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雜詩》原文 《己亥雜詩》全文
龔自珍·己亥雜詩
001
著書何似觀心賢?不奈巵言夜涌泉。百卷書成南渡后,先生續(xù)集再編年。
002
我馬玄黃盼日曛,關河不窘故將軍。百年心事歸平淡,刪盡蛾眉惜誓文。
003
罡風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臥九閽。終是落花心緒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004
此去東山又北山,鏡中強半尚紅顏。白云出處從無例,獨往人間竟獨還。
(余不攜眷屬仆從,雇兩車,以一車自載,一車載文集百卷出都)
005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006
亦曾橐筆侍鑾坡,午夜天風伴玉珂。欲浣春衣仍護惜,乾清門外露痕多。
007
廉鍔非關上帝才,百年淬厲電光開。先生宦后雄談減,悄向龍泉祝一回。
008
太行一脈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氣蹲。送我搖鞭竟東去,此山不語看中原。
(別西山)
009
翠微山在柘潭側,此山有情慘難別。薜荔風號義士魂,燕支土蝕佳人骨。
(別翠微山)
010
進退雍容史上難,忽收古淚出長安。百年綦轍低徊遍,忍作空桑三宿看。
(先大父宦京師,家大人宦京師,至小子,三世百年矣!以己亥歲四月二十三日出都)
011
祖父頭銜舊熲光,祠曹我亦試為郎。君恩夠向漁樵說,篆墓何須百字長。
(唐碑額有近百字者)
012
掌故羅胸是國恩,小胥脫腕萬言存。他年金匱如收采,來叩空山夜雨門。
013
出事公卿溯戊寅,云煙萬態(tài)馬蹄湮。當年筮仕還嫌晚,已哭同朝三百人。
014
頹波難挽挽頹心,壯歲曾為九牧箴。鐘簴蒼涼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瘖。
015
許身何必定夔皋,簡要清通已足豪。讀到嬴劉傷骨事,誤渠畢竟是錐刀。
016
棄婦丁寧囑小姑,姑恩莫負百年劬。米鹽種種家常話,淚濕紅裙未絕裾。
(有棄婦泣于路隅,因書所見)
017
金門縹緲廿年身,悔向云中露一鱗。終古漢家狂執(zhí)戟,誰疑臣朔是星辰?
018
詞家從不覓知音,累汝千回帶淚吟。惹得爾翁懷抱惡,小橋獨立慘歸心。
(吾女阿辛書馮延巳詞三闋,日日誦之,自言能識此詞之旨,我竟不知也)
019
卿籌爛熟我籌之,我有忠言質幻師:觀理自難觀勢易,彈丸壘到十枚時。
(道旁見鬻戲術者,因贈)
020
消息閑憑曲藝看,考工文字太叢殘。五都黍尺無人校,搶攘廛間一飽難。
(過肆市有感)
021
滿擬新桑遍冀州,重來不見綠云稠。書生挾策成何濟?付與維南織女愁。
(曩陳北直種桑之策于畿輔大吏)
022
車中三觀夕惕若,七歲靈文電熠若。懺摩重起耳提若,三普貫珠累累若。
(余持陀羅尼已滿四十九萬卷,乃新定課程,日頌普賢、普門、普眼之文)
023
荒村有客抱蠹魚,萬一談經(jīng)引到渠。終勝秋燐無姓氏,沙渦門外五尚書。
(逆旅夜聞讀書聲,戲贈)
024
誰肯栽培木一章?黃泥亭子白茅堂。新蒲新柳三年大,便與兒孫作屋梁。
(道旁風景如此)
025
椎埋三輔飽于鷹,薛下人家六萬增。半與城門充校尉,誰將斜谷械陽陵?
026
逝矣斑騅罥落花,前村茅店即吾家。小橋報有人癡立,淚潑春簾一餅茶。
(出都日,距國門已七里,吳虹生同年立橋上候余過,設茶,灑淚而別)
027
秀出天南筆一支,為官風骨稱其詩。野棠花落城隅晚,各記春驄戀縶時。
(別石屏朱丹木同年雘。丹木以引見入都,為予治裝,與予先后出都)
028
不是逢人苦譽君,亦狂亦俠亦溫文。照人膽似秦時月,送我情如嶺上云。
(別黃蓉石比部玉階。蓉石,番禺人)
029
觥觥益陽風骨奇,壯年自定千首詩。勇于自信故英絕,勝彼優(yōu)孟俯仰為。
(別湯海秋戶部鵬)
030
事事相同古所難,如鶼如鰈在長安。從今兩戒河山外,各逮而孫盟不寒。
(光州吳虹生葆晉,與予戊寅同年,己丑同年,同出清苑王公門,殿上試同不及格,同官內(nèi)閣,同改外,同日還原官)
031
本朝閩學自有派,文字醰醰多古情。新識晉江陳戶部,談經(jīng)頗似李文貞。
(別陳頌南戶部慶鏞)
032
何郎才調(diào)本孿生,不據(jù)文家為弟兄。嗜好畢同星命異,大郎尤貴二郎清。
(別道州何子貞紹基,子益紹業(yè)兄弟。近是孿生,皆據(jù)質家為兄弟)
033
少慕顏曾管樂非,胸中海岳夢中飛。近來不信長安隘,城曲深藏此布衣。
(別會稽少白山人潘諮)
034
猛龍當年入海初,婆娑曾否有倉佉?只今曠劫重生后,尚識人間七體書。
(別鎮(zhèn)國公容齋居士。居士睿親王子,名裕恩,好讀內(nèi)典,遍識額納特珂克、西藏、西洋、蒙古、回部及滿漢字,又校訂全藏,凡經(jīng)有新舊數(shù)譯者,皆訪得之,或校歸一是,或兩存之,或三存之,自釋典入震旦以來,未曾有也)
035
丱角春明入塾年,丈人摩我道嶄然。恍從魏晉紛紜后,為溯黃農(nóng)浩渺前。
(別大興周丈之彥)
036
多君媕雅數(shù)論心,文字緣同骨肉深。別有樽前揮涕語,英雄遲暮感黃金。
(別王秋畹大令繼蘭,秋畹,濟寧人)
037
三十年華四牡腓,每談宦轍壯懷飛。樽前第一傾心聽,兕甲樓船海外歸。
(別直隸布政使同年托公。公名托渾布,蒙古人)
038
五十一人皆好我,八公送別益情親。他年臥聽除書罷,冉冉修名獨傷神。
(別南豐劉君良駒、南海桂君文耀、河南丁君彥儔、云南戴君綗孫、長白奎君綬、閩黃君驤云、江君鴻升、棗強布君際桐。時己丑同年留京五十一人,匆匆難遍別,八君即握手一為別者也。吳虹生已見前)
039
朝借一經(jīng)覆以簦,暮還一經(jīng)龕已燈。龍華相見再相謝,借經(jīng)功德龍泉僧。
(別龍泉寺僧唯一。唯一,施南人)
040
北方學者君第一,江左所聞君畢聞。土厚水深詞氣重,煩君他日定吾文。
(別許印林孝廉瀚。印林,日照人)
041
子云識字似相如,記得前年隔巷居。忙殺奚童傳搨本,一行翠墨一封書。
(別吳子苾太守式芬。子苾,海豐人)
042
夾袋搜羅海內(nèi)空,人才畢竟恃宗工。笥河寂寂覃溪死,此席今時定屬公。
(別徐星伯前輩松。星伯,大興人)
043
聯(lián)步朝天笑語馨,佩聲耳畔尚泠泠。遙知下界覘乾象,此夕銀潢少客星。
(別共事諸宗室)
044
毫霜擲罷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何敢自矜醫(yī)國手,藥方只販古時丹。
(己丑殿試,大指祖王荊公上任宗皇帝書)
045
眼前二萬里風雷,飛出胸中不費才。枉破期門佽飛膽,至今駭?shù)烙鱿苫亍?br />(記己丑四月二十八日事)
046
彤墀小立綴鹓鸞,金碧初陽當畫看。一隊佽飛爭識我,健兒身手此文官。
047
終賈華年氣不平,官書許讀興縱橫。荷衣便識西華路,至竟蟲魚了一生。
048
萬事源頭必正名,非同綜核漢公卿。時流不沮狂生議,側立東華儜佩聲。
(官內(nèi)閣日,上書大學士,乞到閣看本)
049
東華飛辯少年時,伐鼓撞鐘海內(nèi)知。牘尾但書臣向校,頭銜不稱閷其詞。
(再國史館日,上書總裁,論西北塞外部落源流,山川形勢,定《一統(tǒng)志》之疏漏,初五千言,或曰:非所職也。乃上二千言)
050
千言只作卑之論,敢以虛懷測上公?若問漢朝諸配享,少牢乞附孫叔通。
(在禮部上書堂上官,論四司政體宜沿宜革三千言)
051
客星□□照天潢,許署頭銜著作郎。翠墨未干仙字蝕,云煙半榻掖門旁。
(官宗人府,奉旨充玉牒館纂修官,予草剏章程,未竟其事,改官去)
052
齒如編貝漢東方,不學咿嚘況對揚。屋瓦自驚天自笑,丹毫圓折露華瀼。
(予每侍班引薦,奏履歷,同官或代予悚息。丁酉春,京察一等引見,蒙記名)
053
半生中外小回翔,樗丑翻成戀太陽。揮手唐朝八司馬,頭銜老署退鋒郎。
(選授楚中一司馬矣,不就,供職祠曹如故)
054
科以人重科益重,人以科傳人可知。本朝四十九科矣,搜集科名意在斯。
(八歲,得就登科錄讀知,是搜集二百年科名掌故之始)
055
手校斜方百葉圖,官書似此古今無。只今絕學真成絕,冊府蒼涼六幕孤。
(程大理同文修會典,其理藩院一門及青海西藏各圖,屬予校理,是為天地東西南北之學之始。大理沒,予撰蒙古圖志竟不成)
056
孔壁微茫墜緒窮,笙歌絳帳啟宗風。至今守定東京本,兩廡如何闕馬融?
(戊子歲,成尚書序大義一卷,太誓答問一卷,尚書馬氏家法一卷)
057
姬周史統(tǒng)太銷沈,況復炎劉古學瘖。崛起有人扶左氏,千秋功罪總劉歆。
(癸巳歲,成左氏春秋服杜補義一卷,其劉歆竄益左氏顯然有跡者,為左氏決疣一卷)
058
張杜西京說外家,斯文吾述段金沙。導河積石歸東海,一字源流奠萬嘩。
(年十有二,外王父金壇段先生授以許氏部目,是平生以經(jīng)說字、以字說經(jīng)之始)
059
端門授命有云礽,一脈微言我敬承。宿草敢祧劉禮部,東海絕學在毘陵。
(年二十有八,始從武進劉申受受公羊春秋,近歲成春秋決事)
060
華年心力九分殫,淚漬蟫魚死不干。此事千秋無我席,毅然一炬為歸安。
(抱功令文二千篇,見歸安姚先生學塽,先生初獎惜之,忽正色曰:"我聞著墨不著筆,汝文筆墨兼用。"乃自燒功令文)
061
軒后孤虛縱莫尋,漢官戊己兩言深。著書不為丹鉛誤,中有風雷老將心。
(定裴骃史記集解之誤,為孤虛表一卷,古今用兵孤虛圖說一卷)
062
古人制字鬼神泣,后人識字百憂集。我不畏鬼復不憂,靈文夜補秋燈碧。
(常恨許叔重見古文少,據(jù)商周彝器秘文,說其形義,補說文一百四十七字,戊戌四月書成)
063
經(jīng)有家法夙所重,詩無遠詁獨不用。我心即是四始心,泬寥再發(fā)姬公夢。
(為詩非序、非毛、非鄭各一卷。予說詩以涵泳經(jīng)文為主,于古文、毛、今文三家,無所尊,無所廢)
064
熙朝仕版快茹征,五倍金元十倍明。揚扢千秋儒者事,漢官儀后一書成。
(年十四,始考古今官制,近成漢官損益上下二篇,百王易從論一篇,以竟髫年之志)
065
文侯官冕聽高歌,少作精嚴故不磨。詩漸凡庸人可想,側身天地我蹉跎。
(詩編年始嘉慶丙寅,終道光戊戌,勒成二十七卷)
066
西京別火位非高,薄有遺聞瑣且勞。只算初識鏡背字,敢陳法物詁球刀。
(為典客道古錄、奉常道古錄各一卷)
067
十仞書倉郁且深,為夸目錄散黃金。吳回一怒知天意,無復龍威禹穴心。
(年十六,讀四庫提要,是平生為目錄之學之始,壬午歲,不戒于火,所搜羅七閣未收之書,燒者什八九)
068
北游不至獨石口,東游不至盧龍關。此記游耳非著作,馬蹄蹀躞書生孱。
(東至永平境,北至宣化境,實未覩東北兩邊形勢也,為紀游合一卷)
069
吾祖平生好孟堅,丹黃鄭重萬珠圓。不才竊比劉公是,請肄班香再十年。
(為漢書補注不成,讀漢書,隨筆得四百事。先祖匏伯公,批校漢書,家藏凡六七通,又有手抄本)
070
麟經(jīng)斷爛炎劉始,幸有蘭臺聚秘文。解道何休遜班固,眼前同志只朱云。
(癸巳歲,成西漢君臣稱春秋之義考一卷,助予整齊之者,同縣朱孝廉以升)
071
剔彼高山大川字,薄我玉篋金扃中。從此九州不光怪,羽陵夜色春熊熊。
(年十七,見石鼓,是收石刻之始。撰金石通考五十四卷,分存、佚、未見三門,書未成,成羽琌山金石墨本記五卷。郭璞云:“羽陵,即羽琌也”)
072
少年薄錄睨千秋,過目云煙浩不收。一任湯湯淪泗水,九金萬祀屬成周。
(撰羽琌之山典寶記二卷)
073
奇氣一縱不可闔,此是借瑣耗奇法。奇則耗矣瑣未休,眼前臚列成五岳。
(為鏡苑一卷,瓦韻一卷,輯官印九十方為漢官拾遺一卷,泉文記一卷)
074
登乙科則亡姓氏,官七品則亡姓氏。夜奠三十九布衣,秋燈忽吐蒼虹氣。
(撰布衣傳一卷,起康熙迄嘉慶,凡三十九人)
075
不能古雅不幽靈,氣體難躋作者庭。毀殺流傳遺下女,自障紈扇過旗亭。
(年十九,始倚聲填詞,壬午歲勒為六卷,今頗悔存之)
076
文章合有老波瀾,莫作鄱陽夾漈看。五十年中言定驗,蒼茫六合此微官。
(庚辰歲,為西域置行省議、東南罷番舶議兩篇,有謀合刊之者)
077
厚重虛懷見古風,車裀五度照門東。我焚文字公焚疏,補紀交情為紀公。
(壬辰夏,大旱,上求直言。大學士蒙古富公俊五度訪之,予手陳當世急務八條,公讀至汰冗濫一條,動色以為難行,余頗欣賞。予不存于集中)
078
狂禪辟盡禮天臺,棹臂琉璃屏上回。不是瓶笙花影夕,鳩摩枉譯此經(jīng)來。
(丁酉九月二十三夜,不寐,聞茶沸聲,披衣起,菊影在屏,忽證法華三昧)
079
手捫千軸古瑯玕,篤信男兒識字難。悔向侯王作賓客,廿篇鴻烈贈劉安。
(某布政欲撰吉金款識,屬予為之。予為聚拓本穿穴群經(jīng),極談古籀形義,為書十二卷。俄布政書來請絕交,書藏何子貞家)
080
夜思師友淚滂沱,光影猶存急網(wǎng)羅。言行較詳官閥略,報恩如此疚心多。
(近撰平生師友小記百六十一
081
歷劫如何報佛恩?塵塵文字以為門。遙知法會靈山在,八部天龍禮我言。
(佛書入震旦以后,校讎者稀,乃為龍藏考證七卷;又以妙法蓮華經(jīng)為北涼宮中所亂,乃重定目次,分本跡二部,刪七品,存廿一品,丁酉春勒成)
082
龍樹靈根派別三,家家楖栗不能擔。我書喚作三椏記,六祖天臺共一龕。
(近日述天臺家言為三普銷文記三卷,又撰成龍樹三椏記)
083
只籌一纜十夫多,細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穈太倉粟,夜聞邪許淚滂沱!
(五月十二日抵淮埔作)
084
白面儒冠已問津,生涯只羨五侯賓。蕭蕭黃葉空村畔,可有擁書閉戶人?
085
津梁條約遍南東,誰遣藏春深塢逢?不枉人呼蓮幕客,碧紗幮護阿芙蓉。
(阿,讀如人疴之疴,出續(xù)本草)
086
鬼燈對對散秋螢,落魄參軍淚眼熒。何不專城花縣去?春眠寒食未曾醒。
087
故人橫海拜將軍,側立南天未蕆勛。我有陰符三百字,蠟丸難寄惜雄文。
088
河干勞問又江干,恩怨他時邸報看。怪道烏臺牙放早,幾人怒馬出長安。
089
學羿居然有羿風,千秋何可議逢蒙?絕憐羿道無消息,第一親彎射羿功。
090
過百由旬煙水長,釋迦老子怨津梁。聲聞閉眼三千劫,悔慕人天大法王。
091
北俊南孊氣不同,少能炙轂老能聰。可知銷盡勞生骨,即在方言兩卷中。
(凡騶卒謂予燕人也,凡舟子謂予吳人也,其有聚而轇轕者,則兩為之舌人以通之)
092
不容水部賦清愁,新?lián)硌榔彀萘泻睢N姨婷坊ㄉ铐灦\:明年何遜守揚州。
(同年何亦民俊,時以知府銜駐黃河)
093
金鑾并硯走龍蛇,無分同探閬苑花。十一年來春夢冷,南游且吃玉川茶。
(同年盧心農(nóng)元良,時知甘泉)
094
黃金脫手贈椎埋,屠狗無悰百計乖。僥幸故人仍滿眼,猖狂乞食過江淮。
(過江淮間不困戹,何亦民、盧心農(nóng)兩君力也)
095
大宇東南久寂寥,甄陀羅出一枝簫。簫聲容與渡淮去,懷上魂須七日招。
(袁浦席上有限韻賦詩者,得簫字,敬賦三首)
096
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誰分蒼涼歸棹后,萬千哀樂聚今朝。
097
天花拂袂著難銷,始愧聲聞力未超。青史他年煩點染:定功四紀遇靈簫。
098
一言恩重降云霄,魔劫成塵感不銷。未免初禪怯花影,夢回持偈謝靈簫。
099
能令公慍公復喜,揚州女兒名小云。初弦相見上弦別,不曾題滿杏黃裙。
100
坐我三熏三沐之,懸崖撒手別卿時。不留后約將人誤,笑指河陽鏡里絲。
101
美人才調(diào)信縱橫,我亦當筳拜盛名。一笑勸君輸一著,非將此骨媚公卿。
(友人訪小云于杭州,三至不得見,慍矣,箴之)
102
網(wǎng)羅文獻吾倦矣,選色談空習性存。江淮狂生知我者,綠□百字銘其言。
(讀某人與友人書,即書其后)
103
梨園爨本募誰修?亦是風花一代愁。我替尊前深惋惜,文人珠玉女兒喉。
(元人百種,臨川四種,悉遭伶師竄改,昆曲鄙俚極矣,酒座中有征歌者,予輒撓阻)
104
河汾房杜有人疑,名位千秋處士卑。一事平生無齮齕:但開風氣不為師。
(予平生不蓄門弟子)
105
生還重喜酹金焦,江上騷魂亦可招。隔岸故人如未死,清樽讀曲是明朝。
106
西來白浪打旌旗,萬舶安危總未知。寄語瞿塘江上賈,收帆好趁順風時。
107
少年攬轡澄清意,倦矣應憐縮手時。今日不揮閑涕淚,渡江只怨別蛾眉。
108
六月十五別甘泉,是夕丹徒風打船。風定月出半江白,江上女郎眠未眠?
109
四海流傳百軸刊,皤皤國老尚神完。談經(jīng)忘卻三公貴,只作先秦伏勝看。
(重見予告大學士阮公于揚州)
110
蜀岡一老抱哀弦,閱盡詞場意惘然。絕似琵琶天寶后,江南重遇李龜年。
(重晤秦敦夫編修恩復)
111
家公舊治我曾游,只曉梅邨與鳳洲。收拾遺文浩無涘,東南一部小陽秋。
(太倉邵子顯輯太倉先哲叢書八帙,起南宋迄乾隆中,使予序)
112
七里虹橋腐草腥,歌鐘詞賦兩飄零。不隨天市為消長,文字光芒聚德星。
(時上元蘭君、太倉邵君,為揚州廣文;魏默深舍人、陳靜蓭博士喬揚州;又晤秦玉笙、謝夢漁、劉楚楨、劉孟瞻四孝廉,楊季子都尉)
113
公子有德宜置諸,有德公子毋忘諸。我方乞□忽誦此,箴銘磊落肝脾虛。
114
詩人瓶水與謨觴,郁怒清深兩擅場。如此高才勝高第,頭銜追贈薄三唐。
(郁怒橫逸,舒鐵云瓶水齋之詩也;清深淵雅,彭甘亭小謨觴館之詩也。兩君死皆一紀矣)
115
荷衣說藝斗心兵,前輩須眉照座清。收拾遺聞歸一派,百年終恃小門生。
(少時所交多蒼老,于乾隆庚辰榜過從最親厚,次則嘉慶己謂,多談藝之士。兩科皆大興朱文正為總裁官)
116
中年才子躭絲竹,儉歲高人厭薜蘿。兩種情懷皆可諒,陽秋貶筆未宜多。
117
姬姜古妝不如市,趙女輕盈躡銳屐。侯王宗廟求元妃,徽音豈在纖厥趾?
118
麟趾褭蹄式可尋,何須番舶獻其琛?漢家平淮書難續(xù),且仿齊梁鑄餅金。
(近世行用番錢,以為攜挾遍也,不知中國自有餅金,見《南史·諸彥回傳》,又見韓偓詩)
119
作賦曾聞紙貴夸,誰令此紙遍京華?不行官鈔行私鈔,名目何人餉史家?
120
促柱危弦太覺孤,琴邊倦眼眄平蕪。香蘭自判前因誤,生不當門也被除。
121
荒青無縫種交加,月費牛溲定幾車?只是場師消遣法,不求秋實不看花。
(所僦寓有治圃者,戲贈)
122
六朝古黛夢中衡,無福秦淮放棹行。想見鐘山兩才子,詞鋒落月互縱橫。
(欲如江寧,不果,亦不得見馬湘帆戶部、馮晉漁比部兩同年消息)
123
不論鹽鐵不籌河,獨倚東南涕淚多。國賦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勝栽禾?
124
殘客津梁握手欷,多君鄭重問烏衣。故家自怨風流歇,肯罵無情燕子飛。
(重晤段君果行、沈君錫東于逆旅,執(zhí)手言懷。兩君,家大人舊賓客也)
125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過鎮(zhèn)江,見賽玉皇及風神雷神者,禱詞萬數(shù)。道士乞撰青詞)
126
不容兒輩妄談兵,鎮(zhèn)物何妨一矯情。別有狂言謝時望:東山妓即是蒼生。
127
漢代神仙玉作堂,六朝文苑李男香。過江子弟傾風采,放學歸來祀衛(wèi)郎。
128
黃河女直徙南東(金明昌元年),我道神功勝禹功。安用迂儒談故道,犁然天地劃民風。
(渡黃河而南,天異色,地異氣,民異情)
129
陶潛詩喜說荊軻,想見停云發(fā)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俠骨恐無多。
(舟中讀陶潛,詩三首)
130
陶潛酷似臥龍豪(語意本辛棄疾),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
131
陶潛磊落性情溫,冥報因他一飯恩。頗覺少陵詩吻薄,但言朝叩富兒門。
132
將左晨星一炬存,魚龍光怪百千吞。迢迢望氣中原夜,又有湛盧劍倚門。
(江陰見李申耆丈、蔣丹棱秀才。丹棱,申耆之門人也)
133
過江籍甚顏光祿,又作山中老樹看。賴是元龍樓百尺,雄談夜半斗牛寒。
(陳登之別駕座上,重晤盛午洲光祿)
134
五十一人忽少三,我聞隕涕江之南。篋中都有舊墨跡,從此襲以玫瑰函。
(聞都中狄廣宣侍御、蘇賓嵎吏部、夏一卿吏部三同年忽然死矣)
135
偶賦凌云偶倦飛,偶然閑慕遂初衣。偶逢錦瑟家人問,便說尋春為汝歸。
136
萬卷書生颯爽來,夢中喜極故人回。湖山曠劫三吳地,何日重生此霸才?
(夢顧千里有作。憶己丑歲與君書,定五年相見,君報書云:“敢不忍死以待。”予竟爽約。君以甲午春死矣)
137
故人有子尚饘粥,抱君等身大著作。劉向而后此大宗,豈同陳晁竟目錄。
(千里著《思過齋筆記》,校定六籍、百家,提其文字,且生陳、晁后七百載,目錄方駕陳潮,亦足豪矣。嗣君守父書,京師傳聞誤也)
138
今日閑愁為洞庭,茶花凝想吐芳馨。山人生死無消息,夢斷查灣一角青。
(擬尋洞庭山舊游,不果,亦不得葉山人昶消息)
139
玉立長身宋廣文,常州重到忽思君。遙憐屈賈英靈地,樸學奇才張一軍。
(奉懷宋于庭丈作。于庭投老德楚南一令,奇才樸學,二十年前目君語,今無以易也)
140
太湖七十溇為墟,三泖圓斜各有初。恥與蛟龍竟升斗,一編聊獻郟僑書。
(陳吳中水利策于同年裕魯山布政。郟瞧,郟亶之子,父子皆著三吳水利書)
141
鐵師講經(jīng)門徑仄,鐵詩念佛頗得力。似師畢竟勝狂禪,師今遟我蓮花國。
(江鐵君沅是予學佛第一導師,先予歸一年逝矣。千劫無以酬德,祝其疾生凈土)
142
少年哀艷雜雄奇,暮氣頹唐不自知。哭過支硎山下路,重鈔梅冶一奩詩。
(舅氏段右白,葬支硎山,平生詩晚年自涂乙盡。予抱其《梅冶軒集》一卷)
143
溫良阿者淚漣漣,能說吾家六十年。見面恍疑悲母在,報恩祝乳后昆賢。
(金媼者,嘗保抱予者也。重見于吳中,年八十有七。阿者,出《禮記·內(nèi)則》,今本誤為可者。悲母,出《本生心地觀經(jīng)》)
144
天教梼杌降家門,骨肉荊榛不可論。賴是本支調(diào)護力,若敖不餒怙深恩。
(到秀水縣重見七叔父作)
145
徑山一疏吼寰中,野燒蒼涼悼達公。何處復求龍象力,金光明照浙西東。
(明紫柏大師刻《大藏》,版在徑山,康熙中,由徑山遷嘉興之愣嚴寺。今十不存四矣。求天臺宗各書印本,亦無所得)
146
有明像法披猖后,荷擔如來兩尊宿。龍樹馬鳴齊現(xiàn)身,我聞大地獅子吼。
(拜紫柏、藕益兩大師像)
147
道場馣馤雨花天,長水宗風在目前。一任揀機參活句,莫將文字換狂禪。
(示愣嚴講主逸云。講主新刻明人《愣嚴宗通》)
148
一脈靈長四葉貂,談經(jīng)門祚郁岧嶤。儒林幾見傳苗裔?此伏高郵冠本朝。
(仿嘉興太守王子仁。子仁,文肅公曾孫,石臞孫,吾師文簡公子)
149
只將愧汗?jié)袢R衣,毀極堂堂歲月遲。世事滄桑心事定,此生一跌莫全非。
(于七月初九日到杭州,家大人十年七十有三,倚門望久矣)
150
里門風俗尚敦龐,年少爭為齒德降。桑梓溫恭名教始,天涯何處不家江?
(家大人扶杖出游,里少年皆起立)
151
小別湖山劫外天,生還如證第三禪。臺宗晤后無來去,人道蒼茫十四年。
152
浙東雖秀太輕孱,北地雄奇或獷頑。踏遍中華窺兩戎,無雙畢竟是家山。
153
親朋歲月個蕭閑,情話纏綿禮數(shù)刪。喜盡東華塵土否?一秋十日九湖山。
154
高秋那得吳虹生,成軺西子湖邊行。一丘一壑我前導,重話東華送我情。
(時已知浙中兩使者消息,非吳虹生也。祝其他日使車蒞止耳)
155
除卻虹生憶黃子,曝衣忽見黃羅衫。文章風誼細評度,嶺南何減江之南?
156
家住錢塘四百春,匪將門閥傲江濱。一州典故閑征遍,撰杖觀濤得幾人?
(八月十八日侍家大人觀潮)
157
問我清游何日最?木樨風外等秋潮。忽有故人心上過,乃是虹生與子瀟。
(吳虹生及固始蔣子瀟孝廉也)
158
靈鷲高華夜吐云,山凹指點舊家墳。千秋名教吾誰愧?愧讀羲之誓墓文。
(表弟吳鷲云,先世丙舍在靈鷲下,繪圖乞一詩,時予不至先慈殯宮十四年矣)
159
鄉(xiāng)國論文集古歡,幽人三五薜蘿看。從知閬苑桃花色,不及溪松耐歲寒。
(晤曹葛民籀、徐問蘧茂、王雅臺熊吉、陳覺庵春曉諸君)
160
眼前石屋著書象,三世十方齊現(xiàn)身。各搦著書一枝筆,各有洞天石屋春。
(葛民以畫象乞題,為說假觀偈)
161
如何從假入空法,君亦莫問我莫答。若有自性互不成,互不成者誰佛剎?
(為西湖僧講《華嚴》一品竟,又說此偈)
162
振綺堂中萬軸書,乾嘉九野有誰如?季方玉粹元方死,握手城東問蠹魚。
(汪小米舍人死矣,見其哲弟又村員外)
163
與吾同祖硯北者(先曾祖晚號硯北老人),仁愿如兄壯歲亡。從此與誰談古處?馬婆巷外立斜陽。
(吊從兄竹樓)
164
醰醰諸老愜瞻衣,父齒隨行亦未稀。各有清名聞海內(nèi),春來各自典朝衣。
(時鄉(xiāng)先輩在籍,科目、年齒與家大人頡頏者五人:姚亮甫、陳堅木兩侍郎,張云巢鹺使,張靜軒、胡書農(nóng)兩學士)
165
我言送客非佛事,師言不送非佛智。雙照送是不送是,金光大地喬松寺。
(重見慈風法師予喬松庵。叩以臺宗疑義,聾不答。送予至山門,予辭,師正色曰:是佛法)
166
震旦狂禪沸不支,一燈慧命續(xù)如絲。靈山未歇宗風歇,已過龐家日眚時。
(錢□庵居士死矣,得其晚年所著《宗氾》二卷)
167
曩向真州訂古文,飛龍滂熹折紛紜。經(jīng)生家法從來異,拓本模糊且餉君。
(在京師,阮蕓臺師屬為齊侯中□二壺釋文。茲吾師覓六舟僧手拓精本,分寄徐問蘧,屬別釋一通。因柬問蘧)
168
閉門三日了何事?題圖祝壽諛人
我馬玄黃盼日曛,關河不窘故將軍。百年心事歸平淡,刪盡蛾眉惜誓文。
您說的是己亥雜詩?,應該是吧.很多的哦.一共315首啦
這里不夠列的,給你鏈接,你點擊看吧。
http://baike.baidu.com/view/63214.htm?fr=ala0_1_1
己亥雜詩名篇選析
這首詩是《己亥雜詩》中的一首,描繪了詩人離京時的復雜情感。詩中既有對離別愁緒的抒發(fā),也有對未來的希望和對國家的眷戀。詩人通過“浩蕩離愁”、“吟鞭東指”、“落紅”等意象,展現(xiàn)了深沉的情感和遠大的志向。“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以落花自比,雖然離開官場,但心系國家,...
讀音 已亥雜詩
jǐ hài zá shī 一、出處 清代詩人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二、作品簡介 《己亥雜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1792-1841)創(chuàng)作的一組詩集。本詩是一組自敘詩,寫了平生出處、著述、交游等,題材極為廣泛。龔自珍所作詩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評清王朝的腐敗,洋溢著愛國熱情。三、作品原文 己亥雜詩 其...
古詩《己亥雜詩》(其五)的大概意思
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五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浩蕩離愁”,指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限。“吟鞭”指詩人馬鞭。“東指”指東方故里。“天涯”指離京都遙遠。“落紅”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愛國情懷的志士。“花”...
意難平出處
出自《己亥雜詩》。全文是:我點高香敬神明,撫我心中意難平。再把高香舉過頭,怨我不染人間愁。釋義:表達了自己當前的意愿,已經(jīng)沒有辦法自己控制了,所以把所有的訴求寄托到神明的力量上。才生出了拜神明的想法,我點起了高香敬所有的算神明,希望可以抵消我心里的意難平的事情。再次把高香舉過頭頂...
己亥雜詩句首中的“離愁”怎么理解?
離愁指的是作者辭官回鄉(xiāng)途中對親朋好友的思念之情。己亥雜詩句首中的“離愁”,這里的“離愁”不僅是憤然辭官回家所產(chǎn)生的對親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更是離別京城,離別自己的事業(yè),離別自己賴以報國的崗位的那種悲苦心緒,是一種極其復雜的心情。這是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原文如下:浩蕩離愁...
龔自珍的已亥雜詩的意境
已亥雜詩(其125)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是自傳式的大型組詩,是宋末汪元量以后這一詩歌體式的新發(fā)展。程金鳳評贊說:“行間璀璨,吐屬瑰麗”,“聲情沉烈,悱惻遒上,如萬玉哀鳴。”這和青喬《咄咄吟》內(nèi)容集中反映...
《己戌雜詩》內(nèi)容是什么?
己亥雜詩·其五 [ 清 ]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己亥雜詩的原文和翻譯!!!O(∩_∩)O~O(∩_∩)O謝謝
《已亥雜詩》龔自珍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翻譯:詩的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中國形勢的看法。“萬馬齊喑”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tǒng)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到處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xiàn)實狀況。“風雷”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比...
《己亥雜詩》意思
《己亥雜詩》意思如下:離別的愁緒如同浩蕩的江水,涌流不息,映照著夕陽西下的白日。我揮舞馬鞭,向東望去,指尖所指之處便是天涯海角。凋零的花朵并非無情的存在,它們在化為春泥后更能滋養(yǎng)和保護新的花朵。整首詩表達了詩人辭官離京時對京城的眷戀和離別的愁緒,同時也寄托了他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己亥雜詩怎么寫作文
1. 【己亥雜詩怎沒寫】 已亥雜詩 (一)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釋] 1.這是《已亥雜詩》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國.2.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3.恃(shì):依靠.4.喑(yīn):啞.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究:終究、畢竟...
相關評說:
新化縣徑節(jié): ______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中“風雷”的意思是什么——答:刮風打雷,比喻革命風暴. 【作品出處】 出自清代詩人龔自珍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己亥雜詩》中的第125首.這首詩以祈禱天神的口吻,呼喚著風雷般的變革,以打...
新化縣徑節(jié): ______ 譯文:只有依靠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煥發(fā)勃勃生機,然而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終究是一種悲哀.我奉勸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規(guī)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原文: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出自清代龔自珍的《己亥雜詩》的第125首.
新化縣徑節(jié): ______ 浩蕩離愁白日斜,呤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翻譯 滿懷離愁而對夕陽西下,鳴鞭東指從此浪跡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鮮花. 擴展資料 己亥雜詩 《己亥雜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1792-1841)創(chuàng)作的一組詩集.本詩是一組自敘詩,寫了平生出處、著述、交游等,題材極為廣泛,其中第125首《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被中國中小學語文課本六年級下冊(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滬教版)收錄,以及五年級下冊(北師大版)收錄,七年級下冊(2017版)還有一首《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龔自珍所作詩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評清王朝的腐敗,洋溢著愛國熱情. 參考資料己亥雜詩_搜狗百科
新化縣徑節(jié): ______ 八年級下冊己亥雜詩①(之五)(清)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②吟鞭東指即天涯.③落紅不是無情物,④化作春泥更護花.⑤注釋:①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 年.②浩蕩:這里形...
新化縣徑節(jié): ______[答案] 《己亥雜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創(chuàng)作的一組詩集
新化縣徑節(jié): ______ 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五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浩蕩離愁”,指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限. “吟鞭”指詩人馬鞭.“東指”指東方故里.“天涯”指離...
新化縣徑節(jié): ______ 浩蕩離愁白日斜(現(xiàn)在讀xiá)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注釋】 1.浩蕩離愁: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限. 2.吟鞭:詩人的馬鞭.吟:指吟詩. 東指:東方故里. 天涯:指離...
新化縣徑節(jié): ______[答案] 已亥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新化縣徑節(jié): ______ 《己亥雜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創(chuàng)作的一組詩集.己亥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這一年作者48歲,因厭惡仕途,辭官離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屬,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寫了315首七絕,總...
新化縣徑節(jié): ______ 已亥雜詩 (一)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釋] 1.這是《已亥雜詩》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國. 2.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啞.萬馬齊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