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的真經(jīng)有哪些? 唐僧西天取經(jīng)取的是什么經(jīng)?
唐僧師徒取到真經(jīng)了。
在雷音寺,唐僧師徒拜見佛祖,如來佛祖說了這么一段話,很有意思:
如來言曰:“我今有經(jīng)三藏。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jīng)》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汝等遠來,待要全付與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強,毀謗真言,不識我沙門之奧旨。”叫:“阿儺、伽葉,你兩個引他四眾到珍樓之下,先將齋食待他。齋罷,開了寶閣,將我那三藏經(jīng)中,三十五部之內(nèi),各檢幾卷與他,教他傳留東土,永注洪恩。”
這一大段話值得一讀再讀,我們一點一點地細扒。、
讀真經(jīng),吃真飯,喝真水
首先,“三藏”,是佛教經(jīng)典的總稱,分經(jīng)、律、論三部分(通曉三藏的僧人,稱三藏法師,如玄奘稱“三藏法師”,其實歷史上有許多“三藏法師”)。這就奇怪了!如來把經(jīng)、律、論改成了法、論、經(jīng),總稱為“三藏真經(jīng)”(第八回),難道是山寨的?
而且“真經(jīng)”這個詞,簡直就成了唐僧化齋的口頭禪,一部西游記從頭說到尾,最常見的一句話是:
貧僧是從東土大唐而來,派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經(jīng)的。
然而,只要檢索一下《大藏經(jīng)》就知道,佛教并不習(xí)慣把自己的經(jīng)典稱為“真經(jīng)”,尤其是經(jīng)書的名字,也從來不叫“三藏真經(jīng)”或者什么楞嚴真經(jīng)、金剛真經(jīng)、阿含真經(jīng)、地藏真經(jīng)(這些經(jīng)本身在佛教界的真?zhèn)危辉诒疚挠懻摲秶鷥?nèi))……真經(jīng)這個詞,在佛典里出現(xiàn)得是很少的。反倒是道教喜歡管自己的經(jīng)典叫“真經(jīng)”。比如:
道德真經(jīng)(《老子》)
南華真經(jīng)(《莊子》)
通玄真經(jīng)(《文子》)
沖虛真經(jīng)(《列子》)
《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jīng)》
《元始天尊說靈應(yīng)藥王救八十一難真經(jīng)》
《混元八景真經(jīng)》
《上清明鑒真經(jīng)》
《元始天尊濟度血湖真經(jīng)》
……
此外還有靈寶真經(jīng)、八素真經(jīng)、大洞真經(jīng)、洞神真經(jīng)……去道藏里一抓一大把。真經(jīng),本來是道教的專屬logo,佛教是基本不來搶的。
經(jīng)就是經(jīng),何必非得加一個“真”字?這就好比今天網(wǎng)上各種假冒造謠的盛行,所以購物網(wǎng)站才自稱“官網(wǎng)”,媒體才自稱“官媒”,微博自稱“官微”,微信號自稱“官號”……以后估計各種自媒體發(fā)展起來了,入駐了頭條號肯定有“官頭”,入駐了企鵝號肯定有“官鵝”……
歷代皇帝都喜歡修《實錄》,也是這個意思,其實錄就是錄,何必“實錄”?這一點啟功先生講得很清楚:
人每日飲食,未聞言吃真飯,喝真水。史書自名“實錄”,先恐人疑其不實矣。又“實錄”開卷之始,首書帝王之徽號,昏庸者亦曰“神圣”,童騃(呆蠢)者亦曰‘文武’,是自第一行即已示人以不實矣!
強調(diào)自己的經(jīng)為“真經(jīng)”,正說明了一種敏感的心態(tài):一是“假經(jīng)”比真經(jīng)多,二是真經(jīng)本身也未必真!怕別人看出來是假的,先抓一個“真”字充場面。諸位千萬要相信啊,貧道叫真李天飛,性別是個真男人,長著兩只真眼,伸著一雙真手,在真微博、真微信、真頭條連載真西游記……
佛教的經(jīng)典完全是公開的,“少林七十二絕技,向不禁人翻閱”。當(dāng)然佛教偽經(jīng)也不少,但很容易拿出來辯證。就算是出家比丘的戒律不歡迎在家眾看,但也只是那么一說,你想看也照樣看得著。所以實在沒有必要再加個“真”字。而道教的經(jīng)書講究秘授,“非其人不傳”,無從驗證,所以也說不清真的假的,反正誰都說是真經(jīng),千真萬確實實在在毫無虛假萬分真實。例如葛洪《抱樸子》:
或有頗聞金丹而不謂今世復(fù)有得之者,皆言“唯上古已度仙人乃當(dāng)曉之”。或有得方外說,不得其真經(jīng);或得雜碎丹方,便謂丹法盡于此也。
唐天寶元年,唐玄宗把老子、莊子、文子、列子四個人封為真人,同時《老子》、《莊子》、《文子》、《列子》四部書都封為“真經(jīng)”。看來皇上們既喜歡封“真經(jīng)”,又喜歡修“實錄”,倒不違和!“真經(jīng)”就牢牢跟定了道教了!
道教和民間信仰,又是分不清扯不開的,于是又搞出許多“真經(jīng)”來。尤其是佛經(jīng)原本沒有“真”字,被民間信仰改造了之后,反倒喜歡加“真”字,如山寨《地藏經(jīng)》logo的《地藏菩薩度人真經(jīng)》、山寨《法華經(jīng)》logo的《佛說大乘通玄法華真經(jīng)》,還有疑似山寨《五道受生經(jīng)》logo的《五斗金章受生真經(jīng)》……就像很多山寨貨反倒自己在包裝上標(biāo)“正品”、盜版書喜歡在封面上標(biāo)“正版”一樣,誰說你不是正品了,什么時候見過中華書局的書封面上自稱“正版”了,這么心虛干嘛?
(道教的“真經(jīng)”)
山寨的“三藏”
而且,正版的經(jīng)、律、論三藏,經(jīng)是總說根本教義的,律是記述戒律威儀的,論是闡明經(jīng)義的。而這里如來偏偏說“法藏談天,論藏說地,經(jīng)藏度鬼”,這也是山寨的!總的內(nèi)容竟然是“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如來的“三藏”什么時候不講佛法,改開百度百科了?
佛教正版的“三藏”分經(jīng)、律、論,就相當(dāng)于字母表里有ABC,稍微熟悉一點佛教的人就是非常熟悉的。這里這么重大的問題都會寫錯,只能理解為像六耳獼猴那一回那樣:如來佛整部《西游記》唯一出場一次講的經(jīng),反倒是道教的《護命經(jīng)》。這就是作者故意的!
況且如來還說,我這三藏“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正善”固然長了一副和尚的模樣,那個“修真”,怎么看怎么像有頭發(fā)的!因為一般來說,“修真”指的是道教的修煉。不要說古人,就是今天的“修真小說”,也都是講內(nèi)丹真氣這一套的!
這“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如來在第八回也說過一遍,這次是第二次重復(fù)。如果我們再翻回到烏巢禪師授《心經(jīng)》那一回,同樣可以看到類似的話:
此時唐朝法師本有根源,耳聞一遍《多心經(jīng)》,即能記憶,至今傳世。此乃修真之總經(jīng),作佛之會門也。
《西游記》里認為《心經(jīng)》是所有佛經(jīng)的根本,懂了《心經(jīng)》和懂了全部佛經(jīng),意義是差不多的。如果“作佛之會門”可以對應(yīng)“正善之門”,那么前面那個“修真之總經(jīng)”對應(yīng)什么呢?“作佛”與“修真”豈不正是佛道對應(yīng)的一對概念?
所以說,這里還是像貧道昨天說的:如來的這“三藏真經(jīng)”,仍然體現(xiàn)了佛道合一、仙佛同源的概念。“三藏”是佛家的,“真經(jīng)”是道家的;“正善”是佛家的,“修真”是道家的。
而《法》藏談天、《論》藏說地、《經(jīng)》藏度鬼這個山寨的內(nèi)容,也正是徹底地把佛教改竄了!因為我國本土所崇奉的神靈,正是分為天神、地祇、人鬼三個系統(tǒng)!這套體系肯定不是阿三們的!而且,這還真不是道教的專利,因為早在《尚書·舜典》里就有,大舜帝說:
四岳,有能典朕三禮?
意思就是說:“眾位愛卿,有誰能主管朕的三禮呢?”這里的“三禮”,就是“天神、地祇、人鬼之禮”(漢馬融說),這是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祭祀三件套。慢說皇上家南有天壇、北有地壇,中間太廟,就是算一個小縣城,都有“風(fēng)云雷雨壇”、“城隍廟”、“邑厲壇”(祭祀?yún)柟淼模秒[隱分出天神、地祇、人鬼三個體系。不管其中有多少佛教的、道教的、民間信仰的摻和在一起,這天、地、鬼的大框架基本是不變的。
道教源于上古的方術(shù),同時也承擔(dān)了一部分國家祀典的功能。道教崇拜的神,也正分為天神、地祇、人鬼三個大類。另外,三藏真經(jīng)里“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這個功能是什么呢?這是古代的百科全書,它的名字叫“類書”!《西游記》“三藏”的這套編纂體系:天文、地理、人物……的順序,和古代類書“天地人事物”的順序是一樣的,也正是儒家思想的反映。絕不是佛教或道教的思想來源。
所以說,如來這里短短的一段話,其實已經(jīng)暴露了《西游記》中唐僧千辛萬苦要取的“真經(jīng)”的真相:它根本不是純粹宣揚佛教的,也不是純粹宣揚道教的。它只是借取經(jīng)這個故事,要講三教合一的道理。先是大搖大擺地把道教拉進來,然后再暗搓搓的把儒家拉進來。老君、孔子,兩位圣人樂樂呵呵地上了佛祖的靈山,把佛祖昨天的生日蛋糕互相糊了一臉,三個誰也看不出是誰了!
至于為什么把經(jīng)、律、論三部分變成法、論、經(jīng)?恐怕也是在不作大手術(shù)的情況下,盡量沖淡其佛教色彩。因為“律”字面意思太明顯,只能理解為“戒律”,是必須改掉的。所以不妨用一個“法”字來代替它。按字面意思,“法”的涵蓋面最廣,相當(dāng)于“道”(道乃法之體,法乃道之用),可以配天;“經(jīng)”是用來念的,念經(jīng)超度鬼魂沒有問題;剩下一個“論”,湊合著讓它“說地”得了!(貧道按:這個順序,似乎暗暗又把“道”的地位提高了,參見貧道第24講)
無字真經(jīng)和索賄
阿儺迦葉二尊者帶著唐僧師徒去藏經(jīng)閣取經(jīng),到了地方卻又索要“人事”。沒有“人事”,就給了一堆白紙本子。這一點,經(jīng)常被理解為是對佛教的諷刺。其實這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真理本來就應(yīng)該是無字的!《道德經(jīng)》劈頭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語言這東西,只是一個思維的外殼而已,并不是思維的本身。思維,也只是意識的外殼而已,并不是意識的本身。意識,也只是……而已、而已、而已。好了,不多說了!
所以語言文字,只能作為一種求得真理的輔助手段,絕不是求得真理的康莊大道,因為它不是終極的。求得真理,還是在于內(nèi)修心性,外行實務(wù)。光靠看書本,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別看貧道天天講《西游記》,其實貧道最佩服的人,是顏元和李塨二位先生。所謂:
人之歲月精神有限,誦說中度一日,便習(xí)行中錯一日;紙墨上多一分,便身世上少一分。
可為終日鉆在紙堆里,既脫離實際又蔽塞真心的人物,作一大獅子吼!
語言文字之無力,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例如“解釋”這個詞,我們用人類語言來給它下個定義吧:《漢語大詞典》的詞條說“解釋”就是“分析說明”;什么是“說明”呢?詞條“說明”就是“解說明白”;什么是“解說”呢?詞條“解說”就是“解釋說明”。咦,轉(zhuǎn)了一圈,成了死循環(huán),又轉(zhuǎn)回來了!獐旁邊就是鹿,鹿旁邊就是獐,等于什么都沒說。
所以《西游記》里反復(fù)說“千經(jīng)萬典,只是修心”。當(dāng)然還得走十萬八千里,經(jīng)過八十一難。就是昨天金頂大仙說的:
你認得的是云路。圣僧還未登云路,當(dāng)從本路而行。
云路是修心,本路是實行。西天勝境,一念可到;可是還得一步一步、一難一難地走過去。試想,一部《西游記》,很多故事,不都是從孫悟空和唐僧討論心經(jīng)開始,從孫悟空打敗妖怪救出唐僧結(jié)束的么?此二者外,其實更不必宣講什么佛理了。說實話,佛經(jīng)里精義多了去了。不讀《楞嚴》,不知迷悟之關(guān)鍵;不讀《法華》,不知如來之苦心;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然而這些,無妨交給鉆研佛理的專業(yè)人士去做,比起心性和實務(wù)二者來,又是次一等的內(nèi)容了。
所以理論上說,文字是沒有用的。所以貧道寫到第97回了,前前后后五六十萬字,還是等于一個字沒有寫。當(dāng)然接下來幾天仍然會放出有獎問答,有實惠的東西贈送,這就比千言萬語強多了!
所以,歷來的禪宗高僧也好,全真高道也好,都喜歡講“無字經(jīng)”,“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這是高明的智慧。然而雖然真經(jīng)無字,卻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得了的。對于普通人,還是得用普通人的辦法。
這里講一個有意思的故事。記載玄奘法師的第一手史料《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和《大唐西域記》,有這樣一段記載:
印度的醯羅城有如來的骷髏骨和一片頂骨。用泥印一下頂骨,觀察紋路可以知道吉兇。還有一顆如來的眼睛,像李子那么大個,“光明清徹曒映中外”(不知是怎么保存下來的)。還有一件如來的袈裟、一柄錫杖。這五件展品,來參觀的人絡(luò)繹不絕。看守的和尚本來不想開放,但要求參觀的人太多。于是“以為財用人之所重。權(quán)立科條以止喧雜”,開始設(shè)卡賣票:參觀如來頂骨,交1個金幣。用泥印一下,交5個金幣。參觀眼睛、袈裟、錫杖再交金幣。玄奘法師來參觀了一次,“施金錢五十,銀錢一千,綺幡四口,錦兩端,法服二具”,立馬成了VIP會員!
這和今天各個寺廟里的事簡直一模一樣!雖然看頂骨、眼珠,如見如來本尊。即便這樣,也是要向和尚交錢的!因為沒辦法啊,其實修佛就老實修佛就得了,一塊破骨頭、一個眼珠子(弄不好還是假的,真的怎么保存1000多年?)有啥值得看的?可是老百姓就是在意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這和讀書人在意書本子上寫的東西有什么區(qū)別?所以,看守的和尚賣票是很正常的,他需要雇人維護展品安全、需要管理參觀秩序。要不你印一下,我摸一下,早就碎了。
況且,觀音菩薩當(dāng)年在長安的時候,只說真經(jīng)“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jié),能消無妄之災(zāi)”,充其量只是個廣告,從頭到尾,就沒說白給呀。憑什么我們就認為一定是白給的?唐僧去了就能拿到?人家要“人事”還不爽。這是什么心態(tài)?你千辛萬苦來了就有理了?有本事拿白紙走啊。這種想當(dāng)然能白得的心態(tài)其實滿普遍的。這和動車上喊人讓座,人家不讓就不爽有什么區(qū)別?歷史上的玄奘法師,看了一眼佛頭骨還給了50個金元,1000個銀元呢,絕不說“我大老遠來的,你給免票吧”,這就是差別和境界!
所以阿儺迦葉向唐僧要“人事”,其實也是很正常很現(xiàn)實的事情。只要落到實處的東西,就一定得消耗人力物力,需要交換才能得到。有字的佛經(jīng),不需要紙張嗎?不需要印刷或抄寫嗎?不需要裝訂嗎?這樣算下來,一個印張的成本起碼得三四毛錢!要是精裝,還有人工費;布面精裝還有布錢,鎖線訂比膠訂還要貴,裝成唐代的卷軸更貴了,雷音寺的管理成本還得攤進幾成吧,涉及到圖像還得手繪吧……這還是佛祖不要稿酬的情況下。5048卷經(jīng)就是按今天批量印刷的情況算下來,光成本也得上萬,印數(shù)少或只是抄寫的話,還得數(shù)倍、乃至數(shù)十倍地翻。根據(jù)敦煌文書,唐代抄經(jīng)一卷約1000文(據(jù)某些論文的折算,未細考),5048卷大致合5000多兩銀子。菩薩當(dāng)年跑到長安獅子大開口,一領(lǐng)袈裟也不過5000兩。用一個紫金缽盂換,值大發(fā)了!
如果你對佛教有點了解就知道是為什么了,他們第一次取的不能說是假經(jīng),而只能說第一次取的不是“真經(jīng)”,要明白這個“真經(jīng)”的意思,為什么要他們用那吃飯的東西換呢,這就根唐僧為什么要經(jīng)過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到“真經(jīng)”的意思一樣,至于彌勒佛只是在于提醒他們,而不是什么和如來作對,如來本來就是要唐僧取回“真經(jīng)”來解勸世人的,當(dāng)然不會給唐僧取回元字經(jīng)書,而是要他們明白,如果不拿他們的利物交換就是取到真經(jīng)也無用,這根我們說的要想得到就要有付出的意思差不多!
亓炎19641516207: 唐僧師徒四人共取回真經(jīng)多少部 -
昆都侖區(qū)起始: ______[答案] 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jīng),共計5048卷.
亓炎19641516207: 唐僧取的經(jīng)叫什么? -
昆都侖區(qū)起始: ______ 根據(jù)《慈恩傳》的記載,玄奘法師“具錄所翻經(jīng)論.合七十四部.總一千三百三十八卷.” 我們知道玄奘法師的絕筆六百卷的《大般若經(jīng)》已經(jīng)占了總經(jīng)數(shù)的近一半,其余的一半基本上是瑜伽學(xué)派的經(jīng)律論.那么玄奘法師究竟取來了哪些真經(jīng)呢...
亓炎19641516207: 唐僧西天取經(jīng),取的是什么經(jīng) -
昆都侖區(qū)起始: ______ 先取無字真經(jīng),后取有字真經(jīng)····
亓炎19641516207: "唐三藏"取回來的都是些什么經(jīng)? -
昆都侖區(qū)起始: ______ 其實唐三藏"取真經(jīng)"的故事,在人們心里已經(jīng)根深地固了.但其實歷史上唐三藏真正取來的不是什么經(jīng),而是一句話,那就是"喃無阿彌陀佛".就是要告訴世人,我佛慈卑的意思.
亓炎19641516207: 唐僧取經(jīng)取到了什么? -
昆都侖區(qū)起始: ______ 想得學(xué)歷,他就是一路打怪獸練級,練了3個寵,抓了1個極品坐騎.—-—
亓炎19641516207: 唐僧去西方求取真經(jīng),請問“真經(jīng)”具體是指什么? -
昆都侖區(qū)起始: ______ 三藏真經(jīng),《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jīng)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jīng),正善之門.
亓炎19641516207: 《西游記》唐僧封的什么佛
昆都侖區(qū)起始: ______ 唐僧的佛家封號為旃檀功德佛.旃檀功德佛在三十五佛中位于佛陀西北側(cè),身藍,右手摸地作記號,左手定印,有著誦這個佛名的功德,可以在過去的生活中阻止齋僧的罪...
亓炎19641516207: 唐僧師徒四人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了真經(jīng)你知道他們都經(jīng)歷了哪些?
昆都侖區(qū)起始: ______ 金蟬遭貶第一難, 出胎幾殺第二難, 滿月拋江第三難, 尋親報冤第四難, 出城逢虎第五難, 落坑折從第六難, 雙叉嶺上第七難, 兩界山頭第八難, 陡澗換馬第九難, ...
亓炎19641516207: 唐僧從西天取回的是什么經(jīng)? -
昆都侖區(qū)起始: ______[答案] “大乘佛法”.唐僧取經(jīng)前,大唐的所有僧人修行的都是“小乘佛法”,后來唐僧到西天那邊取的是“大乘佛法”.我是在《上下五千年》書里面看到的,歷史上的故事.卻有唐僧這個人,不過他是一個人到的印度,尼泊爾那個方向取經(jīng)...
亓炎19641516207: 西游記中唐僧分別在哪些地方收了馬和徒弟?分別取了什么名. -
昆都侖區(qū)起始: ______ 1、在五行山下收了大徒弟孫悟空,法號“行者”.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圣”. 2、在高老莊收了二徒弟豬八戒,觀音菩薩賜法號“悟能”.又名豬剛鬣、豬悟能.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
在雷音寺,唐僧師徒拜見佛祖,如來佛祖說了這么一段話,很有意思:
如來言曰:“我今有經(jīng)三藏。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jīng)》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汝等遠來,待要全付與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強,毀謗真言,不識我沙門之奧旨。”叫:“阿儺、伽葉,你兩個引他四眾到珍樓之下,先將齋食待他。齋罷,開了寶閣,將我那三藏經(jīng)中,三十五部之內(nèi),各檢幾卷與他,教他傳留東土,永注洪恩。”
這一大段話值得一讀再讀,我們一點一點地細扒。、
讀真經(jīng),吃真飯,喝真水
首先,“三藏”,是佛教經(jīng)典的總稱,分經(jīng)、律、論三部分(通曉三藏的僧人,稱三藏法師,如玄奘稱“三藏法師”,其實歷史上有許多“三藏法師”)。這就奇怪了!如來把經(jīng)、律、論改成了法、論、經(jīng),總稱為“三藏真經(jīng)”(第八回),難道是山寨的?
而且“真經(jīng)”這個詞,簡直就成了唐僧化齋的口頭禪,一部西游記從頭說到尾,最常見的一句話是:
貧僧是從東土大唐而來,派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經(jīng)的。
然而,只要檢索一下《大藏經(jīng)》就知道,佛教并不習(xí)慣把自己的經(jīng)典稱為“真經(jīng)”,尤其是經(jīng)書的名字,也從來不叫“三藏真經(jīng)”或者什么楞嚴真經(jīng)、金剛真經(jīng)、阿含真經(jīng)、地藏真經(jīng)(這些經(jīng)本身在佛教界的真?zhèn)危辉诒疚挠懻摲秶鷥?nèi))……真經(jīng)這個詞,在佛典里出現(xiàn)得是很少的。反倒是道教喜歡管自己的經(jīng)典叫“真經(jīng)”。比如:
道德真經(jīng)(《老子》)
南華真經(jīng)(《莊子》)
通玄真經(jīng)(《文子》)
沖虛真經(jīng)(《列子》)
《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jīng)》
《元始天尊說靈應(yīng)藥王救八十一難真經(jīng)》
《混元八景真經(jīng)》
《上清明鑒真經(jīng)》
《元始天尊濟度血湖真經(jīng)》
……
此外還有靈寶真經(jīng)、八素真經(jīng)、大洞真經(jīng)、洞神真經(jīng)……去道藏里一抓一大把。真經(jīng),本來是道教的專屬logo,佛教是基本不來搶的。
經(jīng)就是經(jīng),何必非得加一個“真”字?這就好比今天網(wǎng)上各種假冒造謠的盛行,所以購物網(wǎng)站才自稱“官網(wǎng)”,媒體才自稱“官媒”,微博自稱“官微”,微信號自稱“官號”……以后估計各種自媒體發(fā)展起來了,入駐了頭條號肯定有“官頭”,入駐了企鵝號肯定有“官鵝”……
歷代皇帝都喜歡修《實錄》,也是這個意思,其實錄就是錄,何必“實錄”?這一點啟功先生講得很清楚:
人每日飲食,未聞言吃真飯,喝真水。史書自名“實錄”,先恐人疑其不實矣。又“實錄”開卷之始,首書帝王之徽號,昏庸者亦曰“神圣”,童騃(呆蠢)者亦曰‘文武’,是自第一行即已示人以不實矣!
強調(diào)自己的經(jīng)為“真經(jīng)”,正說明了一種敏感的心態(tài):一是“假經(jīng)”比真經(jīng)多,二是真經(jīng)本身也未必真!怕別人看出來是假的,先抓一個“真”字充場面。諸位千萬要相信啊,貧道叫真李天飛,性別是個真男人,長著兩只真眼,伸著一雙真手,在真微博、真微信、真頭條連載真西游記……
佛教的經(jīng)典完全是公開的,“少林七十二絕技,向不禁人翻閱”。當(dāng)然佛教偽經(jīng)也不少,但很容易拿出來辯證。就算是出家比丘的戒律不歡迎在家眾看,但也只是那么一說,你想看也照樣看得著。所以實在沒有必要再加個“真”字。而道教的經(jīng)書講究秘授,“非其人不傳”,無從驗證,所以也說不清真的假的,反正誰都說是真經(jīng),千真萬確實實在在毫無虛假萬分真實。例如葛洪《抱樸子》:
或有頗聞金丹而不謂今世復(fù)有得之者,皆言“唯上古已度仙人乃當(dāng)曉之”。或有得方外說,不得其真經(jīng);或得雜碎丹方,便謂丹法盡于此也。
唐天寶元年,唐玄宗把老子、莊子、文子、列子四個人封為真人,同時《老子》、《莊子》、《文子》、《列子》四部書都封為“真經(jīng)”。看來皇上們既喜歡封“真經(jīng)”,又喜歡修“實錄”,倒不違和!“真經(jīng)”就牢牢跟定了道教了!
道教和民間信仰,又是分不清扯不開的,于是又搞出許多“真經(jīng)”來。尤其是佛經(jīng)原本沒有“真”字,被民間信仰改造了之后,反倒喜歡加“真”字,如山寨《地藏經(jīng)》logo的《地藏菩薩度人真經(jīng)》、山寨《法華經(jīng)》logo的《佛說大乘通玄法華真經(jīng)》,還有疑似山寨《五道受生經(jīng)》logo的《五斗金章受生真經(jīng)》……就像很多山寨貨反倒自己在包裝上標(biāo)“正品”、盜版書喜歡在封面上標(biāo)“正版”一樣,誰說你不是正品了,什么時候見過中華書局的書封面上自稱“正版”了,這么心虛干嘛?
(道教的“真經(jīng)”)
山寨的“三藏”
而且,正版的經(jīng)、律、論三藏,經(jīng)是總說根本教義的,律是記述戒律威儀的,論是闡明經(jīng)義的。而這里如來偏偏說“法藏談天,論藏說地,經(jīng)藏度鬼”,這也是山寨的!總的內(nèi)容竟然是“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如來的“三藏”什么時候不講佛法,改開百度百科了?
佛教正版的“三藏”分經(jīng)、律、論,就相當(dāng)于字母表里有ABC,稍微熟悉一點佛教的人就是非常熟悉的。這里這么重大的問題都會寫錯,只能理解為像六耳獼猴那一回那樣:如來佛整部《西游記》唯一出場一次講的經(jīng),反倒是道教的《護命經(jīng)》。這就是作者故意的!
況且如來還說,我這三藏“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正善”固然長了一副和尚的模樣,那個“修真”,怎么看怎么像有頭發(fā)的!因為一般來說,“修真”指的是道教的修煉。不要說古人,就是今天的“修真小說”,也都是講內(nèi)丹真氣這一套的!
這“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如來在第八回也說過一遍,這次是第二次重復(fù)。如果我們再翻回到烏巢禪師授《心經(jīng)》那一回,同樣可以看到類似的話:
此時唐朝法師本有根源,耳聞一遍《多心經(jīng)》,即能記憶,至今傳世。此乃修真之總經(jīng),作佛之會門也。
《西游記》里認為《心經(jīng)》是所有佛經(jīng)的根本,懂了《心經(jīng)》和懂了全部佛經(jīng),意義是差不多的。如果“作佛之會門”可以對應(yīng)“正善之門”,那么前面那個“修真之總經(jīng)”對應(yīng)什么呢?“作佛”與“修真”豈不正是佛道對應(yīng)的一對概念?
所以說,這里還是像貧道昨天說的:如來的這“三藏真經(jīng)”,仍然體現(xiàn)了佛道合一、仙佛同源的概念。“三藏”是佛家的,“真經(jīng)”是道家的;“正善”是佛家的,“修真”是道家的。
而《法》藏談天、《論》藏說地、《經(jīng)》藏度鬼這個山寨的內(nèi)容,也正是徹底地把佛教改竄了!因為我國本土所崇奉的神靈,正是分為天神、地祇、人鬼三個系統(tǒng)!這套體系肯定不是阿三們的!而且,這還真不是道教的專利,因為早在《尚書·舜典》里就有,大舜帝說:
四岳,有能典朕三禮?
意思就是說:“眾位愛卿,有誰能主管朕的三禮呢?”這里的“三禮”,就是“天神、地祇、人鬼之禮”(漢馬融說),這是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祭祀三件套。慢說皇上家南有天壇、北有地壇,中間太廟,就是算一個小縣城,都有“風(fēng)云雷雨壇”、“城隍廟”、“邑厲壇”(祭祀?yún)柟淼模秒[隱分出天神、地祇、人鬼三個體系。不管其中有多少佛教的、道教的、民間信仰的摻和在一起,這天、地、鬼的大框架基本是不變的。
道教源于上古的方術(shù),同時也承擔(dān)了一部分國家祀典的功能。道教崇拜的神,也正分為天神、地祇、人鬼三個大類。另外,三藏真經(jīng)里“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這個功能是什么呢?這是古代的百科全書,它的名字叫“類書”!《西游記》“三藏”的這套編纂體系:天文、地理、人物……的順序,和古代類書“天地人事物”的順序是一樣的,也正是儒家思想的反映。絕不是佛教或道教的思想來源。
所以說,如來這里短短的一段話,其實已經(jīng)暴露了《西游記》中唐僧千辛萬苦要取的“真經(jīng)”的真相:它根本不是純粹宣揚佛教的,也不是純粹宣揚道教的。它只是借取經(jīng)這個故事,要講三教合一的道理。先是大搖大擺地把道教拉進來,然后再暗搓搓的把儒家拉進來。老君、孔子,兩位圣人樂樂呵呵地上了佛祖的靈山,把佛祖昨天的生日蛋糕互相糊了一臉,三個誰也看不出是誰了!
至于為什么把經(jīng)、律、論三部分變成法、論、經(jīng)?恐怕也是在不作大手術(shù)的情況下,盡量沖淡其佛教色彩。因為“律”字面意思太明顯,只能理解為“戒律”,是必須改掉的。所以不妨用一個“法”字來代替它。按字面意思,“法”的涵蓋面最廣,相當(dāng)于“道”(道乃法之體,法乃道之用),可以配天;“經(jīng)”是用來念的,念經(jīng)超度鬼魂沒有問題;剩下一個“論”,湊合著讓它“說地”得了!(貧道按:這個順序,似乎暗暗又把“道”的地位提高了,參見貧道第24講)
無字真經(jīng)和索賄
阿儺迦葉二尊者帶著唐僧師徒去藏經(jīng)閣取經(jīng),到了地方卻又索要“人事”。沒有“人事”,就給了一堆白紙本子。這一點,經(jīng)常被理解為是對佛教的諷刺。其實這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真理本來就應(yīng)該是無字的!《道德經(jīng)》劈頭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語言這東西,只是一個思維的外殼而已,并不是思維的本身。思維,也只是意識的外殼而已,并不是意識的本身。意識,也只是……而已、而已、而已。好了,不多說了!
所以語言文字,只能作為一種求得真理的輔助手段,絕不是求得真理的康莊大道,因為它不是終極的。求得真理,還是在于內(nèi)修心性,外行實務(wù)。光靠看書本,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別看貧道天天講《西游記》,其實貧道最佩服的人,是顏元和李塨二位先生。所謂:
人之歲月精神有限,誦說中度一日,便習(xí)行中錯一日;紙墨上多一分,便身世上少一分。
可為終日鉆在紙堆里,既脫離實際又蔽塞真心的人物,作一大獅子吼!
語言文字之無力,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例如“解釋”這個詞,我們用人類語言來給它下個定義吧:《漢語大詞典》的詞條說“解釋”就是“分析說明”;什么是“說明”呢?詞條“說明”就是“解說明白”;什么是“解說”呢?詞條“解說”就是“解釋說明”。咦,轉(zhuǎn)了一圈,成了死循環(huán),又轉(zhuǎn)回來了!獐旁邊就是鹿,鹿旁邊就是獐,等于什么都沒說。
所以《西游記》里反復(fù)說“千經(jīng)萬典,只是修心”。當(dāng)然還得走十萬八千里,經(jīng)過八十一難。就是昨天金頂大仙說的:
你認得的是云路。圣僧還未登云路,當(dāng)從本路而行。
云路是修心,本路是實行。西天勝境,一念可到;可是還得一步一步、一難一難地走過去。試想,一部《西游記》,很多故事,不都是從孫悟空和唐僧討論心經(jīng)開始,從孫悟空打敗妖怪救出唐僧結(jié)束的么?此二者外,其實更不必宣講什么佛理了。說實話,佛經(jīng)里精義多了去了。不讀《楞嚴》,不知迷悟之關(guān)鍵;不讀《法華》,不知如來之苦心;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然而這些,無妨交給鉆研佛理的專業(yè)人士去做,比起心性和實務(wù)二者來,又是次一等的內(nèi)容了。
所以理論上說,文字是沒有用的。所以貧道寫到第97回了,前前后后五六十萬字,還是等于一個字沒有寫。當(dāng)然接下來幾天仍然會放出有獎問答,有實惠的東西贈送,這就比千言萬語強多了!
所以,歷來的禪宗高僧也好,全真高道也好,都喜歡講“無字經(jīng)”,“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這是高明的智慧。然而雖然真經(jīng)無字,卻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得了的。對于普通人,還是得用普通人的辦法。
這里講一個有意思的故事。記載玄奘法師的第一手史料《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和《大唐西域記》,有這樣一段記載:
印度的醯羅城有如來的骷髏骨和一片頂骨。用泥印一下頂骨,觀察紋路可以知道吉兇。還有一顆如來的眼睛,像李子那么大個,“光明清徹曒映中外”(不知是怎么保存下來的)。還有一件如來的袈裟、一柄錫杖。這五件展品,來參觀的人絡(luò)繹不絕。看守的和尚本來不想開放,但要求參觀的人太多。于是“以為財用人之所重。權(quán)立科條以止喧雜”,開始設(shè)卡賣票:參觀如來頂骨,交1個金幣。用泥印一下,交5個金幣。參觀眼睛、袈裟、錫杖再交金幣。玄奘法師來參觀了一次,“施金錢五十,銀錢一千,綺幡四口,錦兩端,法服二具”,立馬成了VIP會員!
這和今天各個寺廟里的事簡直一模一樣!雖然看頂骨、眼珠,如見如來本尊。即便這樣,也是要向和尚交錢的!因為沒辦法啊,其實修佛就老實修佛就得了,一塊破骨頭、一個眼珠子(弄不好還是假的,真的怎么保存1000多年?)有啥值得看的?可是老百姓就是在意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這和讀書人在意書本子上寫的東西有什么區(qū)別?所以,看守的和尚賣票是很正常的,他需要雇人維護展品安全、需要管理參觀秩序。要不你印一下,我摸一下,早就碎了。
況且,觀音菩薩當(dāng)年在長安的時候,只說真經(jīng)“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jié),能消無妄之災(zāi)”,充其量只是個廣告,從頭到尾,就沒說白給呀。憑什么我們就認為一定是白給的?唐僧去了就能拿到?人家要“人事”還不爽。這是什么心態(tài)?你千辛萬苦來了就有理了?有本事拿白紙走啊。這種想當(dāng)然能白得的心態(tài)其實滿普遍的。這和動車上喊人讓座,人家不讓就不爽有什么區(qū)別?歷史上的玄奘法師,看了一眼佛頭骨還給了50個金元,1000個銀元呢,絕不說“我大老遠來的,你給免票吧”,這就是差別和境界!
所以阿儺迦葉向唐僧要“人事”,其實也是很正常很現(xiàn)實的事情。只要落到實處的東西,就一定得消耗人力物力,需要交換才能得到。有字的佛經(jīng),不需要紙張嗎?不需要印刷或抄寫嗎?不需要裝訂嗎?這樣算下來,一個印張的成本起碼得三四毛錢!要是精裝,還有人工費;布面精裝還有布錢,鎖線訂比膠訂還要貴,裝成唐代的卷軸更貴了,雷音寺的管理成本還得攤進幾成吧,涉及到圖像還得手繪吧……這還是佛祖不要稿酬的情況下。5048卷經(jīng)就是按今天批量印刷的情況算下來,光成本也得上萬,印數(shù)少或只是抄寫的話,還得數(shù)倍、乃至數(shù)十倍地翻。根據(jù)敦煌文書,唐代抄經(jīng)一卷約1000文(據(jù)某些論文的折算,未細考),5048卷大致合5000多兩銀子。菩薩當(dāng)年跑到長安獅子大開口,一領(lǐng)袈裟也不過5000兩。用一個紫金缽盂換,值大發(fā)了!
如果你對佛教有點了解就知道是為什么了,他們第一次取的不能說是假經(jīng),而只能說第一次取的不是“真經(jīng)”,要明白這個“真經(jīng)”的意思,為什么要他們用那吃飯的東西換呢,這就根唐僧為什么要經(jīng)過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到“真經(jīng)”的意思一樣,至于彌勒佛只是在于提醒他們,而不是什么和如來作對,如來本來就是要唐僧取回“真經(jīng)”來解勸世人的,當(dāng)然不會給唐僧取回元字經(jīng)書,而是要他們明白,如果不拿他們的利物交換就是取到真經(jīng)也無用,這根我們說的要想得到就要有付出的意思差不多!
相關(guān)評說:
昆都侖區(qū)起始: ______[答案] 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jīng),共計5048卷.
昆都侖區(qū)起始: ______ 根據(jù)《慈恩傳》的記載,玄奘法師“具錄所翻經(jīng)論.合七十四部.總一千三百三十八卷.” 我們知道玄奘法師的絕筆六百卷的《大般若經(jīng)》已經(jīng)占了總經(jīng)數(shù)的近一半,其余的一半基本上是瑜伽學(xué)派的經(jīng)律論.那么玄奘法師究竟取來了哪些真經(jīng)呢...
昆都侖區(qū)起始: ______ 先取無字真經(jīng),后取有字真經(jīng)····
昆都侖區(qū)起始: ______ 其實唐三藏"取真經(jīng)"的故事,在人們心里已經(jīng)根深地固了.但其實歷史上唐三藏真正取來的不是什么經(jīng),而是一句話,那就是"喃無阿彌陀佛".就是要告訴世人,我佛慈卑的意思.
昆都侖區(qū)起始: ______ 想得學(xué)歷,他就是一路打怪獸練級,練了3個寵,抓了1個極品坐騎.—-—
昆都侖區(qū)起始: ______ 三藏真經(jīng),《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jīng)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jīng),正善之門.
昆都侖區(qū)起始: ______ 唐僧的佛家封號為旃檀功德佛.旃檀功德佛在三十五佛中位于佛陀西北側(cè),身藍,右手摸地作記號,左手定印,有著誦這個佛名的功德,可以在過去的生活中阻止齋僧的罪...
昆都侖區(qū)起始: ______ 金蟬遭貶第一難, 出胎幾殺第二難, 滿月拋江第三難, 尋親報冤第四難, 出城逢虎第五難, 落坑折從第六難, 雙叉嶺上第七難, 兩界山頭第八難, 陡澗換馬第九難, ...
昆都侖區(qū)起始: ______[答案] “大乘佛法”.唐僧取經(jīng)前,大唐的所有僧人修行的都是“小乘佛法”,后來唐僧到西天那邊取的是“大乘佛法”.我是在《上下五千年》書里面看到的,歷史上的故事.卻有唐僧這個人,不過他是一個人到的印度,尼泊爾那個方向取經(jīng)...
昆都侖區(qū)起始: ______ 1、在五行山下收了大徒弟孫悟空,法號“行者”.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圣”. 2、在高老莊收了二徒弟豬八戒,觀音菩薩賜法號“悟能”.又名豬剛鬣、豬悟能.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