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歷史啟示
康熙帝說:“朕自幼喜讀性理。性理一書,千言萬語,不外一‘敬’字。人君治天下,但能居敬,終身行之足矣。”(《康熙起居注冊》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主敬之意,惟在謹慎。康熙帝理政,敬謹從事:“一事不謹,即貽四海之憂;一時不謹,即貽千百世之患。”(《清圣祖實錄》卷二七五)就是說,事事、時時都要謹慎。每天各部院官員啟奏完畢陸續(xù)退下后,他們留在案上的奏章被內(nèi)閣的侍讀學士取走,接著便由另一位侍讀學士捧來當時需要大學士、學士們面奏的本章(也叫做折本)。折本是康熙帝事先選出,需要與大學士、學士等商酌的重要奏疏。這些奏疏大多經(jīng)學士們擬出“票簽”,就是擬寫批示的草稿。御門聽政處理的折本,皇帝與大學士們一起切磋“票簽”的內(nèi)容。經(jīng)過商議和修改,最后確定,由康熙帝用朱筆批出。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二月二十六日,皇帝與大學士溫達、松柱等先后議論時政,處理折本有十九件之多。其中,荊州等府請將苗、瑤人考試時增加一二個名額,初議不準。康熙帝同大臣討論后指出:“苗、瑤于額外取進一二人,其事甚為有益,亦著準行。”于是當?shù)孛纭幵诳荚囍校驮黾右欢€名額。
第三,堅持始終如一。康熙帝從康熙六年(1667年)親政之日起,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病逝之前,長達五十五年,除因三大節(jié)(正旦、冬至、萬壽)、重大祭日、宮中變故(如喪葬)、病臥不起等情況暫停御門聽政外,寒暑不輟,堅持不懈,始終如一。朝中大臣請康熙帝“五日一聽政”,以“休養(yǎng)圣躬”,但康熙帝不同意(《康熙起居注冊》康熙二十三年十二月)。一件事情,堅持一兩年并不難,但數(shù)十年持之以恒,確實不易。像康熙帝這樣將御門聽政定為常制,一以貫之,在中國皇朝史上是空前的。后來乾隆帝說:“本朝家法,日接廷臣,宮中行在,蓋無間時。”(《日下舊聞考》卷一三)御門聽政是康熙帝留下的一筆寶貴的制度財富。
怎樣看待康熙帝的御門聽政呢?
從縱向說,這是在中國兩千年帝制社會朝廷行政管理基礎上,對中央政府管理體制進行改革,確立的一項更為健全、更為完善的制度。它是防止外戚、宦官、佞臣、宗室、后宮專權的一項重大舉措。其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朝廷會議由皇帝親自主持,堅持每日舉行,六部九卿等官員參與,君臣共議,商決裁斷等,加以制度化、經(jīng)常化。其后在清代八位皇帝近二百年間,雖形式有所變通(如雍正時加入軍機大臣),但其制沒有改變。這是清代最高統(tǒng)治集團比較穩(wěn)定,中央政局比較穩(wěn)定,社會也比較穩(wěn)定的一項制度性保障。
從橫向說,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英國發(fā)生“光榮革命”——實行議會與國王共同統(tǒng)治,走向君主立憲制。世界已經(jīng)在涌動民主的暗潮。康熙帝的改革只是強化君主專制,而沒有松動君主專制。其子雍正、孫乾隆等諸帝都沿著君主專制的“祖制”、“家法”走下去,最終滑向黑暗的深淵。
康熙帝御門聽政的一項大政,就是撤藩平叛。
史學家史景遷批評康熙有三:一是皇位繼位的糾葛有點進退失據(jù);二是康熙雖喜愛西學,任用耶穌會士,并允傳教,但對西方并不信任,因而有禮儀之爭以及導致雍正禁教;三是康熙以輕徭薄賦自豪,以此彰顯盛世,但其永不加賦的政策按耕地面積繳固定稅金,與人口無關,于是人口雖增,亦不加賦,為康熙的繼承者造成財政困難。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逐步恢復經(jīng)濟,清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人口眾多、經(jīng)濟最富庶的帝國。清初人口從明末的五、六千萬急劇下降,1661年(順治十八年),全國人丁數(shù)字是1913萬,到1711年(康熙五十年),增為2462萬。這只是丁數(shù),不是人口總數(shù)。
另一方面,康熙平定三藩,統(tǒng)一臺灣,使清朝的疆土進一步擴大。當時大清疆域,東起大海,西至蔥嶺,南到曾母暗沙,北達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陸地總面積為1300萬多平方公里。
在位期間平定三藩,收復臺灣,遏制沙俄擴張,親征準噶爾,開創(chuàng)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
回光返照而已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逐步恢復經(jīng)濟,清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人口眾多、經(jīng)濟最富庶的帝國。清初人口從明末的五、六千萬急劇下降,1661年(順治十八年),全國人丁數(shù)字是1913萬,到1711年(康熙五十年),增為2462萬。這只是丁數(shù),不是人口總數(shù)。
另一方面,康熙平定三藩,統(tǒng)一臺灣,使清朝的疆土進一步擴大。當時大清疆域,東起大海,西至蔥嶺,南到曾母暗沙,北達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陸地總面積為1300萬多平方公里。
在位期間平定三藩,收復臺灣,遏制沙俄擴張,親征準噶爾,開創(chuàng)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
康熙有豐富的水利知識。他六巡江南視察河工,對每項水利工程都能作出具體指示。他最后一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一至三月)是親自考察泗州西溜淮套是否可以開河才去的。經(jīng)過實地考察,他正確地予以否決。
郭宥恩歷史人物
郭宥恩(1043年-1101年),字安仁,晚唐盛世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原籍河南新鄭,是著名的宋室宗室,被譽為南宋四大家之一。根據(jù)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曾任宋淳熙帝的太子太傅,受封為幢州公,擔任太子太傅、少卿、太常卿、宰相等重要職務,深得宋淳熙帝的信任,此外,還是清代史學家...
周小農(nóng)名聯(lián)
陳寶箴曾題寫兩副對聯(lián),一幅贈予江西省修水縣陳氏宗祠,表達了對陳氏家族悠久歷史和美德的贊美:聚星征太史之裔,明德動天文,陳氏后人千秋思祖武;表宅著義門之望,嘉祥熙帝載,百世清芬由是播揚。另一副則是為湖南省長沙時務學堂主講梁啟超之父蓮澗賀壽,寄寓了對梁家的期望與贊譽:行年至一萬八千日...
北宋名相李沆是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李沆
功熙帝載,識窮化源。哀哉哲人,胡不永年,它人蹄涔,可以揭厲。公陂萬頃,涵泳無際。它人{垣,殆見室家。公墻數(shù)仞,德音孔遐。公掌大鈞,平章百揆。思職憂邊,匪躬盡瘁。哲人其萎,二豎生l。桃臨喪,禮優(yōu)`。公輔大政,高朗令終。易名贈秩,褒德顯庸。十世猶宥,九原啟封。鹵簿賜葬,...
康熙的寵妃有誰歷史上的
康熙四年九月初八,康熙帝大婚,此時他年僅11周歲,迎娶了比他年長3個月的一等公索尼的孫女、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噶布拉之女赫舍里氏。同日冊立為皇后,入主坤寧宮,成為清朝歷史上第一位滿族皇后。可是,他們不同于先帝順治同他的皇后那么薄情寡義。小夫妻二人的婚后感情很好,盡管有鰲拜因其女落選的不服...
2018年佛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介紹
所冠漢字姓多為舒,還有徐、米、宿、鄭、 方、關、尚、滿、耿、薩、衡、霍、顏、水、楊、宋、萬、肖、蕭、孫等,康 熙帝老師、大學士徐元夢之族姓徐;譚泰之屬姓關。此外,蒙古、錫伯族也有此 氏,應為同源同租。 金、元朝著名人物有:金朝大名尹石抹卞,臨洮尹石抹榮,陜西安撫使、 鎮(zhèn)南...
康熙的寵妃有誰歷史上的
康熙四年九月初八,康熙帝大婚,此時他年僅11周歲,迎娶了比他年長3個月的一等公索尼的孫女、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噶布拉之女赫舍里氏。同日冊立為皇后,入主坤寧宮,成為清朝歷史上第一位滿族皇后。可是,他們不同于先帝順治同他的皇后那么薄情寡義。小夫妻二人的婚后感情很好,盡管有鰲拜因其女落選的不服...
相關評說:
涪陵區(qū)正平: ______ In my dream Last night ,I dreamed I became a very beautiful brid.I dreamed that I was in a forest. In tht forest,there were a lot of animals.Then,an old bird told us,"we h...
涪陵區(qū)正平: ______ 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于康熙二十三年到四十六年(1684年—1707年)間曾經(jīng)六次南巡,而康熙南巡的核心目的是為了治河、導淮、濟運.當時,淮安是黃、淮、運三水交匯之地,為黃淮襟要、漕運鎖鑰,高家堰又是拱衛(wèi)里下河地區(qū)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重要屏障,因此,淮安地區(qū)是清代治河的關鍵,康熙帝每次南巡必到淮安視察,指授治河方略.康熙帝在這里努力踐行其“一勞永逸、全面修治”的治河思想,體現(xiàn)了一位偉大君主追求社會安定、人民幸福的求實人格,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第一、二次南巡,察視河工,相度形勢. 第三次南巡,策定新的治河方略. 第四次南巡,河工初步告成. 第五、六次南巡,籌劃善后之規(guī).
涪陵區(qū)正平: ______ 為了去尋找韋小寶!呵呵,開個玩笑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于康熙二十三年到四十六年(1684年—1707年)間曾經(jīng)六次南巡,而康熙南巡的核心目的是為了治河、導淮、濟運.當時,淮安是黃、淮、運三水交匯之地,為黃淮襟要、漕運鎖鑰,高家堰又是拱衛(wèi)里下河地區(qū)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重要屏障,因此,淮安地區(qū)是清代治河的關鍵,康熙帝每次南巡必到淮安視察,指授治河方略.康熙帝在這里努力踐行其“一勞永逸、全面修治”的治河思想,體現(xiàn)了一位偉大君主追求社會安定、人民幸福的求實人格,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第一、二次南巡,察視河工,相度形勢. 第三次南巡,策定新的治河方略. 第四次南巡,河工初步告成. 第五、六次南巡,籌劃善后之規(guī).
涪陵區(qū)正平: ______ 去過乾清宮去了N多次
涪陵區(qū)正平: ______ 長城是人類社會現(xiàn)存最為宏偉的文化遺產(chǎn)之一,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明.在中國,長城是一個極具象征意義的標志性建筑,有著智慧、堅忍、肯奮斗、敢犧牲、堅不可摧、...
涪陵區(qū)正平: ______ 三個人對外族的入侵主要采取三種態(tài)度.秦始皇是防,主要體現(xiàn)在秦長城的修建.唐太宗是打,突厥、吐蕃、高昌等外族都被他打的俯首稱臣.康熙帝是撫,這是大清朝的...
涪陵區(qū)正平: ______ 康熙下江南的目的主要是看堤防和了解東南地區(qū)的社會和民生疾苦,每次都很儉樸,且多數(shù)情況下是微服私訪.沒有驚動更沒有騷擾地方百姓.
涪陵區(qū)正平: ______ 必然的,因為秦朝受法家思想影響,重刑法;而清朝受儒家思想影響,重仁義
涪陵區(qū)正平: ______ 康熙帝生前,曾兩廢太子,后來一直沒有立儲.諸皇 子圍繞太子之位展開了長達20年的爭奪戰(zhàn).在這場儲位之 爭中,皇四子胤禧始終沒有形成自己的勢力,呼聲不高,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