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語故事 | 清明上河園與清明上河圖
我們這次從北京開車回老家,原本是打算在洛陽歇歇腳的,沒想到出京路過河北時,因為大霧的緣故,高速封路耽誤了3個小時,所以就臨時改變計劃去了開封。原本想去逛逛夜景,沒想到到了開封已經是9點多了,加之路上實在太累了,只好忍痛割愛,放棄了夜景。
第二天一早,本來打算和家人一塊去逛清明上河園的,沒想到一個覺得開車太累,一個又起不來床,于是我就自己騎著單車去了清明上河園。
去之前,我先惡補了下清明上河圖的知識: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只,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清明上河圖》雖然場面熱鬧,但表現的并非繁榮市景,而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官兵懶散稅務重。《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的狀況,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
清明上河是當時的民間風俗,像今天的節(jié)日集會,人們藉以參加商貿活動。全圖大致分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場景、城內街市三部分。
輕輕打開此圖,見小溪旁邊的大路上一溜駱駝隊,遠遠的從東北方向汴京城走來、五匹毛驢[4] 負重累累,前面的馬夫把領頭的牲畜趕向拐彎處的橋上,后面的馱夫用馬鞭把馱隊驅趕向前,目的地快要到了,從馱工熟練的駕驛著馱隊的神情就知道他們是行走多年的老馬幫了。
小橋旁一只小舢板栓在樹蔸上,幾戶農家小院錯落有序地分布在樹叢中,幾棵高樹枝上有四個鴉雀窩,看起來與鴉雀筑窩方式與高度別無二致。打麥場上有幾個石碾子,是用于秋收時脫粒用的,此時還閑置在那里。羊圈里有幾只羊,羊圈旁邊似乎是雞鴨圈,仿佛圈里飼養(yǎng)了很大一群雞鴨,好一幅恬靜的鄉(xiāng)村圖景,不尤得驚嘆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如上此發(fā)達的農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
再看過來的畫面已是農業(yè)與商貿的接合部,右上面是一隊接親娶妻的隊伍,徐徐的從北邊拐過來,后面的新郎官騎著一匹棗紅馬,馬后面是一位挑著新娘嫁妝的腳夫、馬前一人抱著新娘的梳妝物品盒,前面一乘轎子應是新娘坐的,因為轎子的處面都用各種草木花卉裝飾著,此可謂”花轎“;花轎一詞既新娘出嫁時乘坐的交通工具就來源此民風民俗吧。轎子后面一挑夫挑著一擔魚肉、表示女方娘家祝福夫婿富貴有魚(余)。
從朱元璋時期開始,清明掃墓開始盛行。因此單憑清明二字,就說這只隊伍是掃墓歸來是不妥的,應是接親娶妻活動的隊伍。
茶館邊的一家農舍飼養(yǎng)著兩頭牛,雖然就在附近發(fā)生了一件如此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兩頭牛卻無動于衷,它們還是悠哉游哉的反芻著,遠處田里的禾苗正在茁壯成長,農夫正在為禾苗澆水施肥。
南邊一家兩口出行,雇傭了兩頭牲口及馱夫,還有一個腳夫挑著他倆出行所需物品徐徐向東南方向走去。
茶館前街道正對面一個酒店,由于不經營早點所以才遲遲的撐起招攬顧客的旗幡,酒店開在散裝貨運碼頭,生意自然很興隆,只是客人正在忙生意,還不到吃飯喝酒的時間,你看碼頭上貨主正在清點要發(fā)某地的貨物,碼頭工人正在把運來的貨物堆碼起來,準備根據運貨地點遠近,適時安排裝卸,正所謂是先上船后起坡。另一條船也正在卸貨,在這一、二百年樹齡的大樹枝葉縫隙中,可以看到粗大的帆桅及繩索,也應是六、七十噸左右排水量的大船了。酒店與茶館之間的街道中間,有一個正在喊一位打卦算命的。
再過去幾家店鋪就是主干道汴梁大道了,主干道兩邊車水馬龍店鋪林立,都圍著這風水寶地的貨碼頭與貨運棧了,這座貨運棧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四周街道四通八達,南邊緊靠深水港灣,有好幾艘船只停泊在港灣里依次裝卸貨物,一條靠碼頭的船正在卸貨,幾個碼頭工人正把像裝有糧食之類的麻袋扛下船,船倉里有人正在翻倉與上貨,似乎能聽到船倉里傳出給人把貨物麻袋上肩的勞動號子聲。緊靠貨棧碼頭停泊著待卸貨與裝貨的船舶,等船老大上船后就吃飯開船,貨棧前面的船老大剛結完帳正要上船,半路中正巧遇見了一個熟人,心中記掛著趕路行船,但又不能待慢了熟人或朋友,在急切中與之寒酸家常,最后抱拳行禮告辭。這時腳步早己轉向,急奔船上去的樣子己超然若現。
汴河是北宋時期,國家重要的漕運交通樞紐,商業(yè)交通要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口稠密,商船云集,人們有的在茶館休息,有的在看相算命,有的在飯鋪進餐。還有“王家紙馬店”,是賣掃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來,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yōu)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有一只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梁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桿,以便船只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像在大聲吆喝著什么。船里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這里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qū),橋頭布遍刀剪攤、飲食攤和各種雜貨攤,兩位攤主正爭相招呼一位過客來看自己的貨物。這里名副其實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會合點,可稱為畫面的高潮片段。
碼頭的主航道中一條貨船逆水而上,船右弦上面的水手們都在嚴密注視時刻應對,避免與停泊的船只發(fā)生碰撞。在江河走安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船頭前面一艘停泊在碼頭,欣左預已出來一位水手,時刻注意行船的動向,準備排除船只之間的碰撞,行進中的船只似乎要泊岸了,該船的“頭纖”(拉纖隊伍的第一位纖夫)己回過身來招呼伙伴們收纖。再往河道上游看去,一艘船上有八位櫓工搖櫓,可見水流的速度是很快的,一位舵手嚴密注視著前進方向的水情與船情。前面一艘客船正忙著靠岸,這兒是客運碼頭,客船上有二十多人在緊張的工作,船頂的幾位船工正在收帆放桅,有的船工正在接收從虹橋上拋下的纜繩,準備把客船牽引到碼頭,再拴牢在岸上的栓船柱石上,以增加客船的穩(wěn)性,左弦上的水手用船蒿把船撐向碼頭,以增加向碼頭靠近的動力,船頭有兩位水手一面把船向右撐,一面扭頭注意碼頭,用以使客船對正碼頭調整撐船力度,另一位船工手拿撐蒿右手向前揮動、指揮碼頭的船工接應,看來他應是此客船的水手長了。客船體形寬大穩(wěn)性相當良好,船工各司其職工作相當熟練,動作非常協調,看來是一幫素質非常高的船工,倉體與倉面有封閉與阻隔,并有倉門便于客人出進,船沒停穩(wěn)之前倉門決不打開,安全措施相當嚴謹,可以斷定是一艘安全性能良好的長途客動船。
碼頭上還有不少人向客船上招呼,他們是迎接自己家人或親朋好友的,有的還上了虹橋,借虹橋的高度招呼,以便早點見到親人,旁邊一只小一點的客船上也有人揮手呼喊,那是在招攬生意,呼喚需要到分河航道碼頭的客人,可以想見當時汴河流域的交通多么發(fā)達,水旱各路構成了很大的客運貨運交通網絡。
虹橋氣勢不菲,高大得使汴河流域最大的船舶都能順利穿越,寬闊堅固得能并排行駛幾輛裝滿貨物的畜力車,從橋的結構來看也是一個很大的創(chuàng)造,整座大橋全部由木材修建而成,可能當汴河水流很急,河床中不利于修建橋墩,當時的工程技術人員發(fā)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把整根整根的大木材并列鉚接榫合,以支撐大橋的跨度,橋面又用成排的木料鏈固杵緊,使之形成一個碩大堅固的整體,并分散了負重使跨河木料受力均勻,試想在一千多年前,沒有工程機械的情況下,把這么大的木料橫架在河道上,建筑的難度可想而知,工程的浩大是多么的氣壯山河。在橋邊有牢固的護攔,以保障車馬行人的安全,使工程的使用性能與質量達到了無可挑剔的境界。
虹橋是兩地咽喉要道,橋面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由于過往行人多人氣旺盛,商販不失時機的占道經營,有的擺地攤,有的賣食品,還有一家賣刀剪,牛尾鎖等小五金的攤子,為了使商品更加醒目,把貨攤設計成斜面,這樣的場面,一直延伸到橋頭的形成了一個特色的商貿區(qū)。
橋下一艘船逆流而上,似乎要去泊船,船頭的船工正在試探河道深淺,因為在橋頭得河床里一般要放置一些大石頭,以免流水沖刷橋頭坡岸防止發(fā)生垮塌,所在此位置移船要特別小心謹慎,以免擱淺損壞船只。
上游不遠處已有幾艘船依次泊在岸邊,主航道中有兩艘船在航行,櫓工的汴河號子與纖工的汴河號子兩首和聲合唱回響在空中,漸漸的遠去,漸漸遠去,這些人文的場景與秀麗的河山形成了一副美麗風俗畫面,所以一些文人雅士、達官貴人要找尋的好地方,在對岸的河灣緩沖區(qū),商人不失時機的安置了兩條游船,讓他們在上面飲酒唱茶,欣賞汴河的風景。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y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yè),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彩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坐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xiāng)游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把一派商業(yè)都市的繁華景象繪色繪形地展現于人們的眼前。
首先是汴河碼頭與城門的中間地帶,特別有利于商貿活動,隨著多年沒有戰(zhàn)亂,酒店茶樓逐漸發(fā)展起來,各種店鋪字號鱗次櫛比,各種車轎騾馬忙碌不停,畫面清楚的看到一間木工作坊的兩位技工正在緊張的趕制一輛騾馬車,拐彎的街道一位貨主租用毛驢,馱工正在把地上的貨物上馱,還有一位女士準備租用一乘轎子代步,再看過來是一塊不大的勞務廣場,又是進城的必經之路,因此商務活動頻繁,一位算命大師不失機緣的在這兒蓋了一間房子,找他推算壽命財運的人很多生意非常興隆。過溪溝小橋的腳行門前有不少勞工,有的坐著休息,有的在打瞌睡,還有的干脆躺下休息,腳行里面還有騾馬也栓在那里,看來他們是在養(yǎng)精蓄銳,以便來了生意后精力充沛的工作,雖然還沒有事做但也不會哄搶別人的生意,是很遵守腳行規(guī)矩的,你看廣場上的勞務人員生意非常好,一乘轎子已起肩上轎,另一乘轎子也在待租,小橋上一位攤販已把貨賣完回家,那邊還有一些住戶農家橋頭還有幾頭毛驢,屋旁有一婦人抱著一小孩、旁邊不遠還躺著幾頭肥碩的豬。
勞務廣場拐彎就是護城河大橋,生意人不失時機在這里擺上了攤販。一個攤販擺的藤竹編織籃筐,這種物品輕巧堅固耐用,一個做燈籠的更是生意興隆,這種物品點上燈燭后即明亮又防風,是夜間照明的好伙伴,你看有人買了一個轉身正要離去,小販又在招乎另一個買主,橋上行人如梭,橋的兩邊護攔還有不少人向河里觀看,是否有人在河里釣上了什么大魚什么的。城門前有一個地攤更有意思,他正在起身半蹬狀與一位騎馬的人招乎,似乎不放過每一個行人兜售他的鬼玩意兒,后面的幾個人也在注意著他生意動向,真有點像生意的托兒。
城門高大宏偉,幾匹駱駝緩緩地向城外走去,這種動物內地沒有,是戈壁灘的特產,被人們用來作運輸工具,應是西域商人來汴梁做生意的,是往來于絲綢之路的國際貿易商團。
城內更一番特色一家商號好似是另擔貨運樣子,貨運物流己具雛形,隔壁又是一家香油加工作坊,香油銷售形勢很好,還有車馬運送,并且貨源充足,己是初具規(guī)模了,一棟幾層樓的客棧,門前客人熙熙攘攘,里面客人也不少,定是大賈富商住的,過街的一間店鋪還有修面的,在城內是特別注意儀表的。城市功能真是齊全,吃穿住用樣樣都有,一家綢緞莊店面很寬,里面放滿各色彩綢景帛,可見當時的養(yǎng)蠶織錦相當發(fā)達了,送水的生意也很好,地下水好似礦泉水甘甜清爽著呢。就在城內這一小塊地方就有兩家診所,楊大夫精于瘡瘰外科,趙太丞醫(yī)術更高明,男、婦、兒科都很精通,各種丸散樣樣齊全,當時醫(yī)療水平相當高了。
從內城方向走來一隊人馬,前面有儀仗開道、好威風的,常言道文官坐轎,武官騎馬,的確是一個武官,后面還有人替他拿著一把關刀。另有兩人在碼頭兩手拉著嚼口,這是害怕驚馬或失前蹄最有效的方法。
《清明上河圖》在表現手法上,以不斷移動視點的辦法,即“散點透視法”來攝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廣闊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細到舟車上的釘鉚、攤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諧的組織成統一整體,在畫中有仕、農、商、醫(yī)、卜、僧、道、胥吏、婦女、兒童、篙師、纜夫等人物及驢、牛、駱駝等牲畜。有趕集、買賣、閑逛、飲酒、聚談、推舟、拉車、乘轎、騎馬等情節(jié)。畫中大街小巷,店鋪林立,酒店、茶館、點心鋪等百肆雜陳,還有城樓、河港、橋梁、貨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
說完清明上河圖我們再來說說這個清明上河園。我是早上8點多剛一開園就從迎賓門進去的,一進門就有張擇端的大型雕像和清明上河圖的雕刻,然后沿著東京碼頭往前走,逛了民俗街,因為我剛開園就進來了,工作人員才開始工作,有打掃的,有的還沒有開門,所以我就沒怎么逛民俗街,而是上了九龍橋,站在九龍橋上能看見佛云閣和茗春坊,景致不錯。
我因為是一個人來逛園子的,自拍拍不上全景,而且早上游客很少,所以好不容易看見一個男的,我趕緊上前跟他打招呼,請他幫我拍幾張照,他年紀看上去和我差不太多大,很好說話,隨口就說:“沒問題,想拍多少張都行啊。”
開始我以為遇到了熱心的工作人員,后來拍完后,他讓我?guī)退才膸讖垼也乓庾R到他也是獨自游園的游客,然后就聊了二句,后來我們決定結伴而行,一個是可以結伴而行,再有就是可以互相幫忙拍照。
拍好了橋上風景,后來我們二人穿過假山,走過校場后,路邊有一家民俗商店,看見里邊有租傳統服裝的,我就進去看了下,看中了一套白色的斗篷,于是就試了下,感覺還不錯,就租下來了,一小時30元,一天50元,價格還是挺公道的。
后來這位同伴看我穿著效果不錯,他就問有沒有男裝,剛好也有黑色的斗篷,于是他也租了一身,然后我們就一路游玩,一路拍照。
一路上,我們穿過了秋千園,途徑蹴鞠場,來到四方園,在四方園門口有一個書本的雕像旁邊拍了第一張古裝照。
過了四方園,就快到端門口了,沒什么逛的。于是我們又折返回去,后來問了工作人員,說在古代娛樂城那邊有民俗表演,然后我們就又過了九龍橋,穿過雙亭橋來到了古代娛樂城,路過東京食坊,過了上善門,在王員外家門口看了一場古代拋繡球招親表演,又在旁邊的布袋木偶看了河南話版的木偶表演。
接著,又逛了趙太丞家,穿過水車園,去民俗園看了一些民俗表演,后來延著汴河,邊拍照,邊看風景,不知不覺又返回了校場,這時正好趕上看岳飛槍挑小梁王的演出,鼓聲如雷鳴一般,馬蹄聲夾雜著喊叫聲,場面很是壯觀,馬術表演尤其震撼。
后來因為手機沒電了,中午又要繼續(xù)趕路,所以就和那位同伴告別,獨自回酒店了。
清明上河園雖然沒有清明上河圖上畫的場景那般全面,內容也不是很豐富,不過也可以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了。
它大概復原了當時的繁榮的市井生活,尤其是當天我穿的還是傳統的斗篷服裝,確實有種身臨其境,仿佛穿越了一般的感覺,或者說有種拍宋朝電視劇的感覺吧。還要感謝一路與我同行的陌生的男伴。發(fā)現拍照還是要找不太熟的人,這位男伴全程都特別有耐心,讓拍哪兒的景就拍哪兒的景. 讓怎么拍就怎么給拍,遠景近景隨時調換。比老公那樣的豬隊友拍的照片簡直不要好太多了。
相關評說:
灌陽縣背錐: ______ 井井有條 清明節(jié)的折柳、戴柳的習俗,后來就演化為把柳條插在井邊.(“井井有條”的成語即源出于此),這也是清明節(jié)植樹的起源
灌陽縣背錐: ______ 開封汴河兩岸的柳樹抽出了新枝,從南方開來的漕船與商船,銜尾入汴,擠滿了河面,將蘇、湖生產的糧食運入京師,米行的牙人正在指揮腳夫從漕船往岸上搬貨物,河市、街市一片繁忙.這樣的繁華景象,被一位北宋畫師張擇端畫進入他的《...
灌陽縣背錐: ______ 今年5月1日,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位于河南省開封市的清明上河園游玩. 我們坐了七八個小時的汽車,終于到達了了清明上河園.當我剛要走進園門時,忽然鑼鼓喧天,我不知怎么回事,就問媽媽,媽媽回答說:“這叫迎賓門,是專門迎接游...
灌陽縣背錐: ______ 清明詩句《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問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灌陽縣背錐: ______ 清明 作者:杜牧 年代:唐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途中寒食 作者:宋之問 年代:唐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寒食 作者:韓翃 年代:唐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閭門即事 作者:張繼 年代:唐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阮郎歸》南國春半踏青時 作者:歐陽修 年代:唐 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秋千慵困解羅衣,畫梁雙燕棲.
灌陽縣背錐: ______ 《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農諺: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灌陽縣背錐: ______ 窗前月色柔灑 筆墨淡影如紗 繪圖一幅墨畫 慨嘆小巷人家 輕風細雨飄下 又是一地落花 橋上白馬輕踏 橋下扁舟木筏 碧空孤雁南下 柳絮隨風飄撒 古道蒼顏白發(fā) 不知心系誰家 行者暢飲美酒 似言不盡的話 棧道屋檐樓下 誰者彈弄琵琶 琴聲悠揚斷腸 吐訴心中牽掛 青山落日彩霞 榕樹鳥兒嘲哳 墨跡行云流水 色調和諧揮灑 獨步斜陽西下 燈光倒影繁華
灌陽縣背錐: ______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
灌陽縣背錐: ______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三月里來是清明,桃紅柳綠百草青; 別家墳上飄白紙,我家墳上冷清清." ...
灌陽縣背錐: ______ “半園新杏連綿雨,送盡清明百姓家.”理解為:園林中的杏樹已花凋杏出,剛結出的小青杏高掛枝頭.清明時節(jié)接連不斷的細雨,伴隨著濃濃地哀思,來到了所有的尋常人家中. 幾點說明:一、一說,此詩句出自王禹(宋)的《清明》;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