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短一點的歷史小故事? 有沒有短一點的幼兒故事 ?
宋代有個叫楊時的人,是理學家程頤的學生,他40多歲時到洛陽去拜見程頤,當他與另一位同學來到程頤家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就站在門外靜靜地等候,直到程頤醒來,這時雪已經(jīng)下了一尺多深,這就是流傳至今的"程門立雪"的故事
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jù)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豫州長社人,為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豫洲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xiàn)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
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于是征得魯昭公的同意后,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jīng)》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fā)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后,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wǎng)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于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3、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莊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后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shù)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后,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并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只要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象“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一樣對待你。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三個關于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的小故事吧:
古時候牛皋向一位老大爺吼叫著問路,這位老大爺不但沒給他指路,還罵他是個“冒失鬼”。過了一會兒,岳飛也來到這里,他先離鐙下馬,然后很有禮貌地施禮并問路,這位老大爺見岳飛很有禮貌,便給他指路。
一個女青年下公共汽車,她的長裙拖在車廂的踏板上,被后面的小學生踩了一下,女青年看見了,小學生連忙抬腳,向女青年道歉,女青年并沒和他計較,反而說了聲“沒關系”,于是一場可能發(fā)生的糾紛避免了。
朱師傅為周總理理發(fā)二十多年。有一次,朱師傅不小心在周總理的臉上劃了一道小口子,深感不安。周總理并沒有責怪他,還安慰他。
這些內容其實都是《談禮貌》這篇課文里的,它告訴我們:禮貌待人可以在人和人之間架起理解的橋梁,減少矛盾。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了一個人的思想和文化修養(yǎng)。正如俗話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樂不思蜀:
這個成語出自《三國志·蜀書·后主禪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jù)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后,兒子劉禪繼位。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并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人們根據(jù)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來形容有些人安于現(xiàn)狀,樂而忘返。還形容有些人樂而忘本。
有趣點的歷史小故事
東吳大將呂蒙因為讀書少,被稱為吳下阿蒙。孫權看不下去,就對呂蒙說:“你之仗軍務,不讀書怎么行?”呂蒙感覺軍務繁忙,無暇讀書。孫權批評呂蒙:“不要求你學富五車,涉獵一些歷史罷了,你難道比我還忙嗎?”呂蒙為了不再挨批,就開始讀書,學識漸長。有次魯肅跟呂蒙商議國事非常吃驚:“世人都說...
簡短的中國歷史故事
簡短的中國歷史故事篇一:用辣椒炮彈打敵人的百團大戰(zhàn) 1940年9月,百團大戰(zhàn)進入第二階段。我八路軍385旅按縱隊首長的部署,準備攻取管頭據(jù)點。時任炮兵指揮部主任的趙章成奉命帶領一個迫擊炮連參加戰(zhàn)斗。 9月23日23時,我攻擊部隊迅速包圍了敵人據(jù)點。戰(zhàn)斗發(fā)起后,先由我迫擊炮進行射擊,數(shù)發(fā)炮彈全部命中目標。但敵工...
歷史人物的故事歷史名人簡短的小故事
5、蘇軾以錢掛梁 蘇軾在黃州被貶期間,生活拮據(jù)。為了控制開支,他將薪俸平均分成12份,每月使用一份,每份再平均分成30小份,每日使用一小份。他將每日的開支掛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使用。剩余的錢則存放在竹筒中,以備不時之需。6、范仲淹斷齏劃粥 北宋的范仲淹在童年時期便熱愛讀書。家境貧...
歷史小故事了50字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 父親經(jīng)常為這事發(fā)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 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 ”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歷史小故事,要短一點的,五六個,謝謝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里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囊螢照讀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從我們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有趣的故事,你一定會明白。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
古代民間小故事簡短【5篇】
【篇一】古代民間小故事簡短 宋徽宗(公元1101—1126年在位)平日酷好工藝器皿。一次,他得到十只玲瓏剔透的膽形玻璃瓶,覺得不算精致,為了增加其觀賞價值,便將它們交付一個太監(jiān),要他督促工匠把瓶子里面鍍上金粉。 工匠們見了,都束手無策,對太監(jiān)說:“要想在瓶里鍍上金,必須用燒紅的鐵篦熨烙,才能妥貼。可是...
急求紅色革命經(jīng)典的小故事,不能過短,要5分鐘左右的.
1、劉胡蘭的故事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qū),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shù)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干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chǎn)黨員,在已成為敵區(qū)的家鄉(xiāng)往來奔走,秘密發(fā)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
求15個歷史小故事越精簡.越短越好
14、天道酬勤 沒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給予了天分,勤奮將天分變?yōu)樘觳拧?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 讀書,對一篇文章重復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 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后撈點好處。可是等啊...
歷史故事簡短一點50字
3、胸有成竹:宋畫家文同,擅長畫竹。他熟知竹性,故所畫竹子栩栩如生。《宋史·文同傳》載,文同作畫時,心中已有竹之形象。4、孟母三遷:孟母,孟子之母。孟子幼時,孟母為選擇良好的環(huán)境教育孩子,三次搬家。最終定居學校附近,孟子學到了禮儀之道。后孟子學成六藝,成為大儒。5、赤壁之戰(zhàn):208年...
歷史故事簡短一點50字
《宋史·文同傳》里說:”當時人們紛紛請他畫竹子,送去的絹,堆了一大堆,他有時厭煩地把它們扔在地上。”當時,文興可的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兆補之寫了一首詩贊揚他的繪竹藝術,其中有兩句:”興可畫竹時,胸有成竹。”4、孟母三遷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
相關評說:
柳南區(qū)開口: ______ 岳飛小故事: 岳飛出生時家徒四壁,還未滿月,家鄉(xiāng)就發(fā)起了大水,爸爸被水沖走了,母子倆雖然幸免于難,但也只得流落他鄉(xiāng),生活非常貧困.可岳飛小小年紀就非常愛學習,才五歲就把《千字文》背得滾瓜爛熟了.有一天,小岳飛忽然向母...
柳南區(qū)開口: ______ 終教子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雖老來得子,可從來不溺愛,病危時他把兒子叫到床前,要吃兒子親手做的饅頭.兒子不敢違背,勉強答應,但他不會做,鄭板橋命他去請廚師.兒子請教廚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饅頭做成,滿心高興地端來,鄭板橋卻早已斷了氣. 兒子哭著跪在床邊,忽然發(fā)現(xiàn)茶幾上有張紙條,上面寫道:“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事業(yè)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漢!”兒子這才明白了父親臨終要他親手做饅頭的用意.
柳南區(qū)開口: ______ 秦昭襄王為了拆散齊楚聯(lián)盟,他使用兩種手段.對楚國他用的是硬手段,對齊國他用的是軟手段.他聽說齊國最有勢力的大臣是孟嘗君,就邀請孟嘗君上咸陽來,說是要拜...
柳南區(qū)開口: ______ 商鞅變法
柳南區(qū)開口: ______ 要短一點的, 最好是成語故事了 孟母三遷 孔明借箭 二桃殺三士 一鼓作氣 臥薪嘗膽 圖窮匕現(xiàn)
柳南區(qū)開口: ______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xiàn)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
柳南區(qū)開口: ______ 漢武帝劉徹四歲時,做太子的是他的哥哥劉榮.劉徹之所以能當上太子,全靠景帝的姐姐長公主的幫助.長公主原想把自己的女兒陳阿嬌許給太子劉榮,將來就是皇后.但是太子的母親栗姬卻不領情,于是長公主把目光轉向了劉徹.有一次,她問劉徹愿不愿意娶阿嬌做妻子,劉徹也很喜歡阿嬌,見姑姑問,便大方地說:以后如果能娶阿嬌做妻子,我就要親自造一棟金屋子送給她.(“若得阿嬌,必以金屋貯之.”)漢景帝見兒子有這樣的氣魄,也同意了這門親事.
柳南區(qū)開口: ______ 狡兔三窟 在戰(zhàn)國時期,一些國家的重臣喜歡結交和收養(yǎng)各種各樣有一定本領的人,做他的“門客”,給他出謀劃策,并借此提高自己的聲望,維持和鞏固自己的地位.這種做法一時成為風氣.如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蔡國的春申君、...
柳南區(qū)開口: ______ 紙上談兵的趙括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進攻韓國,占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截斷了上黨郡(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和韓都的聯(lián)系,上黨形勢危急.上黨的韓...
柳南區(qū)開口: ______ 最短的歷史小故事: 原來唐太宗就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