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地方特有戲曲? 地方特有戲曲?
1、北京:京劇
2、河北省:河北梆子 3、天津:評劇 4、山西省:晉劇、蒲劇 5、陜西省:秦腔、眉戶 6、河南省:豫劇、曲劇 7、湖北省:漢劇、楚劇 8、湖南省:湘劇、花鼓戲 9、廣東省:粵劇 10、廣西:桂劇,壯劇 11、江西省:贛劇、采茶戲 12、福建省:閩劇、莆仙戲 13、浙江省:越劇、紹劇 14、上海:滬劇 15、安徽省:黃梅戲、徽劇 16、江蘇省:昆曲、淮劇 17、山東省:呂劇、山東梆子 18、甘肅省:隴劇、南木特戲 19、貴州省:黔劇、花燈 20、云南省:滇劇、白劇 21、四川省:川劇 22、青海省:黃南藏劇 23、內(nèi)蒙古:二人臺、蒙古劇 24、遼寧省:二人轉(zhuǎn) 25、吉林省:吉劇 26、黑龍江省:龍江劇 27、臺灣:歌仔戲 28、新礓:維吾爾劇、新疆曲子 29、西藏:藏劇 30、海南省:瓊劇。
我們湖南特有的19種戲劇
湘劇
湘劇是湖南省最主要的地方大戲劇種,民間一般稱為大戲班子、長沙班子或湘潭班子。湘劇融合有昆腔、高腔、彈腔及雜曲小調(diào)等多種聲腔,明初至年間,傳入湖南的昆腔和弋陽腔與當?shù)胤窖约懊耖g音樂相結合,形成湘劇。
湘劇主要流行于長沙、湘潭一帶,主要流行于“長沙府十二屬”,即長沙、湘陰、醴陵、湘潭、湘鄉(xiāng)、寧鄉(xiāng)、益陽、攸縣、安化、茶陵等地。
祁 劇
祁劇又稱祁陽班子,民國初年稱“祁陽戲”,因形成于祁陽而得名祁劇。祁劇是弋陽腔明初傳入祁陽后與地方藝術相融合,長期演變而逐漸形成的。
祁劇的流布區(qū)域較為廣泛,除湖南的衡陽、邵陽、永州、郴州、懷化等地區(qū)
辰河戲
辰河戲源于地方巫、儺、道的娛神而逐步演變過來的,是一個古老的地方戲劇種,被國外學術界稱為中國戲的“活化石”。
主要流行于沅水中、上游的廣大地域,包括懷化地區(qū)、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衡陽湘劇
衡陽湘劇,最早以班社命名,民間稱為“衡州班子”或“衡州大戲班子”。衡陽湘劇的表演藝術,亦按高腔、昆腔、彈腔分為三種不盡相同的表演風格。
衡陽湘劇流行地區(qū)甚廣,涉及到整個湘南東部,包括衡陽市、郴州市和衡陽、衡山、衡東、耒陽、常寧、安仁、炎陵、茶陵、攸縣、永興、桂東、宜章、汝城、桂陽、郴縣等縣市。
常德漢劇
歷史上常德漢劇亦稱沅河戲、漢戲。20 世紀 50 年代初曾稱為常德戲。1953 年,改稱常德湘劇,1957 年改為常德漢劇。
常德漢劇以常德、桃源、漢壽、石門、慈利等縣市為中心地區(qū),流行于西洞庭湖以及懷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帶。
巴陵戲
巴陵戲原稱巴湘戲,是地方大戲劇種。岳陽古時稱巴陵,因巴陵戲藝人多出自此地而得名,民間又稱為岳州班。1952 年始定名為巴陵戲。用中州韻湖廣音結合湘北方言為其舞臺語言。
清末民初,巴陵戲流行于湘北的岳陽、湘陰、汨羅、平江、臨湘、華容等地。
湘昆
昆曲傳入湖南,扎根很深,專業(yè)昆班最多且持續(xù)最久者則以桂陽州(今郴州市桂陽縣周邊幾個縣)為甚,故昆曲又稱“桂陽昆曲”。經(jīng)過長期演變發(fā)展,結合湘南人生活語言和民間音樂,形成有濃郁地方色彩的桂陽昆曲,20 世紀 50 年代,稱為湘昆。
湘昆流行于湘南地區(qū)的桂陽、嘉禾、新田、寧遠、藍山、臨武、宜章、蘇仙區(qū)、永興、常寧等縣。
長沙花鼓戲
長沙花鼓戲是一個民間小戲劇種,它形成并流行于長沙周邊的縣市,以長沙官話為統(tǒng)一的舞臺語言。
長沙花鼓戲扎根在民間,以廣大鄉(xiāng)村和小集鎮(zhèn)為基地。因各地民間藝術、民俗和鄉(xiāng)音土語的差別,形成了幾種藝術流派,如益陽路子、西湖路子、寧鄉(xiāng)路子、醴陵路子和長沙路子等。
邵陽花鼓戲
邵陽花鼓戲舊時稱花鼓或花鼓戲,20 世紀 50 年代始稱邵陽花鼓戲。
邵陽花鼓戲興起于舊時的邵陽縣境,主要流行于邵陽市和邵東、新邵、邵陽、隆回、洞口、新化等縣,以祁劇寶河派戲白結合邵陽地方語言為舞臺語言。
衡州花鼓戲
衡州花鼓戲是在當?shù)孛耖g歌舞“車馬燈”的基礎上,逐漸衍變而成。衡州花鼓戲是民間小戲劇種,舞臺語言同屬衡州語系,流行于湘南地區(qū)。
衡州花鼓戲的各地俗名不盡相同,衡陽、衡南、耒陽、常寧叫“馬燈”,衡山、衡東叫“花鼓燈”,攸縣、茶陵叫“地花鼓”,安仁叫“花燈”。
荊河戲
荊河戲也稱上河戲。荊河戲在明末清初(17 世紀中葉)即已形成,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流行于湘北地區(qū)的澧縣、臨澧、石門、安鄉(xiāng)、、岳陽、華容、沅江、南縣、龍山、永順、張家界、慈利、桑植以及湖北、重慶與湖南相鄰的市縣。
常德花鼓戲
常德花鼓戲是民間小戲劇種,流行于沅江、澧水流域以及湘北鄂南毗鄰地區(qū),盛行于常德一帶。
常德花鼓戲各地俗稱不一,常德、漢壽、桃源稱燈戲、揢揢戲、調(diào)兒戲;津市、澧縣叫花鼓兒;石門又叫柳子戲或楊花柳;慈利則叫下河戲。20 世紀 50 年代定名為常德花鼓戲。
岳陽花鼓戲
岳陽花鼓戲是民間小戲劇種,俗稱花鼓子,岳陽花鼓戲的舞臺語言來源于當?shù)胤窖浴?0世紀 50 年代定名為岳陽花鼓戲。流行于湘北的岳陽、臨湘、平江、汨羅、湘陰。
零陵花鼓戲
零陵花鼓戲是民間小戲劇種,由祁陽花鼓燈和道縣調(diào)子合并而成,20 世紀50 年代定名為零陵花鼓戲。
陽戲
陽戲是民間小戲劇種,流行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懷化地區(qū)。常以縣定名,如鳳凰陽戲、吉首陽戲、沅陵陽戲、懷化陽戲等。
花燈戲
花燈戲是民間小戲劇種,是由民間歌舞——花燈、茶燈、地花鼓和“調(diào)子”發(fā)展而成的民間戲曲劇種。湖南花燈發(fā)展成為燈戲,主要以湘西花燈戲、平江花燈戲和嘉禾花燈戲為代表。
儺堂戲
儺堂戲在形成、發(fā)展的過程中,從形式到內(nèi)容均受巫教的影響。
儺堂戲遍布湖南全省,在苗、侗、瑤、土家族地區(qū)均有演出活動,湘西稱儺堂戲、儺神戲、儺戲,湘北稱師道戲、儺愿戲、姜女兒戲,湘南稱師道戲、獅子戲、臉子戲,湘中稱老君戲。
苗劇
苗劇是少數(shù)民族劇種,它是在苗族歌、舞的基礎上發(fā)展而成的新劇種,初創(chuàng)時叫苗語劇、苗劇或苗戲,1982 年正名為苗劇。
侗戲
侗族劇種發(fā)源于貴州。1952 年由廣西三江縣傳入湖南通道侗族聚居區(qū)。
1、北京:京劇
2、河北省:河北梆子 3、天津:評劇 4、山西省:晉劇、蒲劇 5、陜西省:秦腔、眉戶 6、河南省:豫劇、曲劇 7、湖北省:漢劇、楚劇 8、湖南省:湘劇、花鼓戲 9、廣東省:粵劇 10、廣西:桂劇,壯劇 11、江西省:贛劇、采茶戲 12、福建省:閩劇、莆仙戲 13、浙江省:越劇、紹劇 14、上海:滬劇 15、安徽省:黃梅戲、徽劇 16、江蘇省:昆曲、淮劇 17、山東省:呂劇、山東梆子 18、甘肅省:隴劇、南木特戲 19、貴州省:黔劇、花燈 20、云南省:滇劇、白劇 21、四川省:川劇 22、青海省:黃南藏劇 23、內(nèi)蒙古:二人臺、蒙古劇 24、遼寧省:二人轉(zhuǎn) 25、吉林省:吉劇 26、黑龍江省:龍江劇 27、臺灣:歌仔戲 28、新礓:維吾爾劇、新疆曲子 29、西藏:藏劇 30、海南省:瓊劇。
莆仙戲《媽祖》34-2家鄉(xiāng)特有的戲曲 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北京的京劇
河南豫劇
中國有哪些劇種山西有哪些簡單介紹一下
4. 長治晉城上黨梆橋胡困子:這一劇種主要流行于長治和晉城地區(qū)的上黨地區(qū),以梆子戲為基礎,融入了當?shù)氐钠渌麘蚯亍?. 大同雁北耍孩兒:大同地區(qū)的特色戲曲,以說唱和滑稽表演為特點,深受當?shù)孛癖娤矏邸?. 大同靈丘羅羅腔:大同靈丘地區(qū)的特有劇種,腔調(diào)獨特,表演形式多樣。7. 秧歌戲:包括朔州、...
流傳于山東半島地區(qū)的地方戲曲劇種是什么
柳腔是山東半島地區(qū)特有的一種地方戲曲劇種,它起源于山東省即墨市,已被列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在乾隆年間,肘鼓子傳入即墨后,與當?shù)氐拿耖g小調(diào)和秧歌相結合,逐漸演變成了柳腔。這種戲曲不僅在即墨地區(qū)流傳,還普及到了膠東半島的其他地區(qū),并擴散至青島市區(qū)。柳腔的語言特色明顯,它使用即墨地區(qū)的方言,...
流傳于山東半島地區(qū)的地方戲曲
柳腔是山東半島地區(qū)特有的一種地方戲曲形式,大約有200多年的歷史。它起源于即墨、平度交界處的大沽河流域,并廣泛流傳于山東半島。這種戲曲以其鮮明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在當?shù)厣钍苋藗兿矏郏⒈蛔鸱Q為“膠東之花”。柳腔的發(fā)展源于民間說唱藝術“本肘鼓”。在初期階段,柳腔的演唱方式比較原始,沒...
山西的著名戲曲劇目有哪些山西著名的戲曲叫什么
1、《拜月亭》:這是一部在山西地區(qū)廣為流傳的著名戲曲劇目。2、《望江亭》:此劇講述了英勇智慧的女性在困境中展現(xiàn)出的非凡氣概。3、《單刀會》:以其精妙的劇情和深刻的主題,成為山西戲曲的瑰寶。4、《魯齋郎》:展現(xiàn)了山西戲曲特有的粗獷與細膩并重的藝術風格。5、《西蜀夢》:這部山西著名戲曲以...
河南地方戲有哪些
一、豫劇 豫劇是河南最為流行的戲曲形式之一,也是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重要代表。它起源于河南民間歌舞和曲藝,逐漸發(fā)展形成獨具特色的戲曲藝術。豫劇音樂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表演風格樸實粗獷,富有生活氣息。二、豫西皮影戲 豫西皮影戲是河南地區(qū)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皮影戲,主要分布在豫西地區(qū)。這種戲融合了戲曲、文學...
河南戲曲都有哪些種類
7. 懷梆:懷梆是河南地方戲曲中的一種,以其梆子音和懷舊的情感氛圍受到歡迎。8. 懷調(diào):懷調(diào)以其懷舊的情感和優(yōu)美的旋律,給觀眾帶來深深的感動。9. 落腔氏遲灶:這是河南特有的一個戲曲種類,以其獨特的腔調(diào)和表演形式而聞名。10. 道情戲:道情戲是河南的一種地方戲曲,以其道情表演和深情的唱詞...
哪種戲曲最好聽?請推薦些。
3. 豫劇:豫劇是河南地方戲曲的代表,以其鮮明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風格著稱。它通過地方的語言、唱腔和表演方式,呈現(xiàn)了濃郁的地方風情。4. 川劇:川劇是四川地方戲曲的代表,以其變臉、吐火等特技和幽默的表演風格著稱。它結合了四川方言和地方文化,為觀眾帶來了獨特的視聽體驗。5. 湘劇:湘劇是湖南地方...
流傳于山東半島地區(qū)的地方戲曲
3、棗梆:山東省傳統(tǒng)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于古曹州(今菏澤)。棗梆的唱腔既高亢激昂,又委婉活潑,用真嗓吐詞,假嗓托腔,而且真假嗓音截然分開,由真嗓突然翻高而假嗓,是其特有的韻律。4、東路梆子:又稱章丘梆子,是一種山東省的傳統(tǒng)戲曲劇種。目前流行的東路梆子,為秦腔系統(tǒng)的分支,是經(jīng)過...
上海的戲曲有哪些
3. 上海話劇(滬劇)上海話劇,也稱滬劇,是上海地區(qū)特有的戲曲形式。它起源于民間說唱藝術,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個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戲曲劇種。滬劇以其貼近百姓生活的題材和富有現(xiàn)代感的表演形式,深受上海觀眾的喜愛。4. 雜技與評彈 此外,上海的戲曲還包括雜技和評彈。雜技是上海街頭巷尾常見的表演形式,以高...
云南有哪些戲曲
常常通過幽默詼諧的方式展現(xiàn)生活故事和民間傳說。三、彝族劇 彝族劇是云南彝族地區(qū)特有的戲曲形式。它以彝族的歌舞、音樂、戲劇等元素為基礎,融合了其他劇種的表演技巧,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彝族劇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其唱腔高亢激昂,舞蹈動作獨特,通過劇目展現(xiàn)了彝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傳統(tǒng)文化。
相關評說:
五常市離心: ______ 四川羌族有花燈戲;云南有花鼓燈;還有湖南麻陽民間花燈戲.
五常市離心: ______ 秦腔就不說了,你已經(jīng)說過了. 曲藝方面都說一下吧 一,賢孝:(這個主要說一下,偶是聽涼州賢孝長大的) 涼州賢孝又稱"涼州勸善書",是流布于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城鄉(xiāng)及毗鄰的古浪、民勤和金昌市永昌縣部分地區(qū)的一種古老而悠久的...
五常市離心: ______ 錫劇是常州地區(qū)主要的地方戲種,別稱:灘簧戲.由民間說唱到草臺班最后升格為地方戲.迄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它是太平天國前后由無錫灘簧和常州灘簧合并發(fā)展而逐步形成的.發(fā)源地在無錫羊尖、武進潘家橋等太湖沿岸農(nóng)村地區(qū).大概在...
五常市離心: ______ 黃梅戲
五常市離心: ______ 安徽滁州,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城.鳳畫是安徽滁州地區(qū)獨有的一種民間繪畫藝術,鳳畫是因產(chǎn)自在滁州鳳陽縣,畫的主體形象是鳳凰而得名.鳳畫在元代年間形成雛形,象征吉祥如意,到明代,朱元璋稱帝后,鳳陽便成為“龍鳳之鄉(xiāng)”,...
五常市離心: ______ 譽滿中外的中國京劇、中國畫、中國醫(yī)學,被世人稱為“中國的三大國粹”. 這三大國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顯示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淵源以及技藝發(fā)展軌跡.
五常市離心: ______ 中國戲曲 1.發(fā)展中國的戲曲起源于原始社會的歌舞,經(jīng)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 萌芽 在原始社會,氏族聚居的村落產(chǎn)...
五常市離心: ______ 商丘的戲曲文化十分獨特.在商丘戲曲文化方面占統(tǒng)治地位的是豫劇,如果在商丘城鎮(zhèn)的大街小巷行走,不管走到哪里,在耳邊回響的始終是那大腔大調(diào)的河南梆子腔.清乾隆年間,梆子戲傳入商丘.由于受民風民俗、語言及鄉(xiāng)土藝術的影響,...
五常市離心: ______ 絲綢等.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經(jīng)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
五常市離心: ______ [opera tower] 舊時供演戲用的樓式建筑 表演雜技戲曲的樓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鼠戲》:“每於稠人中,出小木架,置肩上,儼如戲樓狀.乃拍鼓板,唱古雜劇.”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 烏魯木齊 ﹞北山支麓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