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以字用法歸納
一、作連詞用,只表順接,不表轉折。
1、表原因,作“因為”、“由于”。
2、表目的,作“(用)來”。
3、表結果,作“以至”。
二、介詞,譯為"按照”。
例句: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連詞,相當于“用來、以便”。
例句: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四、作第三人稱代詞,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為第三人稱,譯作“他(她)(他們)”、“它(它們)”。有時也作第一人稱,譯為“我”。
五、“以”字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借””依據(jù)”'按照””用(憑)什么身份”等。
以字在文言文里的用法都有哪些?
有志矣,不隨以止也以:連詞,表并列,而且,并且。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以:連詞,表并列,而且,并且。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以:連詞,表目的。然力足以至焉以:相當于“而”,連詞,連接狀語與中心詞。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以:語氣助詞,不譯 ...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豐富,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1、動詞:表示使用、做、認為、用或憑借等動作。例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中的"以"表示使用,"如或知爾,則何以哉"中的"以"表示做,"皆以美于徐公"中的"以"表示認為,"愿以十五城請易璧"中的"以"表示使用或憑借。2、介詞:包括起提...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問題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多種用法,如下:一、作動詞,譯為“認為、以為”。二、介詞,相當于“用”。三、介詞,相當于“把、拿”。四、介詞,可譯成“因、因為”。有時與“是”連用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為“因此”。五、介詞,可譯為“憑借”。六、介詞,相當于“從、由”。七、介...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是什么?
在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非常廣泛,它既可以是實詞,也可以是虛詞。作為實詞時,“以”多用作動詞,表示“用”、“使”、“憑借”等意思;作為虛詞時,“以”多用作介詞,表達“把”、“依”、“在”、“從”等含義。以下是對“以”字用法的具體解析:一、實詞用法 1. 動詞用法 - “用”...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有幾種,分別是什么?
文言文中的“以”字,用法多樣,常見于介詞、連詞及動詞三種類型。其介詞用法大致包括:1. 介紹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以”;2. 表示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如“策之不以其道”中的“以”;3. 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如“屠懼,投以骨”中的“以”。此外,“以”...
文言文中的論點有幾種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多樣,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1. 因為,由于:如:“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 而:表示并列或順承關系,如:“卷石底以出。”“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3. 把,拿,用:“以錢覆其口。”“屠懼,投以骨。”4. 以為,認為:“我...
在古代漢語中"以"字的用法
【“以”字在古代漢語中的用法】"以"字在古代漢語中用法廣泛,尤其在文言文中頻繁出現(xiàn)。以下對其用法進行詳細解析。一、作為介詞,"以"字的用法多樣:1. 引入動作、行為的工具或憑借,可譯為"用"、"拿"、"根據(jù)"等。例如:① 不用地以紙?zhí)#ā痘畎狻罚?今以蔣氏現(xiàn)之,猶信。(《捕蛇者...
以字的用法文言文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多種用法,如下:1、作動詞,譯為“認為、以為”。2、介詞,相當于“用”。3、介詞,相當于“把、拿”。4、介詞,可譯成“因、因為”。有時與“是”連用為“是以”或“以備卜是”,可理解為“因此”。坦盯鎮(zhèn) 5、介詞,可譯為“憑借”。6、介詞,相當于“從、由”...
文言文中以的意思和用法
在文言文中,“以”字具有多重意義和用法:1. 作為介詞,它表示動作或行為所使用的工具、方法或依據(jù),根據(jù)不同情境可譯為“用”、“拿”、“依據(jù)”、“按照”等。2. 它還可以起到提賓作用,此時可譯為“把”。3. “以”字亦用于表達動作或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4. 此外...
文言以的用法
在文言文中,“以”字有多種用法,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用法及解釋:1. 表示行為動作的原因,可譯為“因為”。例如:“以疑似之形,圖難于其易。”2. 表示行為動作所使用的工具,可譯為“用”。例如:“以杖叩地,觀其進退。”3. 表示行為動作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借”。例如:“以子之所長...
相關評說:
遂川縣摩擦: ______ "以"字在古文中,就詞性而言,有六種,至於語法上的用法,也大致如是.詳見下文. (一)動詞 1.用.如:“以禮待之”.左傳˙襄公十年:“我辭禮矣,彼則以之.”漢˙王充˙論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仰賴、憑藉...
遂川縣摩擦: ______ 用法怪多的.有12種 1.用2.認為3.率領4.原因5.介詞因為6.介詞,用7.介詞,按照8.介詞,在~~的時候9.連詞10助詞.11.語氣詞12.通已,已經(jīng)的意思 我建議你查查字典,能加深你的印象~~
遂川縣摩擦: ______ 作介詞:1.表工具:請以劍舞(用) 2.表方式:余船以次俱進(按照) 3.表憑借:以資政殿學士行(憑...身份) 4.表處置:今以鐘磬置水中(把) 5.表原因:不以物喜(因為) 6.表對象:(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和,同) 7.表時間:余以乾隆...
遂川縣摩擦: ______ 1.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鄰為壑、以訛傳訛2.依然,順,按照:物以類聚3.因為: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4.在,于(指時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目的在于:以儆效尤.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以求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shù)量的界限:以前、以內8.用在動詞后,類似詞的后綴:可以、得以9.古同“已”,已經(jīng).10.太,甚:不以急乎?11.及,連及
遂川縣摩擦: ______ 以數(shù)千人委之,乃自以精兵走之.這兩句中的“以”用法相同,都用在名詞的前面,可以看作是介詞. 以光先帝遺德,其中的“以”放在動詞前面,可譯作“用來”. 謹供參考
遂川縣摩擦: ______ 以 一、虛詞用法: (一)介詞: “以”字作為介詞,它們后面一定帶有一個名詞或者詞組.“以”字和它后面的名詞或詞組組成一個介賓詞組.以”字后的名詞或詞組即是“以”字的賓語.整個介賓詞組用來修飾動詞謂語. 1.表示動作、行...
遂川縣摩擦: ______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1、動詞: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c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于徐公.” d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
遂川縣摩擦: ______[選項] A. 1與2相同,3與4不同 B. 1與2不同,3與4相同 C. 1與2不同,3與4也不同 D. 1與2相同,3與4也相同
遂川縣摩擦: ______ 以 1.介詞 用 把 拿 例: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介詞 憑 據(jù) 按照 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介詞 由于 因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連詞 不譯,或譯為“用來、拿來” 例:故為之文以志 例: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譯為 “以至” 例: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遂川縣摩擦: ______[答案] 1將、把 2用 3以之,把它 3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