(biāo)...

    心經(jīng)全文???
    經(jīng) 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
    其他類似問題 2014-04-18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 143 2013-02-03 道德經(jīng)全文一共多少章 156 2017-03-25 老子道德經(jīng)原文 2011-11-16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 1832 2011-05-31 我想要: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急! 8 2012-11-09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其譯文 22 更多類似問題 > ...

    求《天公真經(jīng)》全文
    《天公真經(jīng)》全文如下:一拜天地功恩深,二拜寶鏡照明心,三拜世尊來教法,四拜爹娘養(yǎng)育恩,五拜五榖好充飢,六拜災(zāi)難盡脫離,七拜南無彌陀佛,八拜蓮花開滿池,九拜釋迦佛如來,十拜諸佛下天臺,千拜萬拜拜天地,拜到天上天門開,拜到財神來賜福,拜到觀音降臨來,觀音娘娘親點化,口念神咒消百...

    不增不減經(jīng)全文
    大正藏 No. 0668 佛說不增不減經(jīng) 元魏 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菩薩摩訶薩無量無邊不可稱計。爾時慧命舍利弗。于大眾中即從坐起。前至佛所到已頂禮佛足。退坐一面合掌白佛言。世尊。一切眾生從無始世來。周旋六道往來三界。于...

    3字經(jīng)全文
    全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xí)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xué),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yán),師之惰。子不學(xué),非所宜。幼不學(xué),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xí)禮儀。香九齡,能溫席...

    增福增壽經(jīng)全文???
    1、增福增壽經(jīng)全文:道場成就,賑濟將成。齋主虔誠,上香設(shè)拜。壇下海眾,俱揚圣號。苦海滔滔孽自召,迷人 不醒半分毫,世人不把彌陀念,枉在世上走一遭。近觀山有色,細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八月中秋雁南飛,一聲吼叫一聲悲,大雁倒有回來日,死去亡魂不回歸。頭一天來到鬼...

    請教,道教道德經(jīng)全文
    《道德經(jīng)》全文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0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

    相關(guān)評說:

  • 懷朗15142327634: 易經(jīng)的內(nèi)容
    海門市導(dǎo)程: ______ 《易經(jīng)》是部經(jīng)典巨作.據(jù)史書記載《易經(jīng)》有《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由于《連山易》、《歸藏易》已經(jīng)失傳.具體內(nèi)容無法查考,流傳下來的只有《周易》,因此人們常說的《易經(jīng)》實際上指的就是《周易》.《易經(jīng)》內(nèi)容包...
  • 懷朗15142327634: 《易經(jīng)》中的句子 -
    海門市導(dǎo)程: ______ 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 天地本寬而卑者自哀 風(fēng)花雪月本閑而勞憂者自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 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 與人方便,隨遇而安
  • 懷朗15142327634: 易經(jīng)分為哪幾個部分? -
    海門市導(dǎo)程: ______ 《易經(jīng)》包括《經(jīng)》和《傳》兩大部分: 1、《經(jīng)》分為《上經(jīng)》和《下經(jīng)》.《上經(jīng)》三十卦,《下經(jīng)》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離、坤、兌這八卦重疊演變而來的.每一卦由掛畫、標(biāo)題、卦辭、爻辭...
  • 懷朗15142327634: 易經(jīng)究竟是什么?講了什么?都看不懂啊 -
    海門市導(dǎo)程: ______ 樓上的說的就不對了,《易經(jīng)》是一部很好的處事待人的典籍. 《易經(jīng)》,亦名《周易》.全書分為經(jīng)文和傳文兩部分——相傳八千午前的伏羲創(chuàng)造了八卦和六十四卦;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周文王重新演繹六十四卦卦序,匯集歷代口頭流傳的...
  • 懷朗15142327634: 易經(jīng)經(jīng)文多少字 -
    海門市導(dǎo)程: ______ 前言《周易》上經(jīng)三十卦,約2252字;下經(jīng)三十四卦,約2764字,上下經(jīng)合計約5016字.
  • 懷朗15142327634: 易經(jīng)是什么
    海門市導(dǎo)程: ______ 《易》有“三易”,據(jù)說分別是夏、商、周三代的《連山》、《歸藏》(有說《歸象》的)和《周易》.現(xiàn)存的是《周易》,孔子晚年為《周易》作注,與原本《周易》合在一起就是《易經(jīng)》,《易經(jīng)》是五經(jīng)之一. “易”字的上面是“日”、下面是“月”,意為日、月之學(xué),天地之學(xué).《易經(jīng)》的內(nèi)容涉及較廣,包括天文、地理、哲學(xué)、術(shù)數(shù)、歷史等等等等,被稱是“究天人之際”,是中華文化的結(jié)晶.
  • 懷朗15142327634: 易經(jīng)是什么意思 -
    海門市導(dǎo)程: ______ 易經(jīng)》是我國古代的一部用來占筮的書,一般稱為《周易》.在《左傳》中已有《周易》的記載,如《左傳 · 襄公九年》:“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隨,元亨利貞……”.'《左傳 · 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說明...
  • 懷朗15142327634: 易經(jīng)是誰寫的 -
    海門市導(dǎo)程: ______ 《易經(jīng)》的時代、作者與內(nèi)容. 時代--商末周初 作者--巫卜之流編纂而成 內(nèi)容-- ? 決吉兇、問休咎. ? 包含著樸素的辯證思想.是中國古代哲學(xué)思想的一個集中記 錄. ? 主要是以八卦交相配合,說明各種事物的變化發(fā)展. ? 八卦內(nèi)容:八卦...
  • 懷朗15142327634: 《易經(jīng)》是怎樣的一本書?
    海門市導(dǎo)程: ______ 《易經(jīng)》是我國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經(jīng)典,據(jù)說是由伏羲的言論加以總結(jié)與修改概括而來(同時產(chǎn)生了易經(jīng)八卦圖),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jié)晶,被譽為“群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xué),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shù).從本質(zhì)上來講,《易經(jīng)》是一本關(guān)于“卜筮”之書.“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tài)的發(fā)展進行預(yù)測,而《易經(jīng)》便是總結(jié)這些預(yù)測的規(guī)律理論的書.
  • 樱花官网官方入门网站2023| 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华液|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黄色片在线观看| 夜夜躁狠狠躁2021|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加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