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 /下/ 語文第21課,/偉大的悲劇/中人物的生平,背景
茨威格的文學活動從詩歌創(chuàng)作開始。早期詩集《銀弦》(1901)和《往日的花環(huán)》(1906)深受法國印象主義和霍夫曼斯塔爾、里爾克等人的影響。他的主要成就在傳記文學和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師》(1920),為巴爾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傳;《羅曼·羅蘭》(1921);《同精靈的斗爭》(1925),為德國作家荷爾德林、克萊斯和尼采作傳;《三個描摹自己生活的詩人》(1928),為托爾斯泰、斯湯達和卡薩諾瓦作傳;《約瑟夫·福煦》(1929);《精神療法》(1931),為催眠術發(fā)明者梅斯默爾、“基督科學”的創(chuàng)始人瑪麗·貝克艾迪、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作傳;《瑪麗亞·斯圖亞特》(1935)和《鹿特丹人埃拉斯穆斯的成敗》(1935)。他的傳記不拘泥于史實,著重表現人物性格。
他的主要中短篇小說集有《最初的經歷》(1911)、《馬來狂人》(1922)、《恐懼》(1925)、《感覺的混亂》(1927)、《人類命運攸關的時刻》(1927)、《象棋的故事》(1941)。惟一的長篇小說《焦躁的心》(1938),描寫一個癱瘓少女的戀愛和自殺悲劇。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說大多描寫孤獨的人的奇特遭遇。他筆下的人物常被某種神秘的命運和不可名狀的力量所捉弄,最終毀于某種熱情。《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和《一個不相識的女人的來信》,運用細膩的心理分析手法,刻畫中產階級婦女的思想感情。茨威格的戲劇作品有詩劇《耶雷米亞》(1917)、悲劇《伏勒波尼》(1927)和歌劇《沉默的女人》(1935)等。
茨威格去世后,他的遺作《昨日的世界》(1942)和《巴爾扎克》(1946)先后出版。前者為長篇回憶錄,記錄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奧地利和歐洲的生活風貌,后者是歷時十余年而未完成的傳記作品。
(選自《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2年版)
【關于斯科特臨死前的書信(茨威格)】
那些書信寫得非常感人。死亡在即,信中卻沒有絲毫悲哀絕望的情意,仿佛信中也滲透著那沒有生命的天空下清澈的空氣。那些信是寫給他認識的人的,也是說給全人類聽的;那些信是寫給那個時代的,但說的話卻是千古永垂的。
他給自己的妻子寫信。他提醒她要照看好他的最寶貴的遺產——兒子,他關照她最主要的是不要讓兒子懶散。他在完成世界歷史上最崇高的業(yè)績之一的最后竟作了這樣的自白:“你是知道的,我不得不強迫自己有所追求——因為我總是喜歡懶散。”在他行將死去的時刻,他仍然為自己的這次決定感到光榮而不是感到遺憾。“關于這次遠征的一切,我能告訴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
他懷著最誠摯的友情給那幾個同他自己一起罹難的伙伴們的妻子和母親寫信,為他們的英勇精神作證。盡管他自己即將死去,他卻以堅強的、超人的感情——因為他覺得這樣死去是值得紀念的,這樣的時刻是偉大的——去安慰那幾個伙伴的遺屬。
他給他的朋友寫信。他談到自己時非常謙遜,但談到整個民族時卻充滿無比的自豪,他說,在這樣的時刻,他為自己是這個民族的兒子——一個稱得上兒子的人而感到歡欣鼓舞。他寫道:“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個偉大的發(fā)現者。但是我們的結局將證明,我們民族還沒有喪失那種勇敢精神和忍耐力量。”他在臨死時還對朋友作了友好的表白,這是他在一生中由于男性的倔強而沒有說出口的話。他在給他的最好的朋友的信中寫道:“在我一生中,我還從未遇到過一個像您這樣令我欽佩和愛戴的人,可是我卻從未向您表示過,您的友誼對我來說意味著什么,因為您有許多可以給我,而我卻沒有什么可以給您。”
他最后的也是最精彩的一封信是寫給他的祖國的。他認為有必要說明,在這場爭取英國榮譽的搏斗中他雖然失敗了,但卻無個人的過錯。他一一列舉了使他遭到失敗的種種意外事件,同時用那種死者特有的無比悲愴的聲音,懇切地呼吁所有的英國人不要拋棄他的遺屬。他最后想到的仍然不是他的命運。他寫的最后一句話講的不是關于自己的死,而是關于活著的他人:“看在上帝面上,務請照顧我們的家人!”以下便是幾頁空白的信紙。
(摘自《奪取南極的斗爭》,舒善昌譯)
【天上有星光(趙延)】
斯蒂芬·茨威格因小說而名揚四海,我卻熱愛他寫的傳記。我們的心靈正日復一日地被沙塵包裹起來,變得堅硬結實,變得世俗功利,反省自心的空閑與心境是越來越少了。我懷著崇敬的目光看著茨威格,看他如何把人心最本原的東西捧出來托到高處,令它璀璨放光。原來人竟可以堅強如斯、無畏如斯、慷慨如斯、高貴如斯。中國的南禪有“明心見性,直指人心”之說,茨威格的傳記也可稱是直指人心了,當然,南禪是講求不立文字的。
一向以來,我們的記憶中便只容得下成功者,有人說,歷史便是為他們而寫的,縱然偶爾有幾個特例,如項羽、李自成,也是因為他們曾經威風八面風光無限過。中國有句古語叫“成者為王敗者寇”,說的就是我們這種劣根性。其實在今天,莫說是失敗者,就算在某方面名噪一時,百年后就湮沒無聞,從人們的腦海中退縮到某類專業(yè)書籍中去了,這并非危言聳聽。其實這也怪不得大家,這個社會是現實的,我們必須直面生活,腦袋里要裝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能記住成功者已實屬不易,哪有空暇去關心失敗者?我便是如此,雖然我也知道,那些失敗者也是應該有他們的位置的,然而奈何,這世間本就是不公平的。可畢竟,還是有人和我們不一樣的,比如茨威格。
這篇傳記名為《奪取南極的斗爭》。今天,設立在南極南緯90°的科學實驗站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這是為紀念最早到達南極的兩名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當年他們各自率領一支探險隊,為使自己成為世界上第一批到達南極的人而進行激烈的競爭。結果阿蒙森隊比斯科特隊早了近五個星期到達極點,并順利班師,斯科特等五人卻永眠在茫茫冰雪之中。茨威格并未為勝利者阿蒙森作傳,而把目光投向了斯科特。這篇文章與其他11篇分別記述拿破侖、列寧、托爾斯泰、歌德、韓德爾等人的傳記共同收錄在一本集子里,這本集子叫《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書頁一張張翻過去,斯科特的形象漸漸在眼前豐滿起來,這位英國皇家海軍的上校與成千上萬的英國人一樣,冷峻、剛毅、不茍言笑,正如茨威格所說,沒有任何特殊的跡象能暗示出他是一位英雄。他沒有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沒有周公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瀟灑,亦沒有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然而和這些名垂青史的人一樣的是,他有一個夢想。人人都曾有自己的夢想,只不過大多數人在通曉了所謂的“世故”之后,在估算了自己的能力(而非潛力)之后,乖乖地退縮了,于是我們的一生就化作一朵浮云幾縷青煙,不知散向哪兒去了,看一看天空吧,群星閃耀。智者說,英雄與凡夫的區(qū)別,只在于“要”和“想要”之間,斯科特要、并且一定要征服南極,他要第一個站在地球最南端的脊梁上宣講這無上的光榮,這將不僅是他自己,并且是他的祖國乃至全人類的驕傲。他義無反顧地行動起來了,他開始組織一支探險隊,然而資金缺乏,但這難不倒他,他獻出了自己的財產,還借了債,因為他自信有成功的把握。他年輕的妻子替他生了一個兒子,可是他毫不猶豫,像赫克托耳似的離開了自己的安德洛瑪刻,不久朋友和伙伴們也找到了,世間再也沒有什么能動搖他的意志,他向著心目中的圣地進發(fā)了。
……
1月18日,斯科特和他的四名伙伴到達極點。“這里看不到任何東西,和前幾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單調沒有任何區(qū)別。”——這就是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關于極點的全部描寫。還是有不尋常的東西的,那是飄揚著挪威國旗的阿蒙森的帳篷,里面有一封信留給這個不相識的第二名的到來,他相信這第二名一定會隨他之后到達這里,所以他請他把信帶給挪威的哈康國王。斯科特接受了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yè)績作證,而這一事業(yè)卻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我們該怎樣稱呼這一行為呢?典型的英國紳士風度?把這輕佻地與給女士拉車門之類的行為等同起來嗎?亦或有飽經世故之士會把這稱為愚蠢。不是嗎?只要他把阿蒙森的痕跡抹去,再動些手腳,那么誰先踏足極點這個問題就將變成一宗懸疑了,為達目的需不擇手段,更何況這是一生的夢想。無論如何我們被那高尚的心靈深深感動了,這就是人性之光。也許斯科特明白,自己所付出的艱辛代價,阿蒙森也同樣付出了,那面飄揚的挪威國旗背后,也凝聚了阿蒙森和他的伙伴們數年的心血、一生的夢想,這是他們應得的榮耀,貶低他們,同樣也貶低了自己。
……
看看斯科特在給妻子的絕筆書中都寫了些什么吧:“你是知道的,我不得不強迫自己有所追求——因為我總是喜歡懶散。”看哪,這就是完成了世界歷史上最崇高業(yè)績之一的人的最后自白,言語謙卑得如同我們平時輕易所說出的。然后他寫道:“關于這次遠征的一切,我能告訴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
11月12日,英雄們的尸體被找到了,在英國國家主教堂里,國王跪下來悼念這幾位英雄,他們的底片和電影膠卷被帶了回來,事跡傳遍世界,看來徒勞的事竟再次結出果實。壯麗的毀滅,雖死猶生,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美科學家為英南極探險家正名】
新華網2001年9月14日電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層管理署的一位科學家日前推出一本新書。這本新書提出的觀點是,近90年前英國人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進行的南極探險活動之所以失敗,罪魁禍首并不是斯科特決策的失誤,而是變幻無常的寒冷天氣。
以前的評論總是說,是斯科特的決策失誤導致他和他的4位隊友用雪橇拉著設備,在南極探險的路上跋涉了1 450公里之后,最終走上黃泉路。但是在本月新書《最寒冷的三月》中,作者蘇珊·所羅門說,1911~1912年的冬天,長達幾周最低溫度為-37°C的天氣要比往常的天氣寒冷得多,正是這嚴寒的天氣打亂了斯科特經過周密研究的探險計劃。
身為大氣研究化學家的所羅門分析了寒冷天氣對斯科特一行人的設備所產生的影響,并檢查了她從世界各地找到的書籍和日記對當時的天氣狀況的記載。所羅門本人1999年因發(fā)現南極洲上空臭氧層減少的原因而獲得美國“全國科學獎章”。她在首次前往南極洲進行臭氧層研究之前,就開始閱讀斯科特和他的隊友寫下的日記。
所羅門把這些信息與南極洲自動氣象站過去17年內所收集的數據進行了對比,其中一些數據收集的地點距斯科特的探險路線僅幾公里。自動氣象站顯示的數據表明,這些年里,只有1988年的氣溫下降到了和斯科特前往南極探險時一樣低的溫度,而且持續(xù)的時間一樣長。所羅門對斯科特一行采取的正確決策和失誤之處進行了客觀分析后,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這并不是在為他(斯科特)貼金”。
所羅門說,斯科特一行在研究了規(guī)模較小的探險活動和歷史記錄的基礎上,估計到了南極洲的天氣會十分糟糕。
他們因此計劃在雪橇上使用帆來增速,以便能夠“一路飛奔回家”。所羅門稱,這個計劃很不錯。在斯科特南極之行的幾周前,由羅阿爾·阿蒙森率領的挪威探險隊已登上南極大陸,他們用的是狗拉雪橇;而斯科特一行使用的是馬拉和人拉的雪橇,結果馬在嚴寒中陷入了泥沼。斯科特一行人在抵達南極后,才意識到他們?yōu)榇诵幸冻龅拇鷥r。
在返程中,斯科特和他的兩名隊友在距大本營只有275公里的地方倒下了,而另外兩名隊友也在此前“先行一步”了。
然而,《紐約時報》登載的有關所羅門研究結果的文章引發(fā)了讀者的來信,該報后來發(fā)表了其中幾封。信中指出,阿蒙森和他的隊友面臨的是同樣寒冷的天氣,他們成功的原因只不過是準備更加充分,因而成為登上南極大陸的第一人。
【最后的跋涉——斯科特海軍上校日記片斷】
1月27日 星期六
上午我們是在暴風雪肆虐的雪溝里穿行。該死的雪拱起一道道的波浪,看上去就像一片起伏洶涌的大海。威爾遜和我穿著滑雪板在前邊開路,其余的人步行。尋找路徑是一件艱巨異常的工作……我們的睡袋濕了,盡管濕得不算太快,但的的確確是在越來越濕。我們漸漸感到越來越餓,如果再吃些東西,尤其是午飯再多吃一點,那將會很有好處。要想盡快趕到下一個補給站,我們就得再稍微走快一些。下一個補給站離我們不到60英里,我們還有整整一星期的糧食。但是不到補給站,就別指望真正地飽餐一頓。要走很長的路,然而,這段路程又無比艱辛……
2月1日 星期四
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艱苦跋涉。用4小時45分走完了8英里。晚上8點我們還在走。我們只在12月29日才草草吃過一次午飯,當時離開補給站才一星期。按一天三頓計算,我們手里還有8天的糧食,到達下一站應該是沒什么問題的。埃文斯的手指頭現在情況很糟,掉了兩個指甲。是凍傷……
2月17日 星期六
今天情形很壞。埃文斯睡足一覺以后顯得好些了。他像往常一樣說自己一切正常。他還是走在原來的位置上,但半小時后他弄掉了滑雪板,不得不離開雪橇。路面情況極為惡劣。后來我們停了大約1小時,埃文斯跟了上來,但走得很慢。半個小時后他的鞋又丟了,我們站在紀念碑巖半腰眺望埃文斯,后來又扎下帳篷吃午飯。飯后埃文斯還是沒露面,我們四處張望,看見他在離我們很遠的地方。這下我們警覺起來,四個人一齊往回滑去。我第一個來到這個可憐的人身邊,被他的樣子驚呆了。他跪在雪地上,衣裝不整,手套沒了,手上結滿了冰凌。他眼里射出瘋狂的目光。我問他出了什么事,他慢慢地說他也不知道,只說他覺得自己一定是昏過去了。我們扶他站了起來,走了兩三步他又倒了下去。他完全被凍僵了。威爾遜、鮑爾斯和我回去拖雪橇,奧茨留在原地照顧他。我們回來的時候,埃文斯失去了知覺。我們把他抬進帳篷后,他依舊不省人事。午夜12點30分,他平靜地死去了。
2月22日 星期三
不用說,我們命定要經歷歸途中最嚴峻的時刻了。今天出發(fā)以后不久,東南風變得異常猛烈,風狂掃著地面。我們馬上失去了本來就模糊難辨的路標。午飯時根本沒見到期望中的圓錐形石頭路標。……但這些倒霉事并沒讓我們心灰意懶,這的確應該記錄下來。晚上,我們喝了一頓馬肉做的濃湯,美味可口,真叫人氣力倍增、精神振奮……
2月26日 星期日
現在是夜間,冷極了。我們雙腳冰涼地出發(fā)了,因為白天穿的鞋襪根本沒有晾干。我們謹慎地消耗著食糧,但我們的食物還應當再多一點才夠用。我巴望著下一個補給站,現在離我們只有50英里。到了那里,我們就能夠帶足補給,繼續(xù)前邊的路程了。
書頁一張張翻過去,斯科特的形象漸漸在眼前豐滿起來,這位英國皇家海軍的上校與成千上萬的英國人一樣,冷峻、剛毅、不茍言笑,正如茨威格所說,沒有任何特殊的跡象能暗示出他是一位英雄。他沒有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沒有周公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瀟灑,亦沒有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然而和這些名垂青史的人一樣的是,他有一個夢想。人人都曾有自己的夢想,只不過大多數人在通曉了所謂的“世故”之后,在估算了自己的能力(而非潛力)之后,乖乖地退縮了,于是我們的一生就化作一朵浮云幾縷青煙,不知散向哪兒去了,看一看天空吧,群星閃耀。智者說,英雄與凡夫的區(qū)別,只在于“要”和“想要”之間,斯科特要、并且一定要征服南極,他要第一個站在地球最南端的脊梁上宣講這無上的光榮,這將不僅是他自己,并且是他的祖國乃至全人類的驕傲。他義無反顧地行動起來了,他開始組織一支探險隊,然而資金缺乏,但這難不倒他,他獻出了自己的財產,還借了債,因為他自信有成功的把握。他年輕的妻子替他生了一個兒子,可是他毫不猶豫,像赫克托耳似的離開了自己的安德洛瑪刻,不久朋友和伙伴們也找到了,世間再也沒有什么能動搖他的意志,他向著心目中的圣地進發(fā)了。
[編輯本段]1 英國海軍上校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
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是一位英國海軍上校。他未能實現自己第一個到達南極極點的壯志。他的競爭對手羅阿爾德·阿蒙森搶先一個月到達那里。
1910年6月,斯科特乘坐“特拉·諾瓦號”啟程。途中,他聽說阿蒙森也正在前往南極。
右圖:這幅斯科特的照片是由英國南極探險隊隊員赫伯特·龐廷拍攝的。不久,龐廷和一部分隊員奉命回到基地,留下斯科特和他的10名同伴向南極挺進。
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的一隊人馬離開自己的宿營基地,前往南極。暴風雪使旅行十分艱難。因此,1912年1月3日,斯科特決定只帶4位同伴前行,他們是愛德華·威爾遜、亨利·鮑爾斯和埃德加·埃文斯、勞倫斯·奧茨。
1月16日,斯科特一行到達南極點。但是,阿蒙森的挪威國旗已經在那里飄揚。他們深感失望,踏上了歸途。埃文斯因精神失常死去;奧茨因患嚴重的凍傷,不愿連累別人,主動要求出去走一圈,在這種環(huán)境下,出去只會死亡。剩下的3個人不得不扎營,以躲避惡劣的天氣。但惡劣天氣沒有結束的跡象,終于在3月29日這天,斯科特等3人都死在離開他們的宿營基地幾千米處。
人們知曉斯科特最后一次旅行的詳情,因為他的日記記到了最后一天。1912年11月,一支搜尋隊發(fā)現了這本日記,以及斯科特等3人的尸體。3人的尸體被就地掩埋,如今于南極冰下的深處。奧茨的尸體始終未被找到。
探險英雄
斯科特被英國人稱為20世紀初探險時代的偉大英雄。1910年6月1日,他帶領探險隊離開英國,向南極點發(fā)起沖刺。當時,挪威人羅阿爾德·阿蒙森也率領著另外一支探險隊向南極點進發(fā)。兩支隊伍展開了激烈角逐,都想爭取“國家榮譽”。結果阿蒙森隊于1911年12月14日捷足先登,而斯科特隊則于1912年1月16日才抵達,比阿蒙森隊晚了一個多月。不幸的是,在返程途中,南極寒冷天氣提前到來,斯科特隊供給不足,饑寒交迫。他們在嚴寒中苦苦拼搏了兩個多月,終因體力不支而長眠于皚皚冰雪中。
早在最后一次南極遠征之前,斯科特就已經是英國的民族英雄。他在1902-1904年間首次進行南極探險,相關游記《發(fā)現之旅》曾是英國最暢銷的書。而他最后一次南極探險的悲壯故事更是激勵了一代代英國人。
相關評說:
河源市擺線: ______ 1. 折服:信服. 2. 稍縱即逝: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3.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 枕戈待旦:形容時刻警惕敵人,準備作戰(zhàn). 5. 無足掛齒:不值得一提. 6. 南轅北轍:比喻心里感受同現實狀況是相反的. 7. 希冀:希望. 8. 相濡以沫:比喻同處困...
河源市擺線: ______ [短語、詞組歸納] 由動詞開頭構成的短語、詞組很多.復習時應分類處理: 一、動詞+介詞 1.look at…看…, look like … 看上去像……, look after …照料… 2.listen to…聽…… 3.w
河源市擺線: ______ 4.鼻子大 幾八小.屁眼紅 頭發(fā)少.越看越象大傻吊.為了買塊表.強奸你大嫂.... 如果現場的哥們想要玩語音可以跟著我繡,我的ID是646086,下面的弟弟聽到我的ID還...
河源市擺線: ______ 1. (the) post office 郵局2. (the) pay phone 公用電話3. near here 在這兒附近4. on the street 在這條街5. on Center Street 在中心街6. be across from 在……對面7. be next to 在……旁邊;貼近……8. be between … and … 在……和……之間9. be in ...
河源市擺線: ______ 地址:Ferrari SpAA,via A.Ascari 55-57,41053 Maranello(MO),Italien意大利馬拉內羅
河源市擺線: ______ 吳語不能提高到語系的這么高等的分類的,它只是漢語的一個方言,即使在國際上也只不過稱其為一個語言,至于你提到的問題是因為吳語受周邊官話影響的問題,因為官...
河源市擺線: ______ 1、要謙虛,不要驕傲自滿:(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 2、勉勵自己發(fā)憤讀書:(奮發(fā)圖強 ) 3、告誡人們不要兄弟相殘:(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4、勸勉人們在珍惜糧食:(誰知盤中餐,粒粒...
河源市擺線: ______ 那個東西,科學名稱叫“壓接端子”,也有俗稱“線鼻子”的.需要剝線鉗和端子壓接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