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猴子要想到達(dá)竹竿頂端共需爬多少次?
根據(jù)題目描述,我們可以這樣計算:小猴每次實(shí)際上升的高度是2米減去1米,也就是1米。然后我們用竹竿的總長度8米除以每次實(shí)際上升的高度1米,得到8次。但是,因?yàn)樾『镌谧詈笠淮闻郎虾缶筒粫倩聛恚晕覀儗?shí)際上需要減去一次。因此,小猴總共需要爬7次才能到達(dá)竹竿的頂端。
糾正錯誤:原句中的算式“8÷(2-1)-1”是正確的,但解釋有誤。正確的解釋應(yīng)該是:首先計算小猴每次實(shí)際上升的高度,即2米減去1米等于1米。然后用竹竿的總長度8米除以每次實(shí)際上升的高度1米,得到8次。最后,因?yàn)樾『镌谧詈笠淮闻郎虾缶筒粫倩聛恚孕枰獪p去1次,得到總共需要爬7次。
總結(jié):小猴需要爬7次才能到達(dá)竹竿的頂端。
...要爬16米高的旗桿可是它爬上4米后下滑2米然后在爬第二次小猴...
第七次,因?yàn)樽詈笠淮我呀?jīng)爬上去了,不用再爬了。正確的列式是,16-4=12,12÷2=6,6+1=7,16-4代表長16米的竹竿,最后一次上去了,不用爬了,所以下邊只需要爬12米,12÷2=6代表一根長12米的竹桿向上爬,四米下滑兩米,一次只需要爬兩米,所以4-2=2,12÷2=6,6+1=7代表下邊已經(jīng)...
一只猴子爬桿奧數(shù)題
一根竹竿30米高,一只猴子1分鐘能爬3米,現(xiàn)在猴子已經(jīng)爬了9米,請問還需要幾分鐘爬完 還需要時間 =(30-9)÷3 =21÷3 =7分鐘 小猴子爬桿。每爬上3節(jié)滑下1節(jié)。竹竿共7節(jié)。要幾次到桿頂 3-1+3-1+3=7 3次
小猴子爬一根高11米的竹竿,每次爬上了3米米后會下滑1米,然后接著向上爬...
(11-3)\/2+1=5天
...猴子每天爬10米,晚上睡覺掉下來3米,問幾天能爬到竹竿頂
100÷(10-3)=100÷7 =14……2 分析:根據(jù)題意,猴子每天向上爬10米,晚上又下滑3米,實(shí)際每天只向上爬10-3=7(米),100米里面有14個7米還余2米,也就是爬上竿頂?shù)淖詈笠惶煜蛏吓?+2=9(米)就能爬到竿頂了。
猴子旺旺要爬上19米高的竹竿,可是爬到4米后就會滑下1米,然后旺旺又鼓起...
相當(dāng)于一次爬了3米 但是,爬了5次后,此時在15米的位置 第6次,爬4米,這時候還沒滑下來,但是已經(jīng)到頂了 所以只要6次
猴子爬欄桿欄桿長十米,猴子每爬四米下滑三米,要多少次才能爬完?
相當(dāng)于每次爬1米,但是要注意的是爬到6米高的時候,再爬一次夠10米了,就不會下滑了。所以爬到6米的時候需要6次,再加一次就能爬完。最終就是7次
一根正在下落的竹竿,下端有一猴子向上爬至上端的過程相對地面靜止,略空 ...
否則猴子也不可能相對地面靜止),再根據(j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這時竹子受到兩個向下的力(一個是本身重力還有一個就是猴子給他的力--》竹子給猴子向上的力,猴子給竹子向下的力)所以竹竿總受力m1*g+m2*g 所以加速度就出來了 拜托。。。采納了吧,打了這么多的字。。。
《猴子撈月亮》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么?
《猴子撈月亮》是一則寓言故事,它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不要盲目地追求虛幻的東西,而應(yīng)該珍惜眼前的現(xiàn)實(shí)。故事中,一群猴子看到水井里有一個圓圓的月亮,它們以為月亮掉進(jìn)了水井里。于是,猴子們紛紛想辦法去撈月亮。有的猴子爬上樹,想要從樹上伸長手臂去撈;有的猴子找來竹竿,想要用竹竿去撈;還有的...
兩根竹兩個猴子往上爬,每爬兩米滑下來一米,爬了5次,問竹竿有幾米
前四次都爬了一米 最后一次爬上去爬上去了2米就不掉下來了 所以6米
相關(guān)評說:
分宜縣位移: ______ 需要3次,第一次3節(jié),第二次3節(jié).第三次先爬四節(jié)到頂了,(3+3+4=10)再滑下來一節(jié)到第9節(jié),但是已經(jīng)爬到頂過了.問題是到頂需要幾次.
分宜縣位移: ______ 四次 第一次:0.6 第二次:1.2 第三次:1.8第四次1.8+1因?yàn)橐呀?jīng)上去了就不會在滑下來了
分宜縣位移: ______[答案] 1-0.4=0.6(米), 因?yàn)?.6*3=1.8(米),2.6-1.8=0.8(米), 所以猴子爬3次后還剩0.8米,一次即可爬到頂端, 所以一共爬了3+1=4(次). 答:要4次爬到頂端. 故答案為:4.
分宜縣位移: ______ 4次;(1-0.4)+(1-0.4)+(1-0.4)+1>2.6
分宜縣位移: ______ 兩次 第一次:爬上兩節(jié)下來一節(jié),停在第一節(jié).第二次:爬上兩節(jié),加上第一次爬的第一節(jié),已經(jīng)到了第三節(jié)了.
分宜縣位移: ______[答案] 1、設(shè)爬到了x次,沒爬到18-x次. 則 8x-5(18-x)=53 8x-90+5x=53 13x=143 x=11 所以爬到了11次,沒爬到7次. 2、設(shè)雞x只,兔y只.則: x=y+8 4y+8=2x 解之,得 x=12 y=4
分宜縣位移: ______ 爬三節(jié)下一節(jié),就是2節(jié),爬到第四節(jié)的時候,一口氣爬到第七節(jié),還下什么,都爬到了,還下什么,所以就是三次啊,最快回答是對的,我的上一個回答,跟腦子進(jìn)水了一樣.
分宜縣位移: ______ 最后1天不下滑,之前共爬了 9-2=7(米)每次實(shí)際爬了 2-1=1(米)需要爬 7÷1+1=8(次) 要8次8八次
分宜縣位移: ______ 5次,第4次爬到8米處,然后就蹭蹭的上去了!
分宜縣位移: ______ 5個白天 4夜 總的來說就是5天 一天一夜是2米 4天后爬了8米 一共14米 第5天白天爬7米后就到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