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詩與五律詩有什么不一樣 古詩的五律和七律有什么區(qū)別
七律詩與五律詩不一樣的地方,最明顯的應(yīng)該是:七律詩每句7個字,而五律詩每句是5個字。另外,五律限用平韻,以首句不入韻為正例、入韻為變例。七律則用韻較寬,以首句入韻為正例、不入韻為變例。
七律和五律都是律詩,都屬于格律詩,和絕句以及排律合起來共同組成了唐代最后形成的格律詩,時稱“近體詩”。七律和五律在形式上的主要區(qū)別是每一句詩的字?jǐn)?shù),七律每一句詩是七個字,五律每一句詩是五個字。另外,因為每一句詩的字?jǐn)?shù)不同,平仄格式也會有所不同。其他的都沒有什么不同,比如偶句押韻,首句可入韻,比如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都必須對仗等。
一個是七個字,一個是五個字,除此以外都一樣,差別就是七比五多兩個字而已
七言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律詩要求詩句字?jǐn)?shù)整齊劃一,律詩由八句組成,七字句的稱七言律詩。每首八行,每行七個字,每兩行為一聯(lián),共四聯(lián),分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是律詩的一種。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詩規(guī)范的詩歌,就是五言律詩,屬于近體詩范疇。
五言律詩從五言古詩中繼承了每句五個音節(jié)、全篇兩句一組、總句數(shù)為偶數(shù)的基本特征,同時增加了對偶和平仄的規(guī)則
七律如: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當(dāng)中不換韻。
五律如: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每句五字,共八句。有仄起、平起兩種基本形式,中兩聯(lián)須作對仗。
求七律詩和五律詩的寫法
律詩的四聯(lián)各有特定的名稱,首聯(lián)被稱為起首聯(lián),頷聯(lián)則稱為對句聯(lián),頸聯(lián)為中聯(lián),尾聯(lián)即結(jié)句聯(lián)。按照規(guī)范,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必須使用對仗手法,而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則允許不對仗。五言律詩,又稱五律,是近體詩中的一種類型,全詩共八句,每句五個字。其中,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的詩句需要使用對仗手法,形成工整的對偶。七律和...
五律詩與五絕詩有什么區(qū)別?
有仄起、平起二格。此體源于漢代樂府小詩,深受六朝民歌影響律詩詩句字?jǐn)?shù)整齊劃一,每首為五言句,簡稱五律。“五言絕句”簡稱五絕。絕句,或稱截句,斷句,短句;或以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樂傳唱。各家解釋并不一致。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guī)范的小詩,叫做五言絕句。有仄起、平起二格。此體源于漢代...
什么叫做五律,七律
五律是五言律詩的簡稱,屬于近體詩中律詩(格律詩的意思)的一種;超過八句的律詩,成為長律或排律.排律,一般都是五言的,句數(shù)不定,但必須超過八句,句數(shù)是偶數(shù),如十句,二十句,一百句,至二百句以上.七言絕句絕句是近體詩的一類:由四句組成,五字句的稱五言絕句,七字句的稱七言絕句 七律即七言律詩的簡稱...
五言古詩和五言律詩的區(qū)別
五言律詩,每首八句,要求對仗,押韻 。五言古詩,要求寬,雖然也押韻,但并不一定要求對仗,平仄相對等,尤其是句數(shù),都沒有硬性要求 ,這就是它們的主要區(qū)別。
七律,七絕,七言有何區(qū)別?五律,五絕,五言有何區(qū)別?
五律與五言詩的區(qū)別在于字?jǐn)?shù)和形式上的要求。五律同樣是律詩的一種,每句五個字,每首通常由八句組成,嚴(yán)格遵循平仄規(guī)則和對仗,有起承轉(zhuǎn)合的結(jié)構(gòu)。五言詩則泛指所有每句五個字的詩作,不一定有律詩的嚴(yán)格結(jié)構(gòu)要求,形式上更加多樣,可以是四句、六句,甚至更多。總結(jié)來說,律詩(無論是七律還是五律...
律詩有什么特點
律詩句子字?jǐn)?shù)整齊劃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別稱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律規(guī)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規(guī)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字字。還有每句六字,全首四十八字的,稱六言律詩,傳世作品極少。2、押韻嚴(yán)格:律詩通常押平聲韻,而且必須按韻書中的字押韻。原則上只能用本韻,不能用鄰...
什么是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絕句?
巧記平仄口訣:1、律詩: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平聲。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仄聲。平平仄仄平(韻)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聲。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聲。2、絕句:七絕平起首句押韻。七絕平起首句押韻。七絕仄起首句押韻。七絕仄起首句不押韻。五絕平起首句押韻。...
什么是五律
五律,即五言律詩,是近體詩的一種,以其嚴(yán)格的格律而著稱。它由八句組成,每句五個字,通常押平聲韻,每句平仄有特定規(guī)定,并要求對仗,對仗位置也有講究。長于八句以上的律詩被稱為長律或排律,常見為五言,字?jǐn)?shù)不限,但必須是偶數(shù),如杜甫的《風(fēng)疾舟中伏枕三十六韻》就有360字。排律除首尾兩聯(lián)外...
何為“七律詩”,“七言絕句”,“五律詩”,“五言
近體詩是相對古體詩而言的,產(chǎn)生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詩,形式固定,格律嚴(yán)密,每首八句.單句叫出句,雙句叫對句,合起來稱為一聯(lián).一二句叫首聯(lián),三四句叫頷聯(lián),五六句叫頸聯(lián),七八句叫尾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一般要對仗.首句可用韻可不用韻,通常押平聲韻.五言簡稱“五律”,七言簡稱“七律”,...
律詩都是八句,絕句都是四句嗎?
律詩不是都八句,分為五律、七律、排律。五律是五言律詩,全詩共八句,每句五個字。七律是七言律詩,全詩共八句,每句七個字。排律是指長篇的律詩,又稱長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是按照一般律詩的格式加以鋪排延長而成,故稱排律,又叫長律。應(yīng)該明確,絕句律詩的劃分是以唐朝為界限的,唐朝以前的...
相關(guān)評說:
東平縣力偶: ______ 七律:七律即七言律詩的簡稱.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當(dāng)中不換韻. 七言:七言詩是古詩的詩體名.全詩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起源于先秦和漢代的民間歌謠.不過,漢、魏之際七言詩極少,在南北朝時期至隋漸有發(fā)展,直到唐代,才真正發(fā)達(dá)起來,成為我國古典詩歌又一種主要形式. 五言律詩:五言律詩,又稱五律,是中國近體詩(格律詩)中的一種樣式,全詩共8句,每句5個字,三四句、五六句均為對仗句.較著名的詩作有唐代詩人杜甫的《春望》,李白的《送友人》等.
東平縣力偶: ______ 簡單地說五言就是五個字一句的詩,而七言就是七個字一句的詩,律詩是由八句組成的詩,而絕句是由四句組成的詩,如果弄明白了這幾點,就很容易區(qū)分什么是五言律詩、五言絕句,和什么是七言律詩、七言絕句了.
東平縣力偶: ______ 七律: 七言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yán)密.發(fā)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jǐn)?shù)整齊劃一,律詩由八句組成,七字句的稱七言律詩.每首八行,每...
東平縣力偶: ______ 唐詩有五言,七言,絕句,律詩.唐詩主要是五、七言詩,詞則要按詞牌填詞,句型長短不一,所以又叫長短句.曲和詞類似,要按曲牌填寫.所以唐人作詩可以叫寫詩,宋人作詞和元人作曲則叫填詞、填曲.宋詞的詞牌是中原地區(qū)的曲調(diào),元曲...
東平縣力偶: ______ 一、七律詩(即七言律詩)特點: 1、格律嚴(yán)密: (1)八句,四韻或五韻(壓四個韻或者五個韻); (2)中間兩聯(lián)必須對仗; (3)第二、四、六、八句押韻; (4)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 2、每首八行,每行七個字,每兩行為一聯(lián),...
東平縣力偶: ______ 五律的全稱是五言律詩 七律的全稱是七言律詩
東平縣力偶: ______ 一、篇幅、字?jǐn)?shù)不同.1、五言絕句,篇幅固定.全篇只有四句,每句五字,總共二十字.2、七言律詩,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lián),共四聯(lián)五十六字.3、詞牌名,詞,又稱長短句.篇幅、字?jǐn)?shù)隨詞牌不同而變化.五十八字以內(nèi)...
東平縣力偶: ______ 不一樣、、截下來的、、 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fēng),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較多.五言簡稱“五古”,七言簡稱“七古”.古體詩不拘句數(shù),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
東平縣力偶: ______ 您好,兩者最明顯的區(qū)別是絕句四句20字,而律詩八句40字,絕句中沒有對仗的要求而律詩的中間兩聯(lián)要求對仗.五言絕句又稱五絕,五言律詩又稱五律,兩者都屬于近體詩,其中五言絕句共四句,每句五字,而五言律詩共八句,分為四聯(lián),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