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數(shù)學”的古詩有哪些? 關于數(shù)學的古詩有哪些?
1、山村詠懷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到二三里遠的地方,有四五個生著炊煙的人家。
路過六七座亭臺樓閣,周圍有十幾枝花。
2、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3、春望
唐代: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連綿的戰(zhàn)火已經延續(xù)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fā)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4、春日
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譯文
風和日麗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5、柳枝詞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譯文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1、數(shù)字詩
山村詠懷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譯:到二三里遠的地方,有四五個生著炊煙的人家。
路過六七座亭臺樓閣,周圍有十幾枝花。
賞析:數(shù)字詩是將數(shù)字嵌入詩中,與其它詞語組合,全詩融為一個整體。詩人用“小學數(shù)數(shù)”的方式將鄉(xiāng)村美景一一道來,通俗易懂,仿若畫面就在眼前一般。
2、雜數(shù)詩
百鳥歸巢圖
宋•倫文敘
歸來一只復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石食。
譯:來了一只又來了一只,來了三四五六七八只。鳳凰多么的少鳥多么的多,啄遍了人間所有的糧食。
賞析:雜數(shù)詩是詩歌的一種體栽。有以數(shù)字為題目的,有以數(shù)字嵌入詩句的,類似文字游戲。此篇題目為何是“百鳥”?詩中自有答案。兩個一、三個四、五個六、七個八之和即為百(1+1+3×4+5×6+7×8=100)。
3、數(shù)字隱藏詩
斷腸迷
宋•朱淑真
下樓來,金錢卜落;問蒼天,人在何方?恨王孫,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難留。悔當初,吾錯失口,有上交無下交。皂白何須問?分開不用刀,從今莫把仇人靠,千種相思一撇銷。
譯:我回到家中,錢早已消失不見。向蒼天詢問,你人在哪里?恨你離開了一直不回來。此后就是冤家,說了離開再也留不住你。后悔當初,我不該說錯話,有了之前的交代之后就沒了。分離不用刀把我們切斷,從此之后再也不用把仇人依靠,千萬種相思一筆勾銷。
賞析:數(shù)字隱藏詩,即用猜謎語的形式將數(shù)字展示出來。朱淑真這首作品每句作為“拆字格”修辭的謎面,謎底恰好是“一二三……十”這十個數(shù)字。
4、一字詩
題秋江獨釣圖
唐•王士禎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譯:戴著一頂斗笠披著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一丈長的漁線一寸長的魚鉤;高聲唱一首漁歌喝一樽酒,一個人在這秋天的江上獨自垂釣。
賞析:一字詩,顧名思義就是在詩中出現(xiàn)許多“一”字,所以同類項就是“一”字。“一”字筆畫最少,可是經詩人巧妙安排,能化平淡為神奇。這樣的詩多采用白描手法,使讀者代入感極強。
5、半字詩
半半歌
清•李密庵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
半中歲月盡幽閑,半里乾坤寬展。
半郭半鄉(xiāng)村舍,半山半水田園。
半耕半讀半經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
衾裳半素半輕鮮,肴饌半豐半儉。
童仆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
半思后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
半帆張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wěn)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
百年苦樂半相參,會占便宜只半。
譯:人這一生,我已看破了許多,原來,學問都在“半”之中,若能領悟,則受益無窮。一半的時光與世隔絕享清閑,另一半則在紛擾復雜的世間施展。其實,最好的住所在城鄉(xiāng)之間,最好的環(huán)境在山水相間的田野。種著田,讀著書,經營著一片小的天地。
擇偶婚配不刻意追求對方貴族或平民的身份。日常生活用具不必過于精細,房屋也不必太在意修飾,應兼顧實用性。鋪蓋服飾的花色、厚簿適宜即可。飯菜不必太過豐盛,但也不過于節(jié)省。侍候主人的孩童或仆人,不求太能干,寧肯有幾分憨厚。
妻子和子女樸實無華但不失賢惠和才能。將精神面貌調整到似菩薩又似神仙的狀態(tài)。求取名聲適當收斂,不亦張狂。一半的財富歸還給天下,一半轉移給予他人。即考慮下一代人接替江山,也應該想想自己去見閻王爺?shù)哪且惶臁:染七m量最好,花兒含苞待放最美。
船帆開啟半扇不易顛覆,放馬的韁繩拉扯適度才可能穩(wěn)健。少食多滋味,多食添厭膩。這一生苦樂參半,應該知足了,好事情哪能攤與一人呢?
賞析:這首《半半歌》的同類項是“半”字。全詩句句不離“”半”字,但并不覺啰嗦、累贅,反而具有一種音韻美。
1、百鳥歸巢圖
宋•倫文敘
歸來一只復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石食。
解析
雜數(shù)詩是詩歌的一種體栽。有以數(shù)字為題目的,有以數(shù)字嵌入詩句的,類似文字游戲。
此篇題目為何是《百鳥》?詩中自有答案。兩個一、三個四、五個六、七個八之和即為百(1+1+3×4+5×6+7×8=100)。
2、山村詠懷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解析
數(shù)字詩是將數(shù)字嵌入詩中,與其它詞語組合,全詩融為一個整體。詩人用“小學數(shù)數(shù)”的方式將鄉(xiāng)村美景一一道來,通俗易懂,仿若畫面就在眼前一般。
3、題秋江獨釣圖
唐•王士禎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解析
一字詩,顧名思義就是在詩中出現(xiàn)許多“一”字,所以同類項就是“一”字。“一”字筆畫最少,可是經詩人巧妙安排,能化平淡為神奇。這樣的詩多采用白描手法,使讀者代入感極強。
4、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吏,都護在燕然。
解析
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前半句勾勒出「孤煙」這一直線和「大漠」這一平面的垂直空間關系,后半句則刻畫了圓和地平線從相離、相切到相交的關系。
5、絕句
(唐)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解析
杜甫的《絕句》,把數(shù)學中的點、線、面、體,刻畫得淋漓盡致。我們從數(shù)學的角度來看,第一句「兩個黃鸝」,描寫的是兩個點;第二句「一行白鷺」,描寫的是一條線;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描寫的是一個面;第四句「門泊東吳萬里船,描寫的是一個空間體。
1.宋代邵雍是數(shù)理大家,寫過一首朗朗上口的數(shù)字詩,描寫一路的景物,全詩共20個字,把10個數(shù)字全用上了: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這首詩用數(shù)字反映遠近、村落、亭臺和花,通俗自然,膾炙人口,也是我們小時候可能就聽說過的一首詩,讓人難忘啊。
2.明代林和靖寫的一首雪梅詩,全詩用表示雪花片數(shù)的數(shù)量詞寫成。讀后就好像身臨雪境,飛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飛入梅林,就難分是雪花還是梅花,妙趣橫生。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無數(shù)片,飛入梅中都不見。
3.清代紀曉嵐是著名的才子,據(jù)說乾隆皇帝南巡時,一天在江上看見一條漁船蕩槳而來,就叫紀曉嵐以漁為題作詩一首,要求在詩中用上十個“一”字。紀曉嵐很快吟出一首:
一篙一櫓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
一俯一仰一場笑,一人獨占一江秋。
4.無獨有偶,清代的女詩人何佩玉擅長作數(shù)字詩,也連用了十個“一”,生動地勾畫了一幅高僧晚歸圖:
一花一柳一點磯,一抹斜陽一鳥飛。
一山一水一中寺,一林黃葉一僧歸。
5.北宋王安石關心民生疾苦,看北宋王朝很多虛設的官員,飽食終日,于是寫道:
一窩二窩三四窩,五窩六窩七八窩,
食盡皇家千鐘粟,鳳凰何少爾何多。
把他們比作麻雀,形象了地諷刺了他們反對變法的丑態(tài)。
6.解放前,法幣天天貶值,物價一日數(shù)長,一位教師這樣描繪饑寒交迫的生活:
一身平價布,兩袖粉筆灰。
五更就起床,六堂要你吹。
九天不發(fā)餉,十家皆斷炊。
擴展資料:
其他有數(shù)字入詩的佳句:
1.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2.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3.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4.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5.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6.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7.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8.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9.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0.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一、寫詩入畫
清代女詩人何佩玉擅長作數(shù)字詩,她曾寫過一首詩,連用了十個“一”,但不給人以重復的感覺:
一花一柳一點磯,一抹斜陽一鳥飛。
一山一水一中寺,一林黃葉一僧歸。
勾畫了一幅“深秋僧人晚歸圖”。
而清代陳沆的一首詩,更勾畫了一幅意境幽遠的漁翁垂釣圖:
一帆一漿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
一俯一仰一頓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二、卓文君數(shù)字詩
古人將數(shù)詞人詩,成為佳話,而將數(shù)詞用在書信中,其表情達意又另有一番滋味。
相傳西漢時,卓文君與司馬相如成婚不久,司馬相如便辭別嬌妻去京城做官。癡情的卓文君朝思暮想,等待著丈夫的“萬金”家書。殊不知等了5年,等來的卻只是一封寫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的數(shù)字家書。聰穎過人的卓文君當然明白丈夫的意思,家書中數(shù)字無“億”,表示丈夫已對她“無意”了,只不過沒直說罷了。卓文君知丈夫已移情另有所愛,既悲且憤又恨,當即復書如下:
一別之后,兩地相思,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huán)從中拆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萬語千言道不盡,百無聊賴十憑欄。九重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國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里,榴花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四月間,枇把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三月桃花隨水流,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在卓文君的復信里,由一寫到萬,又由萬回到一,寫得明白如話,聲淚俱下,悲憤之情躍然紙上,司馬相如看了詩信,被深深打動了,激起了對妻子的思念,終于破鏡重圓。
(內容轉自數(shù)學經緯網)
當數(shù)學遇上古詩詞,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太神奇啦!
數(shù)字詩是將數(shù)字嵌入詩中,與其它詞語組合,全詩融為一個整體。詩人用“小學數(shù)數(shù)”的方式將鄉(xiāng)村美景一一道來,通俗易懂,仿若畫面就在眼前一般。數(shù)學找規(guī)律 雜數(shù)詩 百鳥歸巢圖 宋 ? 倫文敘 歸來一只復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石食。雜數(shù)詩是詩歌的一種體栽。有...
關于數(shù)學得詩句(關于數(shù)學的詩)
5.有關數(shù)學的古詩詞 《射雕英雄傳》里,郭靖黃蓉向瑛姑求助,瑛姑出題考校,關于幾道數(shù)學題,黃蓉就說了兩首數(shù)學詩。 (1)今有物不知其數(shù),三三數(shù)之剩二,五五數(shù)之剩三,七七數(shù)之剩二,問物幾何? 譯文:有一堆東西,不知道具體是多少個,只知道總數(shù)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這堆東西的數(shù)量。 黃蓉回答: ...
數(shù)學遇上古詩詞的詩詞
此篇題目為何是“百鳥”?詩中自有答案。兩個一、三個四、五個六、七個八之和即為百(1+1+3×4+5×6+7×8=100),這個規(guī)律你找到了嗎?3.《斷腸迷》宋 朱淑真 下樓來,金錢卜落;問蒼天,人在何方?恨王孫,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難留。悔當初,吾錯失口,有上交無下交。皂白何須問?
關于數(shù)字趣味數(shù)學的古詩有哪些(分享28首奇巧數(shù)字詩及詩謎)
同學們,你了解數(shù)字詩嗎?數(shù)字詩猶如一枝奇葩,在我國古代詩苑中格外的引人注目。數(shù)字本來是很抽象的,它給人們可能會產生一種單調、乏味的感覺,而詩歌卻是形象思維的,它給人一種情感的寄托。所以數(shù)字入詩,就別有一番情趣。下面跟著小編來看一下那些有趣的數(shù)字詩歌吧~數(shù)字詩1.《古謠》唐·王建...
關于數(shù)學的古詩詞
還使得整首詩更加生動有趣。這種巧妙的數(shù)字運用,不僅展現(xiàn)了古人的數(shù)學才華,也使詩歌更具藝術魅力。總之,《山村詠懷》以其獨特的形式和內容,成為了古詩詞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不僅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山村畫卷,更讓我們領略了數(shù)學與詩歌之間的美妙結合,以及古人對自然與生活的深刻感悟。
含有數(shù)學意境的古詩詞
《百鳥歸巢圖》便是如此。題目雖然只有四個字,但詩中卻隱藏著數(shù)字的秘密:“歸來一只復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石食。”通過巧妙的數(shù)字排列,詩中的數(shù)字之和正好等于100,這不僅增添了詩歌的趣味性,也展示了詩人卓越的數(shù)學才能。數(shù)字詩不僅限于簡單的數(shù)數(shù),更是一種藝術...
與“數(shù)學有關”的古詩詞有哪些?
出處:《蒙學詩》釋義:一個小孩,牽著媽媽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過去歇腳。4、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 出處:《元日》釋義:鞭炮響轉眼間一年己過,屠蘇酒暖...
形容”數(shù)學“的詩句?
4、古詩數(shù)學題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內幾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盡不差爭。三人共食一碗飯,四人共吃一碗羹。請問先生明算者,算來寺內幾多僧?賞析:詩句的意思是:寺內有三百六十四只碗,如果三個和尚共吃一碗飯,四個和尚共吃一碗羹,就每個和尚都有得吃,寺內共有和尚多少個?5、《...
有關數(shù)學的古詩趣題 注意了! 除了以碗知僧和李白喝酒
清代詩人徐子云: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內幾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盡不差爭.三人共食一碗飯,四人共吃一碗羹.請問先生名算者,算來寺內幾多僧.明代大數(shù)學家程大位著的《算法統(tǒng)宗》一書,有一道詩歌形式的數(shù)學應用題,叫百羊問題.甲趕羊群逐草茂,乙拽一羊隨其后,戲問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說無...
有沒有語文中古詩來反映生活中的數(shù)學的?
如果你說的可以作為例子的話,那么的確有一些。如: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需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說明要精益求精。如::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樓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年收出二年谷,三家有余四家足,舉目五六七里內,八九十幢高樓矗 清人王士禎《題秋江獨釣圖》...
相關評說:
珠山區(qū)腐蝕: ______ 以下摘自網絡: 一、古詩詞中應用問題的算術解法 1.雞兔同籠 雞兔同籠不知數(shù),三十五頭籠中露,看來腳有九十四,幾多雞兒幾多兔. 解假設兔雙腿向上,則地上都為雙足動物,則地上足數(shù)為35X2一70,天上共有94一70一24(足),所以兔數(shù)...
珠山區(qū)腐蝕: ______ ?《怨郎詩》【漢代】卓文君 一別之后,兩地相思, 說的是三四月,卻誰知是五六年. 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 九連環(huán)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 百般怨,千般念,萬般無奈把郎牽. 萬語千言道不盡,百無聊賴十憑欄.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 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 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 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 四月枇杷橫,我心對鏡心意亂. 三月桃花隨水流,二月風箏線兒斷,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為女我為男.
珠山區(qū)腐蝕: ______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珠山區(qū)腐蝕: ______ 兩個黃鸝鳴翠柳(兩),一行白鷺上青天(一).窗含西嶺千秋雪(千),門泊東吳萬里船(萬).碧玉裝成一樹高(一),萬條垂下綠絲絳(萬).
珠山區(qū)腐蝕: ______ 圓周率 沈致遠 像一篇讀不完的長詩 既不循環(huán) 也不枯竭 無窮無盡 永葆常新 數(shù)學家稱之為無理數(shù) 詩人贊之為有情人 道是無理卻有情 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率綿綿無絕期 (原載《詩刊》1997年第8期) 零贊 沈致遠 你自己一無所有 卻成十倍地賜予別人 難怪你這樣美 像中秋夜的一輪明月 (原載《銀河系》第25.26合期)
珠山區(qū)腐蝕: ______ 三三數(shù)之剩二, 五五數(shù)之剩三, 七七數(shù)之剩二, 問物幾何?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樹梅花廿一枝, 七子團圓月正半, 除百零五便得知.
珠山區(qū)腐蝕: ______ 假設原有酒X斗.遇一店,變成2X;遇一友,變成2X-1;遇兩店,變成4X-2;遇兩友,變成4X-3;遇三店,變成8X-6;遇三友,變成8X-7.由題:8X-7=0.X=7/8.原有酒7/8斗.
珠山區(qū)腐蝕: ______ 數(shù)遍豪杰在此家,學有所成何懼它.期心長盼風順過,望君慎思更復查.
珠山區(qū)腐蝕: ______ 關于學習的詩句: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2.不飽食以終日,不棄功于寸陰. 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4.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5、花兒還有重開日,人生沒有再少年. 6.一日無二晨,時間不重臨. 7.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8、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珠山區(qū)腐蝕: ______ 一別之后,二地相懸.雖說是三四月,誰又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huán)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道不完,百無聊賴十憑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