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白手起家的皇帝有那幾位?拜托了各位 謝謝
什么叫歷史?
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漢高祖劉邦(前256-前195) 漢高帝劉邦絕對是一個無賴性的“草根人士”,就連他的名字都是稱帝后改的,本名叫劉三(劉季)。就連最善于為皇帝遮丑、掩飾的正史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將他“改寫”為一個生來就聰明絕頂、謀略過人、受人賞識的英雄。《史記》、《漢書》都說劉邦從小就無賴懶散、喜酒好色、懶惰頑劣、游手好閑,從不從事農業(yè)生產。因此,不僅鄰里鄉(xiāng)親極為鄙視他,就連他的父親太公都看不起他,經常拿老二劉仲跟他比,可《史書》卻沒記載當時劉邦是怎么回答的,可能這個無賴臉皮厚的根本沒當一回事。而且,劉邦還鄙視讀書和讀書人,《史書》上記載劉邦見到儒生后會把他們的帽子摘下向里面撒尿,簡直是一個混蛋!劉邦也是我最看不起的一個皇帝,骨子里的鄙視。可命運弄人,秦始皇帝死后,天下大亂,刀兵四起。身為泗水亭長的劉邦也趁亂起兵,自稱沛公,跟隨項梁、項羽打天下。趁項羽在黃河以北跟秦軍主力鏖戰(zhàn)之時,劉邦向西進軍咸陽,滅掉秦朝。隨后的史實如“鴻門宴”、“楚漢相爭”到最后南面稱帝就不在贅述。 二、漢昭烈帝劉備(161-223) 無論劉備再怎么苦心極慮地跟中山靖王劉勝這個大蛀蟲攀上關系,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劉備也是一個“草根階層”。《三國演義》、《三國志》都說劉備從小失去父親,和母親相依為命,靠織席販履為生,過著貧寒的生活。《史書》上說劉備雙手過膝、自顧能見其耳,而且還學的喜怒不形于色的本領。《史書》還記載劉備小時候玩耍時,指著房前如皇帝車蓋的般的桑樹說:“以后我也要坐在這樣的車蓋下面”,這極有可能是史家杜撰出來意在粉飾劉備自小就自命不凡的品質和遠大的理想。劉備在黃巾起義的時候開始發(fā)跡,同關羽、張飛轉戰(zhàn)各地,屢建功勛,并開始有了自己的一個據(jù)點。但在那個英雄輩出、諸侯割據(jù)、混戰(zhàn)連綿、弱肉強食的時代,劉備的實力太小了,因此,為了保護自己,等待一展宏圖的時機,劉備在殘酷的時代學會了忍耐的性格和委曲求全的精神。劉備先后投靠過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孫權,十足是一個投機主義者,也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典型者。劉備最善于見風使舵,也最善于過河拆橋。呂布、曹操都對其有救助之恩,但都被劉備算計過,特別是呂布還是間接被劉備害死的,氣的呂布臨死前大喊:“你這個大耳朵的家伙最沒有信用了”。曹操幫助劉備脫離險境,還任命他為豫州牧,并給他軍隊討伐袁術。可沒想到,劉備討伐袁術是假,奪取徐州是真,氣的曹操橫蹦。可就是這樣一個“小人”,在各地都被當作英雄、救世主來看待,連曹操這樣的三國時期唯一的英雄都對他贊賞有加,將起視為與自己同等的僅有的兩個英雄之一(所謂“煮酒論英雄”一段有“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赤壁之戰(zhàn)使得劉備“咸魚翻身”,短短數(shù)年就奪得荊州、益州,成為與曹操、孫權并列的三大勢力之一。221年,劉備在成都的武擔山即位稱帝,隨即頭腦發(fā)熱討伐孫權,名為關羽報仇,實為奪回荊州。但在猇亭一戰(zhàn)當中敗于年輕的東吳將領陸遜,被火燒聯(lián)營七百里,狼狽逃會白帝城。223年,劉備在慚愧當中死去。 三、后趙明帝石勒 (274-333) 石勒,本名匐勒,后得字世龍,是匈奴別部羌渠種落的后裔,雖然祖上為羌部落的小小將領,但到石勒這一輩是窮困不堪。晉惠帝大安元年(302年)并州饑亂,雜居于此的少數(shù)族人四處求食。當時并州刺史司馬騰大量縛賣少數(shù)族人到河北、山東等地。在石勒20余歲時被將軍郭陽、張隆所掠,兩胡一枷押往山東,賣到茌平地主師歡家做耕奴。師歡見他壯健雄偉、有膽略、善騎射,就給他自由。石勒仍為人傭耕,又一次為亂軍虜去。在沒有生路的情況下,他就召集王陽等八騎為盜,后又有郭敖等十騎投奔,成為十八騎。石勒率十八騎參加了汲桑領導的牧人起義,一起投靠了公師藩。公師藩被殺,石勒和汲桑逃亡。汲桑起兵,石勒為副手,屢敗晉兵,并殺死了司馬騰。汲桑兵敗被殺后,石勒投靠前趙的皇帝劉聰,征戰(zhàn)河北一帶并屢立戰(zhàn)功。311年4月,石勒在苦縣擊潰了王衍率領的晉軍主力,焚燒了當時最大實權人物東海王司馬越的靈樞,聲稱為天下人報仇,以宣泄對司馬氏統(tǒng)治者的憤恨。六月劉曜攻打洛陽,石勒率軍前去助戰(zhàn),攻陷洛陽,遷晉懷帝到平陽,西晉政權遭到毀滅性打擊。319年前趙內亂,石勒遂脫離前趙獨立,建后趙王朝。329年,石勒在洛陽打敗并殺死前趙皇帝劉曜,基本上統(tǒng)一黃河以北。330年,石勒稱帝,完成了從一名奴隸到最高統(tǒng)治者的最終蛻變。石勒是一名有作為的少數(shù)民族君主,他愛惜民力,鼓勵農業(yè)生產,使得殘破的北方經濟有了恢復;重視民族團結,反對欺壓漢族;重視儒學教育,興辦學校;崇尚節(jié)儉、反對浪費;任用謀士張賓等漢人,選拔賢良,實行考核,政治清明;推行改革,促進羌族的漢化。可以說,石勒是當時那個時代少有的明君,對社會發(fā)展和民族融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四、南朝武帝劉裕(363-422) 宋武帝劉裕(363-422),字德輿,小名寄奴。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市),后來遷居到京口(江蘇鎮(zhèn)江市)。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稱宋武帝。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tǒng)帥。據(jù)《宋書.武帝本紀》記載,劉裕是漢高祖劉邦弟弟楚元王劉交的后代。 據(jù)《宋書.武帝本紀》記載,劉裕生于興寧元年三月壬寅夜,即公元363年4月16日。出生時,其母即死,其父劉翹因家境貧寒,便想將劉裕拋棄。與劉裕同郡的劉懷敬之母,是劉裕的從母,當時生劉懷敬尚未滿月,聞此事,便前去阻止了劉翹,“斷懷敬乳而乳之”(《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一十一》)。劉裕長大后,“雄杰有大度,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zhèn)ィ皇铝缧」?jié)”(《南史.武帝本紀》),對繼母也孝謹稱著(其繼母生有二子,為劉道規(guī)、劉道憐)。但僅識文字,以賣履為業(yè)。因為劉裕喜歡賭博,所以被鄰居們看不起。就是這樣一個人,后來竟當上了開國皇帝,所以有人將此稱為“寒人掌權”。 五、陳高祖陳霸先(503-559) 陳霸先(503-559)字興國,小名法生。出生于長城縣(今長興縣)下箬寺。《文苑英華》說陳霸先是“火耕水耨之夫,蓽門圭竇之子”,門第貧寒。但陳霸先青少年時打魚練武,興趣廣泛。古代正史對他青少年時有這樣的評價:倜儻大度,志度弘遠,不理家產,“明達果斷,為當時所推服,”又稱陳霸先“及長,涉獵史籍,好讀兵書,明緯候、孤虛、遁甲之術,多武藝”。陳霸先的仕途也是坎坷萬分,據(jù)《南史》和舊志言陳霸先“初仕鄉(xiāng)里司。后至建康(今南京)為油庫史。”南朝制度,縣下有鄉(xiāng),鄉(xiāng)下有里。里司管一里地的事。可見陳霸先年青時之艱難,其入仕亦從極低之職開始。不久,擔任了新喻侯蕭映(梁武帝侄子)侯府的傳令吏。由于受到蕭映器重,蕭映任廣州刺史,授陳霸先為中直兵參軍,不久出任西江督護,高要太守。梁大同十年(544年),廣州爆發(fā)兵亂,蕭映被圍。陳霸先率三千精兵,一戰(zhàn)解圍,受到梁武帝矚目。至此,陳霸先的人生軌跡開始轉變,一步步走向輝煌。552年,陳霸先由于平定侯景叛亂有功,與另一名大將王僧辯共同執(zhí)掌了南梁的軍事大權。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野心勃勃的陳霸先當然不能容忍王僧辯與自己爭奪最高權力,陳王決戰(zhàn)在所難免。554年,梁元帝被西魏殺死于江陵。555年,北齊派南梁投降貴族蕭淵明來當傀儡皇帝,王僧辯被迫表示支持,陳霸先則堅決反對。9月,陳霸先在江口起兵,利用全國討伐王、蕭的呼聲,順利的實現(xiàn)殺死王僧辯、廢掉蕭淵明的目標,并最終掌握了南梁的政權。陳霸先于557年禪梁稱帝,建立陳政權。陳霸先生逢亂世,盡管身經百戰(zhàn),收拾的卻是百廢待興的江山,在位三年,任賢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勢漸趨穩(wěn)定。公元559年月,陳霸先病逝。 六、后梁太祖朱溫(852-912) 朱溫絕對是繼劉邦之后集流氓、無賴與一身的“草根皇帝”,但他的人品卻又比劉邦更次、人性更殘酷。朱溫兄弟三人,父親早死,母親帶著兄弟三人在蕭縣大戶劉崇家作傭人為生。兄弟三人當中以老三也就是朱溫最兇悍、無賴,因此常常遭到主人的鞭打。877年,朱溫參加了黃巢領導的唐末農民大起義,并逐漸嶄露頭角。黃巢攻占長安后,朱溫擔任東南面行營先鋒使。攻陷同州后,又被任命同州防御使。882年唐朝軍隊反攻,朱溫也遭到黃巢猜忌,于是轉而投靠唐朝,并反過來充當鎮(zhèn)壓起義軍的急先鋒,并因此被賜名為全忠。883年年,任宣武軍節(jié)度使(今河南開封),加東北面都招討使。884年,全忠與李克用等聯(lián)兵鎮(zhèn)壓黃巢起義軍,用同志的鮮血為自己鋪設了一條通向中央的道路。以后10余年間,地方上朱全忠憑借汴州(今河南開封)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逐步吞并割據(jù)中原和河北地區(qū)的藩鎮(zhèn)。在中央,勾結一些對宦官專權不滿的官僚,打擊宦官勢力,并遙控皇帝。901年被封為梁王,同年朱溫盡誅宦官,完全掌控中央。904年,全忠遣人殺昭宗,立其子李柷(哀帝)。907年,全忠廢李柷稱帝,改名晃,是為后梁太祖。建都開封(后曾一度遷都洛陽),國號梁,史稱后梁,改元開平。朱溫對農業(yè)生產比較重視,對唐王朝積弊也有所改革。但他與據(jù)有太原的沙陀貴族李克用、李存父子連年征戰(zhàn),損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財物,逐漸喪失軍事上的優(yōu)勢。他生性殘暴,濫行誅戮,制造社會恐怖氣氛。在私生活方面更是一塌糊涂,竟然公開與自己的各個兒媳“扒灰”,引起諸子的仇視。晚年,因皇位繼承人未定,皇室內部矛盾尖銳。912年,為次子朱友珪所殺,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七、后漢高祖劉知遠(895-948) 后漢帝國的建立者劉知遠是一名少數(shù)民族的君主,同后唐建立者李存勖、后晉建立者、賣國賊、“兒皇帝”石敬瑭同屬于沙陀部,但其出身卻要卑賤的多。盡管稱帝以后,劉知遠生拉硬扯的將自己的遠祖跟東漢皇族搭上邊,但也不能否認,到了他這一代,已經完完全全地“泯然眾人矣”。在劉知遠小的時候,他性格很內向,平時也是寡言少語,因為體質較弱,所以又經常得病。還有他的眼睛白多黑少,加上臉色紫黑,給人一種很威嚴的感覺。由于少時家貧,劉知遠充軍當馬奴,在晉陽牧馬。在一次牧馬時,因為馬踏壞了寺廟屬地的莊稼,被僧人捆綁起來,打了一頓。據(jù)說劉知遠在晉陽牧馬時看上一個李姓姑娘,提親時由于家貧只好“倒插門”進入姑娘家為婿。可見,劉知遠真是狼狽到了極點。后唐時期,劉知遠從軍投靠割據(jù)河東的李克用的養(yǎng)子李嗣源當軍卒,地位很低,看不到晉升的前景。后來由于兩次救過大將石敬瑭的命,被石敬瑭留為牙門都校。石敬瑭擔任河東節(jié)度使后,提拔劉知遠擔任馬步軍都指揮使,甚得石敬瑭信任。936年,劉知遠為石敬瑭出謀劃策并建立了后晉帝國,石敬瑭也投桃報李委重任于劉知遠,最后將其提拔為河東節(jié)度使。石敬瑭死后,養(yǎng)子石重貴與契丹反目,劉知遠也開始積極準備著代晉自立,對朝廷的命令也開始陽奉陰違。946年,契丹大舉南下滅掉后晉,劉知遠立刻就在太原稱帝建立后漢帝國。契丹在中原地區(qū)人民激烈的反抗下退回關外后,劉知遠也進入開封,統(tǒng)治后晉舊土。劉知遠的主要功績是利用民眾抗擊契丹的熱情,不僅將其趕出中原,而且還遏制了契丹再犯的意圖,這對飽受戰(zhàn)亂的中原地區(qū)生產的恢復起到了積極作用。劉知遠當皇帝還不到2年,于948年去世。 八、南唐烈祖李昪(888-943) 李昪,徐州(今江蘇徐州)人,字正倫,小名彭奴,其父親本姓潘,名榮,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六歲時李昪的父親就在戰(zhàn)亂中去世了,他隨母親跟著伯父一起到了淮南。不久,母親也不幸去世,成了孤兒的李昪只好到寺廟里勉強維生。后來楊行密派兵支援山東的王師范,攻打濠州(今安徽鳳陽)時得到了他,見他聰明機靈,長得也很招人喜愛,于是就想將他收為養(yǎng)子,但親生兒子們極力反對,楊行密無奈只好把他給了屬將徐溫,李昪就做了徐溫的養(yǎng)子,改名為徐知誥。徐知誥長大后,不但相貌出眾,而且膽略過人,他為人厚道,待人誠懇,人緣也很好,威望高過徐溫的其他兒子們。徐溫因此常常訓斥自己的兒子不如徐知誥,引起諸子的忌恨。諸子多次想設計加害于他,但都因為徐知誥人緣好、善于藏拙而化險為夷。楊行密死后,徐溫執(zhí)掌南吳朝政,徐知誥也因為能力突出擔任要職,成為養(yǎng)父的左膀右臂。徐溫死后,徐知誥在宋齊丘、等人的幫助下執(zhí)掌朝政,并于937年廢掉南吳皇帝楊溥稱帝,建立南唐政權。登上帝位以后,徐知誥自稱是唐室后裔,改名李昪。在位期間親政愛民、力行節(jié)儉、奉行睦鄰外交,為實現(xiàn)南唐的穩(wěn)定發(fā)展作除了重要貢獻。 九、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 朱元璋是為百姓所熟知的最著名的“草根皇帝”之一,關于朱元璋的故事、傳聞、戲曲數(shù)不勝數(shù)。朱元璋幼名重八,又名興宗,字國端。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東)人。出身貧寒,大饑荒時一家人幾乎死盡。為生活所迫,朱元璋少年時在皇覺寺為僧,備受僧侶欺凌。元朝末年,參加紅巾軍郭子興部下反元,在郭子興手下屢立功勛,深得信任。郭子興還將自己的養(yǎng)女馬氏嫁給朱元璋,也就是后來的“大腳馬皇后”。郭子興死后,其子郭天敘代領其眾,并接受小明王韓林兒的收編,朱元璋也被任命為左副元帥。郭天敘死后,朱元璋接管全軍。接著,朱元璋向將江南進軍,1356年攻占集慶(南京),并改名為應天。此后,朱元璋以應天為根據(jù)地,相繼攻取常州、江陰、常熟、徽州(今安徽歙縣)、揚州等地;并接受徽州老儒朱升“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在應天屯田,興修水利,恢復農業(yè)生產勢力不斷壯大。1363年,韓林兒投奔朱元璋,并完全被其控制。隨著勢力的增強,朱元璋先后消滅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明升等割據(jù)勢力,并暗殺韓林兒統(tǒng)一南方。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建立明朝。同年,派大將徐達、常遇春北伐,將元朝末代皇帝順帝趕出關外,正式統(tǒng)一南北。朱元璋即位后大力加強君主專制,廢除宰相職位,集大權與一身;大興文字獄,壓制社會思想,制造恐怖氣氛;大興“胡、藍黨獄”,大殺功臣,造成社會的恐怖萬分;建立錦衣衛(wèi)等特務機構,嚴密監(jiān)視社會輿論;大封諸子為王,駐守地方,意在維護統(tǒng)治。當然,朱元璋在促進社會穩(wěn)定、鼓勵生產、選拔人才、打擊腐敗、改革行政機構等方面還是做出了不少功績。朱元璋可謂功過參半的君主,他的一生充滿了神奇色彩。1398年,朱元璋病逝。 十、大順永昌帝李自成(1606-1645) 李自成(1606-1645),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原名鴻基。稱帝時以李繼遷為太祖。世居陜西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一說家中非常富裕),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后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八年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zhàn)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聲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犧牲后,他繼稱闖王。十一年在潼關戰(zhàn)敗,僅率劉宗敏等十余人,隱伏商雒叢山中(在豫陜邊區(qū))。次年出山再起。十三年又在巴西魚腹山(腹一作復)被困,以五十騎突圍,進入河南。其時中原災荒嚴重,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巖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散布“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部隊發(fā)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農民戰(zhàn)爭中的主力軍。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臨汝)殲滅明陜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1645年5月于通山縣(今屬湖北)九宮山被地主武裝殺害,年僅40歲。李自成的悲劇在于沒有清醒的意識到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犯了政治上的“幼稚病”,最后落得悲慘的下場。
中國開創(chuàng)皇期的君主,全無憑借、白手起家的例子,只有漢高祖劉邦與明太祖朱元璋二人。李世民的表現(xiàn)也不惡,但是他有北國世家大族的身份,又有李淵在太原的資源,因此不能算是白手起家。至于失敗亡國之君,劉邦的對手項羽與明代的崇禎皇帝(思宗朱由檢)是可為領袖品質的逆證。 漢高祖出身為農家,為諸子中的老么,在年輕時無所作為,父親太公曾經指斥他不治生業(yè)。他曾擔任亭長,地方上的基層管理人員;在押送戍卒時,戍卒逃亡,他干脆釋放所有戍卒,自己也逃亡大澤中,后來則據(jù)沛縣起兵,參加了推翻秦代政權的活動。天下各路人馬在項羽領導下,與秦軍作戰(zhàn),劉邦偏師疾馳于關中,秦孺子嬰投降。項羽進入關中,據(jù)說違背了「先入關為王」的誓言,只封劉邦于漢中,劉邦在漢中休養(yǎng)生息,渡陳倉出谷據(jù)有關中。在這一戰(zhàn)劉項對決中,劉邦遣韓信取得齊地,北聯(lián)張耳、陳余,南結彭越、英布,諸軍會合,大敗項羽于垓下。劉邦的開創(chuàng)漢朝,是一個辛苦的過程。 史稱劉邦豁達大度,不拘小節(jié),從他微時作為看來,他是從江湖上混出來的人物。這種人物,善于結交朋友,對朋友也有一定的義氣,有時為了充闊氣,有時也由于自信,會大言不慚,更有孤注一擲的勇氣。劉邦以地方小混混,混到亭長職位,逐一結識了縣中的小吏(如蕭何、曹參),在學會招待故人呂公時,劉邦不名一文,卻敢于冒稱贈送厚禮,居上座狎侮賓客,居然虜獲呂公欣賞,將女兒下嫁劉邦。劉邦以武力據(jù)沛,則是由于獲得蕭何曹參諸人的支持。──凡此早年事跡,足以說明劉邦敢于一搏勝負的勇氣,而他可以憑借的資源,僅是自己的人脈,得到朋友的支持。當時秦人暴政,已到人民難以忍受的地步,劉邦并不是唯一站起來反抗的人物;因此,劉邦起兵是有膽,但未必是由于其見識過人。 在反秦與對抗項羽的過程中,劉邦幾次關鍵性的決定卻不能說是憑血氣之勇。在不斷擴大自己的力量時,劉邦接納了不少人才:張良與韓信是其中最稱佼佼者。他聽取伙伴的建議,信任他們的能力。在諸軍忙于戰(zhàn)爭時,劉邦疾馳入關;又聽取蕭何建議,獲得當時全國的戶籍、賦稅檔案與輿圖。這一大批數(shù)據(jù),使劉邦對全國形勢及資源,有了全面的信息,為當時其他武裝集團所未有。 劉邦從漢中潛出陳倉,掌握了秦國故地,關中表里山河,易守難攻。毗鄰的巴蜀,隴右,屬北方邊郡,據(jù)有鹽、鐵、戰(zhàn)士與馬匹等重要資源,是其能取得天下的重要原因。天下既定,劉邦又聽取婁敬的建議,定都關中,也是為了繼續(xù)掌握這些資源,高屋建瓴,控御東方。──這些計算就不能說是偶然的幸運,而是由于他能接納他人的建議。 劉邦也能處逆境,父親被項羽劫持,劉邦回答,烹了我的父親,愿「分我一杯羹」。妻女失去聯(lián)絡,他也忍了。鴻門宴上,冒死赴宴,對項羽低聲下氣,他也忍了,韓信收齊地,自立為王,等于背叛,他生氣之余,聽張良勸諫,忍住氣,封韓信為齊王。至于說第一個攻進關中的大功,卻被貶漢中,劉邦更是以此時機經營,卷土重來。 綜合上面的敘述,劉邦的領袖氣質在于能與人相處,知人善用,更能接受別人的意見,以提升自己的識見。有膽子,卻又能忍受挫折。有了這些氣質,他在重要關口的決定,都是準確,而且及時。他緊守關中為基地,不僅在群雄之中能脫穎而出,而且漢家二百年的統(tǒng)治,也因中樞居形勝之地,帝業(yè)因此不墜。──以劉邦創(chuàng)業(yè)的經營言,一個領袖必須氣量寬宏,有膽有識,勝不驕,敗不餒,知人善任,聽信諫臣,收集信息,集眾人的智能,以成自己的智慧。一位企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者,也是如此,方能成功。 相對而言,項羽勇力過人,將門世家的訓練,楚人「三戶亡秦」的氣概,曾經統(tǒng)率群雄,固一世之雄也。但是,項羽終于自刎烏江!他的失敗,在于有了謀士而不能聽諫;勝利之后不愿如衣錦夜行,只想回鄉(xiāng)炫耀鄉(xiāng)里,其志也淺;分封群雄,不夠慷慨大方,其氣量太狹窄;自負材勇,不能與人合作,則四面樹敵;失敗之后,只認為「天亡我也」,不能反省,更不想卷土重來,于是自刎身亡,則是能勝不能敗。項羽的氣質,恰是成大事業(yè)者最不應有者。 明太祖是另一個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開國皇帝。他是一無憑借的貧苦孤兒,依附佛寺為僧,然后投入紅巾,以其勇力,由郭子興的衛(wèi)士,逐漸獨當一面,逐鹿中原,蕩平群雄,高舉抗元民族主義的旗幟,驅逐蒙古政權,建立漢人的明皇朝。朱元璋能如此作為,當然有其雄鷙過人之處。論其用人,他以淮西功臣為將領,以浙東儒生為謀士,缺少宏大的氣魄。他的謀略「廣積糧,高筑墻,緩稱王」,是在厚植實力的階段,保持低姿態(tài),這是穩(wěn)札穩(wěn)打的策略。先滅陳友諒,后打張士誠,是由于后者恃富自保,不足為患;也由于前者占有的長江流域,腹地廣大,進可攻,退可守,而張士誠的江南,雖然殷富,卻偏居東南,不在要沖。削平群雄后,朱元璋才全力驅逐蒙元,一則當時蒙元已衰亂不堪一擊,二則還是采取穩(wěn)札穩(wěn)打的基本戰(zhàn)略。凡此都是從保守中求進取的策略。朱元璋的開創(chuàng)弘業(yè),其作法,與劉邦「豁出去」的作風相比,當是謹慎有余,進取不足。 明皇朝統(tǒng)一了中國,朱元璋滿足于自保家當,沿北邊筑長城守塞,既未如漢代邊郡有萬騎巡邊的機動,也未如唐代設都護駐防,甚至沒有建立中國與蒙元殘余之間的宗主藩屬關系。他誅殺功臣,廣封皇子,全是「家天下」的作風,其氣度不如劉漢遠甚!終有明一代,中國始終是自保的格局,缺少了開張的氣魄。雖今日頗有人以永樂朝鄭和下西洋之事,以為這是中國人對外開拓的盛事。其實鄭和在海上的大舉,并沒有在海外建立據(jù)點,正如明朝未在蒙古駐守,是同一保守的作風。 明代最后一個皇帝崇禎,其所作所為,十足代表領袖特質的負面。崇禎自信太深,剛愎自用,以其輔政大臣而言,即更迭頻繁。他用人不專,自信而又猜忌,舉棋不定,以致不斷改易將帥,于平定內亂及防御外敵兩方面,都不能成功。在全局糜爛,自縊媒山時,還自以為不是亡國之君,責怪舉朝都是亡國之臣!他的一生作為,沒有一處不是違背了領袖應有的特質:既無見識,又不能用人,缺少自知之明,更不知反省,一味盲目自信,剛愎任性! 上述是漢明兩朝開國君主的個性及行事風格,一個是開展型,一個是保守型,這兩種作風,也影響了漢明二代的組織,亦即管理的另一面相。本文的重點是領導者的特質,因此不擬在本文評述兩朝的典章制度,只在劉邦、朱元璋二人的行事風格,稍論其發(fā)展的趨向。 劉邦開國以后,殺害了彭越、英布、韓信三人,因為這三人雖是他圍攻項羽的盟友,卻也是必須消滅的對手。對于功臣,劉邦卻是廣為封賞。在天下初定時,功臣們猜疑,劉邦聽取張良的建議,封雍齒為列侯。劉邦與雍齒一向不和,雍齒封侯,眾心始定。此后功臣們都得封爵,漢初天下,遂是劉氏子弟為諸侯王,功臣為列侯,這是一個家族與功臣安天下的局面。漢初經過呂氏及七國之亂兩次家族的內亂,都是功臣集團出力,保住了劉姓政權。功臣集團的實力,反映于丞相由列侯出任,中朝及郡國二千名大吏,歷高祖至武帝初,習慣上都由功臣集團掌握。漢初政權的實力,不在皇室子弟,而在那二三百家列侯的家族。武帝時,察舉發(fā)展為制度,方由儒生及地方勢力,構成專業(yè)文官的集團。是以漢代初,若用今日企業(yè)組織為比喻,那是一個創(chuàng)業(yè)董事長及其老伙計群結合的共同體。武帝以后,老伙計們逐漸隱去,才轉化為專業(yè)人員(文官)管理企業(yè)的形態(tài)。漢代丞相的權力極大,也儼然有企業(yè)CEO(總經理)抗衡董事會之勢。 明初則不然。朱元璋規(guī)劃的結構是皇子們各自有封地,這些宗藩分布邊境及內地的沖要地區(qū),握有相當財富與武力,以捍衛(wèi)皇室。明初盡殺功臣,于是內外都是文吏,從來沒有尺寸憑借,都只能仰皇權的鼻息。是以明初格局是一個家族企業(yè),由創(chuàng)業(yè)董事長的子弟分別掌握權力,專業(yè)管理人員不過是雇員而已。永樂以大藩奪位,將朱元璋原來的布局打亂了,從永樂以后宗藩惟享厚祿,不再分享帝國的權力,方出現(xiàn)了文官系統(tǒng)「專業(yè)經理人」。但是,明代沒有決策的CEO,而是承命皇帝的秘書班子。這一朱姓家族企業(yè)集團,受制于其原來規(guī)劃的結構,遂始終不能發(fā)展為專業(yè)經理人掌權的經營方式。 總結言之,不論是歷史上的皇朝,抑是今日市場經濟的企業(yè)組織,其領導人的行事風格,在開創(chuàng)階段,即不僅決定了企業(yè)能否成功,并且也會影響其日后發(fā)展的格局與形態(tài)。本文由劉邦與朱元璋二人的性格及其規(guī)劃為例,不過是借歷史引喻譬解而已。歷史并不全是過去的陳事,若是活學活用,歷史仍有可以作為借鑒的作用。不過,歷史到底是過去的事,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殊背景,歷史可以為參考,卻不能將歷史當作規(guī)律。如何從歷史汲取智慧,終究還是靠各人的體會。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千萬不能膠柱鼓瑟!
一位,就是朱元璋他從做乞丐開始當上了皇帝
古代的皇帝就是天子,是天下的主人,享有最高的權利,所有人的生死都掌握在皇帝手中,除非是王朝的更替,否則,天下永遠是一個家族的。
基本上開國皇帝都是白手起家的啊
歷史上白手起家的皇帝有哪些
有很多,例如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以及朱元璋等,這幾個是最出名的。但論最厲害的應該是光武帝,我沒記錯的話,劉秀17歲起兵,29歲稱帝掃滅諸侯,開創(chuàng)東漢帝國。
中國古代歷史上白手起家軍事家有誰
跟開過皇帝混的,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的啊,哪朝不都有嗎!諸葛亮啊,孫臏啊,姜子牙啊,張良,成堆啊。
劉邦、劉秀和朱元璋都是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誰的能力更強呢?
中國這么多大一統(tǒng)封建王朝中,能夠白手起家的皇帝很少,細數(shù)也就劉邦、劉秀和朱元璋三人,其中朱元璋的地位最低下。劉邦大小還是個亭長,劉秀雖已淪為布衣但還頂著一個皇室后裔的名號,具有一定號召力,而朱元璋則是地地道道的貧農出身,甚至祖祖輩輩都是貧農。但不管如何,這三位開國皇帝在起兵之前的地位...
歷史上的草根皇帝是哪些
三、奴隸皇帝石勒 石勒出生于魏晉南北朝的亂世,并不是漢人,屬于羯族,創(chuàng)立了后趙。石勒少年的時候,被人販賣為奴,也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后來石勒興兵起義,才取了正式的名字“石勒”。公元319年,石勒建立了后趙政權。十幾年以后,石勒滅了前趙,自立為皇帝,他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奴隸皇帝...
草根逆襲成皇帝,中國歷史上出身貧寒白手起家的皇帝,你知道嗎?
詳情請查看視頻回答
...都說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白手起家的皇帝?
在我國歷史上,皇位一般都是繼承而來的,也有一部分是篡位得來的,比如發(fā)動陳橋兵變的趙匡胤。這些人要么是一生下來就有皇位等著要繼承,要么也是在朝中當大臣,有一定權力的,他們都有當?shù)弁醯馁Y本。不過,也有少部分的帝王是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就算是一位。有的人會說劉備也算是白手起家,但是人家劉備...
三位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中,文武雙全的,你知道是哪一位嗎?
詳情請查看視頻回答
別再迷信什么白手起家!草根皇帝劉邦、朱元璋的背景有多非常強大呢?
中國封建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400多位皇帝,然而真正靠著自己的能力白手起家的,建立大一統(tǒng)的王朝,只有劉邦和朱元璋了。然而重讀史書,你會發(fā)現(xiàn)劉邦和朱元璋并非白手起家,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的“靠山”,而且背景非常強大。縣城地頭蛇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對劉邦的評價不多好:“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
李白城市歷史上著名的平民皇帝。你還知道哪些平民皇帝?
真正的平民皇帝就朱元璋,從乞丐白手起家的,再其次就是劉邦,劉邦比普通貧民要強點,最起碼算個政府全員,和縣委官員蕭何又是鐵哥們,有官場罩著。其他的就沒有了純粹平民皇帝了,類似陳勝吳廣、李自成、洪秀全等都是純戰(zhàn)亂發(fā)財搶地盤,烏合之眾亂打一通,遠遠談不上皇帝!更談不上治國理政思想!
中國古代歷史上劉邦和李世民哪個厲害?
肯定是劉邦,白手起家。李世民能成功和其出身關隴貴族有重要關系,相比出身平民的劉邦成績更顯突出。史學界一直認為中國最強大的朝代是西漢 。劉邦(前256年[1]\/前247年[2]-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豐邑中陽里人(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3][4][5]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漢朝開國...
相關評說:
甄茅19117735352: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少年天子有幾個? -
沂水縣周期:
______ 你的問題面很廣啊 不好回答 多少個暫時給你不了太多的答案 但我可以給你幾個少年天子 1.順治皇帝 2.康熙皇帝 3.秦始皇:嬴政 4.漢武帝:劉徹 5.漢昭帝:劉弗陵 6.漢宣帝:劉詢 劉病已
甄茅19117735352: 歷史上六歲登基的皇帝
沂水縣周期:
______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崇德三年(1638年)出生在沈陽故宮永福宮,生母為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年號順治,在位十八年.
甄茅19117735352: 下列是我國歷史上的幾位開國皇帝,請寫出他們建立的朝代. (1)李淵 - ------------- - (2)劉秀 - ...
沂水縣周期:
______ (1)唐 (2)東漢 (3)宋 (4)清
甄茅19117735352: 歷史上出 過家的皇帝有幾位 -
沂水縣周期:
______ 佛教傳入中國,始于西漢,早期乃是在上層皇族貴族階層流行,并迅速融入了中華文化之中,最初主要還是*特權階層倡導自上而下流行開的.歷史上信佛好佛倡佛的皇帝很多,這里列舉的是與佛門最...
甄茅19117735352: 中國厲史上第一位開國皇帝是誰 -
沂水縣周期:
______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漢民族實際奠基人、曠世難出的偉大帝王、中華人文始祖,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秦朝的開國皇帝.
甄茅19117735352: 在我國歷史上,有哪些參加過農民起義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除外)
沂水縣周期:
______ 劉邦,劉秀,朱溫.
甄茅19117735352: 歷史上最樸素,最開明的皇帝有嗎?是誰啊?
沂水縣周期:
______ 楊堅,隋朝開國皇帝,他在位期間成功地統(tǒng)一了百年嚴重分裂的中國,開創(chuàng)先進的選官制度,發(fā)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文帝在位期間,隋朝開皇年間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余萬,是人類歷史上農耕文明的顛峰時期.楊堅是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被尊為“圣人可汗”.而且楊堅只有四個老婆,可以說是歷史上皇帝中最少的一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