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以后的朝代順序(中國所有朝代順序表)
漢朝以后的朝代順序
漢朝分別東漢和西漢,西漢過后是王莽建立的新朝,東漢過后是三國,之后才是西晉。
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后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定都長安。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yǎng)生息國策開創(chuàng)“文景之治”。
漢武帝即位后開辟絲路、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shí)期國力達(dá)到極盛。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統(tǒng)一天下后,仍沿用漢作為國號(hào),史稱東漢。定都洛陽,統(tǒng)一天下后息兵養(yǎng)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chuàng)“明章之治”。
公元184年爆發(fā)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dǎo)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后東漢名存實(shí)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后劉備建立蜀漢延續(xù)漢室,中國進(jìn)入三國時(shí)期。
按照歷史順序來說,漢朝后面就是三國,然后是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楚漢相爭后,劉邦正式稱帝,因曾被項(xiàng)羽封為漢王,便以“漢”為國號(hào),后世人們稱之為漢朝。
漢朝是中國發(fā)展史上的第一個(gè)黃金時(shí)期,漢族在
這一時(shí)期得名,漢族由于文明程度較高,在中國各兄弟民族中一直處于主導(dǎo)地位,這是歷史發(fā)展和自然形成的結(jié)果。
漢以后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換,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
三國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shí)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gè)政權(quán)。
赤壁之戰(zhàn)時(shí),曹操被孫劉聯(lián)軍擊敗,奠定了三
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hào)“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9年孫權(quán)稱帝,定都建
鄴,國號(hào)“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中國所有朝代順序表
中國朝代順序表: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漢、三國時(shí)期、晉、南北朝【南朝】、北朝】、隋、唐、五代十國【五代、十國、北漢)】、宋、遼、西夏、元、明、清。
夏公元前2070----1600年共470年姒啟
商公元前1600----1046年共554年子成湯
周公元前1046----256年共790年
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共275年姬發(fā)
東周公元前770----256年共515年姬宜臼
春秋公元前770----475年共295年
戰(zhàn)國公元前475----221年共254年
秦公元前221----206年共15年嬴政
西楚公元前206----202年共4年項(xiàng)羽
南越公元前203----111年共93年趙佗
漢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共426年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劉邦
新公元9----23年共13年王莽
更始公元23----25年共2年劉玄
東漢公元25----220年共196年劉秀
三國公元220----280年共60年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丕
蜀公元221----263年共43年劉備
吳公元222----280年共59年孫權(quán)
晉公元265----420年共156年
西晉公元265----317年共53年司馬炎
東晉公元317----420年共104年司馬睿
十六國公元304----439年共136年
漢.前趙公元304----329年共25年
漢公元304----319年共15年劉淵
前趙公元319----329年共10年劉曜
成.漢公元304----347年共43年
成公元304----338年共34年李雄
漢公元338----347年共9年李壽
前涼公元314----376年共62年張軌
后趙公元319----350年共31年石勒
前燕公元337----370年共33年慕容_
前秦公元351----394年共43年符洪
后秦公元384----417年共33年姚萇
后燕公元384----409年共25年慕容垂
西秦公元385----431年共46年乞伏國仁
后涼公元386----403年共17年呂光
南涼公元397----414年共17年禿發(fā)烏孤
北涼公元397----439年共42年沮渠蒙遜
南燕公元398----410年共12年慕容德
西涼公元400----420年共20年李_
夏公元407----431年共24年赫連勃勃
北燕公元409----436年共27年馮跋
代公元315----376年共61年拓跋猗盧
冉魏公元350----352年共2年冉閔
西燕公元384----403年共19年慕容泓
仇池公元196----552年共356年楊騰
翟魏公元388----392年共4年翟遼
西蜀公元405----413年共8年譙縱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
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
宋公元420----479年共60年劉裕
齊公元479----502年共24年蕭道成
粱公元502----557年共56年蕭衍
陳公元557----589年共33年陳霸先
后梁公元555----587年共33年蕭_
北朝公元386----581年共196年
北魏公元386----534年共149年拓跋_
東魏公元534----550年共17年元善見
西魏公元535----556年共22年元寶炬
北齊公元550----577年共28年高洋
北周公元557----581年共25年宇文覺
隋公元581----618年共37年楊堅(jiān)
唐公元618----907年共290年李淵
武周公元684----705年共21年武_
渤海公元689----公元926年共237年大祚榮
南詔公元738----902年共165年皮羅閣
五代公元907----960年共54年
后梁公元907----923年共17年朱溫
后唐公元923----936年共14年李存勖
后晉公元936----946年共11年石敬瑭
后漢公元947----950年共4年劉知遠(yuǎn)
后周公元951----960年共10年郭威
十國公元892----979年共87年
吳公元892----937年共45年楊行密
南唐公元937----975年共38年李升
吳越公元893----978年共85年錢_
楚公元896----951年共55年馬殷
閩公元909----945年共36年王審知
南漢公元917----971年共54年劉_
前蜀公元903----925年共23年王建
后蜀公元933----965年共22年孟知祥
荊南公元924----963年共39年高季興
北漢公元951----979年共28年劉崇
宋公元960----1279年共320年
北宋公元960----1127年共168年趙匡胤
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152年趙構(gòu)
契丹.遼公元907----1211年共305年
契丹公元907----947年共41年耶律阿保機(jī)
遼公元947----1125年共178年耶律阮
西遼公元1124----1211年共88年耶律大石
金公元1115----1234年共120年完顏阿骨打
西夏公元1038----1227年共189年李元昊
大理公元937----1253年共316年段思平
蒙古.元公元1206----1636年共430年
蒙古公元1206----1271年共6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
元公元1271----1368年共98年孛兒只斤忽必烈
北元公元1371----1636年共236年孛兒只斤妥_貼睦爾
明公元1368----1644年共276年朱元璋
后金.清公元1616----1911年共295年
后金公元1616----1644年共28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公元1644----1911年共267年愛新覺羅福臨
中國偉大的皇帝
1.唐太宗李世民,他使一個(gè)民族有了崇高的國際地位和輝煌的經(jīng)濟(jì)文化成就。漢武帝劉徹,他給了一個(gè)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2.秦始皇,他實(shí)現(xiàn)了華夏民族的大統(tǒng)一。隋文帝楊堅(jiān),他使一個(gè)民族絕處逢生,得以延續(xù)。
3.成吉思汗,他創(chuàng)建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國家。漢文帝劉恒,嚴(yán)于律己,輕徭薄賦,甚至十二年免收全國田賦。
4.明太祖朱元璋,他率領(lǐng)農(nóng)民起義軍推翻元朝統(tǒng)治,統(tǒng)一全國。清圣祖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shí)間最長的皇帝。
5.一代女皇武則天,她為中國古代史最大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堅(jiān)實(shí)的基礎(chǔ)。宋仁宗趙禎,嚴(yán)于律己,寬以待人,受到歷代史學(xué)家,政治家的稱贊。
中國朝代順序完整表圖
中國朝代順序完整表如下:
一、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jì):471年。
二、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jì):438年。
三、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zhàn)國,共計(jì):867年。
四、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tǒng)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jì):16年。
五、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xiàng)羽,共計(jì):5年。
六、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jì):210年。
七、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jì):16年。
八、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jì):3年。
九、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jì):196年。
十、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jì):61年。
十一、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東晉,共計(jì):156年。
十二、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jì):170年。
十三、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jiān),共計(jì):38年。
十四、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jì):290年。
十五、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共計(jì):54年。
十六、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jì):89年。
十七、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南宋,共計(jì):320年。
十八、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jì):98年。
十九、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jì):277年。
二十、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jì):268年。
漢朝歷代皇帝列表
1、太祖/高皇帝劉邦:
劉邦,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zhàn)略家和指揮家。對(duì)漢族的發(fā)展、以及中國的統(tǒng)一有突出貢獻(xiàn)。
2、孝惠皇帝劉盈:
劉盈,即漢惠帝,漢高祖劉邦與呂后之子,西漢第二位皇帝。十六歲時(shí)便繼承皇位。
漢惠帝即位后,實(shí)施仁政,減輕賦稅,提拔曹參為丞相,蕭規(guī)曹隨,政治清明,國泰民安。與民生息的政策,推動(dòng)了經(jīng)濟(jì)的繁榮。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他廢除秦時(shí)禁錮,使黃老哲學(xué)代替法家學(xué)說,打開各種思想發(fā)展的大門,但是仁弱的漢惠帝在位期間大權(quán)實(shí)際上掌握在強(qiáng)勢的母親呂后手中,因此后世司馬遷作《史記》時(shí)甚至不設(shè)惠帝本紀(jì),而設(shè)“呂太后本紀(jì)”。
3、前少帝劉恭:
劉恭,即西漢前少帝,西漢第三任皇帝,漢惠帝七年9月至漢高后四年8月在位。漢惠帝劉盈嫡長子。
漢惠帝朝,皇太后呂雉教漢惠帝皇后張嫣假裝有身孕,取惠帝與宮人之子劉恭,謊稱是張嫣所生,并鴆殺其生母,立劉恭為太子。漢惠帝七年,漢惠帝駕崩。呂后立劉恭為皇帝,因?yàn)閯⒐暧祝蓞魏笈R朝稱制。
4、后少帝劉弘:
劉弘,即西漢后少帝,原名劉山,曾用名劉義,漢惠帝劉盈之子,前少帝劉恭異母弟,生母不詳,西漢第四位皇帝,前184年6月15日-前180年11月14日在位。
漢高后四年,西漢前少帝劉恭死。同年五月十一日,劉弘繼任帝位,娶呂祿之女為皇后。高后八年八月,呂太皇太后逝世。經(jīng)過周勃、陳平等人努力后,呂氏家族力量被鏟除。朝臣說少帝劉弘并非漢惠帝親生子,在迎立代王劉恒作為新皇帝后,廢殺了劉弘及其四個(gè)兄弟。
5、太宗/孝文皇帝劉恒:
劉恒,即漢文帝,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漢高祖鎮(zhèn)壓了陳_叛亂后,封劉恒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diào)。漢高祖死后,呂后專權(quán),諸呂掌握朝廷軍政大權(quán)。前180年,呂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wǎng)打盡,迎立代王劉恒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6、孝景皇帝劉啟:
劉啟,即漢景帝,漢文帝劉恒嫡長子,孝文皇后竇氏所生,西漢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謚號(hào)孝景皇帝,葬于陽陵。
劉啟在位期間,推行“削藩策”,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quán),勤儉治國,繼續(xù)奉行“與民休息”政策,發(fā)展生產(chǎn)、減輕賦稅。漢景帝在西漢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fā)展其父漢文帝的事業(yè),與父親一起開創(chuàng)“文景之治”;并為其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基礎(chǔ),完成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7、世宗/孝武皇帝劉徹:
劉徹,即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戰(zhàn)略家。
漢武帝十六歲時(shí)登基,為鞏固皇權(quán),中央設(shè)置中朝,為加強(qiáng)對(duì)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監(jiān)察,在地方設(shè)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jí)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jí)別的郡國守相。開創(chuàng)察舉制選拔人才。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并將鹽鐵和鑄幣權(quán)收歸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dú)尊儒術(shù)”,結(jié)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tǒng)治思想始于此。
漢武帝時(shí)期攘夷拓土,國威遠(yuǎn)揚(yáng),東并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范圍,開創(chuàng)了漢武盛世的局面。另有開辟絲綢之路,在輪臺(tái)、渠犁屯田等創(chuàng)舉,并置使者校尉,建立年號(hào)、頒布太初歷、興太學(xué),影響極為深遠(yuǎn)。
8、孝昭皇帝劉弗陵:
劉弗陵,即漢昭帝,西漢第八位皇帝,漢武帝劉徹少子,趙婕妤所生。漢昭帝即位時(shí)年僅八歲,在霍光、金日_、桑弘羊等輔政下,沿襲武帝后期政策,與民休息,加強(qiáng)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召開“鹽鐵會(huì)議”,就武帝時(shí)期鹽鐵官營、治國理念等問題召集賢良文學(xué)討論,會(huì)后罷除榷酒。
元鳳元年,以謀反罪誅殺桑弘羊、上官桀等,專任霍光,進(jìn)一步改革武帝時(shí)制度,罷不急之官,減輕賦稅。因內(nèi)外措施得當(dāng),武帝后期遺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漢王朝衰退趨勢得以扭轉(zhuǎn),“百姓充實(shí),四夷賓服”。
9、漢廢帝/昌邑王劉賀:
劉賀,漢武帝劉徹之孫,昌邑哀王劉_之子,生于昌邑,西漢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漢歷史上在位時(shí)間最短的皇帝。
10、中宗/孝宣皇帝劉詢:
漢宣帝劉詢,西漢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原名劉病已,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jù)之孫,史皇孫劉進(jìn)之子?。
巫蠱之禍發(fā)生時(shí),襁褓中的劉病已也被收系郡邸獄。后元二年遭赦,被祖母史家撫養(yǎng)?。漢武帝遺詔掖庭養(yǎng)視?,并令宗正錄其屬籍?,劉病已于是被養(yǎng)育于掖庭。元平元年劉賀被廢。七月,霍光等大臣將他從尚冠里住處迎入宮中,先封為陽武侯,隨后即皇帝位,時(shí)年十八歲。第二年改年號(hào)為“本始”?。
11、/孝元皇帝劉_:
劉_,即漢元帝,漢宣帝劉詢與嫡妻許平君所生之子,西漢第十一位皇帝。
劉_出生幾個(gè)月后,漢宣帝即位為帝。兩年后,其母許平君被霍光妻子霍顯毒死。地節(jié)三年四月,劉_被立為太子。黃龍?jiān)晔拢瑵h宣帝駕崩,皇太子劉_繼位,是為漢元帝。
漢元帝多才藝,善史書,通音律,少好儒術(shù),為人柔懦?。
12、/孝成皇帝劉驁:
劉驁,即漢成帝,西漢第十二位皇帝,漢元帝劉_與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
漢成帝即位后,荒于酒色,外戚擅政,大政幾乎全部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為王莽篡漢埋下了禍根,各地相繼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和鐵官徒起義。
漢成帝竟寧元年至綏和二年在位,共在位25年,終年44歲,謚號(hào)孝成皇帝,廟號(hào)統(tǒng)宗,葬于延陵。
13、孝哀皇帝劉欣:
劉欣,即漢哀帝,字和,漢元帝劉_之孫,漢成帝劉驁之侄,定陶恭王劉康之子,母丁姬,西漢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
陽朔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劉欣父定陶恭王劉康去世,劉欣襲封定陶王爵位。劉欣年長后,伯父漢成帝無子嗣,在與叔父中山王劉興經(jīng)過一年的激烈爭奪后,于綏和元年被立為太子。綏和二年三月十八日,漢成帝病逝,劉欣即位為帝,改元建平。元壽二年六月初三日,在位僅七年的劉欣駕崩,時(shí)年二十五歲,謚號(hào)孝哀皇帝,葬于義陵。
14、/孝平皇帝劉_:
劉_,即漢平帝。原名劉箕子,漢元帝劉_之孫,中山孝王劉興之子,母衛(wèi)姬,西漢第十四位皇帝。
漢哀帝于元壽二年六月初三日病死后,王莽為便于弄權(quán),不肯立年歲較長的君主,于當(dāng)年七月迎立年僅9歲的劉_為帝。次年改元元始。元始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劉_去世,一說被王莽毒殺,終年14歲,廟號(hào)元宗,謚號(hào)孝平皇帝,葬于康陵。
15、孺子?jì)雱耄?br>劉嬰,即漢孺子,是漢宣帝的玄孫、楚孝王劉囂的曾孫、廣戚侯劉顯的兒子,于居攝元年三月己丑日—始建國元年正月癸卯日居西漢皇太子位,沒有當(dāng)上皇帝,王莽呼之為“孺子”,世稱“孺子?jì)搿薄?br>劉嬰一生僅僅是做了三年皇太子,四歲即被囚,又通令禁止任何人與他講話。孺子?jì)腴L大后,六畜不識(shí),話也說不清楚,成了一個(gè)傻子。更始三年2月,在臨涇被李松殺死。
擴(kuò)展資料:
漢朝是繼秦朝之后的大一統(tǒng)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shí)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劉,故又稱劉漢,是中國最強(qiáng)盛的時(shí)代之一。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后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yǎng)生息國策開創(chuàng)“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shí)期國力達(dá)到極盛,史稱“孝宣中興”。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統(tǒng)一天下后息兵養(yǎng)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chuàng)“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復(fù)西域,開創(chuàng)“永元之隆”,東漢國力達(dá)到極盛?。公元184年爆發(fā)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dǎo)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后東漢名存實(shí)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后劉備建立蜀漢延續(xù)漢室,中國進(jìn)入三國時(shí)期。
漢朝和約略同時(shí)期歐洲的羅馬帝國并列為當(dāng)時(shí)世界上最先進(jìn)的文明及強(qiáng)大帝國。兩漢時(shí)期奠定漢地范圍,極盛時(shí)東并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dá)戈壁,國土面積約達(dá)609萬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漢全國人口達(dá)六千余萬,占當(dāng)時(shí)世界的三分之一。
華夏族自漢朝以后逐漸被稱為漢族,兩漢在科技領(lǐng)域亦頗有成就,如蔡倫改進(jìn)了造紙術(shù),成為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張衡發(fā)明了地動(dòng)儀、渾天儀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漢朝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最全時(shí)間表
1.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至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jì)471年。2.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至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jì)438年。3.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zhàn)國,共計(jì)867年。4. 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tǒng)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jì)16年。
中國的朝代順序表?
西秦 385年 - 431年 后涼 386年 - 403年 南涼 397年 - 414年 南燕 398年 - 410年 西涼 400年 - 421年 夏 407年 - 431年 北燕 407年 - 436年 北涼 397年 - 439年 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南朝 南朝宋 420年 - 479年 南朝齊 479年 - 502年 南朝梁 502年 - 557年 南朝陳 557...
歷史朝代更替表
歷史朝代更替順序?yàn)椋?、夏朝至南北朝:夏→商(殷)→周【西周、東周(春秋、戰(zhàn)國)】→秦→西楚→漢【西漢】→新→漢【玄漢、東漢、蜀漢(曹魏、孫吳)】→三國【魏(蜀漢、東吳)、蜀漢(魏朝、東吳)、東吳(蜀漢、魏朝)】→晉【西晉(東吳)、東晉(北魏)】→南北朝。2、南北朝至唐朝:...
中國各朝代的先后順序及開始時(shí)間和結(jié)束時(shí)間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及開國皇帝 約4000年前黃帝 堯 舜 禹夏朝前2100-1600 啟 陽城商朝前1600-1100 湯 亳→殷西周前1100-771 武王 鎬東周前770-256 周平王 洛邑春秋前770-476 洛邑戰(zhàn)國前475-221秦朝前221-206 秦始皇 咸陽西漢前202-公元8年 ...
中國從秦朝到新中國的朝代排序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gè)朝代 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趙匡胤)南宋(趙構(gòu))(公元1127-1279年)。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清朝--公元1644-1911年 清朝皇帝順序表:順治->康熙->雍正->乾隆-...
中國上下五千年朝代順序一覽表
中國上下五千年朝代順序一覽表如下:1. 夏朝(約前21世紀(jì)—前16世紀(jì))2. 商朝(約前16世紀(jì)—前11世紀(jì))3.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4.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5.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6. 漢朝(前202年—220年)7. 三國時(shí)期(220年—280年)8. 晉朝(266年—420年)9. 南北朝...
歷史朝代順序表中國朝代時(shí)間順序完整匯總
朝代順序如下:1. 夏朝(約公元前2146-1675年)2. 商朝(約公元前1675-1029年)3. 西周(約公元前1029-771年)4. 東周(春秋、戰(zhàn)國,約公元前770-221年)5. 秦朝(約公元前221-207年)6. 西漢(約公元前206-公元8年)7. 新朝(公元9-23年)8. 東漢(公元25-220年)9. 三國(曹魏、...
求 從古代黃帝到現(xiàn)代的各個(gè)朝代的朝代順序和名字!
中國歷史上所有主要的朝代:1、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2、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3、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4、東周 前770年 - 前256年;5、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6、西楚 前206年 - 前202年;7、西漢 前206年 - 23年;8、新朝 8年 - 23年;9、東漢 25年 -...
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表
中國歷史朝代更替順序如下: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gè)朝代。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以青銅器聞名。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都城在陜西西安的鎬京,實(shí)行分封制。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gè)時(shí)期。秦朝:公元前221-公元...
中國朝代更替順序是怎樣的?
1. 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堯、舜、禹。2.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jì)-公元前17世紀(jì)。3.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jì)初-公元前11世紀(jì)。4.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jì)-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zhàn)國。5.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秦王(贏政)統(tǒng)一六國,之后項(xiàng)羽和劉邦為爭奪...
相關(guān)評(píng)說:
鳳凰縣準(zhǔn)雙: ______ 展開全部 朝代 起止時(shí)間 夏 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商 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東 春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周 戰(zhàn)國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秦 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西漢 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 東漢 ...
鳳凰縣準(zhǔn)雙: ______ 秦朝之后是哪個(gè)朝代秦朝亡后是漢(西漢)朝.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后出現(xiàn)的朝代,分為“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gè)歷史時(shí)期,后世史學(xué)家亦稱兩漢.西漢為漢太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曾有王莽篡漢自立的短暫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學(xué)者亦將蜀漢列入漢朝的延續(xù)而將其歸入漢朝的一部分,如此漢朝滅亡則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說法均將由蜀漢昭烈帝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quán)歸入三國史中.
鳳凰縣準(zhǔn)雙: ______ 歷史課本上有一段順口溜: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下面是各朝代具體的時(shí)間以及朝代建立者 夏 前2070-前1600 啟. 商前期 前...
鳳凰縣準(zhǔn)雙: ______ 1、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3、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 5、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6、西楚 前206年 - 前202年; 7、西漢 前206年 - 23年; 8、新朝 8年 - 23年; 9、東漢 25年 - 220年; 10、三國 220年 - 280年; 14、隋朝 581...
鳳凰縣準(zhǔn)雙: ______ 三國、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鳳凰縣準(zhǔn)雙: ______ 夏 商 周 秦 西漢 新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十六國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國 北宋遼 南宋金 元 明 清 中華民國
鳳凰縣準(zhǔn)雙: ______ 東漢西漢的先后順序是西漢在前,東漢在后.兩漢時(shí)期包括兩個(gè)朝代——東漢王朝,西漢王朝.西漢王朝的創(chuàng)始者是劉邦,東漢王朝的創(chuàng)始者是劉秀,由于他們兩家的都城...
鳳凰縣準(zhǔn)雙: ______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如下: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zhàn)國、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中國朝代 夏朝 ( 約公元前2070~1600年 ) 商朝 ( 約公元前1600~1046年 ) 周朝 ( 約公元前1046~249年 ) 春秋 ( 公元前...
鳳凰縣準(zhǔn)雙: ______ 展開全部 漢朝---三國時(shí)期:220年-280年—晉朝:265年-420年
鳳凰縣準(zhǔn)雙: ______ 漢朝分為東漢、西漢,歷經(jīng)三國爭雄,最后由司馬家建立晉朝,是為東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