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的出處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
出處:《論語·季氏》。
原文為: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翻譯:
孔子說:“君子在九個方面多用心考慮:看,考慮是否看得清楚;聽,考慮是否聽得明白;臉色,考慮是否溫和;
態(tài)度,考慮是否莊重恭敬;說話,考慮是否忠誠老實;做事,考慮是否認(rèn)真謹(jǐn)慎;有疑難,考慮應(yīng)該詢問請教別人;發(fā)火發(fā)怒,考慮是否會產(chǎn)生后患;見到財利,考慮是否合于仁義。”
擴展資料:
作者介紹: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他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xué)的風(fēng)氣,倡導(dǎo)仁、義、禮、智、信。
孔子曾帶領(lǐng)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前后達(dá)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jīng)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孔子曾問禮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jīng)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dāng)時社會上的最博學(xué)者之一,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yuǎn)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論語·季氏篇》介紹:
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本篇主要談?wù)摰膯栴}包括孔子及其學(xué)生的政治活動、與人相處和結(jié)交時注意的原則、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作品評語:
本章通過孔子所談的“君子有九思”,就全面概括了人言行舉止的各個方面,他要求自己和學(xué)生們一言一行都要認(rèn)真思考和自我反省,這里包括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各種規(guī)范,如溫、良、恭、儉、讓、忠、孝、仁、義、禮、智等等,所有這些構(gòu)成孔子的道德修養(yǎng)學(xué)說。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君子有九思
在《論語·季氏篇第十六》中記載著孔子“君子有九思”。
原文如下: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釋義:
孔子說:君子有九種要用心思考的事:看要看得明確,不可以有絲毫模糊。聽要聽得清楚,不能夠含混。臉色要溫和,不可以顯得嚴(yán)厲難看。容貌要謙虛恭敬有禮,不可以驕傲、輕忽他人。言語要忠厚誠懇,沒有虛假。做事要認(rèn)真負(fù)責(zé),不可以懈怠懶惰。
有疑惑要想辦法求教,不可以得過且過,混過日子。生氣的時候要想到后果災(zāi)難,不可以意氣用事。遇見可以取得的利益時,要想想是不是合乎義理。
擴展資料:
告訴我們的道理:
君子視思明,要分得清是非,辨得明真假,要把人和事看得通透。可往往人就是看不清是非曲直,或者是不敢或者不想看清真假虛實。要么放棄了自我的標(biāo)準(zhǔn),換得一時安穩(wěn),卻遭受良心的煎熬,痛苦一生。
君子聽思聰,不要聽風(fēng)則雨,要多聽多想,要聽得聰明。人多嘴雜,每個人的標(biāo)準(zhǔn)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同一個事物在不同人那里千差萬別,有的真實有的夸張,光是聽人說,安能辨它真?zhèn)危烤右嗦牐朴诼牪煌穆曇簦€要聽得聰明,要聽得出什么對,什么對自己有利。
君子色思溫,謙謙君子,自古就有。君子是應(yīng)該有平和的心態(tài),溫潤的言語。要心懷寬廣,有容乃大;要處變不驚,瀟灑自如。有時候太激烈和明顯的表情能瞬間轉(zhuǎn)變周圍的氣氛,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君子應(yīng)該有比常人更大的氣量,比常人更穩(wěn)定的情緒。
君子貌思恭,要真誠待人,無論貴賤;懂得尊敬,也懂得謙卑,就像是玉一塊,不如炭火那么熾熱,不如冰水那么寒冷,溫溫的,讓人覺得舒服。只有尊敬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
君子言思忠,要學(xué)會說話,懂得說話,什么時候該說話,什么時候該說什么話。要言行一致,說出的話,擲地有聲,常言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自己的話要對自己的心忠誠,自己的話要對自己的行為忠誠。
君子事思敬,要懂得敬業(yè),每一份事業(yè)都需要全心全意,都要全情投入。沒有隨隨便便就能做好的事情,只有仔細(xì)思考,周密準(zhǔn)備,態(tài)度認(rèn)真,才能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君子疑思問,要好奇,要有疑問,要多問。只有能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思考問題,才能不斷解決問題,才能不斷進(jìn)步。學(xué)會提問,需要時間的積累和實踐的經(jīng)驗,才能知道什么地方有問題,要有提問的好奇心,才能在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地方發(fā)現(xiàn)問題,人之所以為人,除了會使用工具以外,還有思考。人類在思考中進(jìn)化了。
君子忿思難,對于這個,我只能認(rèn)為是君子要克制自己的情緒,要學(xué)會三思而后行,學(xué)會忍讓。當(dāng)然,這些都是在自己的最大限度以內(nèi)的,不能因為需要做君子就讓那些小人們得寸進(jìn)尺。首先是要忍讓,其次才是反擊。退一步海闊天空,有時候一時的忍耐,可以換來今后長久的平穩(wěn)。
君子見得思義,個人認(rèn)為是在利益面前,要知道自己堅守的道義。有的人見利忘義,看見即得好處,便忘記了自己還是人,可以犧牲別人的一切甚至生命。君子愛財要取之有道,切不能把道義放兩旁,把利字?jǐn)[中間。
參考資料:君子有九思——百度百科
出自<論語 季氏>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一個君子,要老想著這九個方面:看到一個現(xiàn)象時,要想一下,是否透過現(xiàn)象看到了本質(zhì),是否真正理解、明白所看見和看到的東西;聽到什么的時候,要考慮一下,偏聽了沒有,輕信了沒有;說話處事時,要老想著自己的臉色不要冰冷地板著,任何時候臉色都要溫和才是;要到考慮自己的態(tài)度是否恭謹(jǐn),不論貴賤,自己的態(tài)度都得恭敬;說話時,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撒謊。是否說了實在話;做事時,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敬業(yè)、認(rèn)真;有問題或疑問時,是否馬上問人了,以求得正解。人非圣賢,孰能無惑?惑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自己要發(fā)脾氣時,要想一下所帶來的不良后果。想一下你自己也反感別人發(fā)怒;若是可以不勞而獲時,要想一下是否取之有道、得之有義,是否自己應(yīng)該得到。"
孔子說:君子有九種要用心思考的事:看要看得明確,不可以有絲毫模糊。聽要聽得清楚,不能夠含混。臉色要溫和,不可以顯得嚴(yán)厲難看。容貌要謙虛恭敬有禮,不可以驕傲、輕忽他人。言語要忠厚誠懇,沒有虛假。做事要認(rèn)真負(fù)責(zé),不可以懈怠懶惰。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
1. 視思明:看到一個現(xiàn)象時,要想一下,是否透過現(xiàn)象看到了本質(zhì),是否真正理解、明白所看見和看到的東西。2. 聽思聰:聽到什么的時候,要考慮一下,偏聽了沒有,輕信了沒有。3. 色思溫:說話處事時,要老想著自己畢沖的臉色不要冰冷地板著,任何時候臉色都要溫和。4. 貌思恭:要到考慮自己的態(tài)度是否...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
一、視思明:視事須明辨,洞悉事理。二、聽思聰:聽言需明辨,分辨真?zhèn)巍H⑸紲兀好嫒菪铚睾推届o,態(tài)度莊重。四、貌思恭:儀表應(yīng)謙虛恭敬,言語平和。五、言思忠:言語要真誠,無虛妄。六、事思敬:做事需慎重,有敬畏之心。七、疑思問:遇疑惑,應(yīng)自思并請教他人。八、忿思難:生氣時,須思后果...
“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
1. 視思明:看的時候,思考是否看得清楚。2. 聽思聰:聽的時候,思考是否聽得明白。3. 色思溫:臉色,思考是否溫和。4. 貌思恭:態(tài)度,思考是否莊重恭敬。5. 言思忠:說話,思考是否忠誠老實。6. 事思敬:做事,思考是否認(rèn)真謹(jǐn)慎。7. 疑思問:有疑難,思考應(yīng)該詢問請教別人。8. 忿思難:發(fā)火發(fā)怒,...
孔子論語“九思”
- 君子視思明,要分得清是非,辨得明真假,要把人和事看得通透。- 君子聽思聰,不要聽風(fēng)則是雨,要多聽多想,要聽得聰明。- 君子色思溫,要有平和的心態(tài),溫潤的言語。- 君子貌思恭,要真誠待人,無論貴賤;懂得尊敬,也懂得謙卑。- 君子言思忠,要學(xué)會說話,懂得說話,什么時候該說話,什么時候該說...
孔子曰 君子有九思 不可不讀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視思明:觀察事物,就要徹底明白,怎樣才會真的明白?就是對一件事要正、反、前、后、上、下、是、非每個角度都要去觀察思考,你才會明白。聽思聰:不論聽到什么,一件事,一種觀念,一個理論...
九思什么意思
九思,指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九思出自《·季氏篇第十六》。"九思"涵蓋了君子處事的言行舉止全部方面。即看要看的明白,聽要聽的清楚,神態(tài)要溫和,面貌要恭敬謙遜,說話要誠實,做事要認(rèn)真有敬畏心,有疑問要問清楚,憤怒要考慮不良后果,利益...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
色思溫:溫和而莊重的態(tài)度 君子的面色應(yīng)如春風(fēng),表情穩(wěn)重而有禮,始終保持著謙遜與尊重,讓每一次見面都成為和諧的開始。貌思恭:謙恭有禮的儀態(tài) 無論是言談舉止,都要展現(xiàn)出謙恭有禮,言語誠懇,不輕視任何人,讓美德成為人際交往的橋梁。言思忠:誠實與忠誠的基石 君子的言語,如同金石之言,不含絲毫...
“君子有九思”是指哪九思?及其意思
“君子有九思”是指君子在日常生活中,應(yīng)該經(jīng)常思考的九個方面的問題。這九個方面是: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視思明,即當(dāng)看待事物時,要明察秋毫,看清事物的真相,不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比如,當(dāng)我們遇到一件事情,首先要冷靜觀察,明辨...
“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
這句話出自《論語》【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九種思慮:看的時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沒有; 聽的時候要想想聽明白了沒有;侍人的臉色要想想是否溫和;對人的態(tài)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說話要想想...
相關(guān)評說:
鄰水縣圓弧: ______[答案]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孔子說:「君子有九種要用心思考的事:看要看得明確,不可以有絲毫模糊.聽要聽得清楚,不能夠含混.臉色要溫和,不可以顯得...
鄰水縣圓弧: ______[答案]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一個君子,要老想著這九個方面:看到一個現(xiàn)象時,要想一下,是否透過現(xiàn)象看到了本質(zhì),是否...
鄰水縣圓弧: ______[答案]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一個君子,要老想著這九個方面:看到一個現(xiàn)象時,要想一下,是否透過現(xiàn)象看到了本質(zhì),是否真正理解、明白所看...
鄰水縣圓弧: ______[答案]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述而》)
鄰水縣圓弧: ______[答案]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譯文:"做一個君子,要老想著這九個方面:看到一個現(xiàn)象時,要想一下,是否透過現(xiàn)象看到了本質(zhì),是否真正理解、明白所看見...
鄰水縣圓弧: ______[答案] 《論語》君子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君子有九種要思考的事:看的時候,要思考看清與否;聽的時候,要思考是否聽清楚;自己的臉色,要思考是否溫和,容貌要...
鄰水縣圓弧: ______[答案] 這是我論文的其中一部分,譯文取自楊伯峻《論語譯注》,你可以借鑒一下: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16.10 P175) 【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九種考慮:看的...
鄰水縣圓弧: ______[答案] 論語》中“君子”出現(xiàn)頻率非常高,其含義主要有幾點: 1?注重內(nèi)心的道德修養(yǎng),從修煉內(nèi)心的道德修養(yǎng)發(fā)展到規(guī)范外在...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季氏》) 3?君子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