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詞全文 黛玉葬花詞全文,及其譯文
葬花詞全文如下: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簾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柳飛。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歲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fā)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獨把花鋤淚暗灑,灑上花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fā),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落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冷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奴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奴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出處
《葬花吟》是清代文學家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誦的一首古體詩。
此詩通過豐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畫面,濃烈而憂傷的情調,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現(xiàn)實摧殘下的心靈世界,表達了她在生與死、愛與恨復雜的斗爭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一種焦慮體驗和迷茫情感。它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這一藝術形象、表現(xiàn)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重點詞語注釋
詞句注釋
1.榭(xiè):建在高土臺或水面(或臨水)上的的建筑,是一種借助于周圍景色而見長的園林或景區(qū)休憩建筑。
2.香丘:是根據(jù)佛教名詞“香山”新造的詞,意思是香氣繚繞的小山丘,比喻有一小方受佛教庇護,可以安居樂業(yè)的土地。不奢求香氣繚繞的蓬萊仙境。
3.一抔(póu):意思是一捧之土。典出《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凈土:佛教專用名詞,原意指完全被佛教度化的土地,凈土上除了佛教之外沒有任何其它外道。與“一抔”聯(lián)用后成為雙關語,也指只有漢文化,不被佛教文化沾染的土地。
4.簾中女兒惜春莫:“簾中”與上句為頂針續(xù)麻格。“莫”,“暮”的古字。
5.灑上花枝見血痕:此句與兩個傳說有關:①娥皇、女英在湘江哭舜,泣血染竹枝成斑。黛玉號“瀟湘妃子”即用此典。②蜀帝杜宇魂化杜鵑鳥,啼血染花枝,花即杜鵑花。所以下句接言“杜鵑”。案:周汝昌言:(花枝)謂花即淚染,非“空枝”之義。
6.他年葬奴知是誰:這一句中在周匯本中出現(xiàn)了矛盾。在第廿七回的《葬花吟》中打出的是“奴”,而在第廿八回中寶玉感慨句寫出的是“我”,而周先生在注釋中特意說明用“奴”“我”字樣可體現(xiàn)小女隨口吟成,改成“儂”盡顯文人酸氣。
通俗易懂的白話譯文
花兒已經(jīng)枯萎凋殘,風兒吹得它漫天旋轉。退盡了鮮紅顏色,消失了芳香,有誰對它同情哀憐?
柔軟的蛛絲兒似斷似連,飄蕩在春天的樹間。漫天飄散的柳絮隨風撲來,沾滿了繡花的門簾。
閨房中的少女,面對著殘春的景色多么惋惜。滿懷憂郁惆悵,沒有地方寄托愁緒。
手拿著鋤花的鐵鋤,挑開門簾走到園里。園里花兒飄了一地,我怎忍心踏著花兒走來走去?
輕佻的柳絮,淺薄的榆錢,只知道顯耀自己的芳菲。不顧桃花飄零,也不管李花紛飛。
待到來年大地春回,桃樹李樹又含苞吐蕊。可來年的閨房啊,還能剩下誰?
新春三月燕子噙來百花,散著花香的巢兒剛剛壘成。梁間的燕子啊,糟蹋了多少鮮花多么無情!
明年百花盛開時節(jié),你還能叼銜花草。你怎能料到房主人早已死去,舊巢也已傾落,只有房梁空空。
一年三百六十天啊,過的是什么日子!刀一樣的寒風,利劍般的嚴霜,無情地摧殘著花枝。
明媚的春光,艷麗的花朵,能夠支撐幾時。一朝被狂風吹去,再也無處尋覓。
花開時節(jié)容易看到,一旦飄落難以找尋。站在階前愁思滿懷,愁壞了我這葬花的人。
手里緊握著花鋤,我默默地拋灑淚珠。淚珠兒灑滿了空枝,空枝上浸染著斑斑血痕。
杜鵑泣盡了血淚默默無語,愁慘的黃昏正在降臨。我扛著花鋤忍痛歸去,緊緊地關上重重閨門;
青冷的燈光照射著四壁,人們剛剛進入夢境。輕寒的春雨敲打著窗欞,床上的被褥還是冷冷冰冰。
人們奇怪是什么事情,使我今天這樣格外傷心?一半是對美好春光的愛惜,一半是惱恨春天的逝去。
我高興春天突然來臨,又為它匆匆歸去感到抑郁。春天悄然無語地降臨人間,又一聲不響地離去。
昨晚不知院外什么地方,傳來一陣陣悲涼的歌聲。不知道是花兒的靈魂,還是那鳥兒的精靈?
不管是花兒的靈魂,還是鳥兒的精靈,都一樣地難以挽留。問那鳥兒,鳥兒默默無語,問那花兒,花兒低頭含羞。
我衷心地希望啊,如今能夠生出一雙翅膀。尾隨那飛去的花兒,飛向那天地的盡頭。
縱使飛到天地的盡頭,那里又有埋葬香花的魂丘?
不如用這錦繡的香袋,收斂你那嬌艷的尸骨。再堆起一堆潔凈的泥土,埋葬你這絕代風流。
愿你那高貴的身體,潔凈的生來,潔凈的死去。不讓它沾染上一絲兒污穢,被拋棄在那骯臟的河溝。
花兒啊,你今天死去,我來把你收葬。誰知道我這薄命的人啊,什么時候忽然命喪?
我今天把花兒埋葬,人們都笑我癡情。等到我死去的時候,有誰把我掩埋?
不信請看那凋殘的春色,花兒正在漸漸飄落。那也就是閨中的少女,衰老死亡的時刻。
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發(fā)如絲。花兒凋零人死去,花兒人兒兩不知
創(chuàng)作背景
愛情表露
與黛玉同看《西廂》,寶玉說自己如“多愁多病”的張生,黛玉如具有“傾國傾城貌”的崔鶯鶯,這 等于是那個時代最直白的愛情表露。
委屈
礙于當時的禮教,也唯恐寶玉把自己看得太“輕薄”,所以黛玉竟“眼圈兒紅起來”。有尊嚴的大家小姐,誰敢對她們表白愛情?在那時,表白愛情一方面固然是喜歡對方,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不尊重對方。所以黛玉竟有些委屈,懷疑寶玉利用“淫詞艷曲”來“欺負”自己。
黛玉畢竟是了解寶玉的,聽了寶玉這樣的表白,心里畢竟是喜歡的。所以寶玉剛一發(fā)誓,黛玉就“破涕為笑”,也隨即引用了《西廂記》中的詞語,說寶玉“苗而不秀,是個銀樣镴槍頭”。黛玉同樣引《西廂記》,就等于接受了寶玉的愛情表白。通過共閱《西廂》,寶黛愛情前進了一步,“朦朧度”有所減少。
賞析
《葬花吟》是曹雪芹創(chuàng)作的章回小說《紅樓夢》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誦的一首詩。這首詩在風格上仿效初唐體的歌行體,名為詠花,實則寫人。全詩血淚怨怒凝聚,通過豐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畫面,濃烈而憂傷的情調,展現(xiàn)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內(nèi)心的矛盾與痛苦、細微而復雜的心理活動,表達了其在生與死、愛與恨等復雜的斗爭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一種對自身存在焦慮不安的體驗和對生命迷茫的情感。
將花擬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運與人的命運緊相聯(lián)系,有力地控訴了那些摧殘花的自然界和扼殺人的黑暗社會惡勢力。明寫花,實寫人,將人物的遭遇、命運、思想、感情融匯于景與物的描繪之中,創(chuàng)造出內(nèi)涵豐富、形象鮮明生動的意境,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整首詩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價值的真實寫照。
全詩抒情淋漓盡致,語言如泣如訴,聲聲悲音,字字血淚,滿篇無一字不是發(fā)自肺腑、無一字不是血淚凝成,把林黛玉對身世的遭遇和感嘆表現(xiàn)得入木三分。《葬花吟》寫出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是為其思想價值。
此詩另一價值在于它為后人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筆下的寶黛悲劇的重要線索。甲戌本上脂硯齋的批語指出:沒有看過“寶玉之后文”是無從對此詩加批的;批書人“停筆以待”的也正是與此詩有關的“后文”。
作者簡介
曹雪芹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祖籍河北豐潤,后遷至遼寧沈陽,先世原是漢族,后為滿洲正白旗“包衣”。自其曾祖起,三代任江寧織造,其祖曹寅尤為康熙帝所信用。曹雪芹生于南京,系曹顒(一說曹頫)之子,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绔、富貴風流的生活。
后因受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斗爭所牽連,雍正六(1728)年,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晚年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 ,貧病而卒。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y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jīng)多年艱辛,終于創(chuàng)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葬花詞》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中主角林黛玉所寫,全文如下: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簾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柳飛。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歲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fā)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獨把花鋤淚暗灑,灑上花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fā),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落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冷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奴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奴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譯文:
花兒已經(jīng)枯萎凋殘,風兒吹得它漫天旋轉。退盡了鮮紅顏色,消失了芳香,有誰對它同情哀憐?柔軟的蛛絲兒似斷似連,飄蕩在春天的樹間。漫天飄散的柳絮隨風撲來,沾滿了繡花的門簾。閨房中的少女,面對著殘春的景色多么惋惜。滿懷憂郁惆悵,沒有地方寄托愁緒。
手拿著鋤花的鐵鋤,挑開門簾走到園里。園里花兒飄了一地,我怎忍心踏著花兒走來走去?輕佻的柳絮,淺薄的榆錢,只知道顯耀自己的芳菲。不顧桃花飄零,也不管李花紛飛。待到來年大地春回,桃樹李樹又含苞吐蕊。可來年的閨房啊,還能剩下誰?
新春三月燕子噙來百花,散著花香的巢兒剛剛壘成。梁間的燕子啊,糟蹋了多少鮮花多么無情!明年百花盛開時節(jié),你還能叼銜花草。你怎能料到房主人早已死去,舊巢也已傾落,只有房梁空空。一年三百六十天啊,過的是什么日子!刀一樣的寒風,利劍般的嚴霜,無情地摧殘著花枝。
明媚的春光,艷麗的花朵,能夠支撐幾時。一朝被狂風吹去,再也無處尋覓。花開時節(jié)容易看到,一旦飄落難以找尋。站在階前愁思滿懷,愁壞了我這葬花的人。手里緊握著花鋤,我默默地拋灑淚珠。淚珠兒灑滿了空枝,空枝上浸染著斑斑血痕。
杜鵑泣盡了血淚默默無語,愁慘的黃昏正在降臨。我扛著花鋤忍痛歸去,緊緊地關上重重閨門;青冷的燈光照射著四壁,人們剛剛進入夢境。輕寒的春雨敲打著窗欞,床上的被褥還是冷冷冰冰。人們奇怪是什么事情,使我今天這樣格外傷心?一半是對美好春光的愛惜,一半是惱恨春天的逝去。
我高興春天突然來臨,又為它匆匆歸去感到抑郁。春天悄然無語地降臨人間,又一聲不響地離去。昨晚不知院外什么地方,傳來一陣陣悲涼的歌聲。不知道是花兒的靈魂,還是那鳥兒的精靈?
不管是花兒的靈魂,還是鳥兒的精靈,都一樣地難以挽留。問那鳥兒,鳥兒默默無語,問那花兒,花兒低頭含羞。我衷心地希望啊,如今能夠生出一雙翅膀。尾隨那飛去的花兒,飛向那天地的盡頭。縱使飛到天地的盡頭,那里又有埋葬香花的魂丘?
不如用這錦繡的香袋,收斂你那嬌艷的尸骨。再堆起一堆潔凈的泥土,埋葬你這絕代風流。愿你那高貴的身體,潔凈的生來,潔凈的死去。不讓它沾染上一絲兒污穢,被拋棄在那骯臟的河溝。花兒啊,你今天死去,我來把你收葬。誰知道我這薄命的人啊,什么時候忽然命喪?
我今天把花兒埋葬,人們都笑我癡情。等到我死去的時候,有誰把我掩埋?不信請看那凋殘的春色,花兒正在漸漸飄落。那也就是閨中的少女,衰老死亡的時刻。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發(fā)如絲。花兒凋零人死去,花兒人兒兩不知!
擴展資料:
黛玉看著滿天飄落的花,感傷不已,不僅僅是為了花之凋零,更是為了感嘆自己的身世和命運。于是黛玉扛著一把小鋤頭,手中拿著一個精致的香袋,將被風吹落的花瓣小心翼翼的拾起,一片一片裝進香袋,隨后在一僻靜將其掩埋,成為花冢。
這一舉動在常人眼中看似荒唐,然而這卻是林黛玉內(nèi)心的真實寫照,懂她者,唯有賈寶玉。林黛玉為何會葬花呢?林黛玉葬花源于一件小事情。一天,林黛玉去看望賈寶玉,此時晴雯和比碧痕剛吵完嘴,晴雯聽見敲門聲,便沒好氣的說“憑你是誰,二爺已經(jīng)吩咐了,一概不許放進人來 呢!”
此時,房間里傳出薛寶釵的一陣歡歌笑語之聲,林黛玉吃了閉門羹,聽見這話,頓時氣怔在門外。她本想高聲問起,但又怕自討沒趣,覺得自己看似是金枝玉葉的小姐身份,實則是寄人籬下的過客而已。沒有了父母,沒有親生兄弟姐妹,而寶玉又和她的寶姐姐一同說笑,心中悲傷不已。
便不顧晚上的春寒,獨自在墻角邊偷偷哭起來。次日的芒種節(jié),其他小姐丫鬟們在這一日設擺禮物,希望自己有個好兆頭,他們或用花瓣柳枝變成花環(huán),或用彩線系在花枝上,好不熱鬧。
寶玉找不到黛玉,便知她躲到別處去了。他獨自走到花冢,卻聽到有嗚咽之聲,哭的好不傷心。他心中好奇,定睛一看,原來是黛玉在一面低吟《葬花詞》,一面哭訴。一曲《葬花吟》,看盡黛玉的悲劇命運。
這滿天的花瓣被風吹落,漂的到處都是,有的花瓣掉入溝渠被污水踐踏,沒有人憐惜,甚是凄慘。回想起平日里的繁花錦簇,芳香四溢,再對比今日花朵的敗落,更使人觸物生情,這一朵朵漂亮的花正如大觀園中美麗而純潔的姑娘,或早或晚都有衰敗甚至悲慘的一天。
讓黛玉更加悲痛的是桃花與李花現(xiàn)在衰敗,來年還能再開,而自己卻不知道將來身在何處?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雪霜劍嚴相逼,人生和感情的折磨終究逃不過梁空巢傾的悲劇。
林黛玉知道人生有聚必有散,既然一定要分散,還不如不聚,免得分散時更加傷感。所以她高興春天的來臨,更加惱恨春天無情的逝去。
林黛玉內(nèi)心是一個純潔而透明的人,他不忍心將花朵沾染上一絲的污穢,被無情的拋棄在骯臟的河溝,于是將花瓣收藏并掩埋。花瓣凋謝了有人掩埋,而自己一旦死去,有誰能將其掩埋?
黛玉最后發(fā)出了感嘆,一旦春天消失,少女也便紅顏老盡,花兒凋零人死去,真是一曲花落人亡兩不知。《葬花吟》,不僅是對黛玉對自己身世的悲慘描寫,也映射了大觀園中的所有女性,曹雪芹非常憐惜這些如花似玉的年輕女子,卻抵擋不住這黑暗社會的無情吞噬。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葬花詞
《葬花吟》
清代:曹雪芹《紅樓夢》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簾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柳飛。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歲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fā)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獨把花鋤淚暗灑,灑上花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fā),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落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冷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
奴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奴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譯文:
花兒已經(jīng)枯萎凋殘,風兒吹得它漫天旋轉。退盡了鮮紅顏色,消失了芳香,有誰對它同情哀憐?柔軟的蛛絲兒似斷似連,飄蕩在春天的樹間。漫天飄散的柳絮隨風撲來,沾滿了繡花的門簾。閨房中的少女,面對著殘春的景色多么惋惜。
滿懷憂郁惆悵,沒有地方寄托愁緒。手拿著鋤花的鐵鋤,挑開門簾走到園里。園里花兒飄了一地,我怎忍心踏著花兒走來走去?輕佻的柳絮,淺薄的榆錢,只知道顯耀自己的芳菲。不顧桃花飄零,也不管李花紛飛。
待到來年大地春回,桃樹李樹又含苞吐蕊。可來年的閨房啊,還能剩下誰?新春三月燕子噙來百花,散著花香的巢兒剛剛壘成。梁間的燕子啊,糟蹋了多少鮮花多么無情!明年百花盛開時節(jié),你還能叼銜花草。你怎能料到房主人早已死去,舊巢也已傾落,只有房梁空空。
一年三百六十天啊,過的是什么日子!刀一樣的寒風,利劍般的嚴霜,無情地摧殘著花枝。明媚的春光,艷麗的花朵,能夠支撐幾時。一朝被狂風吹去,再也無處尋覓。花開時節(jié)容易看到,一旦飄落難以找尋。站在階前愁思滿懷,愁壞了我這葬花的人。
手里緊握著花鋤,我默默地拋灑淚珠。淚珠兒灑滿了空枝,空枝上浸染著斑斑血痕。杜鵑泣盡了血淚默默無語,愁慘的黃昏正在降臨。我扛著花鋤忍痛歸去,緊緊地關上重重閨門;青冷的燈光照射著四壁,人們剛剛進入夢境。輕寒的春雨敲打著窗欞,床上的被褥還是冷冷冰冰。
人們奇怪是什么事情,使我今天這樣格外傷心?一半是對美好春光的愛惜,一半是惱恨春天的逝去。我高興春天突然來臨,又為它匆匆歸去感到抑郁。春天悄然無語地降臨人間,又一聲不響地離去。昨晚不知院外什么地方,傳來一陣陣悲涼的歌聲。
不知道是花兒的靈魂,還是那鳥兒的精靈?不管是花兒的靈魂,還是鳥兒的精靈,都一樣地難以挽留。問那鳥兒,鳥兒默默無語,問那花兒,花兒低頭含羞。我衷心地希望啊,如今能夠生出一雙翅膀。尾隨那飛去的花兒,飛向那天地的盡頭。
花兒啊,你今天死去,我來把你收葬。誰知道我這薄命的人啊,什么時候忽然命喪?我今天把花兒埋葬,人們都笑我癡情。等到我死去的時候,有誰把我掩埋?
不信請看那凋殘的春色,花兒正在漸漸飄落。那也就是閨中的少女,衰老死亡的時刻。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發(fā)如絲。花兒凋零人死去,花兒人兒兩不知!
擴展資料:
黛玉葬花的場景是三月份一天賈寶玉吃玩早飯以后帶著一本《會真記》去沁芳橋一顆桃花樹下玩,并且把打開書認真的讀了起來,就在自己看到落紅成陣的時間,說也巧合,這時一陣大風吹過,把桃花樹上的桃花吹落一大片。
吹的賈寶玉是一身一書都是的,這時只見賈寶玉把衣服抖起來,把花瓣都兜了起來,全部都抖在了水里,自己這時正看著水里的桃花出神,突然聽見背后有人叫他,你在這里做什么,寶玉回頭一看是黛玉肩上扛著一把鋤頭,手里提著一個荷包,手里還有一個掃帚。
這時賈寶玉看到黛玉手里拿著一個掃帚就讓黛玉趕緊過來掃一下這里的花瓣都放在水里,這時黛玉說放在水里多不好啊?我們這里的水干凈但是流到其他地方哪里的水又臟又臭的不一樣把花給糟蹋了,在前面的山坡上,有一個花冢,一起掃掃裝在這荷包里一起放到土里。
過一段時間不就隨著土化了,這樣做的話不是更干凈嘛!就這樣賈寶玉和林黛玉一起把滿地的桃花一起掃了一下,裝進了花囊中,一起去到了黛玉說的那個花冢一起把花葬了,黛玉葬花難道就是這么簡單的葬花嗎?
肯定不是的,因為后面才是黛玉葬花真正的原因,黛玉到底是為什么葬花,真的是因為她惜花,愛花嗎?我們都知道當時封建主義制度下,你想做什么事都是身不由己,所以黛玉也是這樣,這天因為林黛玉和賈寶玉生氣了,所以林黛玉好幾天都沒有理寶玉。
一天寶玉看到滿地散落的桃花于是就想來和黛玉一起葬花的場景,于是就那掃帚把滿地的桃花掃起來裝好給黛玉送去,但是沒有見到黛玉于是就自行去了花冢,沒想到還沒有走到花冢就聽見有人哭泣,這是寶玉因為是誰家的丫鬟受委屈在此啼哭,再一聽沒想到是黛玉。
其實林黛玉作為當時朝代的一個女性,地位是非常落寞的,但是她也是以后向往自由但是又不得不生活在那樣的一個環(huán)境中,所以慢慢的自己心中壓抑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不滿,她的葬花吟就是以花自喻,柳樹和桃花的一個鮮明的對比。
柳樹無花卻可以常綠,桃花雖然很是鮮艷,但是只是那么幾分鐘的時光而已!所以林黛玉寫出來自己一生的不滿,和對當時社會的種種壓迫,所以林黛玉葬花也是一種的對自己的愛惜與對現(xiàn)實的無奈和方式。
林黛玉生活在當時的那樣的環(huán)境中,也就是那么樣了,因為自古就用重男輕女,講究個門當戶對,林黛玉和賈寶玉最后沒有在一起,其實都是當時舊社會封建的制度導致的,林黛玉葬花用另外一方面變現(xiàn)出了自己心中的不滿。
《葬花吟》是清代文學家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誦的一首古體詩。原文: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簾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柳飛。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歲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fā)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獨把花鋤淚暗灑,灑上花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fā),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落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冷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奴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奴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譯文:
花兒已經(jīng)枯萎凋殘,風兒吹得它漫天旋轉。退盡了鮮紅顏色,消失了芳香,有誰對它同情哀憐?
柔軟的蛛絲兒似斷似連,飄蕩在春天的樹間。漫天飄散的柳絮隨風撲來,沾滿了繡花的門簾。
閨房中的少女,面對著殘春的景色多么惋惜。滿懷憂郁惆悵,沒有地方寄托愁緒。
手拿著鋤花的鐵鋤,挑開門簾走到園里。園里花兒飄了一地,我怎忍心踏著花兒走來走去?
輕佻的柳絮,淺薄的榆錢,只知道顯耀自己的芳菲。不顧桃花飄零,也不管李花紛飛。
待到來年大地春回,桃樹李樹又含苞吐蕊。可來年的閨房啊,還能剩下誰?
新春三月燕子噙來百花,散著花香的巢兒剛剛壘成。梁間的燕子啊,糟蹋了多少鮮花多么無情!
明年百花盛開時節(jié),你還能叼銜花草。你怎能料到房主人早已死去,舊巢也已傾落,只有房梁空空。
一年三百六十天啊,過的是什么日子!刀一樣的寒風,利劍般的嚴霜,無情地摧殘著花枝。
明媚的春光,艷麗的花朵,能夠支撐幾時。一朝被狂風吹去,再也無處尋覓。
花開時節(jié)容易看到,一旦飄落難以找尋。站在階前愁思滿懷,愁壞了我這葬花的人。
手里緊握著花鋤,我默默地拋灑淚珠。淚珠兒灑滿了空枝,空枝上浸染著斑斑血痕。
杜鵑泣盡了血淚默默無語,愁慘的黃昏正在降臨。我扛著花鋤忍痛歸去,緊緊地關上重重閨門;
青冷的燈光照射著四壁,人們剛剛進入夢境。輕寒的春雨敲打著窗欞,床上的被褥還是冷冷冰冰。
人們奇怪是什么事情,使我今天這樣格外傷心?一半是對美好春光的愛惜,一半是惱恨春天的逝去。
我高興春天突然來臨,又為它匆匆歸去感到抑郁。春天悄然無語地降臨人間,又一聲不響地離去。
昨晚不知院外什么地方,傳來一陣陣悲涼的歌聲。不知道是花兒的靈魂,還是那鳥兒的精靈?
不管是花兒的靈魂,還是鳥兒的精靈,都一樣地難以挽留。問那鳥兒,鳥兒默默無語,問那花兒,花兒低頭含羞。
我衷心地希望啊,如今能夠生出一雙翅膀。尾隨那飛去的花兒,飛向那天地的盡頭。
縱使飛到天地的盡頭,那里又有埋葬香花的魂丘?
不如用這錦繡的香袋,收斂你那嬌艷的尸骨。再堆起一堆潔凈的泥土,埋葬你這絕代風流。
愿你那高貴的身體,潔凈的生來,潔凈的死去。不讓它沾染上一絲兒污穢,被拋棄在那骯臟的河溝。
花兒啊,你今天死去,我來把你收葬。誰知道我這薄命的人啊,什么時候忽然命喪?
我今天把花兒埋葬,人們都笑我癡情。等到我死去的時候,有誰把我掩埋?
不信請看那凋殘的春色,花兒正在漸漸飄落。那也就是閨中的少女,衰老死亡的時刻。
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發(fā)如絲。花兒凋零人死去,花兒人兒兩不知!
擴展資料:
《葬花吟》此詩通過豐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畫面,濃烈而憂傷的情調,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現(xiàn)實摧殘下的心靈世界。
表達了她在生與死、愛與恨復雜的斗爭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一種焦慮體驗和迷茫情感。它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這一藝術形象、表現(xiàn)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人物介紹:
林黛玉,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釵正冊雙首之一,西方靈河岸絳珠仙草轉世,榮府幺女賈敏與揚州巡鹽御史林如海之獨生女,母親賈敏是賈代善和賈母四個女兒里最小的女兒。 林黛玉是賈母的外孫女,賈寶玉的姑表妹、戀人、知己,賈府通稱林姑娘。
她生得容貌清麗,兼有詩才,是古代文學作品中極富靈氣的經(jīng)典女性形象。從小聰明清秀,父母對她愛如珍寶。5歲上學,6、7歲母親早亡,10歲師從賈雨村啟蒙。
外祖母賈史氏疼愛幺女賈敏,愛屋及烏疼愛黛玉,10歲接到身邊撫養(yǎng)教育,寢食起居,一如嫡孫賈寶玉。與11歲的賈寶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賈母打點,自視地位在三春之上,實則只是隔一代近親,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個送宮花而很不愉快。
11歲時又死了父親,從此常住賈府,養(yǎng)成了孤標傲世的性格。12歲時,賈元春省親后,林黛玉入住瀟湘館,在大觀園詩社里別號瀟湘妃子,作詩直抒性靈。
林黛玉與賈寶玉青梅竹馬,脂硯齋說“二玉近中遠”“實遠之至”。絳珠還淚的神話賦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詩人氣質,同時又定下了悲劇基調。
林黛玉與薛寶釵在太虛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爭,婚姻上的金木之爭,又因同屬正邪兩賦的稟性而惺惺相惜。林黛玉最后于賈寶玉、薛寶釵大婚之夜淚盡而逝。
12歲林黛玉葬花:
元月元宵,元春省親,林黛玉偷偷替賈寶玉作了一首《杏簾在望》,元春評價這首比賈寶玉自作的前三首都好。二月二十二日,群芳入住大觀園,林黛玉住了瀟湘館 。
三月中浣,林黛玉葬花。賈寶玉要把落花葬在水里,林黛玉則以為大觀園里的水干凈,但一旦流出去,外面人家臟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遭塌了。
所以她在園內(nèi)畸角上做了一個花冢,把落花掃了,裝在絹袋里,拿土葬了,任其隨土自化,這樣才潔凈。
林黛玉與賈寶玉共讀《西廂記》,然后獨自回房路過梨香院墻外時又聆聽十二女伶演習《牡丹亭》,大受感動,不覺心痛神癡,眼中落淚。受這兩本愛情教科書的啟蒙,寶黛愛情開始萌芽。
四月二十六日葬花,林黛玉感花傷己,吟唱《葬花詞》 。恰好賈寶玉尋來,聽見“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等句,不覺慟倒山坡之上。林黛玉要躲,賈寶玉連忙趕上去,解釋誤會,這是寶黛第一次訴肺腑。
元春賜端午節(jié)禮,獨有薛寶釵和賈寶玉的一樣,觸動了賈寶玉;清虛觀張道士為賈寶玉提親,觸動了林黛玉。五月初二,寶黛大吵,賈寶玉砸玉,這是二人鬧得最大的一次 。
至初四日,二人和好 。初六,賈寶玉在史湘云面前表達對科舉仕途的不滿,認林黛玉為知己,無意間被林黛玉聽了去,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遂有寶黛第二次訴肺腑 。晚間,賈寶玉托晴雯帶給林黛玉兩條舊手帕傳情,林黛玉作《題帕三絕》 。
葬花詞
花謝花飛飛滿天,
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細飄春榭,
落絮輕粘撲繡窗。
閨中女兒惜春暮,
愁緒滿懷無著處。
手把花鋤出繡窗,
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
哪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fā),
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初壘成,
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fā)雖可啄,
卻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
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
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
階前愁煞葬花人。
獨把花鋤偷灑淚,
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
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
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儂底事倍傷神,
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
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亭外悲歌發(fā),
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
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儂此日生雙翼,
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其骨,
一坯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
不教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
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
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
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
花落人亡兩不知。
葬花詞全文
這首《葬花詞》充滿了對生命凋零和時光無情的感慨。詩中,詩人以花的飄落象征生命的短暫和無常,表達了對春光易逝、青春難留的深深憂慮。"花謝花飛飛滿天",描繪了一幅落花紛飛的凄美畫面,"明年閨中知有誰"則暗示了人事的變遷和未知的命運。詩中對花的憐惜與對自身未來的擔憂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
蘇軾《南鄉(xiāng)子·梅花詞和楊元素》全文及鑒賞
”(《顧隨文集·東坡詞說》)顧隨深賞極愛開端二語,自是不差,而從“滿”、“看”兩字悟出“清幽高寒”及“圓寂”之說,似有未諦。“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踏散芳英落酒卮”,進一步從寒雀、早梅逗引出賞梅之人,而逗引的妙趣也不可輕輕放過。客來花下,寒雀自當驚飛,此原無足怪,...
陸游泛舟觀桃花詞全文
1、泛舟觀桃花 作者:陸游 年代:南宋 花涇二月桃花發(fā),霞照波心錦裹山。說與東風直須惜,莫吹一片落人間。2、泛舟觀桃花 作者:陸游 年代:南宋 桃源只在鏡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紅。自別西川海棠後,初將爛醉答春風。3、泛舟觀桃花 作者:陸游 年代:南宋 種桃亦解比封君,世故紛紛寂不聞。九...
蘇軾<南鄉(xiāng)子.梅花詞和楊元素>的原文及譯文
南鄉(xiāng)子 梅花詞和楊元素 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蹋散芳英落酒卮。上片通過描繪寒雀喧枝,渲染了早梅所顯示的姿態(tài)與風韻。歲末風寒,百花尚未綻放,唯有梅花綻放,點綴著枝頭,宛如玉雕。寒雀們在梅花周圍盤旋,尋找機會飛上枝頭,仿佛在細細品味花的美麗。作者從寒雀對...
有哪些關于梅花的詩句古詩詞句大全
《南鄉(xiāng)子梅花詞和楊元素》作者為宋朝文學家蘇軾。其全文詩句如下: 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飲又能詩,坐客無氈醉不知。花謝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旭。其全文詩句如下: 兩種風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
《花非花》詩詞全文是什么?
《花非花》詩詞全文如下: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花非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的雜言古詩。全詩由一連串的比喻構成,描述隱晦而又真實,表達作者對人生如夢幻一般的感慨。對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的美好追念、惋惜之情。譯文:像花不是花,像霧不是霧。
花木蘭詩詞全文有哪些
這個我知道 花木蘭詩詞原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
紅樓夢中,林黛玉重建桃花社,開篇的那首桃花詞全文誰知道
桃花行 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nèi)晨妝懶。簾外桃花簾內(nèi)人,人與桃花隔不遠。東風有意揭簾櫳,花欲窺人簾不卷。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花 解憐人花亦愁,隔簾消息風吹透。風透簾櫳花滿庭,庭前春色倍傷情。閑苔 院落門空掩,斜日欄桿人自憑。憑欄人向東風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
《葬花詞》的全文是什么?
曹雪芹在清代名著《紅樓夢》中創(chuàng)作了一首深情的詩篇,名為《葬花吟》。這首詩描繪了花開花落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易逝和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中,花兒飄零,象征著生命的短暫和世事的變遷。主人公對春光的憐惜與對未來的憂慮交織,寓言般地表達了對自身命運的憂慮和對未知的恐懼。花謝花飛,作者...
有關蓮花的愛花詩詞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相關評說:
南譙區(qū)機構: ______ 葬花吟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
南譙區(qū)機構: ______ 葬花詞 花謝花飛飛滿天, 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細飄春榭, 落絮輕粘撲繡窗. 閨中女兒惜春暮, 愁緒滿懷無著處. 手把花鋤出繡窗, 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 哪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fā), 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初壘成, 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fā)雖可啄, 卻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 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 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 階前愁煞葬花人. 獨把花鋤偷灑淚, 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
南譙區(qū)機構: ______ 《葬花詞》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粘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著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哪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
南譙區(qū)機構: ______ 葬花吟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又一說花謝花飛飛滿天) 游絲軟系飄香榭,落絮輕沾撲繡簾.(又作游絲軟系飄春榭) [2]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又作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
南譙區(qū)機構: ______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歲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
南譙區(qū)機構: ______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
南譙區(qū)機構: ______ 葬花詞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
南譙區(qū)機構: ______ 葬花吟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又一說花謝花飛飛滿天) 游絲軟系飄香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年...
南譙區(qū)機構: ______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
南譙區(qū)機構: ______ 林黛玉《葬花吟》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 獨倚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