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中國漢代所有皇帝的名字和稱號(按順序)? 漢朝所有皇帝的稱號和名字
西漢是我國第一個統(tǒng)一強(qiáng)盛的帝國。在西漢統(tǒng)治的近四百年的歷史中,通過一系列的政治經(jīng)濟(jì)的改革,使國力強(qiáng)盛、人民安樂,呈現(xiàn)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qiáng)國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
西漢王朝是我國歷史上比較強(qiáng)盛的一個帝國之一,統(tǒng)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農(nóng)業(yè)發(fā)展上,歷代一直實(shí)行“與民休息”的政策,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故而漢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較穩(wěn)定。在武帝年間,大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dú)尊儒術(shù)”的建議,武帝采納之,自此,儒教、儒學(xué)形成了漢朝以后中國歷朝歷代一貫遵從的治國方略。 由于政治經(jīng)濟(jì)的穩(wěn)定,使得手工業(yè)、商業(yè)、人文藝術(shù)以及自然科學(xué)都得到長足的發(fā)展。隨著科學(xué)技術(shù)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紡織為主的西漢手工業(yè)的生產(chǎn)效率大大提高,以紡織為例,西漢已有接近成型的繡花機(jī)器,足以見得當(dāng)時生產(chǎn)已有一部分脫離了單純的手工勞作,使得生產(chǎn)率提高。手工業(yè)的發(fā)展促使商業(yè)繁榮起來,以長安為中心形成了許多商業(yè)城市,并通過絲綢之路開辟了與西亞諸國的外交與商貿(mào)等諸方面的交流。 在漢朝的人文藝術(shù)領(lǐng)域,出現(xiàn)了一位杰出的大史學(xué)家——司馬遷。他以太史令之職,完成了我國第一部通史《史記》,這部著作被后人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另外,漢朝的藝術(shù)水平也已達(dá)到相當(dāng)高的程度,從近年來漢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來,其做工之精細(xì),工藝之考究,并不亞于今日。如四川廣漢出土的執(zhí)鋤陶俑及廣州出土的漢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細(xì),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珍品。
西漢自高祖劉邦創(chuàng)建以來,使中國一度成為強(qiáng)盛、富饒的大帝國。因此,西漢王朝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中興。
西漢帝王譜
歷史長河
帝王
帝王介紹
期間歷史事件
元前206年登基
元前195年去位
漢高祖(劉邦)8
出生:元前256年--去世:元前195年(在位11年)
漢高祖劉邦,字季,出身農(nóng)民家庭,陳勝反秦起義,劉邦響應(yīng),自稱“沛公”,前206年,劉邦攻入咸陽,后又與項羽爭天下,經(jīng)4年,打敗項羽。與前202年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劉邦在位12年,死于前195年,時年62歲。 垓下之戰(zhàn),白登之圍,
元前195年登基
元前188年去位
惠帝(劉盈)
出生:元前211年--去世:元前188年(在位7年)
劉盈,劉邦的兒子,母呂后(雉)。劉盈為人軟弱,呂后專權(quán)。在位8年,死于前188年,時年24歲。 暫無.
元前188年登基
元前180年去位
呂后(呂雉)
出生:元前241年--去世:元前180年(在位8年)
呂后,姓呂名雉,劉邦妻子。她是劉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劉邦死后,惠帝立,呂后掌權(quán),她手段殘忍,野心勃勃。惠帝死后,她先后選立劉恭,劉弘為帝,自己掌握實(shí)權(quán),又大封呂氏家族。她死于前180年,時年62歲。死后,呂氏家族就被陳平,周勃一網(wǎng)打盡 暫無.
元前180年登基
元前157年去位
文帝(劉恒)8
出生:元前202年--去世:元前157年(在位23年)
文帝劉恒,劉邦第四子。前202年,呂后死,劉恒即位。即位后削弱諸侯勢力,減輕農(nóng)民賦稅,重生產(chǎn),促進(jìn)社會經(jīng)濟(jì)的恢復(fù)與發(fā)展。漢文帝還是一位十分節(jié)儉的皇帝,自己穿粗制絲綢,妃子衣不能拖地,建造的陵墓隨葬品也只有陶器。死于前157年,時年46歲。 緹縈救父,文景之治,
元前157年登基
元前141年去位
景帝(劉啟)
出生:元前188年--去世:元前141年(在位16年)
景帝,文帝的兒子。即位后,平定吳楚七國叛亂,漢朝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quán)統(tǒng)治大大加強(qiáng)。景帝繼續(xù)推行減輕賦稅和徭役,實(shí)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形成歷史上的“文景之治”。景帝死于前141年,時年48歲。 文景之治,七國之亂,
元前141年登基
元前87年去位
武帝(劉徹)8
出生:元前157年--去世:元前87年(在位54年)
武帝,景帝第九子。武帝在政治上繼續(xù)加強(qiáng)中央集權(quán),陸續(xù)奪去大批王,侯爵位。并與匈奴進(jìn)行長期的戰(zhàn)爭,先后以衛(wèi)青,霍去病為將,屢次大敗匈奴。武帝時是西漢最強(qiáng)盛的時期。武帝死于前87年,時年71歲。 張騫出西域,獨(dú)尊儒術(shù),漠北之戰(zhàn),霍去病之死,蘇武牧羊,司馬遷與史記,
元前87年登基
元前74年去位
昭帝(劉弗陵)
出生:元前95年--去世:元前74年(在位13年)
昭帝劉弗陵,武帝幼子。昭帝多次下令減輕人民負(fù)擔(dān),對匈奴的關(guān)系處理也較得當(dāng)。昭帝死于前74年,時年21歲。 暫無.
元前74年登基
元前49年去位
宣帝(劉病已)
出生:元前91年--去世:元前49年(在位25年)
宣帝劉病已,一名詢,漢武帝曾孫,祖父劉據(jù),父劉進(jìn)。昭帝無子,劉病已立。宣帝時,進(jìn)一步確立了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他多次下令減輕人民負(fù)擔(dān)。史稱“孝宣之治,信賞必罰,可謂中興”。死于前49年,時年43歲。 宣帝中興,
元前49年登基
元前33年去位
元帝(劉奭)
出生:元前75年--去世:元前33年(在位16年)
元帝劉奭,宣帝子。即位后封王皇后一家五司馬,侯十余,埋下外戚專權(quán)的禍根。元帝時有王昭君出使匈奴,但元帝時漢朝國力開始衰弱。元帝死于前33年,時年43歲。 昭君出塞,
元前33年登基
元前7年去位
成帝(劉驁)
出生:元前52年--去世:元前7年(在位26年)
成帝劉驁,元帝子。成帝時,漢王朝衰落,外戚專權(quán),元帝終日與趙飛燕飲酒作樂,成帝死于前7年,時年46歲。 昭君出塞,
元前7年登基
元前1年去位
哀帝(劉欣)
出生:元前26年--去世:元前1年(在位6年)
哀帝劉欣,元帝的庶孫,成帝的侄子。哀帝時,社會矛盾尖銳化,但哀帝卻只信鬼神天地,寵幸男寵董賢,造成王莽專權(quán)。哀帝死于前1年,時年26歲。 斷袖之癖,
公元0年登基
公元5年去位
平帝(劉衎)
出生:元前9年--去世:公元5年(在位5年)
平帝劉衎,元帝庶孫,中山孝王劉興子。即位時9歲。王莽掌權(quán)。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時年14歲。 暫無.
公元6年登基
公元8年去位
孺子(劉嬰)
出生:公元5年--去世:公元25年(在位2年)
孺子嬰,宣帝的元孫,劉顯的兒子。即位時才2歲。公元8年,王莽自立,公元25年,孺子嬰被殺,時年21歲。 王莽代漢,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帝王莽,西漢元帝王皇后的侄子。生于公元前45年。漢成帝時,王氏一家皆為侯,王莽善于鉆營,逐漸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為帝,國號“新”,史稱“新朝”。年號為“始建國”。公元14年改元“天鳳”,公元20年又改元“地皇”。
王莽稱帝后,實(shí)行“改制”。但王莽的“托古改制”徹底失敗了,不僅沒有緩和社會矛盾,反而造成社會經(jīng)濟(jì)大混亂。終于激起了綠林赤眉農(nóng)民大起義。公元23年,在昆陽,王莽軍被更始帝大軍打敗。同年,赤眉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在位15年,死時68歲。
新帝王譜
歷史長河
帝王
帝王介紹
期間歷史事件
公元9年登基
公元23年去位
帝(王莽)
出生:元前45年--去世:公元23年(在位14年)
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人,漢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綏和元年(前8年)繼王根為大司馬,十分儉約。妻子「衣不曳地,布不蔽膝」。 始初元年(前8年)劉嬰「禪讓」于王莽,莽即皇帝位,次年改國號為「新」。
王莽自幼誦習(xí)《周禮》,迷信古代制度,故附會《周禮》,改革制度,實(shí)施王田、私屬、五均、六,乃至推行早已失去交換價值的龜、貝之類作貨幣。他又想平均土地,實(shí)行井田制度解決社會矛盾。惜事與愿違,新政操之過急,又不合時宜,以致造成農(nóng)商失業(yè),食貸俱廢,社會經(jīng)濟(jì)極大混亂。新政進(jìn)行僅八、九年,綠林、赤眉起兵,地皇四年(23年)莽被殺于漸臺,新朝也隨告滅亡。
憑心而論,王莽并不是野史小說中寫的荒淫墮落,王莽心胸廣大,機(jī)警過人,簡樸務(wù)實(shí),只是實(shí)行的改革完全失敗,造成社會動蕩而亡國。 綠林赤眉起義,昆陽之戰(zhàn),
東漢王朝(公元25年-220年),始于光武帝劉秀,終于漢獻(xiàn)帝劉協(xié),共12帝。東漢王朝中后期,完全被宦官,外戚交替掌握。造成社會動蕩,政權(quán)不穩(wěn)。最終分裂亡國。
公元25年,劉秀在綠林軍的協(xié)助下,以武力擊敗了篡位的王莽,奪得帝位。劉秀建都洛陽,年號建武,是為漢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整頓吏治,設(shè)尚書六人分掌國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權(quán)限;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穩(wěn)定下來。 到公元一世紀(jì)中葉,經(jīng)過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東漢王朝已經(jīng)逐漸恢復(fù)了往日漢朝的強(qiáng)盛,這一時期被后人稱之為“光武中興”。但是后來由于皇帝年紀(jì)小,形成東漢王朝后期的宦官與外戚專權(quán)的格局。
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獻(xiàn)帝讓位,東漢王朝宣布滅亡,繼之而來的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長期分裂的時期——三國時期。。
在東漢前期,政權(quán)進(jìn)一步加強(qiáng)與地方勢力的融和,使國家趨于穩(wěn)定,在經(jīng)濟(jì)、文化、科學(xué)技術(shù)等方面都超過了西漢的水平。公元105年,蔡倫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改造了紙張的制造技術(shù),使我國的文字記錄方式脫離了使用竹簡的時代。東漢對后世的另外一項貢獻(xiàn)是制陶業(yè)的發(fā)展,把一些以前為豪門貴族專有的用品帶入了尋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學(xué)方面,張衡則以高超的工藝制造了“渾天儀”、“地動儀”等科學(xué)儀器,制造這些儀器的原理至盡仍被廣泛使用。另外,東漢末年的名醫(yī)華佗是有記載以來第一位利用麻醉技術(shù)對病人進(jìn)行手術(shù)治療的外科醫(yī)生。 到東漢時期,書法、繪畫已不單純作為文字圖形符號使用,它們的藝術(shù)地位逐漸顯露出來,雖然今日東漢流傳下來的藝術(shù)品數(shù)量不多,但從其中依然能窺得漢文化的風(fēng)貌。
東漢帝王譜
歷史長河
帝王
帝王介紹
期間歷史事件
公元25年登基
公元57年去位
光武帝(劉秀)8
出生:元前6年--去世:公元57年(在位32年)
光武帝,姓劉名秀,字文叔。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參加綠林起義軍后,在昆陽以少勝多,打敗王莽軍。25年劉秀稱帝。死于公元57年,時年64歲。 馬革裹尸,
公元57年登基
公元75年去位
明帝(劉莊)
出生:公元28年--去世:公元75年(在位18年)
明帝,劉秀的第四子。明帝在位時,吏治比較嚴(yán)明,賦稅比較少,人民生活安定。死于75年,時年48歲。明帝時在洛陽建白馬寺,這是佛教傳入我國建立的第一個佛寺,至今仍存. 班超出使西域,
公元75年登基
公元88年去位
章帝(劉炟)
出生:公元58年--去世:公元88年(在位13年)
章帝,明帝第五子。章帝“好儒術(shù)”,并且實(shí)行與民修養(yǎng)的政策,人口增長.在位時有班超出師西域。章帝還是一位書法家,尤善草書,后世稱“章草”。死于88年,時年31歲。 暫無.
公元88年登基
公元105年去位
和帝(劉肇)
出生:公元79年--去世:公元105年(在位17年)
和帝劉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時才10歲,由竇太后臨朝稱制,外戚竇憲掌實(shí)權(quán)。后殺竇憲掌權(quán)。在位18年,死于105年。時年27歲。 暫無.
公元105年登基
公元106年去位
殤帝(劉隆)
出生:公元105年--去世:公元106年(在位1年)
殤帝,和帝的小兒子,即位時剛滿月,在位8個月死。 暫無.
公元106年登基
公元125年去位
安帝(劉祜)
出生:公元94年--去世:公元125年(在位19年)
安帝劉祜,章帝孫,父清河孝王劉慶,即位時才13歲,鄧太后掌權(quán)。太后死后掌權(quán)。安帝時政治黑暗,社會矛盾尖銳。死于125年,時年32歲。 蔡倫造紙 ,
公元125年登基
公元144年去位
順帝(劉保)
出生:公元114年--去世:公元144年(在位19年)
順帝劉保,安帝的兒子。順帝是由宦官扶持上臺的,朝政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敗。他下令宦官可以養(yǎng)子,世襲封爵.后來宦官與外戚相互勾結(jié),政治更加腐敗.順帝死于144年,時年30歲。 張衡和地動儀,
公元144年登基
公元145年去位
沖帝(劉炳)
出生:公元143年--去世:公元145年(在位1年)
沖帝劉炳,順帝的兒子,在位半年死,時年才3歲。 暫無.
公元145年登基
公元146年去位
質(zhì)帝(劉纘)
出生:公元138年--去世:公元146年(在位1年)
質(zhì)帝劉纘,章帝的曾孫,渤海孝王劉鴻的兒子。即位時8歲,卻頗伶俐。說大將軍梁翼為“跋扈將軍”,被梁翼毒死。時年9歲。 暫無.
公元146年登基
公元167年去位
桓帝(劉志)
出生:公元132年--去世:公元167年(在位21年)
桓帝劉志,章帝的曾孫。蠡吾侯劉異的兒子。桓帝即位時15歲,外戚掌權(quán)。后他依靠宦官誅殺外戚梁翼,此后又宦官專政。桓帝死于167年,時年36歲。 暫無.
公元168年登基
公元189年去位
靈帝(劉宏)
出生:公元156年--去世:公元189年(在位21年)
靈帝劉宏,章帝玄孫,桓帝死無子,劉宏即位。靈帝朝一團(tuán)污氣,宦官把持朝政,稱“十常侍”。靈帝常說:「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靈帝之世,民不聊生,買賣官爵,橫征暴斂,社會矛盾激化,終于于184年,爆發(fā)了黃巾大起義。靈帝死于189年,時年33歲。 黃巾軍起義,
公元189年登基
公元220年去位
獻(xiàn)帝(劉協(xié))
出生:公元181年--去世:公元234年(在位31年)
獻(xiàn)帝劉協(xié),靈帝的兒子,即位時9歲,董卓專權(quán),后曹操迎獻(xiàn)帝于許昌。220年,曹操死,曹丕自立為帝,建立魏國,漢亡,劉協(xié)被貶為山陽公,死于234年,時年54歲。獻(xiàn)帝從未掌握朝政。 孫策霸江東,官渡之戰(zhàn),曹操統(tǒng)一北方,赤壁之戰(zhàn),劉備入川,濡須之戰(zhàn),關(guān)羽走麥城,
漢代分西漢和東漢
西漢:高宗〔劉邦〕,惠帝〔劉盈〕,高后〔呂雉〕,文帝〔劉恒〕,景帝〔劉啟〕,武帝〔劉徹〕,昭帝〔劉弗陵〕,宣帝〔劉詢〕,元帝〔劉奭〕,成帝〔劉驁〕,哀帝〔劉欣〕,平帝〔劉衎〕,孺子嬰〔王莽攝政〕,更始帝〔劉玄〕
東漢:光武帝〔劉秀〕,明帝〔劉莊〕,章帝〔劉炟〕,和帝〔劉肇〕,殤帝〔劉隆〕,安帝〔劉祜〕,順帝〔劉保〕,沖帝〔劉炳〕,質(zhì)帝〔劉纘〕,垣帝〔劉志〕,靈帝〔劉宏〕,獻(xiàn)帝〔劉協(xié)〕
西漢:(前206年至公元8年,共214年)
高祖劉邦,孝惠帝劉盈,少帝(呂后稱制),孝文帝劉恒,孝景帝劉啟,世宗孝武帝劉徹,孝昭帝劉弗陵,中宗孝宣帝劉詢,高宗孝元帝劉奭,孝成帝劉驁,孝哀帝劉欣,孝平帝劉衎,
東漢:(25至220年,共196年)
世祖光武帝劉秀,顯宗孝明帝劉莊,肅宗孝章帝劉炟,孝和帝劉肇,孝殤帝劉隆,恭宗孝安帝劉祜,少帝(北鄉(xiāng)侯,在位7月)劉懿,孝順帝劉保,孝沖帝劉炳,孝質(zhì)帝劉纘,孝桓帝劉志,孝靈帝劉宏,少帝(弘農(nóng)王,6月)劉辯,孝獻(xiàn)帝劉協(xié)
漢高祖——劉邦 不是高宗
高后〔呂雉〕非也
歷代所有皇帝的帝號,溢號,廟號,年號,尊號是什么?
中國歷代帝王的廟號.謚號和尊號 顯祖文宣皇帝 諱洋 廢帝 諱殷 (無謚號) 孝昭皇帝 諱演 世祖武成皇帝 諱湛 后主 諱緯 (無謚號) 幼主 諱恒 (無謚號) 周 太祖文皇帝 宇文氏 諱泰 孝閔皇帝 諱覺 世宗明皇帝 諱毓 高祖武皇帝 諱邕 宣皇帝 諱赟 靜皇帝 諱衍 隋 高祖文皇帝 楊氏 諱堅 煬皇帝 諱廣 恭...
中國歷代皇帝及在位時間?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tǒng)治者的稱號,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nóng)等都不是真正帝王,僅為部落首領(lǐng)或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其“皇”或“帝”號,為后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稱“后”,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zhàn)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 秦王嬴政...
秦始皇漢武帝周文王成吉思汗唐太宗皇帝先后順序
周文王(西周)秦始皇(戰(zhàn)國末期秦朝初期,第一個統(tǒng)一國家的人)漢武帝(西漢初年)唐太宗(唐朝初年)成吉思汗(南宋末年,元朝的奠基者)
中國古代所有皇帝的名字?
皇帝這個稱號是從秦朝時期開始,中國古代皇帝有493位,以下是比較有名的皇帝:1.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莊襄王之子。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tǒng)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2. 劉邦(公元前256年—...
中國古代所有朝代主要皇帝名稱?
12、廢帝(宣統(tǒng)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擴(kuò)展資料: 中國歷代皇帝從秦始皇到溥儀有確切生卒年月可考者總共有302位皇帝,而這302位平均壽命為44歲。翻閱中國封建王朝歷史資料,皇帝活過80歲的只有五位。 分別是清朝乾隆皇帝弘歷89歲(公元1711——1799年)、南北朝梁武帝蕭衍86歲(公元464——549年)、南宋高宗趙構(gòu)81歲(公元110...
我想知道從古至今歷代皇帝的名字
秦 (秦代帝王無謚號,以世代作為帝號)始皇帝 贏氏 諱政 二世皇帝 諱胡亥 漢 太祖高皇帝 劉氏 諱邦 孝惠皇帝 諱盈 太宗孝文皇帝 諱恒 孝景皇帝 諱啟 世宗孝武皇帝 諱徹 孝昭皇帝 諱拂陵 中宗孝宣皇帝 諱詢 高宗孝元皇帝 諱奭 孝成皇帝 諱驁 孝哀皇帝 諱欣 孝平皇帝 諱衡 世祖光武皇帝 ...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及皇帝順序
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1、秦朝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嬴胡亥 秦三世嬴子嬰 2、漢朝皇帝列表 西漢 漢高祖劉邦 漢惠帝劉盈 漢前少帝劉恭 漢后少帝劉弘 漢高后呂雉 漢文帝劉恒 漢景帝劉啟 漢武帝劉徹 漢昭帝劉弗陵 昌邑王劉賀 漢宣帝劉詢(劉病已) 漢元帝劉奭 ...
關(guān)于漢代皇帝稱號問題。
孝武皇帝,孝獻(xiàn)皇帝這一類的稱之為謚號,而非廟號 但是廟號和謚號全部都是在皇帝死后由繼承人追加的,別說在位了,就是退位而未死,也不能用這種稱呼。所以他們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謚號廟號,電視劇這么處理是不嚴(yán)謹(jǐn)?shù)摹A硗猓瑵h代有廟號的皇帝是“三祖五宗”即 太祖高帝劉邦(高是謚號,高祖是司馬遷的訛傳...
漢代皇帝的稱謂?各種都要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4 采納率:0% 幫助的人:119萬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關(guān)注 展開全部 中國古代帝王的稱謂,除了稱王、稱皇帝、稱謚號、稱廟號、稱年號以外,還有一些別稱,散見于一些典籍當(dāng)中。平時讀書,搜集了一些。下面列出一些,供大家參考。 1、皇王:對君王的敬稱,猶言大王。見于《詩經(jīng)。大雅。文王有聲...
中國從古至今按順序排列皇帝的名字
中國從古至今按順序排列皇帝的名字 我來答 4個回答 #熱議# 該不該讓孩子很早學(xué)習(xí)人情世故? 心明心誠 2011-04-24 · TA獲得超過39.6萬個贊 知道大有可為答主 回答量:6.2萬 采納率:69% 幫助的人:6671萬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關(guān)注 展開全部 中國歷代皇帝一覽表上古時代 炎帝 神農(nóng)氏 ...
相關(guān)評說:
潛山縣間隙: ______ 西漢:劉邦(漢高祖) 東漢:劉秀(光武帝)
潛山縣間隙: ______ 前后24個西漢12東漢12
潛山縣間隙: ______ 兒子 長子 戾太子劉據(jù),母皇后衛(wèi)子夫,其孫劉詢后為漢宣帝. 次子 齊懷王劉閎,母王夫人,元狩六年立,18歲駕薨. 三子 燕剌王劉旦, 母李姬. 四子 廣陵厲王劉胥(與劉閎、劉旦同日封王). 五子 昌邑哀王劉髆, 母李夫人,天漢四年立(...
潛山縣間隙: ______ 是的,都姓劉,不過漢朝一共有29個皇帝,西漢15個,東漢14個.都沒有樓主所說的劉緋,我把皇帝名字全列出來給樓主看下,看有沒有是樓主要找的.劉邦------ 太祖----高皇帝------- 劉盈-------仁宗----孝惠皇帝----- 劉恭-------無------前少皇帝----- ...
潛山縣間隙: ______ 古代帝王的稱謂比較特殊,除名字外,還有謚號、尊號、廟號、年號.對他們的稱呼一般有三種 情況: 一是稱溢號. 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或后人根據(jù)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
潛山縣間隙: ______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字通,漢朝第7位皇帝,
潛山縣間隙: ______ 夏:約前2071-約前1600 商:約前1600-約前1046 周:西周:前11世紀(jì)-前771 東周:前770-前771 春秋:前770-前256 戰(zhàn)國:前475-前221 秦:前221-前206 漢:西漢:前206-公元23 東漢:25-220 三國:魏:220-265 蜀:221-263 吳:222-...
潛山縣間隙: ______ 劉邦 漢高祖劉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說原名季),沛郡豐邑中陽里(今江蘇豐縣)人,漢族.出身平民階級,秦朝時曾擔(dān)任泗水亭長,起兵于沛(今江蘇沛縣),稱沛公.秦亡后被封為漢王.后于楚漢戰(zhàn)爭中打敗西楚霸王項羽,成為漢朝(西漢)開國皇帝,廟號為高祖,漢景帝時改為太祖,自漢武帝時期司馬遷開始,多以最初的廟號“高祖”稱之,謚號為高皇帝,所以史稱漢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漢高帝.他對漢民族的統(tǒng)一、中國的統(tǒng)一強(qiáng)大,漢文化的保護(hù)發(fā)揚(yáng)有決定性的貢獻(xiàn).
潛山縣間隙: ______ 有,漢宣帝漢武帝的曾孫子就是叫劉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