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宮醴泉銘》全文翻譯是什么?
[正文]九成宮醴泉銘,秘書監(jiān)、檢校侍中、鉅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
(譯文)唐宮名,在陜西省麟游縣西,原為仁壽宮,唐太宗貞觀五年重修,為避暑之所,以山有九重,更名為九成,甘美之甜水謂之醴泉。
銘者,自銘也,自銘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后世者也。秘書監(jiān)、檢校侍中、鉅鹿郡公、臣子魏征奉皇帝詔書撰文。
[正文]維貞觀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此則隋之仁壽宮也。冠山抗殿,絕壑為池,跨水架楹,分巖竦闕。高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葛,臺榭參差。
仰視則迢遞百尋,下臨則崢嶸千仞。珠壁交映,金碧相暉,照灼云霞,蔽虧日月。觀其移山過澗,窮泰極奢,以人從欲,良足深尤。
至於炎景流金,無郁蒸之氣;微風徐動,有凄清之涼。信安體之佳所,誠養(yǎng)神之勝地,漢之甘泉不能尚也。
(譯文)貞觀六年夏歷四月,皇帝到九成宮避暑。這九成宮就是原來隋朝的仁壽宮。
它高聳的覆壓山巒,淳蓄的池水截斷山谷。楹柱跨水相連,庭闕分巖相向。
高閣長廊排成圍,棟宇臺榭輪奐錯落。仰視它仿佛高若千丈,向下看則幽巖大谷深險萬尺。那些鑲飾的珍珠美玉使它金碧輝煌,其光芒沖射云霞使日月失色。
炫耀這種移山過澗之力,驕橫奢侈之極,累及民眾而放縱私欲,想來真是深深的罪過。到了酷暑炎陽時,幾無逼人窒息的熱氣;微風緩緩拂來,覺有清涼之爽。
這的確是怡養(yǎng)身心的勝美之處。即使是漢武帝時的甘泉宮也不能超出其右。
九成宮全文及譯文
二、賞析 此途中所見,記事之作,下首同。《唐書》:九成宮在鳳翔麟游縣西五里,本隋仁壽官。貞觀間修之以避暑,因更名焉。宮周垣千八百步,并置禁苑及府庫官寺等,太宗、高宗嘗臨幸。《舊書》:九成宮總監(jiān)一人,副監(jiān)一人,丞簿錄事各一人。魏征《九成宮醴泉銘序》:“九成宮,隋之仁壽宮也。冠山...
耕田得食靡謝天功安知帝力的意思 九成宮醴泉銘原文和譯文
字形隨勢賦形,左右結(jié)構(gòu)作相背之勢,上下結(jié)構(gòu)上窄下寬,間架開闊穩(wěn)定,氣象莊嚴。其布白勻整,字距、行距疏朗,為九宮最準者,全碑血脈暢通,氣韻蕭然。《九成宮醴泉銘》原文節(jié)選 其詞曰:惟皇撫運,奄壹寰宇,千載膺期,萬物斯睹,功高大舜,勤深伯禹,絕后承前,登三邁五。握機蹈距,乃圣...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原文注釋
譯文: 九成宮醴泉銘。 秘書監(jiān)、檢校侍中、鉅鹿郡公,臣子魏征奉皇帝旨意撰寫碑文。 貞觀六年(632)四月,皇帝到九成宮避暑。這里原是隋代的仁壽宮。 覆蓋著山野興建宮殿,堵截山谷形成了池沼和護城河。跨水立柱來架橋,開辟險峻之地建起聳立的宮闕,周圍建起高閣,長廊環(huán)繞四周,房舍縱橫錯雜,臺榭參差錯落。 仰望山巔,悠遠縹...
乞:求《九成宮醴泉銘》的原文和譯文!謝謝!
九成宮醴泉銘 秘書監(jiān)檢校侍中鉅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 維貞觀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此則隨之仁壽宮也。冠山抗殿,絕壑為池,跨水架楹,分巖聳闕,高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葛,臺榭參差。仰視則迢遞百尋,下臨則崢嶸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暉,照灼云霞,蔽虧日月。觀其移山回...
九成宮醴泉銘簡介
《九成宮醴泉銘》的原文及翻譯:原文:九成宮醴泉銘,秘書監(jiān)檢校侍中鉅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維貞觀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此則隋之仁壽宮也。冠山抗殿,絕壑為池,跨水架楹,分巖竦闕。高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葛,臺榭參差。仰視則迢遞百尋,下臨則崢嶸千仞。珠壁交映,金碧...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原文注釋
原文:九成宮醴泉(1)銘,秘書監(jiān)檢校侍中鉅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2)。維貞觀(六)年孟夏之月(3),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4),此則隋之仁壽宮也(5)。冠山抗殿(6),絕壑為池(7),跨水架楹(8),分巖聳闕(9),高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葛(10),臺榭參差;仰視則迢遞百尋(11),下臨則崢嶸...
九成宮醴泉銘的意思是什么
唐代著名碑刻《九成宮醴泉銘》創(chuàng)作于貞觀六年,當時唐太宗李世民前往陜西麟游避暑,發(fā)現(xiàn)一處甘甜的泉水,因此命名為醴泉。魏徵撰寫銘文,歐陽詢負責書法,將銘文刻于石上。此碑的字體溫潤峭勁,兼具隸書筆意,是歐陽詢書法藝術(shù)的代表作,備受世人推崇。自宋代以來,不斷有摹刻流傳,現(xiàn)存于世的有唐代拓本,...
《九成宮醴泉銘》全文及注釋(整理于2022年)
在歷史的長河中,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猶如璀璨的明珠,閃耀著古人的智慧與藝術(shù)。此碑文于貞觀六年孟夏,記述了唐太宗避暑于九成宮(仁壽宮)的逸事,體現(xiàn)了他對自然法則的尊崇。九成宮,作為秘書監(jiān)、檢校侍中等多重身份的象征,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內(nèi)涵。這座宏偉的宮殿,如同冠山般挺立,跨越深溝壑池,...
九成宮醴泉銘全文
日月五彩,鳥獸異象,頌揚之聲不絕,史書記載不斷。上善的神靈降下祥瑞,智者歡喜,謙遜潤澤,泉水清澈,用之無盡。順應時勢,福祉如泉,皇帝雖享安寧,仍憂國憂民,居簡衣食,不追求奢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居高思危,持盈戒滿,此乃永保貞吉之道。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歐陽詢奉旨書寫此銘。
九成宮醴泉銘正文繁體
九成宮醴泉銘全文:秘書監(jiān)撿挍侍中鉅鹿郡公臣魏徵奉勑撰。維貞觀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此則隨之仁夀宮也。冠山抗殿,絕壑為池,跨水架楹,分巗竦闕。髙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葛,臺榭叅差。仰視則迢遰百尋,下臨則崢嶸千仞。珠璧交暎,金碧相暉,照灼云霞,蔽虧日月。觀其...
相關評說:
明山區(qū)組合: ______ 21.歐陽詢觀古碑唐歐陽詢嘗行,見古碑,晉索靖(西晉著名書法家)所書.駐馬觀之,良久而去.數(shù)百步復返,下馬佇立,及疲,乃布(鋪)裘(皮衣)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譯文]歐陽詢曾經(jīng)出行,看到了一塊西晉的索靖所書寫的古碑...
明山區(qū)組合: ______ “九成宮醴泉銘”是由唐宰相魏徵撰文,記述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fā)現(xiàn)醴泉之事.由當時著名大書法家歐陽詢書,書法正楷.是歐陽詢的書法傳世作品.
明山區(qū)組合: ______ 九成宮醴泉銘是我國唐代一個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所書,記述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fā)現(xiàn)醴泉之事.筆法剛勁婉潤,兼有隸意,是歐陽詢晚年經(jīng)意之作,歷來為學書者推崇. 歐楷的臨習筆者認為主要從幾方面把握: 1、基礎筆法:歐楷的筆法受隸...
明山區(qū)組合: ______ 九成宮禮泉銘碑在今麟游縣城內(nèi),由唐代名將魏征公元622年奉敕撰寫.銘文描述了九成宮的富麗建筑,稱頌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 該碑由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所書.歐陽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博通經(jīng)書,書法各體具精,尤以楷書最工.他筆力險勁豐碩,意態(tài)精密俊逸,自稱一家,世稱“歐體”.此碑是他70多歲時所書,字跡剛健清秀、書法嚴謹,堪稱其代表作. 雖經(jīng)滄桑,但碑文亦然清晰,真跡舉世無雙,為中國書法寶庫瑰麗珍品.1986年重建碑亭、圍墻和大門,為仿唐建筑,裝飾華麗壯觀.現(xiàn)每年中外游客數(shù)萬人來此觀賞,還有書法大賽在此舉行,成為書法專項旅游的勝地.
明山區(qū)組合: ______ 宋拓唐刻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拓本半開縱209cm,橫13.9cm.1956年張明善捐獻文化部文物局撥故宮博物院藏. 歐陽洵76歲書,貞觀六年(632)刻石.書法高華渾穆,豐厚挺拔,既有晉人鳳韻,又開唐人新風,是千余年來楷書登峰造極之作.此冊為宋拓明駙馬李祺本,是現(xiàn)存善本之最.曾經(jīng)清高士祺、趙懷玉收藏.清初高氏重新裝裱.后歸張明善所有.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歷經(jīng)陳、隋、唐三朝.貞觀初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縣男.八體盡能、尤工正書.世稱“歐體”,書名廣傳天下,影響后世深遠,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井稱“唐初四大家”.
明山區(qū)組合: ______ 九成宮醴泉銘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鐫立于麟游(今陜西寶雞麟游縣).魏徵撰文,歐陽詢正書. 記述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fā)現(xiàn)醴泉之事.筆法剛勁婉潤,兼有隸意,是歐陽詢晚年經(jīng)意之作,歷來為學書者推崇.
明山區(qū)組合: ______ 天下第一楷書是歐陽詢所做的《九成宮醴泉銘碑》,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鐫立于麟游,記述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fā)現(xiàn)醴泉之事.《九成宮醴泉銘碑》用筆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見險絕,字畫的安排緊湊,勻稱,間架開闊穩(wěn)健.其字形偏修長,行筆于險勁之中尋求穩(wěn)定,尤其在劃末重收,筆至劃尾便穩(wěn)穩(wěn)提起.整體碑文高華渾樸,法度森嚴,一點一劃都成為后世模范,是歐陽詢晚年代表之作,故后人學習楷書往往以此碑作為范本.趙孟頫說:“清和秀健,古今一人”.明陳繼儒曾評論說:“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駕也.”明趙涵《石墨鐫華》稱此碑為“正書第一”.《九成宮醴泉銘》享有“楷書之極則”的美譽,被歷代書家奉為“歐體”的楷模.
明山區(qū)組合: ______ 1、清代翻刻版; 2、三井藏李鴻裔本(現(xiàn)藏日本); 3、朱文鈞藏明代庫裝本; 4、西泠印社出版; 5、明駙馬李期本; 6、翁氏藏本; 7、田氏藏本; 8、清代臨摹碑文(攝于碑林). 九成宮醴泉銘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鐫立于麟游縣碑亭國家4A級景區(qū)(今陜西寶雞麟游縣).魏徵撰文,歐陽詢正書. 記述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fā)現(xiàn)醴泉之事. 全碑共24行,行滿50字. 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筆法剛勁婉潤,兼有隸意,是歐陽詢晚年經(jīng)意之作,歷來為學書者推崇.
明山區(qū)組合: ______ 《九成宮醴泉銘》,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鐫立于麟游(今屬陜西).魏徵撰文,歐陽詢正書.記述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fā)現(xiàn)醴泉之事.筆法剛勁婉潤,兼有隸意,歐陽詢書寫此銘,時年七十六歲,其書法藝術(shù)已是爐火純青,加之又是奉勑用心之作,因而,此銘是書家之代表作.自古以來,此銘一直被譽為“楷書之極則”,倍受人們喜愛.
明山區(qū)組合: ______ 歐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