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王爺級別分別是什么樣的 他們都有什么樣的權(quán)力
在古代爵位制度中,王爵作為最尊貴的一級,自兩漢時期開始一直延續(xù)到了清末。不過,嚴格來說,傳統(tǒng)意義上的王爵其實直到魏晉之后才開始出現(xiàn),兩漢時期的王爵并未納入爵位制度,而只是作為諸侯國王存在。當然,王爺?shù)臋?quán)力,各個時期也略有不同。
古代的王爺是什么級別?
秦朝以前,“王”乃是對諸侯和周天子的稱呼,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廢除分封制,轉(zhuǎn)而推行商鞅變法后的“二十等爵位制”,“王”爵曾一度消失。直到西漢建立之后,漢高祖劉邦推行“郡國制”,于各地分封諸侯王,“王”爵這才重新出現(xiàn)。
西漢初年,劉邦分封七大諸侯國、八大異姓王(燕王臧荼被殺后盧綰繼任),在異姓諸侯先后被滅后,劉邦又分封兄弟、皇子九大劉姓諸侯王,并于眾臣盟誓“非劉姓不王”,史稱“白馬之盟”。不過,此時的諸侯王雖然也是王爵,但卻是超脫于漢朝“二十等爵位制”之外的存在,而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王爺,東漢基本延續(xù)了這一制度,當然漢末的曹操算是個例外。
從魏晉時期開始,傳統(tǒng)意義上的王爺才開始出現(xiàn),王爵開始被分為親王和郡王兩級,目前記載最早的郡王,便是晉武帝分封的東莞郡王司馬永祚。此后,這一制度得以延續(xù),其中親王主要由皇帝的兄弟和兒子充任,而郡王則由親王無法繼承爵位的其他兒子充任,當然文臣武將被分封郡王者也大有人在。
親王與郡王最為直觀的區(qū)別,便在于封號字數(shù)的不同,一般情況下,親王均為“一字王”,除清朝以寓意美好的形容詞為封號外,多以春秋時期的國名為封號,尤以“秦、晉、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之后則是“魯、趙、魏、梁、燕、代、陳、韓、宋、吳、越”等,同時也有以省、州名作為封號的。
郡王封號,則大多以古郡名為封號,例如“常山王、長沙王、中山王、定陶王、渤海王、成都王”等,常山、長沙、中山、定陶、渤海、成都這些都是郡的名稱。
關(guān)于王爺?shù)牡匚唬瑑蓾h時期的諸侯王權(quán)力極大,雖然“推恩令”后諸侯王權(quán)勢被削弱,但其仍然是諸侯國皇帝般的存在。魏晉以后,一般情況下,親王一般為正一品,位在三公之上,而郡王則為從一品,位在三公之下。
古代王爺都有哪些權(quán)力?
作為爵位中最為尊貴者,王爺?shù)臋?quán)力和職責(zé)實際上每個時期都略有不同,而從總體趨勢來看,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權(quán)力呈現(xiàn)遞減的趨勢。
西漢九大同姓王
1、兩漢時期。正如前文所說,兩漢時期的“王爺”,實際上就是封國的皇帝,與周朝時期分封制下的諸侯國權(quán)力幾乎沒有什么分別。這些諸侯王,不僅擁有獨立的軍權(quán),且財權(quán)和治權(quán)同樣是獨立成系統(tǒng)的。即使?jié)h武帝推行“推恩令”以后,諸侯王的封地開始銳減,但其權(quán)力卻始終沒有發(fā)生變化,只是侯國的權(quán)力被嚴重限制而已。光武帝建立東漢之后,同樣分封諸子為王,不過與西漢的諸侯王不同,此時的諸侯王權(quán)力已經(jīng)大為縮水,除了保留一定的治權(quán)和財權(quán)之外,并無其他實權(quán),但相較于后世的閑散王爺來說,權(quán)力仍然較大。
西晉諸王
2、魏晉時期。曹丕篡漢建魏后,雖然也將宗室分封為王,但對其權(quán)力卻限制極為嚴格,不僅收回了其治權(quán)和兵權(quán),更是連行動都受到限制,比后世的閑散王爺還要慘。直到司馬炎建立西晉之后,才再度大肆分封宗室為王,同時為了防止地方豪強勢力的擴張,司馬炎又制定了王國置軍制度,王爺可以根據(jù)封國大小統(tǒng)率不同數(shù)量的軍隊,但此時的諸王仍然沒有治權(quán)。直到后來讓諸王出任地方都督,這才使得他們擁有了一定行政權(quán)力,后來則又允許諸王于封地自行設(shè)立官員,收取封國租稅,結(jié)果使得這些王爺徹底成為了實權(quán)藩王,這為后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
3、隋唐時期。到了隋唐時期,王爺?shù)臋?quán)力徹底縮水,徹底喪失了治權(quán)、財權(quán)和兵權(quán),雖然仍分封于各地,但只保留有一定食邑。以唐朝為例,唐朝親王可封食邑八百戶,但也有加封至一千戶乃至兩千戶的特例,例如荊王李元景于永徽初加封至1500戶,梁王李忠賜實封2000戶。公主則為食邑三百戶,長公主加三百戶。不過,隋唐時期的王爺卻可以兼任其他職位,例如隋朝蜀王楊秀便曾擔任益州刺史、益州總管,負責(zé)都督二十四州諸軍事。
4、兩宋時期。宋朝宗室可以說是較為奇葩的一個存在,雖然也有獲封親王者,但很多卻不能世襲,且虛封不就國,也就是說宋朝的王爺雖然有封號,但實際上并沒有封地。朝廷為宗室制定了相應(yīng)等級的待遇,被集中供養(yǎng)于京城之中,其中太祖子弟被養(yǎng)在南京應(yīng)天府,魏王子弟被養(yǎng)在西京河南府,太宗子弟被養(yǎng)在東京汴梁,南宋時期則大多被養(yǎng)于京城之中。
5、元朝時期。到了元朝時期,王爺們的好日子又來了,權(quán)勢相當?shù)拇蟆4藭r的王爺再度擁有了封國,不僅掌握著封地內(nèi)的軍政、課稅、司法,甚至連死刑判決權(quán)也在手中,不過這種封地大多集中于蒙古,除了四大汗國和直屬大汗的中央兀魯思之外,其余的土地均歸屬了元朝的王爺們。此外,從窩闊臺征服華北開始,元朝便多次給王爺們分封漢地食邑,不過這些食邑王爺們平時并不插手,只是交由達魯花赤監(jiān)管。
6、明朝時期。明朝宗室的權(quán)力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以永樂皇帝為分界線。洪武年間,為了消滅北元殘余勢力,鞏固大明統(tǒng)治,朱元璋分封諸子為王,且允許設(shè)置三衛(wèi)兵馬,同時對于轄地的官員同樣有監(jiān)管的權(quán)力,不過并沒有財權(quán),也沒有了食邑,而是由朝廷按照洪武朝制定的待遇定期撥付資金。永樂朝以后,王爺們的兵權(quán)被收回,也失去了對轄區(qū)官員的監(jiān)管權(quán)力,變成了只由朝廷供養(yǎng)的閑散王爺。
7、清朝時期。清朝的王爺與其他朝代不僅封號不同,等級也有所差別,在清朝十四等爵位之中,和碩親王為第一等,而多羅郡王則為第三等(其他朝代郡王為第二等)。清朝的王爺待遇與明朝大致相似,主要由朝廷供養(yǎng),但卻不再就藩于各地,而是大多散居于京城(清初的吳三桂等藩王除外)。不過,由于清朝特殊的八旗制度,清朝的王爺雖不再有實權(quán),卻可以不同程度的參與朝政。而到了清朝末期的“預(yù)備立憲”中,清朝廢除軍機處,實行責(zé)任內(nèi)閣制,其中多有王爺擔任內(nèi)閣成員,從而得以直接參與朝政。
如上所述,雖然歷朝歷代的王爺權(quán)力各有不同,但從兩漢時期的實權(quán)藩王,到隋唐時期僅保留食邑,再到明清時期的閑散王爺,隨著時間的流失,顯然中間也曾出現(xiàn)反復(fù),但總體呈現(xiàn)出遞減趨勢。
封君17049766862: 清朝的王爺一共有多少阿?具體名字,世系,封號蒙古的也要要詳細
萬年縣運動: ______ 清代的爵位有三個系統(tǒng);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一)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級,只授予愛新覺羅的子孫們,分別是 1和碩親王(年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以...
封君17049766862: 王爺與侯爺?shù)牟顒e王爺大還是侯爺大?他們分別是皇親國戚的直系還是旁
萬年縣運動: ______ 爵位是公,侯,伯,子,男, 而王爵又在侯爵之上,一般王爵都是封給皇室,嫡系,王爵又分為親王和郡王.但也有封異姓王的,比如唐朝郭子儀就被封為汾陽王;而其他爵位,一般是分封功勞顯著的功臣,但也有封皇室的.所謂王和公,侯,伯,子,男等只是爵位,是皇帝欽封或世襲繼承得來的.根據(jù)爵位不同,享受朝廷俸祿也不同,但沒有職位之分,有爵位不一定有職位!就和現(xiàn)在軍隊里面的軍銜制度相似,將校尉只是軍銜,并不代表是什么職位!
封君17049766862: 古代王爺有哪些稱號.例如什么逍遙王啊.
萬年縣運動: ______ 古代王爺只是一個封號,代表一定尊貴的地位,并不是官職,光王爺這個封號并不能管轄事務(wù),但卻有一定的朝廷奉祿.王爺?shù)牡燃夁€有一定區(qū)別,如親王,郡王.親王一般只封皇帝的嫡親,郡王比親王低一級,只封皇帝的表親.但個別有大功...
封君17049766862: 古代唐朝等級頭銜皇上、皇后什么的,求解答! -
萬年縣運動: ______ 皇帝、太上皇:皇上、陛下、天子、萬歲 皇妃、太子妃、皇子妃:娘娘、娘娘千歲 皇帝的兄弟:王爺、王爺千歲 公主、皇子、太子:殿下、千歲 太子妃:娘娘 太監(jiān):公公 公主夫婿:駙馬 郡主夫婿:郡馬 唐制:皇后而下,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是為夫人.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是為九嬪.婕妤、美人、才人各九,合二十七,是代世婦.寶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合八十一,是代御妻.自馀六尚,分典乘輿服御,皆有員次.后世改復(fù)不常.開元時,以后下復(fù)有四妃非是,乃置惠、麗、華三妃,六儀,四美人,七才人,而尚宮、尚儀、尚服各二,參合前號,大抵踵《周官》相損益云,然則尚矣.
封君17049766862: 請問古代皇帝、皇后、太子、太子妃、王爺、皇子按從小到大怎么排
萬年縣運動: ______ 最小的不太一定,王爺和皇子有一定的區(qū)別,首先因皇子年幼未封者不計,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zhèn)國公、輔國公、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十個名號,所以皇子可能是王爺,但不一定都是王爺! 因此應(yīng)該是皇子小于等于王爺,王爺小于太子妃,太子妃小與太子,太子小于皇后,皇后小于皇帝!
封君17049766862: 古代王爺分幾等?
萬年縣運動: ______ 王爺 wang(二聲)ye(輕聲) 1、封建時代尊稱有王爵封號的人 2、人們之間一種無奈的叫法.如家長喊自己的小孩:哎呀,我的小~. 清朝有親王.郡王.世襲岡替等之分.其他朝代只是稱王而己.
封君17049766862: 古代王府中有那些等級,最高的是王爺,然后呢? -
萬年縣運動: ______ 清朝嗎?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均為皇族).鎮(zhèn)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王公大臣).清朝貴族封爵分為十二等,即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
封君17049766862: 王爺和侯爺有什么區(qū)別 -
萬年縣運動: ______ 王爺是皇帝的兄弟、叔伯,是皇親貴胄,是世襲,也是受封評級最高的. 侯爺在古代侯爵排行第二,不能世襲,除非有皇帝的敕封.有一定權(quán)利,卻無兵權(quán).
封君17049766862: 請問、古代時期的王爺指的哪些人?什么官?皇上的兄弟姐妹稱為什么?太子稱皇上的兄弟姐妹叫什么?最好是 -
萬年縣運動: ______[答案] 一般是皇族宗室的人可以封親王;外戚和功臣可以封郡王(比如郭子儀被封汾陽王);封王的原因和各人的官職各種各樣,一般是大將軍類和宰輔類的官職; 皇上的兄弟在各朝不一樣;清朝以前一般是封王;清朝也可能是貝勒和貝子; 太子稱皇上...
封君17049766862: 古代時期的王爺指的哪些人 -
萬年縣運動: ______ 王爺,封建時代尊稱有王爵封號的人.不一定是王公貴族出身.包括對國家和民族有貢獻的平民被授予稱號. 王爺就是一個爵位,“王”在秦朝以前是對諸侯和周天子的稱呼,在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之后,王就成為了一個爵位. 漢朝開始,封皇子...
古代的王爺是什么級別?
秦朝以前,“王”乃是對諸侯和周天子的稱呼,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廢除分封制,轉(zhuǎn)而推行商鞅變法后的“二十等爵位制”,“王”爵曾一度消失。直到西漢建立之后,漢高祖劉邦推行“郡國制”,于各地分封諸侯王,“王”爵這才重新出現(xiàn)。
西漢初年,劉邦分封七大諸侯國、八大異姓王(燕王臧荼被殺后盧綰繼任),在異姓諸侯先后被滅后,劉邦又分封兄弟、皇子九大劉姓諸侯王,并于眾臣盟誓“非劉姓不王”,史稱“白馬之盟”。不過,此時的諸侯王雖然也是王爵,但卻是超脫于漢朝“二十等爵位制”之外的存在,而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王爺,東漢基本延續(xù)了這一制度,當然漢末的曹操算是個例外。
從魏晉時期開始,傳統(tǒng)意義上的王爺才開始出現(xiàn),王爵開始被分為親王和郡王兩級,目前記載最早的郡王,便是晉武帝分封的東莞郡王司馬永祚。此后,這一制度得以延續(xù),其中親王主要由皇帝的兄弟和兒子充任,而郡王則由親王無法繼承爵位的其他兒子充任,當然文臣武將被分封郡王者也大有人在。
親王與郡王最為直觀的區(qū)別,便在于封號字數(shù)的不同,一般情況下,親王均為“一字王”,除清朝以寓意美好的形容詞為封號外,多以春秋時期的國名為封號,尤以“秦、晉、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之后則是“魯、趙、魏、梁、燕、代、陳、韓、宋、吳、越”等,同時也有以省、州名作為封號的。
郡王封號,則大多以古郡名為封號,例如“常山王、長沙王、中山王、定陶王、渤海王、成都王”等,常山、長沙、中山、定陶、渤海、成都這些都是郡的名稱。
關(guān)于王爺?shù)牡匚唬瑑蓾h時期的諸侯王權(quán)力極大,雖然“推恩令”后諸侯王權(quán)勢被削弱,但其仍然是諸侯國皇帝般的存在。魏晉以后,一般情況下,親王一般為正一品,位在三公之上,而郡王則為從一品,位在三公之下。
古代王爺都有哪些權(quán)力?
作為爵位中最為尊貴者,王爺?shù)臋?quán)力和職責(zé)實際上每個時期都略有不同,而從總體趨勢來看,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權(quán)力呈現(xiàn)遞減的趨勢。
西漢九大同姓王
1、兩漢時期。正如前文所說,兩漢時期的“王爺”,實際上就是封國的皇帝,與周朝時期分封制下的諸侯國權(quán)力幾乎沒有什么分別。這些諸侯王,不僅擁有獨立的軍權(quán),且財權(quán)和治權(quán)同樣是獨立成系統(tǒng)的。即使?jié)h武帝推行“推恩令”以后,諸侯王的封地開始銳減,但其權(quán)力卻始終沒有發(fā)生變化,只是侯國的權(quán)力被嚴重限制而已。光武帝建立東漢之后,同樣分封諸子為王,不過與西漢的諸侯王不同,此時的諸侯王權(quán)力已經(jīng)大為縮水,除了保留一定的治權(quán)和財權(quán)之外,并無其他實權(quán),但相較于后世的閑散王爺來說,權(quán)力仍然較大。
西晉諸王
2、魏晉時期。曹丕篡漢建魏后,雖然也將宗室分封為王,但對其權(quán)力卻限制極為嚴格,不僅收回了其治權(quán)和兵權(quán),更是連行動都受到限制,比后世的閑散王爺還要慘。直到司馬炎建立西晉之后,才再度大肆分封宗室為王,同時為了防止地方豪強勢力的擴張,司馬炎又制定了王國置軍制度,王爺可以根據(jù)封國大小統(tǒng)率不同數(shù)量的軍隊,但此時的諸王仍然沒有治權(quán)。直到后來讓諸王出任地方都督,這才使得他們擁有了一定行政權(quán)力,后來則又允許諸王于封地自行設(shè)立官員,收取封國租稅,結(jié)果使得這些王爺徹底成為了實權(quán)藩王,這為后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
3、隋唐時期。到了隋唐時期,王爺?shù)臋?quán)力徹底縮水,徹底喪失了治權(quán)、財權(quán)和兵權(quán),雖然仍分封于各地,但只保留有一定食邑。以唐朝為例,唐朝親王可封食邑八百戶,但也有加封至一千戶乃至兩千戶的特例,例如荊王李元景于永徽初加封至1500戶,梁王李忠賜實封2000戶。公主則為食邑三百戶,長公主加三百戶。不過,隋唐時期的王爺卻可以兼任其他職位,例如隋朝蜀王楊秀便曾擔任益州刺史、益州總管,負責(zé)都督二十四州諸軍事。
4、兩宋時期。宋朝宗室可以說是較為奇葩的一個存在,雖然也有獲封親王者,但很多卻不能世襲,且虛封不就國,也就是說宋朝的王爺雖然有封號,但實際上并沒有封地。朝廷為宗室制定了相應(yīng)等級的待遇,被集中供養(yǎng)于京城之中,其中太祖子弟被養(yǎng)在南京應(yīng)天府,魏王子弟被養(yǎng)在西京河南府,太宗子弟被養(yǎng)在東京汴梁,南宋時期則大多被養(yǎng)于京城之中。
5、元朝時期。到了元朝時期,王爺們的好日子又來了,權(quán)勢相當?shù)拇蟆4藭r的王爺再度擁有了封國,不僅掌握著封地內(nèi)的軍政、課稅、司法,甚至連死刑判決權(quán)也在手中,不過這種封地大多集中于蒙古,除了四大汗國和直屬大汗的中央兀魯思之外,其余的土地均歸屬了元朝的王爺們。此外,從窩闊臺征服華北開始,元朝便多次給王爺們分封漢地食邑,不過這些食邑王爺們平時并不插手,只是交由達魯花赤監(jiān)管。
6、明朝時期。明朝宗室的權(quán)力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以永樂皇帝為分界線。洪武年間,為了消滅北元殘余勢力,鞏固大明統(tǒng)治,朱元璋分封諸子為王,且允許設(shè)置三衛(wèi)兵馬,同時對于轄地的官員同樣有監(jiān)管的權(quán)力,不過并沒有財權(quán),也沒有了食邑,而是由朝廷按照洪武朝制定的待遇定期撥付資金。永樂朝以后,王爺們的兵權(quán)被收回,也失去了對轄區(qū)官員的監(jiān)管權(quán)力,變成了只由朝廷供養(yǎng)的閑散王爺。
7、清朝時期。清朝的王爺與其他朝代不僅封號不同,等級也有所差別,在清朝十四等爵位之中,和碩親王為第一等,而多羅郡王則為第三等(其他朝代郡王為第二等)。清朝的王爺待遇與明朝大致相似,主要由朝廷供養(yǎng),但卻不再就藩于各地,而是大多散居于京城(清初的吳三桂等藩王除外)。不過,由于清朝特殊的八旗制度,清朝的王爺雖不再有實權(quán),卻可以不同程度的參與朝政。而到了清朝末期的“預(yù)備立憲”中,清朝廢除軍機處,實行責(zé)任內(nèi)閣制,其中多有王爺擔任內(nèi)閣成員,從而得以直接參與朝政。
如上所述,雖然歷朝歷代的王爺權(quán)力各有不同,但從兩漢時期的實權(quán)藩王,到隋唐時期僅保留食邑,再到明清時期的閑散王爺,隨著時間的流失,顯然中間也曾出現(xiàn)反復(fù),但總體呈現(xiàn)出遞減趨勢。
相關(guān)評說:
萬年縣運動: ______ 清代的爵位有三個系統(tǒng);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一)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級,只授予愛新覺羅的子孫們,分別是 1和碩親王(年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以...
萬年縣運動: ______ 爵位是公,侯,伯,子,男, 而王爵又在侯爵之上,一般王爵都是封給皇室,嫡系,王爵又分為親王和郡王.但也有封異姓王的,比如唐朝郭子儀就被封為汾陽王;而其他爵位,一般是分封功勞顯著的功臣,但也有封皇室的.所謂王和公,侯,伯,子,男等只是爵位,是皇帝欽封或世襲繼承得來的.根據(jù)爵位不同,享受朝廷俸祿也不同,但沒有職位之分,有爵位不一定有職位!就和現(xiàn)在軍隊里面的軍銜制度相似,將校尉只是軍銜,并不代表是什么職位!
萬年縣運動: ______ 古代王爺只是一個封號,代表一定尊貴的地位,并不是官職,光王爺這個封號并不能管轄事務(wù),但卻有一定的朝廷奉祿.王爺?shù)牡燃夁€有一定區(qū)別,如親王,郡王.親王一般只封皇帝的嫡親,郡王比親王低一級,只封皇帝的表親.但個別有大功...
萬年縣運動: ______ 皇帝、太上皇:皇上、陛下、天子、萬歲 皇妃、太子妃、皇子妃:娘娘、娘娘千歲 皇帝的兄弟:王爺、王爺千歲 公主、皇子、太子:殿下、千歲 太子妃:娘娘 太監(jiān):公公 公主夫婿:駙馬 郡主夫婿:郡馬 唐制:皇后而下,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是為夫人.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是為九嬪.婕妤、美人、才人各九,合二十七,是代世婦.寶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合八十一,是代御妻.自馀六尚,分典乘輿服御,皆有員次.后世改復(fù)不常.開元時,以后下復(fù)有四妃非是,乃置惠、麗、華三妃,六儀,四美人,七才人,而尚宮、尚儀、尚服各二,參合前號,大抵踵《周官》相損益云,然則尚矣.
萬年縣運動: ______ 最小的不太一定,王爺和皇子有一定的區(qū)別,首先因皇子年幼未封者不計,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zhèn)國公、輔國公、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十個名號,所以皇子可能是王爺,但不一定都是王爺! 因此應(yīng)該是皇子小于等于王爺,王爺小于太子妃,太子妃小與太子,太子小于皇后,皇后小于皇帝!
萬年縣運動: ______ 王爺 wang(二聲)ye(輕聲) 1、封建時代尊稱有王爵封號的人 2、人們之間一種無奈的叫法.如家長喊自己的小孩:哎呀,我的小~. 清朝有親王.郡王.世襲岡替等之分.其他朝代只是稱王而己.
萬年縣運動: ______ 清朝嗎?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均為皇族).鎮(zhèn)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王公大臣).清朝貴族封爵分為十二等,即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
萬年縣運動: ______ 王爺是皇帝的兄弟、叔伯,是皇親貴胄,是世襲,也是受封評級最高的. 侯爺在古代侯爵排行第二,不能世襲,除非有皇帝的敕封.有一定權(quán)利,卻無兵權(quán).
萬年縣運動: ______[答案] 一般是皇族宗室的人可以封親王;外戚和功臣可以封郡王(比如郭子儀被封汾陽王);封王的原因和各人的官職各種各樣,一般是大將軍類和宰輔類的官職; 皇上的兄弟在各朝不一樣;清朝以前一般是封王;清朝也可能是貝勒和貝子; 太子稱皇上...
萬年縣運動: ______ 王爺,封建時代尊稱有王爵封號的人.不一定是王公貴族出身.包括對國家和民族有貢獻的平民被授予稱號. 王爺就是一個爵位,“王”在秦朝以前是對諸侯和周天子的稱呼,在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之后,王就成為了一個爵位. 漢朝開始,封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