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曾幾《三衢道中》三衢道中的詩意賞析
曾幾〔宋代〕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譯文
本應(yīng)“梅子黃時雨”的淺夏,卻日日晴明。小溪泛到盡頭了,再繼續(xù)走山間的小路。
歸途綠陰冉冉,并不比來時路少。最妙的是又傳來了黃鸝鳥歡快的叫聲,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釋
梅子黃時: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節(jié)。
泛,乘船。盡,盡頭。
卻山行:再走山間小路。卻,再的意思。
陰:樹蔭。
不減:并沒有少多少,差不多。
黃鸝:黃鶯。
賞析
這是宋代詩人曾幾的一首詠淺夏詩。
曾幾(jī),出生書香門第。父親曾準(zhǔn),仁宗嘉祐八年進(jìn)士。大哥曾弼,三哥曾開宗徽宗崇寧二年(1103)進(jìn)士。二哥曾懋,哲宗元符三年進(jìn)士,累官至吏部尚書。
曾幾活了83歲,一生熱愛旅行,多寫山水詩,江西詩派代表人物,其弟子為偉大詩人陸游。陸游稱贊他說:“治經(jīng)學(xué)道之余,發(fā)于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
曾幾在呂本中“活法說”基礎(chǔ)上加以改進(jìn),以身體力行的方式,擺脫了江西詩派“只從典籍中尋找靈感、只注意技巧法度而產(chǎn)生的“脫空”現(xiàn)象,對陸游影響深遠(yuǎn)。這首詩就是詩人最杰出的代表作,也是身體力行一掃“脫空”之佳作。
這首詩最絕妙之處在于描寫詩中“四趣”,將一個詩意盎然的淺夏勾勒出來,迷人美麗,極富情思。
“梅子黃時日日晴”,交代了出游時間與天氣情況。“梅子黃時”,既交代了時間為初夏時節(jié),又暗示了一個多雨的季節(jié)到了。都說,“梅子黃時雨”,可是詩人遇見的卻是“日日晴”,這是“一趣”。
“小溪泛盡卻山行”,交代了出游的過程。“小溪泛盡”,既交代了先走水路,又與下文走山路“卻山行”相呼應(yīng),暗示了旅途的趣味之多,頗有陸游“山窮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又好像是對王維詩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另一種發(fā)揮。王維是小溪泛盡,坐下來看云。他卻繼續(xù)前行,進(jìn)入大山之中,頗有一種游興正濃的感覺。“小溪泛盡”,當(dāng)止而不止,繼續(xù)“山行”,這是“二趣”。
“綠陰不減來時路”,交代了出游回程所見到的美麗景色。“綠陰不減”,既交代了初夏綠陰冉冉的時節(jié),又為下文鳥聲出場埋下伏筆。“來時路”,是綠陰冉冉,歸去時,依然如此。這是“三趣”。
“添得黃鸝四五聲”,這一句是千古佳句,最為絕妙。既交代了歸途之所聞,又暗自點出了詩人的游興與心境。只有前“三趣”,似乎寡淡了些,加上這些小家伙的“四五聲”叫聲,這趣味才算剛剛好。這是最妙的“四趣”。
全詩沒有一個生僻字,也沒有僻韻,語言淺顯,近于白話,平實自然,而又清新活潑,明快暢達(dá)。看似平淡無奇,實則耐人尋味,回味無窮。一種不急不躁、優(yōu)游不迫的情態(tài)躍然紙上。
翁方綱在《石州詩話》中評價說:“茶山詩較放翁渾成自然”。
紀(jì)昀也曾以八字評價他的詩:“純以氣勝,意境亦闊”。
由此可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用在曾幾身上也是最合適不過的。一生愛旅行的詩人,用親身經(jīng)歷,為我們留下了一首首趣味盎然的詩篇,數(shù)百年后依然生動有趣,溫潤如初,點燃人們“豈無年少逐春心”的激情與夢想。
曾幾三衢道中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全詩賞析與翻譯曾幾三衢道...
3、賞析:五月的江南,正值梅子黃熟的季節(jié),也是多雨的季節(jié),但詩人卻遇到了連日的晴天。他坐著小船在溪水上游蕩,直到溪水的盡頭,然后決定沿山路步行回來。路上的綠蔭與來時相比,一點也沒有減少,而且在綠樹叢中,黃鸝的鳴叫聲此起彼伏,給他的旅途增添了更多的樂趣。這首詩是詩人在三衢道中的...
三衢道中古詩意思全解三衢道中古詩意思
2、原文: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3、詩詞賞析 《三衢道中》這首詩是曾幾游賞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作品再現(xiàn)了詩人游賞三衢山時的愉悅情景,抒寫了詩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見聞感受,流露了詩人對自然山水、對平淡生活的熱愛,自然,優(yōu)美,清新,明快。“...
三衢道中這個詩是什么意思
泛舟小溪,隨后又步行山路的愉快經(jīng)歷。3. 詩歌賞析:這首詩通過生動的描繪,展現(xiàn)了三衢道中的自然美景。詩人不僅描述了路途中綠陰蔥蔥的景象,還提到了黃鸝的幾聲鳴叫,為旅途增添了生機(jī)與樂趣。曾幾以簡潔的語言,將自己沿途的所見所聞娓娓道來,同時也透露出他對此趟旅行的濃厚興趣和內(nèi)心的愉悅。
三衢道中古詩意思全解三衢道中古詩翻譯
梅子黃時,日日晴朗,我乘小舟沿溪而行,直至溪水盡頭,復(fù)又踏上了山間小路。沿途的綠陰與來時相比并無減少,反而增添了幾聲黃鸝的清脆鳴叫,給歸途帶來了更多幽趣。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山間行走時的愉悅心情。《三衢道中》原文 南宋·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
曾幾三衢道中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全詩賞析與翻譯 曾幾三衢道...
這是一首紀(jì)行詩,寫詩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見聞感受。首句點明此行的時間,“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jié),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自然也為之一爽,游興愈濃。詩人乘輕舟泛溪而行,溪盡而興不盡,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個“卻”字,道出了他高漲的游興。三四句緊承“...
三衢道中古詩意思 三衢道中古詩意思全解
《三衢道中》曾幾 〔宋代〕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賞析 第一句“梅子黃時日日晴”點明此行的時間;第二句“小溪泛盡卻山行”道出了詩人高漲的游興;三四句“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緊承“山行”,渲染出詩人舒暢愉悅的情懷。全詩明快自然...
三衢道中古詩的意思是什么 三衢道中古詩原文
2、原文: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3、詩詞賞析 《三衢道中》這首詩是曾幾游賞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作品再現(xiàn)了詩人游賞三衢山時的愉悅情景,抒寫了詩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見聞感受,流露了詩人對自然山水、對平淡生活的熱愛,自然,優(yōu)美,清新,明快。
三衢道中古詩意思全解
1. 當(dāng)梅子熟透時,連日的晴朗天氣,讓人心情愉悅。乘坐小船沿溪而行,直至溪盡,再轉(zhuǎn)山路前行。山道兩旁的綠樹依舊繁茂,深林中黃鸝的鳴叫聲比來時更加動聽,增添了幾分幽靜的樂趣。2. 原詩《三衢道中》描述了曾幾在游歷浙江衢州三衢山時的景象。詩人描繪了行走在三衢道中的所見所感,表達(dá)了對自然...
古詩《三衢道中》的全文是什么
古詩《三衢道中》的全文是:三衢道中 (宋) 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譯文: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xù)前行。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
三衢道中古詩意思全解
《三衢道中》白話譯文如下:梅子黃熟時卻天天晴朗,我乘著小舟一直來到溪水的盡頭,又步行上山。路邊的綠陰與我來時的路上一樣濃郁,只是多了黃鸝鳥幾聲清脆的鳴叫。《三衢道中》是宋代詩人曾幾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寫山行所見景色和對旅途風(fēng)物的新鮮感受。首句抓住黃梅時節(jié)無雨反晴的反常...
相關(guān)評說:
昌黎縣圓弧: ______ 三衢道中 作者:曾幾 (宋代)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昌黎縣圓弧: ______ 三衢道中表達(dá)了作者愉快歡悅的心情.這是一首紀(jì)行詩,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的韻味.寫詩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見聞感受.全詩又全用景語,渾然天成.本詩描繪了...
昌黎縣圓弧: ______ 梅子黃時日日晴, 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 添得黃鸝四五聲. 梅子黃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卻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著小船游到了小溪的盡頭,回程正好走山路,現(xiàn)在看到的是一路綠蔭濃濃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綠蔭深處...
昌黎縣圓弧: ______ 三衢道中 《三衢道中》是南宋詩人曾幾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首句寫出行時間,次句寫出行路線,第三句寫綠陰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減登山時的濃郁,第四句寫黃鶯聲,路邊綠林中又增添了幾聲悅耳的黃鶯的鳴叫聲,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無窮的生機(jī)和意趣.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三衢道中 作者: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昌黎縣圓弧: ______[答案] 三衢道中 (宋)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睛,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背景: 曾幾(1084——1166)宋朝詩人,字吉甫,號茶山居士,贛州(今江西贛州市)人,是一位旅游愛好者.這首詩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 ...
昌黎縣圓弧: ______[答案] 原詩: 三衢(qú)道中 (宋)曾畿(ji)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故“綠陰不減來時路”才是正解
昌黎縣圓弧: ______ 三衢道中》 宋代 曾幾 原文: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譯文: 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xù)前行.山路上蒼翠的樹,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