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的資料誰知道?
五岳的得名,據(jù)說最早可追溯到堯舜的時代,堯命羲和氏四子分管四岳。那時“四岳”是主管方岳的官吏職稱,天子巡狩時,各主管方岳的官吏在駐地選擇一座高山,放火發(fā)出信號,以召集諸侯。于是,最早的幾座發(fā)信號的山便成了岳官的首府。舜時,岳官的職稱開始與這些名山的山名統(tǒng)一起來。至今作為一種制度,則始于漢武帝之時,到了漢宣帝,才確定五岳為:東岳——山東泰山,西岳——陜西華山,中岳——河南 山,南岳——安徽天柱山,北岳——河北大茂山。以后,隋代改南岳為湖南衡山,明代改北岳為山西恒山,最后始成今日之五岳。
(一)東岳泰山——“五岳獨尊”
1978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托自然保護(hù)區(qū)協(xié)會副主席盧卡斯到我國泰山進(jìn)行考察。事后,他稱贊泰山是“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融為一體的典范”。同年,該組織的《保護(hù)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公約》將泰山等六處名勝列入《世界遺產(chǎn)清單》,作為全人類文化的重要遺產(chǎn)之一。
位于山東省泰安縣境的泰山,又稱“岱宗”、“岱”即大山,“岱”為長輩,意即:泰山是中國大山的長輩。泰山雄踞于山東省中部,海拔1545米。在五岳的高度中,排行第三,卻被稱為“五岳只首”、“五岳獨尊”、“天下第一山”,在中國的名山中有著很高的地位。據(jù)說,隨著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佳話流傳,它的名望就越來越高了,逐漸成了“偉大”、“崇高”的象征。歷代帝王把它視為“神”的化身。據(jù)史書記載:歷代有72位皇帝到泰山封禪,文人墨客也多以游泰山為快,并以詩詞歌賦、題字等來歌頌泰山。因此,在這里留下的文物古跡頗多。從山腳的岱廟到山頂?shù)谋滔妓拢赝居袩o數(shù)的碑刻和古建筑,可說是一座文物寶庫。山腳下的岱廟,規(guī)模宏大,是中國幾個主要的宮殿式建筑群之一;碧霞寺是金屬構(gòu)件與土木磚石融合在一起的特殊建筑;名勝古跡不可勝數(shù)。泰山這勝在于登,等泰山,起于山腳的岱宗坊,從這里到南天門,共有7000余石級。登上者自得其樂。
(二)西岳華山——奇險第一
西岳華山位于西安市東120公里處的華陰縣城南,海拔2200米,以奇險峻秀著稱,素稱“天下奇險第一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其主峰落雁(南峰)、朝陽(東峰)、蓮花(南峰)頂天而立,玉女、五云、云臺等峰互為映襯,峰層疊翠狀如花朵。《水經(jīng)注》說它:“遠(yuǎn)而望之若花狀。”故名華山。巖洞與樓臺多依山而建。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凌空而架設(shè)的長空棧道,以及千尺 、白尺峽、 耳崖、上天梯、蒼龍嶺、老君犁溝等險道都異常險峻。“華山自古一條路”,僅南北一線,計程約10公里。建國以后,對山路曾多次整修,并加強鐵索等安全措施,以便于游人觀賞奇景。
(三)衡山四絕——“南岳獨秀”
衡山又稱南岳,位于湖南省衡山縣,山勢雄偉,綿延數(shù)百公里。七十二峰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蓋、石 五峰最有名。最高峰為祝融峰,海拔1290米。
“南岳四絕”是祝融峰之高、方廣寺之深、藏經(jīng)閣之秀和水簾洞之奇。衡山由于氣候條件優(yōu)于其他四岳,處處是茂林修竹,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岳獨秀”之譽。
衡山的煙云可與黃山媲美。山上寺廟眾多,其中福嚴(yán)寺、南臺寺、藏經(jīng)閣、方廣寺等最為有名。山腳下的南岳廟規(guī)模宏大,占地面積大9.85萬平方米,有廟宇九進(jìn),是南方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廟。
(四)中岳嵩山——勝跡如云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峰縣境,因地處中原,古稱“中岳”。其主峰峻極峰海拔1584米。 山峰多寺也多,有“上有七十二峰、下有七十寺”之說。 山的古跡甚多,最雄偉和最著名的是位于嵩山南麓的中岳廟,廟中保存了300多株古柏和10萬多平方米的古建筑。在嵩山附近,有嵩岳寺塔、嵩陽書院、觀星臺、少林寺、塔林等著名古跡。這里用有六處“中國之最”:1。中國最早的禪宗寺院——少林寺,2。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少林古塔群,3。中國現(xiàn)存的最古老的嵩岳寺塔,4。中國現(xiàn)存的保存完整的天文臺(告成觀星臺),5。中國現(xiàn)存的最古的漢代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6。中國最古最大的漢封將軍柏。
(五)北岳恒山——海拔最高
五岳中以北岳恒山最高,位于山西省渾源縣城南四公里處,綿延150余公里。主峰天峰領(lǐng)海拔2017米。高聳入云,給人以頂天立地之感。
恒山的形勢險要,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北宋名將楊繼業(yè)曾置重兵于此,在懸?guī)r峭壁筑堡樓營壘,架吊橋棧請道,至今遺跡猶存。從恒山腳下的磁峽口進(jìn)峽,峽越窄,崖越高。在往里就是半壁之間的名勝——懸空寺。此寺建于北魏時期,上載威巖,下臨深谷,巧妙地鑲嵌在懸?guī)r峭壁之上,就巖起屋,共有木構(gòu)樓閣殿堂40余間,為一組懸于半山的古代建筑,堪稱奇景,蔚為壯觀。此外,恒山的大字灣石刻,在平整的石面上 著“恒宗”兩個大字,字高約7丈,寬約4丈,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石刻字,已歷500余年,保存完好,堪稱奇跡東岳泰山:
泰山坐落在山東省中部,為中國五岳之首,古稱“岱宗”,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高度居五岳第三位,但它卻被歷代稱為“五岳獨尊”,原因首先是泰山平地拔起,山勢雄偉,更重要的是泰山在中國的政治、文化歷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它是歷朝統(tǒng)治者祭天的場所,目前山上有古寺廟22處、古遺址97處、歷代碑碣819塊、摩崖石刻1018處。泰山山麓的岱廟為泰山第一名勝,天貺殿是岱廟主殿,殿內(nèi)東、西、北三面墻壁畫有《泰山神出巡圖》。岱廟內(nèi)陳列的沉香獅子、溫涼玉、黃藍(lán)釉瓷葫蘆瓶譽為泰山鎮(zhèn)山“三寶”。
西岳華山:
華山位于陜西華陰縣城南。海拔2160米,以險峻著稱。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譽。華山五峰為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中峰玉女、北峰云臺。峰上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峽、擦耳崖、蒼龍嶺均為名聞天下的極險之道。華山腳下西岳廟是歷代帝王祭祀的神廟,創(chuàng)建于西漢,至今仍保存著明、清以來的古建筑群。因其形制與北京故宮相似,有“陜西故宮”之稱。
南岳衡山:
衡山位于湖南中部衡山等縣境內(nèi),海拔1290米。南岳古木參天,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郁香,以風(fēng)景秀麗著稱。南岳廟是衡山最大殿宇。祝愿融峰之高、藏經(jīng)樓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稱為衡山四絕。近年又開辟了麻姑仙境、穿巖詩林新景點。
北岳恒山:
恒山位于山西省渾源縣東,海拔2017米。相傳4000年前舜帝巡狩四方,見此山勢雄偉,遂封北岳。恒山分東西兩峰,雙峰對峙,渾水中流。山上怪石爭奇,古樹參天,蒼松翠柏之間散布著樓臺殿宇,以幽靜著稱。恒山景觀之最為懸空寺,建于恒山金龍口西崖峭壁上。據(jù)恒山志記載,始建于北魏晚期(約公元6世紀(jì)),全寺有殿琮樓閣40間,在陡崖上鑿洞插懸梁為基,樓閣間以棧道相通,風(fēng)景優(yōu)美,別具一格。
中岳嵩山: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縣境內(nèi),海拔1440米,以峻聞名。嵩頂有峻極峰,是嵩山最高峰。嵩山東端中岳廟,是我國最早的道教廟宇。嵩岳寺塔始建于北魏,為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磚砌佛塔。嵩陽書院是我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山西部北麓少林寺,是我國佛教禪宗發(fā)源地,也是我國少林拳的發(fā)源地。
五岳,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有人認(rèn)為,五岳來源于中國的五行思想與山岳、以及對山神的崇拜。傳說盤古死后,頭和四肢化為五岳。雖然五岳不是中國最高的山,但由于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上,故在古人眼中格外險峻。加上不少名人雅士的祭祀、修行和到訪,留下遺跡,大大增添了五岳之名聲。
歷史
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國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國君對山神的祭祀聯(lián)系在一起的。五岳一詞始見于《周禮》的“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禮記》“王制”記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這里的五岳并沒有列出具體山名。東漢的鄭玄對《周禮》的注釋說:“五岳,東曰岱宗、南岳曰衡山、西曰華山、北岳曰恒山、中岳曰嵩山。”
至于為什么是"五岳",而不是"四岳"或者"六岳",人們經(jīng)過研究,認(rèn)為我國五岳制度立始于漢朝,可能是當(dāng)時的一些經(jīng)學(xué)家根據(jù)殷商時的"五方"(東、南、西、北、中)和五色(青、赤、白、黑、黃)等觀念,加以附會而成。
五岳具體山名見諸文字并得到官方確認(rèn),是在秦漢時期。《爾雅》“釋山”和秦朝人伏生所做的《尚書?大傳》都記載了五岳分別為“岱(泰)山、霍山、華山、恒山、嵩高(嵩山)”。其中的霍山,又稱衡山。《漢書》的“郊祀志”載,漢宣帝在公元前61年(神爵元年)頒詔,正式確定東岳為泰山、西岳為華山、南岳為霍山(即衡山)、北岳為常山(即恒山)、中岳為嵩山。由此可見,確定這五山為五岳,可能早在《周禮》成書的春秋或戰(zhàn)國時期,最晚也在西漢時期。
漢武帝之后中國歷代皇帝都對五岳不斷加封,唐代把五岳封為王,宋代加封為帝,元代繼續(xù)加封為帝,到了明代更被加封為神。
道教創(chuàng)立以后,繼續(xù)將五岳神話,認(rèn)為五岳乃是神仙居住之地,把東岳稱為蓬玄太空洞天,南岳稱為朱陵太虛洞天,西岳稱為太極總仙洞天,北岳稱為太乙總玄洞天,中岳稱為上圣司真洞天。晉朝的道士葛洪在《枕中書》中,融合了五行所代表的方位和顏色的說法(木代表東方,青色;火代表南方,赤色;金代表西方,白色,水代表北方,黑色,土代表中央,黃色),聲稱太昊為青帝,治東岳岱宗山(泰山),祝融為赤帝,治南岳衡霍山(即天柱山),金天氏為白帝,治西岳華陰山(即華山),顓頊為黑帝,治北岳太恒山(即恒山),軒轅氏為黃帝,治中岳嵩高山(即嵩山)。
但是,歷史上所稱的北岳恒山和南岳衡山,其所指的并不是如今的山西恒山和湖南衡山。其中北岳恒山在歷史上長期都是指河北省曲陽的大茂山(古稱恒山),直到1660年才由山西的恒山所取代。 而南岳衡山舊指安徽的天柱山(古稱霍山、衡山),直到隋朝(公元589年)才改湖南衡山為南岳。
一些中國的地方割據(jù)政權(quán),也曾以自己的視角封過五岳,例如三國時代,東吳的孫皓封離縣(現(xiàn)于江蘇宜興縣)為中岳,又封其南的荊南山為南岳。五代十國時期,閩帝王延均封霍童山(現(xiàn)于福建寧德縣)為東岳,高蓋山(現(xiàn)于永泰縣)為西岳。唐朝時,南詔則稱云南境內(nèi)的蒼山(中岳)、烏蒙山(東岳)、無量山(南岳)、高黎貢山(西岳)和玉龍山(北岳)。
因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古代朝鮮也封過五岳。
泰山
東岳歷來即指泰山,古名為“岱宗”或“岱山”,“岱”即大、長輩之意。泰山素有“天下名山第一”、“五岳之首”的美譽。孔子贊嘆說“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西漢的東方朔稱“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恒,為五岳之長”。 杜甫等名人雅士也都曾到訪此山,并留下詩句。
泰山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同時是齊魯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國道教圣地之一,在歷代具有神山的地位,《史記集解》所載:“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因此泰山經(jīng)常是設(shè)壇祭祀,舉行封禪大典之地。第一個在此舉行大規(guī)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漢武帝數(shù)次封泰山,而歷代共有72位皇帝到泰山封禪。
天柱山、衡山
南岳衡山舊指安徽省潛山的天柱山,古代又稱霍山、衡山、皖山、潛山。漢武帝在公元前106年(元封五年)明確稱天柱山為南岳。而根據(jù)最晚完成于秦、漢年間的《爾雅》“釋山篇”記載:“霍山為南岳。”東晉人郭璞對此注釋說:“霍山指天柱山。”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記載:“霍山一名衡山”。《潛山縣志》記載:“秦漢渭楚南衡山為湘山,霍山天柱山為衡山。”可見,古書中所說的南岳霍山(衡山),指的是如今的安徽天柱山。
隋文帝在公元589年(開皇九年)改湖南衡山為南岳。衡山古名為壽岳。據(jù)《星經(jīng)》所載,南岳衡山是對應(yīng)星宿28宿之軫星,軫星乃主管人間蒼生壽命。相傳神農(nóng)氏曾來此采百藥,因嘗線蟲中毒而仙逝于降真峰上。在道教中,此山是道教洞天福地,是神仙居住游憩的之一。建于唐代的南岳廟,是湖南省最大的一座古建筑。古往今來,李白、杜甫、胡耀邦、喬石、朱?F基等古今的文人雅士、思想家、軍事家和政治家都曾慕名而來,并留下大量詩詞歌賦和石刻,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shù)的寶庫之一。
華山
西岳指華山,亦稱太華山、華陰山,雄據(jù)于秦、晉、豫三省,為古城長安、洛陽的中樞。華山以山形峻拔高險著稱,享有“五岳獨秀”的美譽。自古以來,攀登華山僅南北一條約15公里的山道,故有“自古華山一條路”之辭。華山還有許多神話傳說,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便是發(fā)生在華山西峰上,今天山上有一巨大的斧劈石。當(dāng)中建于漢武帝在位時的西岳廟,有著“陜西故宮”和“五岳第一廟”之稱譽,這是五岳中建制最早和面積最大的廟宇。中國歷史上,曾有56位皇帝曾到此山巡游或舉行祭祀活動。
恒山
《爾雅》“釋山”稱:“恒山為北岳”。在清朝順治年間以前,北岳恒山一直指的是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的大茂山。大茂山,古稱恒山,漢朝和宋朝時,因避漢文帝和宋真宗的名諱,曾改名常山。《漢書》的“郊祀志”記載北岳常山在曲陽,歷代史書也都明確記載,恒山在曲陽縣西北,主峰為大茂山。公元前98年,即漢武帝天漢三年,曲陽縣始建北岳祠,北魏宣武帝年間(公元500~512年),北岳祠改建為北岳廟。
1660年(清順治十七年),順治皇帝下詔,祭祀北岳由曲陽的恒山轉(zhuǎn)到山西渾源的恒山。恒山又名元岳、常山,素有“寨北第一名山”之美譽。西漢初年,恒山巳建有寺廟;到明、清朝時已經(jīng)寺廟群居,有“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之稱。恒山風(fēng)景以地險、山雄、寺奇、泉絕稱著。恒山的美景,被明代徐霞客錄入《徐霞客游記》中。古有恒山十八勝景,今尚存朝殿、會仙府、九天宮和位于金龍口懸西崖峭壁上的懸空寺等十多處。另外,恒山也留下了不少的傳說故事,八仙之一張果老就是相傳在此隱居潛修,并于果老嶺倒騎毛驢上天的。
嵩山
中岳一向指河南的嵩山,《爾雅》“釋山”稱:“嵩高為中岳”,并稱“山大而高”為嵩。嵩山其北瞰黃河、洛水,南臨潁水、箕山,東接五代京都汴梁,西連九朝古都洛陽,素有“汴洛兩京、畿內(nèi)名山”之稱。于奇異的峻峰,宮觀林立,故為中州地區(qū)第一名山。《詩經(jīng)》有“嵩高惟岳,峻極于天”的名句。始建于秦朝的中岳廟,是中國古代建筑群之一。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親臨,更是神仙相聚對話的洞天福地。由于名勝古跡眾多,勘稱于五岳。以少林武術(shù)聞名于天下的少林寺,就是位于嵩山之腹地,歷代高僧都長眠于此。
五岳,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有人認(rèn)為,五岳來源于中國的五行思想與山岳、以及對山神的崇拜。傳說盤古死后,頭和四肢化為五岳。雖然五岳不是中國最高的山,但由于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上,故在古人眼中格外險峻。加上不少名人雅士的祭祀、修行和到訪,留下遺跡,大大增添了五岳之名聲。
歷史
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國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國君對山神的祭祀聯(lián)系在一起的。五岳一詞始見于《周禮》的“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禮記》“王制”記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這里的五岳并沒有列出具體山名。東漢的鄭玄對《周禮》的注釋說:“五岳,東曰岱宗、南岳曰衡山、西曰華山、北岳曰恒山、中岳曰嵩山。”
至于為什么是"五岳",而不是"四岳"或者"六岳",人們經(jīng)過研究,認(rèn)為我國五岳制度立始于漢朝,可能是當(dāng)時的一些經(jīng)學(xué)家根據(jù)殷商時的"五方"(東、南、西、北、中)和五色(青、赤、白、黑、黃)等觀念,加以附會而成。
五岳具體山名見諸文字并得到官方確認(rèn),是在秦漢時期。《爾雅》“釋山”和秦朝人伏生所做的《尚書?大傳》都記載了五岳分別為“岱(泰)山、霍山、華山、恒山、嵩高(嵩山)”。其中的霍山,又稱衡山。《漢書》的“郊祀志”載,漢宣帝在公元前61年(神爵元年)頒詔,正式確定東岳為泰山、西岳為華山、南岳為霍山(即衡山)、北岳為常山(即恒山)、中岳為嵩山。由此可見,確定這五山為五岳,可能早在《周禮》成書的春秋或戰(zhàn)國時期,最晚也在西漢時期。
漢武帝之后中國歷代皇帝都對五岳不斷加封,唐代把五岳封為王,宋代加封為帝,元代繼續(xù)加封為帝,到了明代更被加封為神。
道教創(chuàng)立以后,繼續(xù)將五岳神話,認(rèn)為五岳乃是神仙居住之地,把東岳稱為蓬玄太空洞天,南岳稱為朱陵太虛洞天,西岳稱為太極總仙洞天,北岳稱為太乙總玄洞天,中岳稱為上圣司真洞天。晉朝的道士葛洪在《枕中書》中,融合了五行所代表的方位和顏色的說法(木代表東方,青色;火代表南方,赤色;金代表西方,白色,水代表北方,黑色,土代表中央,黃色),聲稱太昊為青帝,治東岳岱宗山(泰山),祝融為赤帝,治南岳衡霍山(即天柱山),金天氏為白帝,治西岳華陰山(即華山),顓頊為黑帝,治北岳太恒山(即恒山),軒轅氏為黃帝,治中岳嵩高山(即嵩山)。
但是,歷史上所稱的北岳恒山和南岳衡山,其所指的并不是如今的山西恒山和湖南衡山。其中北岳恒山在歷史上長期都是指河北省曲陽的大茂山(古稱恒山),直到1660年才由山西的恒山所取代。 而南岳衡山舊指安徽的天柱山(古稱霍山、衡山),直到隋朝(公元589年)才改湖南衡山為南岳。
一些中國的地方割據(jù)政權(quán),也曾以自己的視角封過五岳,例如三國時代,東吳的孫皓封離縣(現(xiàn)于江蘇宜興縣)為中岳,又封其南的荊南山為南岳。五代十國時期,閩帝王延均封霍童山(現(xiàn)于福建寧德縣)為東岳,高蓋山(現(xiàn)于永泰縣)為西岳。唐朝時,南詔則稱云南境內(nèi)的蒼山(中岳)、烏蒙山(東岳)、無量山(南岳)、高黎貢山(西岳)和玉龍山(北岳)。
因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古代朝鮮也封過五岳。
“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其實已經(jīng)成為中國人的一種常識,加上金庸等在武俠小說里對“五岳劍派”的渲染,五岳名聲更是如雷貫耳。誰也沒想到,4月1日,一篇在“天涯雜談”上發(fā)表的《五岳歸來不看山!中國必須選出新的五岳!》帖子卻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激起千層浪。
南方某報在題為《網(wǎng)友稱漢代視野不合時宜建議重新評選五岳名山》的報道中,還稱“被指應(yīng)該淘汰掉的名山中得票最多的是南岳衡山”。新浪網(wǎng)為此專門開辟了“新五岳論劍”專題,供網(wǎng)友激辯,“江湖”各派別一時紛紛粉墨登場。
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就這樣被推向了風(fēng)口浪尖。
緣起:有人在“五岳頭上動土”
這位名為“獨行鱷”的網(wǎng)民稱,五岳是遠(yuǎn)古山神崇敬拜祭、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漢代以前對五岳的稱法不一,直到漢宣宗神爵元年(公元61年)頒布詔書,才確定以東岳泰山、中岳嵩山、南岳天柱山、西岳華山和北岳恒山為五岳。后來隋文帝又改南岳為衡山,之后始成定制。“但撇開各種文化淵源不說,五岳被定為這幾大名山其實一是漢代的疆域沒有今天中國這么廣闊,二是當(dāng)時條件限制,對名山大川考察得并不細(xì)致,如衡山發(fā)現(xiàn)后,天柱山就此‘下野’。三是皇帝們不方便前往一些偏遠(yuǎn)的大山封禪,因此,就近選了幾個大山做了五岳。時至今日,我們的足跡早就遍布全球,對任何一座大山都有了解,個人認(rèn)為,有必要重新評定五岳”。
隨后,他自行推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新五岳”——“綜合海拔,風(fēng)景,文化,政治等諸多因素,我個人認(rèn)為五岳應(yīng)該如是:東岳長白山,西岳珠穆朗瑪峰,中岳峨眉山,北岳天山,南岳阿里山”。
帖子一出,點擊量節(jié)節(jié)攀升,跟帖者眾。有狂砸“磚頭”,斥其荒謬的;也有贊其革新精神的。反對者認(rèn)為,五岳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自然風(fēng)光也許不是中國最佳,但每一座山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文化內(nèi)涵,重評五岳不啻在“五岳頭上動土”。不過,也有個別人認(rèn)為,隨著各地奇山麗水逐漸廣為人知,五岳已相形見絀,重新評選也是有道理的,歷史上都可以改評,為什么現(xiàn)在就不行?
登錄新浪網(wǎng)的“新五岳論劍”專題,發(fā)現(xiàn)網(wǎng)友論爭還在進(jìn)行之中,“在線調(diào)查”中,也繼續(xù)有人在投票評比。截至5月2日,在“你是否贊成重選新五岳?”一欄中,持“不贊成”、“贊成”和“不作評價”的百分比分別為67.75%、25.82%和6.43%。針對“你認(rèn)為應(yīng)以什么標(biāo)準(zhǔn)選五岳?”的問題,排在最前面的是“歷史淵源”,其次是“人文景觀”、“風(fēng)景名勝”、“知名程度”和“地理位置”,“政治因素”排在最末。根據(jù)投票多少,排在前五位的依次為泰山、華山、嵩山、黃山和衡山,緊接著是峨眉山、恒山、珠峰、天山和廬山等,此外還有武夷山、五臺山和阿里山等上榜。
應(yīng)對:“衡山一派”早已出招
(衡山祝融峰(資料圖片))
在網(wǎng)友投票中,衡山還是進(jìn)入了前五,但票數(shù)并不理想。正值五一黃金周之際,這個消息在湖南網(wǎng)友中引起了較大的關(guān)注。
4月28日,記者專程趕赴南岳采訪。
不可否認(rèn),曾經(jīng)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南岳的表現(xiàn)不怎么耀眼,相反,一些現(xiàn)象還引來游客的詬病。比如景區(qū)基礎(chǔ)設(shè)施不足,管理不善,治安、衛(wèi)生條件差,景區(qū)存在違章建筑,賓館店鋪過濫等現(xiàn)象。不過,湖南省對南岳的重視程度又是絕無僅有的,1984年專為旅游業(yè)設(shè)立了“特區(qū)”——南岳區(qū),自此,南岳的規(guī)劃和管理開始漸逐走向科學(xué)化。特別是上世紀(jì)90年代中期之后,南岳開始變得更為活躍。
實事求是地說,在五岳中,“衡山派”的憂患更為明顯,近年來,屢屢率先出招,其目的正是捍衛(wèi)固有的品牌強勢,以適應(yīng)新的競爭格局。南岳除了繼續(xù)打著傳統(tǒng)的“獨秀”牌外,近年來又陸續(xù)推出“壽文化”、“佛文化”、“抗戰(zhàn)文化”及“和文化”等概念及活動,大打文化牌。特別是,2003年首倡“五岳聯(lián)盟”,倡導(dǎo)“創(chuàng)建中國旅游第一品牌”。2005年,又聯(lián)合其它四岳,決定捆綁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使“中華五岳”真正成為獨一無二的品牌,進(jìn)而推向世界。
思考:渴望有“高人指點”
“南岳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具有幾千年的文化底蘊。”南岳區(qū)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長左瓊穎坦承,單從風(fēng)景角度來講,包括南岳在內(nèi),五岳均沒有多大的優(yōu)勢,但從文化的角度來說,五岳是不可替代的,并不是說推翻就能推翻得到了的。不過,他又承認(rèn),網(wǎng)上的這一場爭執(zhí),對南岳人多少帶來一些啟發(fā)。他并不諱言南岳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他認(rèn)為,目前對南岳的文化底蘊的挖掘力度還顯得不夠,而南岳蘊含的文化則涵蓋了宗教文化、祭祀文化、湖湘文化、壽文化、抗戰(zhàn)文化、書院文化和名人文化等。“‘打開南岳這本書’是下一步的重點工作,而目前僅僅只是打開了這本書的目錄或扉頁而已,有待打開里面的章節(jié)。”目前,他正準(zhǔn)備著手組織編寫一本關(guān)于南岳歷史文化的叢書,“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借外腦,求教于大方之家。除了不拘一格遍求坊間高手出謀劃策,南岳更是搬動了國家級“智庫”。2005年11月,國家發(fā)改委經(jīng)濟(jì)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南岳旅游經(jīng)濟(jì)發(fā)展戰(zhàn)略》課題組提交的《南岳旅游經(jīng)濟(jì)發(fā)展戰(zhàn)略綱要》(征求意見稿)就有63頁之多。
進(jìn)入南岳,不管是從京珠高速公路還是其它方向,沿路兩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香行,總會羈絆著南來北往的游客,一些攤販還不時上演著“橫道截車?yán)汀钡碾U劇。如果你是乘坐火車前來,下了衡山站,臟亂的環(huán)境也會讓你心生不快。對此,左瓊穎承認(rèn)多少給游客們留下了“先入為主”的壞印象,而這方面的綜合整治問題涉及到衡東、衡山縣等,非南岳區(qū)一己之力所能解決,亟待展開綜合治理。
(南岳中華萬壽大鼎(資料圖片))
目前,南岳的經(jīng)濟(jì)收入主要還依賴門票收入,“吃、住、行、游、購、娛”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綜合產(chǎn)業(yè)體系還有待完善,還存在著游客“有錢無處花”,“白天看廟,晚上睡覺”的現(xiàn)象,目前客流多為一日游,對京滬等地及國外游客吸引力不足。左瓊穎說:“誰要能為南岳開發(fā)出獨一無二的旅游商品,那他就是大功臣。”南岳人廣撒“英雄貼”,誠征天下高手貢獻(xiàn)自己的寶貴才智。當(dāng)然,這里說的產(chǎn)品開發(fā),不僅包括物質(zhì)產(chǎn)品,還包括了精神產(chǎn)品,在這方面,九寨溝憑一首歌曲廣為人知,云南則有“云南印象”,桂林推出了“印象劉三姐”,這些都值得南岳借鑒。
此外,左瓊穎認(rèn)為,湖南省在全省性景區(qū)的整體包裝和推進(jìn)方面也應(yīng)該加大力度,僅僅靠某個景區(qū),某一座名山,某一處勝水單打獨斗是不夠的,而是要形成全省性合力,才能在更大的范圍里贏得一席之地。國內(nèi)在旅游開發(fā)方面較為成功的省份如云南、陜西等,其成功的經(jīng)驗值得我們借鑒,如云南省藉“七彩云南”的整體定位,以“彩云之南”的推介在國內(nèi)旅游市場一騎絕塵。
不能躺在‘名山’背上睡大覺
旅游專家、湖南師大教授許春曉:
南岳這幾年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其憂患意識令人感佩。他提醒說,對于南岳這樣寶貴的自然文化遺產(chǎn),保護(hù)還是第一位的,應(yīng)該在保護(hù)的前提下講開發(fā)。關(guān)于網(wǎng)上的議論和紛爭,他歸結(jié)為是一種炒作,應(yīng)該持以開放的態(tài)度來看待,“不可不當(dāng)真,也沒必要太當(dāng)回事,更多的是一種警醒:不能躺在‘名山’背上睡大覺,有了名山資源更應(yīng)有所作為,才能應(yīng)對來自各方面的競爭。”
缺乏一首“主打歌”
南岳區(qū)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長左瓊穎:
世人以“雄、險、秀、奇、絕”等五個字高度概括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的特點,因此才有那句“五岳歸來不看山”的說法。在五岳中,泰山已呈“泰山壓頂”之勢,華山“自古一條路”,嵩山藉少林而威名遠(yuǎn)播,均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而南岳,有自身的優(yōu)勢,亦受相當(dāng)?shù)牧b縻:南岳之秀已有古名,但面臨眾多后起之秀的沖擊;佛道共居一山,共融一廟堪為世界一絕,宗教文化神采飛揚,又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壽岳衡山,久負(fù)勝名,但對年輕游客來說存在著年齡的落差……圍繞南岳,先后或同時推出“秀”、“壽”、“和”及“靈”字招牌,概念如此之多,誰是主打?哪一個字既能代表衡山精髓,又能獨步江湖?
鏈接 五岳名山的由來
有關(guān)五岳的詳細(xì)記載,較早見于秦漢時代的古籍《爾雅·釋山》,五岳皆是古代帝王封禪祭天之處。封禪名山,實際上是古代帝王巡守疆土、炫耀武功的產(chǎn)物。第一個舉行大規(guī)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
其后漢武帝巡游四方,遍祭五岳,奠定了五岳封禪制度的基礎(chǔ)。到漢宣帝時正式頒昭名命名今河南嵩山為中岳,山東泰山為東岳,安徽天柱山為南岳,陜西華山為西岳,河北恒山(在曲陽西北)為北岳,形成五岳同祭的制度。
隋文帝楊堅統(tǒng)一中國后,則確定今湖南的衡山為南岳,其后歷代相沿不變。明代又改山西渾源的恒山為北岳,但因為路遠(yuǎn)難行,仍在河北曲陽行望祀遙祭之禮。一直到清順治十七年,才移祀至山西渾源,最終使流傳至今的五岳名山成為定制。
五岳為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他們是以中國的中原為中心,分別屬于東、南、西、北、中的五座大山。自古至今,其名望甚高,有“五岳歸來不看山”之說。
五岳的得名,據(jù)說最早可追溯到堯舜的時代,堯命羲和氏四子分管四岳。那時“四岳”是主管方岳的官吏職稱,天子巡狩時,各主管方岳的官吏在駐地選擇一座高山,放火發(fā)出信號,以召集諸侯。于是,最早的幾座發(fā)信號的山便成了岳官的首府。舜時,岳官的職稱開始與這些名山的山名統(tǒng)一起來。至今作為一種制度,則始于漢武帝之時,到了漢宣帝,才確定五岳為:東岳——山東泰山,西岳——陜西華山,中岳——河南 山,南岳——安徽天柱山,北岳——河北大茂山。以后,隋代改南岳為湖南衡山,明代改北岳為山西恒山,最后始成今日之五岳。
五岳的資料誰知道?
東岳泰山:** 泰山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海拔1545米,有“五岳之首”之稱。泰山不僅自然景觀壯觀,而且文化歷史極其豐富,是歷代帝王封禪的地方。山上文物古跡眾多,如岱廟、南天門以及眾多的碑刻和古建筑,構(gòu)成了一個巨大的文化寶庫。西岳華山:** 華山坐落在陜西省華陰市,海拔2160米,以險峻著稱,被譽為...
誰知道五岳的資料
“岳”在春秋前原是掌管大山的官吏職稱,堯時分掌四方外事的部落首領(lǐng)就叫“岳”。后來把主管方岳的官吏與岳官駐地的大山名稱統(tǒng)—起來了,便出現(xiàn)了代表四方大山的“四岳”。 據(jù)道教典范《洞天記》云:“黃帝畫野分州,乃封五岳。”黃帝遠(yuǎn)在五千年前,其疆域版圖不出黃河流域,黃帝是否封岳無正史可查,但到唐虞三代...
五岳的資料誰知道?
五岳的得名,據(jù)說最早可追溯到堯舜的時代,堯命羲和氏四子分管四岳。那時“四岳”是主管方岳的官吏職稱,天子巡狩時,各主管方岳的官吏在駐地選擇一座高山,放火發(fā)出信號,以召集諸侯。于是,最早的幾座發(fā)信號的山便成了岳官的首府。舜時,岳官的職稱開始與這些名山的山名統(tǒng)一起來。至今作為一種制度,則始于漢武帝之時,...
五岳和五大淡水湖的的資料
五岳 東岳泰山 自漢代我國確立“五岳”以來,泰山就居于“五岳獨尊”的地位。泰山古稱“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時始稱“泰山”。“山以岳遵,岳為東最”。自漢代我國確立“五岳”以來,泰山就居于“五岳獨尊”的地位。我國歷代的封建帝王在這里舉行隆重的封禪典禮,文人墨客在這里流連觀賞,吟詠贊嘆。
中國的五岳是哪五岳?
1、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東岳、泰岳,位于山東省中部,隸屬于泰安市,綿亙于泰安、濟(jì)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長”、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2、華山 華山(Mount Hua),古稱“西岳”,雅稱“太華山”...
五岳是哪五岳
1、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東岳、泰岳,為中國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山東省中部,綿亙于泰安、濟(jì)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萬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長”、“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世界地質(zhì)公園,國家...
岳的意思是什么
CJK 統(tǒng)一漢字 U+5CB3。岳的組詞有 岳廟、 岳父、岳母、山岳、岳家、五岳、岳丈、岳立、泰岳、嶠岳、岳峙、岳瀆、太岳、岳靈、岳伯、南岳、覲岳、岳狩、河岳、祖岳、岳阡、岳祇、岳墳、岳宗、巡岳、岳湛、東岳、昆岳、槐岳、鷲岳、岳神、岳跱、臺岳、封岳、岳停、岳鎮(zhèn)、岳麓、豐岳。
東岳,南岳,西岳,北岳,中岳分別是什么
1、東岳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東岳、泰岳,為中國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山東省中部,綿亙于泰安、濟(jì)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萬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長”、“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世界地質(zhì)公園,...
五岳分別是什么山?
泰山\/東岳, Leading Peaceful Mountain\/Eastern Great Mountain。華山\/西岳, Splendid Mountain\/Western Great Mountain。衡山\/南岳, Balancing Mountain\/Southern Great Mountain。恒山\/北岳, Permanent Mountain\/Northern Great Mountain。嵩山\/中岳, Lofty Mountain\/Central Great Mountain。
如何快速記憶我國五岳
教你個口訣:東南西北中,泰恒華恒嵩,山湖陜山河,東南西西南。中國五岳分別是指:位于山西省的北岳恒山,位于陜西省的西岳華山,位于河南省的中岳嵩山,位于山東省的東岳泰山,以及位于湖南省的南岳衡山。
相關(guān)評說:
福鼎市蝸輪: ______ 五岳山位于縣境北部,脈接大別山,總面積279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65米,為縣境最高峰.相傳因五岳神仙聚會于此而得名.五岳山呈南北走向,東北坡較平緩,西南坡...
福鼎市蝸輪: ______ 三山: 黃山、廬山 峨眉山五三山: 黃山、廬山 峨眉山五岳: 華山、泰山、嵩山、衡山、恒山岳: 華山、泰山、嵩山、衡山、恒山
福鼎市蝸輪: ______ “五岳是遠(yuǎn)古崇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漢代以前對五岳的稱法不一,直到漢宣宗神爵元年(公元61年)頒布詔書,才確定以東岳泰山、中岳嵩山、南岳天柱山、西岳華山和北岳恒山為五岳.后來隋文帝又改南岳為衡山,之后始成定制.”他闡明了重評五岳的理由,“五岳被定為這幾大名山其實一是漢代的疆域沒有今天中國這么廣闊,二是當(dāng)時條件限制,對名山大川考察得并不細(xì)致,如衡山發(fā)現(xiàn)后,天柱山就此下野.三是皇帝們不方便前往一些偏遠(yuǎn)的大山封禪,因此,就近選了幾個大山做了五岳.
福鼎市蝸輪: ______ 五岳是遠(yuǎn)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后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它們是: 東岳泰山(1545米), 位于山東省泰安市 西岳華山(2154.9米),位于陜西...
福鼎市蝸輪: ______ 東岳泰山 為五岳之首 在山東 西岳華山 在陜西 南岳衡山 在湖南 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北岳恒山 在山西 是著名的道教圣地 中岳嵩山 在河南
福鼎市蝸輪: ______ 泰山古稱岱山,又稱岱宗.位于山東省中部,為中國五岳(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恒山)之一.因地處東部,故稱東岳.泰山總面積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頂海拔...
福鼎市蝸輪: ______ 五岳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參考資料:俺可是課代表哦 地理
福鼎市蝸輪: ______ 泰山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泰山,“五岳”之首,又稱東岳,世界文化遺產(chǎn)和世界自然遺產(chǎn),世界地質(zhì)公園,中國AAAAA級旅游景區(qū),首批全國文明風(fēng)景旅游區(qū)示范點...
福鼎市蝸輪: ______ 衡山,又名南岳,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qū),是中國著名的五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