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第一個獲最高謚號的文臣是誰,居然是由唐太宗李世民親自追贈? 明朝歷史上第一個得到謚號的文臣是誰 誰知道
是魏徽,說魏徽大家可能不知道是誰,其實就是魏征。古時候大臣的謚號一般都是皇帝賜予,只有那些忠心且真的辦實事的大臣才能獲得好的謚號,而奸臣就只能獲得不好的謚號然后遺臭萬年,我國歷史上有這么一位大臣,死后皇帝悲痛不已,賜予他謚號“文貞”。
即使是忠臣,謚號也不是隨隨便便可以亂加的,它不僅分文臣、武將,還需要遵循禮制來賜予謚號。而在宋之前,文官最高的謚號就是“文貞”,因此這位大臣其實是得到了一個最高的謚號,這個人就是魏征。曾經(jīng)唐太宗這樣評價他“夫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朕嘗寶此三鏡,用防己過。今魏徵歿,朕失一鑒矣!”
魏征是一個敢于直言納諫的人,他原本并不是李世民的人,而是李世民的政敵,視李世民為眼中釘肉中刺的太子李建成的謀士。在為李建成謀事之時,他曾經(jīng)多次勸諫李建成將李世民遠遠調(diào)開,防止其造反,可是李建成不聽,于是后來發(fā)生了玄武門事變。玄武門事變后,李世民知道了有這樣一個人存在,于是將他收入麾下予以重用。
因為魏征常常直言納諫,所說所諫又頗有道理,所以很受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器重。每當李世民對魏征直言納諫產(chǎn)生怨憤之意時,都是長孫皇后從中勸說,安撫李世民的情緒。李世民自己也知道魏征是一個很有才能的忠臣,因此他死后賜予他“文貞”的謚號,以示褒獎。
歷史上第1個或得最高謚號的文臣是魏徽,這個人在唐太宗時期做了很多好的事情。
第一個獲得的是魏征也稱魏徽。公元前643年,魏徵去世 ,李世明十分傷心。親自追贈魏徵為司空、相州都督,謚號“文貞”。由古代謚法,文臣去世后的謚號等級分別是文正、文貞、文成、文忠等等。在宋朝之前,文官最高的謚號是文貞。
所以魏征獲得了一個文臣所能得到的最高等級。
歷史上第一個獲最高謚號的文臣是魏薇,因為這個人確實在當時做出了很多貢獻。
當然是魏征了,唐太宗李世民稱他是一面鏡子,可以照見自己的過錯。
文正、忠武、武穆,你知道這些文臣武將的謚號等級怎么區(qū)分嗎?
而且從明代開始,文臣謚號均為兩個字,因此“文正”這個謚號便是對文臣的最高評價。在宋朝,王安石的謚號為“文”,這個謚號在整個歷史上的文臣中都很少見,褒貶也有爭議。王安石 范仲淹――范文正公,謚號為“文正”。范文正公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個很奇特的現(xiàn)象,文正――是文人做官后夢寐以求想...
古代大臣謚號由高到低怎么排?好象文臣是文正、文忠。。。)
清代的謚號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類。
湯斌在歷史上是何形象?他的謚號是怎么來的?
其實,在清朝278年的歷史里,一共有8位文臣被謚“文正”,這8位大臣中,第一個得此謚號的,便是湯斌。而湯斌和曾國藩不同,他被謚“文正”可謂名副其實。一、湯“青天”《清史稿》記載湯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賊陷睢州,母趙殉節(jié)死,事具明史列女傳。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順治二年,奉父還里。
宋朝第一個文正公李昉,一生歷五朝卻沒啥政績,為何得謚號文正?
自兩宋以來,直到明清兩朝,“文正”二字都是文臣最高等級的謚號。司馬光認為:“謚之美者,極于文正”,生封公孤,死謚文正,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事。也因此,帝王們都將“文正”看得極重,不輕易予人。就拿明朝來說,明朝開國百年,竟然無一人得謚文正,直到正德年間,才有一人,獲得了“文正”...
明朝歷史上第一個得到謚號的文臣是誰 誰知道
胡廣于永樂十六年五月卒,終年四十九歲。贈禮部尚書,謚文穆。成為明朝首位獲封謚號的文臣,靈柩經(jīng)過南京時,太子朱高熾親自前往致祭。次年,胡廣子胡穜入翰林,明仁宗時,追封胡廣為少師。李善長因罪似乎沒謚號,否則當為明百官謚號之首 方孝孺:明建文帝之忠臣,寧海人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工文章...
古代歷史中,文臣武將的謚號高低是怎樣排的?
“明會典”記載,以“文”字為第一字的謚號,等級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貞”。其次次與“文”搭配的字是成、忠、端、定、簡、懿、肅、毅、憲、莊、敬、裕、節(jié)、義、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潔、敏、達、通、介、安、烈、和。與此同例,與“武”字搭配組成二字...
古代文臣謚號是“文忠”高還是“文正”高?
文正高。《明會典》記載,以“文”字為第一字的謚號,等級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貞”。正、貞之后,依次與“文”搭配的字為成、忠、獻、端、定、簡、懿、肅、毅、憲、莊、敬、裕、節(jié)、義、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潔、敏、達、通、介、安、烈、和、僖、榮、愍...
明朝獲“文正”謚號的四人,為什么有人死后被稱蛇王?
文正是文臣逝世后能獲得的最高禮遇的謚號,前面給大家介紹過宋朝和元朝的幾位文正,今天和大家一起認識下明朝得此殊榮的四位名臣(排名按歷史順序)。方孝孺(1357-1402年),浙江省寧海縣大佳何鎮(zhèn)溪上方村人,明代大臣、學(xué)者、文學(xué)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
古代人的謚號都有什么講究?
中謚法一般就是同情的類型,比如漢哀帝的哀等。所以一個人死了之后,后人總結(jié)這個人一生的事跡和貢獻,翻開謚法找一到兩個對應(yīng)的字就算是謚號了。當然大臣死了,皇帝也可以賜予這個大臣謚號,宋代的文臣都以死后謚號“文正”為榮,因為這個是皇帝御賜給文臣的最高榮譽和嘉獎。因為是后人評價先人,所以...
文正武忠謚號是古代最高榮譽,哪些文臣武將曾獲得過?
謚號是古代臣子去世之后皇帝賜予的評價,其中文官以文正最高,武將以武忠為尊。那么,我們都知道哪些人曾經(jīng)獲得了這樣的稱號呢?對官員而言,除了我們知道的“文死諫、武死戰(zhàn)”之外,治國平天下是最大的功績。文官的謚號,以文正最高。例如,北宋大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范仲淹,曾經(jīng)在《岳陽樓記》中寫道...
相關(guān)評說:
吳江市正立: ______ 【明會典】記載,以【文】字為第一字的諡號,等級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貞】,正、貞之后,依次與【文】搭配的字為成、忠、端、定、簡、懿、肅、毅、憲、莊、敬、裕、節(jié)、義、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潔、敏、達、通、介、安、烈、和. 在眾多的諡號之中,【文正】居於首位,難怪明清時代的朝臣諸公要為謀取這一榮譽大動心思.例晚清重臣張之洞,自恃功冠群僚,當他得之曾國藩死后獲諡【文正】大感不平,憤憤然道:「如滌生(曾國藩字滌生)者,也能諡【文正】,那我又該得諡如何?」可憐他那料得到自己身后,竟然僅得諡【文襄】,不但遠比不上曾國藩的【文正】,而且比李鴻章的【文忠】還低了十多級.
吳江市正立: ______ 文忠高. 《明會典》記載,以“文”字為第一字的謚號,等級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貞”. 正、貞之后,依次與“文”搭配的字為成、忠、獻、端、定、簡、懿、肅、毅、憲、莊、敬、裕、節(jié)、義、靖、穆、昭、恪、恭、襄、清、修...
吳江市正立: ______ 白居易,韓愈,周公旦 張昭 單字文 可是文臣最高謚號 就這么幾個吧 張昭那個時代 還是兩字謚號高于單字謚號 周公旦懷疑這個是后人追加的謚號 所以嚴格講 文這個謚號的 就4個人 王安石,朱熹,白居易,韓愈
吳江市正立: ______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吳江市正立: ______ 在中國古代,有一定地位、社會影響或特殊事跡的人死后,通常情況下國家會給予一個特殊的稱號,這個特殊的稱號就叫“謚號”.而如果這個謚號是在這個人物死后的很長時間才加封的話,這樣的謚號就稱為“追謚”.
吳江市正立: ______ 秦瓊是隋末唐初名將.勇武過人,遠近聞名.初仕隋朝,跟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 那么這樣的一個排位是否真實,符不符合歷史上的秦瓊武藝定位呢?答案顯然是否定...
吳江市正立: ______ 湯斌(1627~1687) ,別號荊峴,晚號潛庵,河南睢州人.雍正中,入賢良祠.乾隆元年(1736),謚文正.道光三年,從祀孔子廟. 劉統(tǒng)勛(1698-1773)字延清,另...
吳江市正立: ______ 蘭陵王高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shù)果,必與將... 高長恭是歷史上出名的美男子子,更是一個征戰(zhàn)沙場的將軍.他曾經(jīng)在邙山之戰(zhàn)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