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典三墳黃泉路什么意思
這是一種對于中國古代文化研究的感嘆,意思是研究上古代書籍文化就是走上了不歸路,這里的黃泉路指研究到生命的盡頭也研究不完,五典三墳泛指中國古代的古籍。
【出處】:《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釋義】:相傳為我國最早的古籍。
五典: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
五典是“五常”的又一種說法,指五種行為規(guī)則。語出《尚書·泰誓下》:“狎辱五常”。唐孔穎達疏云:“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尚書·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從。”意思是:(舜)慎重地贊美五種常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做法,人們都能順從。
【史記記載】《史記·五帝本紀》 :“舜飭下二女于媯汭,如婦禮。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從。”
三墳:伏羲、神農(nóng)、黃帝之書,謂之以《三墳》,可作古書解釋。
1、三墳:孔安國《尚書傳序》:伏羲、神農(nóng)、黃帝之書,謂之以三墳;左丘明春秋昭公十二年傳成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可見此等文籍,當時確有,孔子據(jù)以修訂,而名為經(jīng)。
2、三墳,三皇之書,伏犧(羲)、神農(nóng)、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尚書序》;“墳”有大的意思。
3、《文心雕龍 宗經(jīng)》:皇世三墳,皇,三皇,指庖犧、女媧、神農(nóng),一說謂天皇、地皇、人皇(《史記 三皇本紀》)。
4、 案三墳之名,見于《左傳》,然周秦以來經(jīng)傳子史從無一引其說者,不但漢代至唐咸不著錄也。此本晁公武《讀書志》以為張商英得于北陽民舍,陳振孫《書錄解題》以為毛漸得于唐州蓋北宋人所為。
其書分山墳、氣墳、形墳,以《連山》為伏羲之《易》,《歸藏》為神農(nóng)之《易》,《乾坤》為黃帝之《易》,各衍為六十四卦而系之以傳,其名皆不可訓詁。
又雜以《河圖》、《代姓紀》及策辭政典之類,淺陋尤甚。至以燧人氏為有巢氏子,伏羲氏為燧人氏子,古來偽書之拙莫過于是。故宋元以來自鄭樵外無一人信之者。至明何鏜刻入《漢魏叢書》,又題為宋阮咸注,偽中之偽益不足辨矣。
黃泉路(宗教信仰):
中國重慶三峽的鬼城酆都。過了鬼門關,就會來到黃泉路的。黃泉路是一條寬約2米,長約50米的青石板路,路面很不平整。
黃泉,在中國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打泉井至深時水呈黃色,又人死后埋于地下,故古人以地極深處黃泉地帶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也就是陰曹地府。
黃泉又稱九泉、九泉之下,九泉指九個泉井深,或謂天有九重天、地有九重地,表示極深,地下極深處即謂黃泉。黃泉路在中國的神話中是指人死后到陰曹地府報到時走的路。
以上資料參考:百度百科-五典
百度百科-三墳
百度百科-黃泉路
這是一種對于中國古代文化研究的感嘆,意思是研究上古代書籍文化就是走上了不歸路,這里的黃泉路指研究到生命的盡頭也研究不完,五典三墳泛指中國古代的古籍。
在中華民族的記憶中,先夏時期,中國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們分別被稱為《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左傳·昭公十二年》記楚靈王稱贊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也就是說,在公元前530年,楚國的左史倚相就以能夠讀懂上古名著而聞名于朝,遺憾的是《左傳》沒有說明這些上古名著的內(nèi)容和形式。
擴展資料
《三墳》使用墳字的解析:
《三墳》里的“墳”字,其實是指當時的圖書載體和文字載體是用土制成的,它可能是一種類似兩河流域的泥版,也可能是陶版(包括陶制器皿)。從廣義的角度來說,土也包括石頭,因此《三墳》之書,也可能采用石板載體。
事實上,人類很早就在泥土上和石頭上作畫寫字了,例如,直接在泥地上刻畫(中國文字的發(fā)明,就曾受到鳥獸足跡的啟發(fā)),在洞穴上和巖石上作畫,在卵石上寫字(這種有字的石頭,被稱為會說話的石頭),而古希臘人所說的象形文字的本意是指埃及人刻在石頭上的圣字,摩西在西奈山從上帝那里獲得的《十戒》,也是刻寫在石板上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漢字的墳,也可以解釋為有文字的泥板。原始先民作述于石板或陶板上,著土坑埋石于其上,基部墳起,以“墳”代指,可備一說。
五典三墳 (wǔ diǎn sān fén)
出處:明·張景《飛丸記·賞春話別》:“貫串百家諸子,沉酣五典三墳.”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古書
猶言三墳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五典三墳黃泉路什么意思
在中國古代文化研究中,黃泉路常被用來形容一條深入了解古代書籍和文化的道路,意味著一旦踏上這條路,就仿佛步入了一條沒有盡頭的旅程。其中的“五典三墳”是指中國古代的一些經(jīng)典著作。《三墳》和《五典》是先夏時期中國的四部著名文獻之一,另外兩部分別是《八索》和《九丘》。這些文獻在中華民族的...
五典三墳黃泉路什么意思
這是一種對于中國古代文化研究的感嘆,意思是研究上古代書籍文化就是走上了不歸路,這里的黃泉路指研究到生命的盡頭也研究不完,五典三墳泛指中國古代的古籍。【出處】:《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釋義】:相傳為我國最早的古籍。五典:少昊、顓...
五典三墳黃泉路什么意思
這是一種對于中國古代文化研究的感嘆,意思是研究上古代書籍文化就是走上了不歸路,這里的黃泉路指研究到生命的盡頭也研究不完,五典三墳泛指中國古代的古籍。在中華民族的記憶中,先夏時期,中國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們分別被稱為《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左傳·昭公十二年》...
相關評說:
美姑縣速度: ______ 黃泉路不能走.黃泉,在中國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打泉井至深時水呈黃色,又人死后埋于地下,故古人以地極深處黃泉地帶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也就是陰曹地府.黃泉又稱九泉、九泉之下,九泉指九個泉井深,或謂天有九重天、地有九重地,表示極深,地下極深處即謂黃泉.黃泉路在中國的神話中是指人死后到陰曹地府報到時走的路.
美姑縣速度: ______ 黃泉原指地下的泉水,后來被引作陰曹地府的代稱,黃泉路也成了通往陰曹地府的必經(jīng)之路.走完黃泉路后,就意味著即將受到閻羅王的最后審判以及十八層地獄的最后考驗了.
美姑縣速度: ______ 中國重慶三峽的鬼城酆都.過了鬼門關,就會來到黃泉路的.黃泉路是一條寬約2米,長約50米的青石板路,路面不很平整. 黃泉,在中國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打泉井至深時水呈黃色,又人死后埋于地下,故古人以地極深處黃泉地帶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也就是幽曹地府.黃泉又稱九泉、九泉之下,九泉指九個泉井深,或謂天有九重天、地有九重地,表示極深,地下極深處即謂黃泉.黃泉路在中國的神話和道教典籍中是指人死后到幽曹地府報到時走的路
美姑縣速度: ______ 陰間
美姑縣速度: ______ 地下水 黃泉不同于黃泉路.黃泉路用的是引申義,地下,指陰間.
美姑縣速度: ______ 在中國,傳說人死后,會有陰間的捕快黑白無常來捉拿人的魂魄,把他們帶到陰曹地府去接受陰間大法官 閻羅王的審判,以決定他們是升天做神仙;或再次投胎做人;還是打入十八層地獄去受苦.人的魂魄到陰間報到要走很長一段路,過很多的關;黃泉路一是對這些關和路程的總稱;另一種是專指這一路程中的一段叫黃泉路的路.
美姑縣速度: ______ 黃泉路---鬼門關---奈何橋---孟婆湯---望鄉(xiāng)臺---閻羅殿---轉(zhuǎn)生輪回井 望采納,謝謝.
美姑縣速度: ______ 相傳過了鬼門關便上一條路叫黃泉路,路上盛開著只見花,不見葉的彼岸花.花葉生生兩不見,相念相惜永相失,路盡頭有一條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臺叫望鄉(xiāng)臺.望鄉(xiāng)臺邊有個亭子叫孟婆亭,有個叫孟婆的...
美姑縣速度: ______ 相傳為我國最早的古籍. 出處 《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 《九丘》. 《周禮·春官宗伯第三》說:“(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關于“ 三皇五帝之書”,鄭玄的注釋是“三墳五典”.但《三墳》、《...
美姑縣速度: ______ 在佛教思想融入傳統(tǒng)以后,人們都知道人死后要進入地府,進地府的路即黃泉路,路程三日,不休不眠,所以,將“死”成為“上路”,即走上黃泉路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