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jgcgs88.cn-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不卡,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噼里啪啦国语版在线观看,zσzσzσ女人极品另类

  • <strike id="qgi8o"><td id="qgi8o"></td></strike>
  • <ul id="qgi8o"><acronym id="qgi8o"></acronym></ul>
  • <li id="qgi8o"></li>
    <ul id="qgi8o"></ul>
    <strike id="qgi8o"><rt id="qgi8o"></rt></strike>
    <ul id="qgi8o"><center id="qgi8o"></center></ul>
  • <kbd id="qgi8o"></kbd>

    有誰知道歷史上真實的多爾袞是怎樣的? 有誰知道歷史上真實的多爾袞是怎樣的

    從孤兒弱主到和碩睿親王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明萬歷四十年(1612)十月二十五日降生
    在赫圖阿拉,生母阿巴亥,姓烏拉納喇氏。這時,努爾哈赤已不再是地位低
    微的小部落頭領,而是統(tǒng)一了女真各部的“聰睿恭敬汗”,并且正在進一步
    發(fā)展統(tǒng)一事業(yè),為建立清朝奠定基礎。當多爾袞誕生未滿百日,努爾哈赤就
    率大軍進攻烏拉,最終滅亡了其妻阿巴亥的母國,多爾袞母子面臨著被打入
    冷宮的危險。但是,由于努爾哈赤優(yōu)待降順者的政策,以及阿巴亥富于心計,
    善為周旋,使他們母子安然度過難關,隨著時間的流逝,多爾袞也步入了臺
    吉的行列。
    公元1616 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國,年號天命,兩年后以“七大恨”告
    天,發(fā)動了對明朝的進攻,揭開了明清戰(zhàn)爭的序幕。在對明戰(zhàn)爭節(jié)節(jié)勝利中,
    后金內部的矛盾斗爭也不斷發(fā)生。天命五年(1620)九月,努爾哈赤宣布廢
    黜大貝勒代善的太子名位,而“立阿敏臺吉、莽古爾泰臺吉、皇太極、德格
    類、岳讬、濟爾哈朗、阿濟格阿哥、多鐸、多爾袞為和碩額真”,共議國政①。
    也就是說,從此時起,多爾袞以八齡幼童躋身于參預國政的和碩額真行列。
    這樣一個改變后金政治格局的重大行動,是從當年三月努爾哈赤體棄滾代皇
    后富察氏開始的。當時雖然給大福晉富察氏頭上加了四條罪狀,但是都缺乏
    足夠的根據,例如四大罪之一,便是代善與富察氏關系曖昧②,實際上,是有
    人對他們進行陷害。
    富察氏被休棄之后,取代她作為大福晉的正是多爾袞之母阿巴亥。這樣,
    努爾哈赤愛屋及烏,多爾袞及其兄弟阿濟格、多鐸地位上升便在情理之中了。
    此外,代善由于處處計較而失去乃父的歡心,又聽信后妻的讒言而虐待已子
    碩讬,這就為覬覦其地位的人們帶來了反對他的口實,造成了前面所說的其
    “太子”地位的被黜。這樣,在努爾哈赤共治國政的制度下,多爾袞兄弟便
    第一次成為均衡力量的鼎足之一。
    多爾袞此時還不是旗主貝勒,而僅與其弟多鐸各領十五牛錄,他畢竟還
    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政治地位不如阿濟格,甚至不如多鐸。在天命年間許
    多重大活動中,都不見多爾袞的蹤影。天命元年(1616)正月初一的朝賀典
    禮中,可以親自叩拜努爾哈赤的宗室顯貴中,阿濟格與多鐸分列第六、第七
    位,而多爾袞則不允許參與其中③。盡管如此,除四大貝勒和乃兄乃弟之外,
    多爾袞是領有牛錄最多的主子,超過了德格類、濟爾哈朗、阿巴泰等人,在
    當時來說,也算是頗有實力的一位臺吉了。
    但是,好景不長。努爾哈赤在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去世,臨
    終前曾召見愛妻烏拉氏阿巴亥,似乎要授以遺命。但眾貝勒早就擔心多爾袞
    三兄弟力量迅速壯大,便在擁戴皇太極繼位為汗之后九個時辰,迫令阿巴亥
    自盡殉夫,聲稱是太祖的“遺命”。這時候,多爾袞三兄弟的處境最為艱難,
    他們既失去了政治依靠,又面臨著兄弟們對其所領旗分的攘奪,誰知道今后
    又會有什么災禍降臨?
    皇太極繼位之后,雖未向他們開刀,但也通過三份效忠的誓詞把他們的
    地位貶低很多,特別是皇太極在后來一系列加強皇權的行動中,更是都處壓
    制他們的兩白旗勢力。連代善、阿敏和莽古爾泰三大貝勒都處處受擠,多爾
    袞兄弟又怎能幸免。但是,皇太極知道,若要削弱最威脅皇權的三大貝勒的
    權力,自己的實力還不夠,還必須拉攏和扶植一些跟他無甚利害沖突的兄弟
    子侄,其中就有多爾袞。天聰二年(1628)三月,皇太極廢黜了恃勇傲物的
    阿濟格之旗主,以多爾袞繼任固山貝勒①。這時候,多爾袞剛滿十五歲。
    少年多爾袞在夾縫中求生存,開始顯示出他善于韜晦的過人聰明。他一
    方面緊跟皇太極,博取他的歡心和信任,而絕不顯示自己的勃勃野心;另一
    方面則在戰(zhàn)場上顯示出超人的勇氣和才智,不斷建樹新的戰(zhàn)功。天聰二年
    (1628)二月,他初次隨皇太極出征蒙古察哈爾多羅特部,立下戰(zhàn)功,皇太
    極賜予“墨爾根岱青”的稱號,贊他“既勇且智”①。半個月后,他就繼任了
    固山貝勒。多爾袞少年得志,為他將來的進取開始奠定基礎。
    天聰三年(1629),皇太極率軍攻明,多爾袞在漢兒莊、遵化、北京廣
    渠門諸役中奮勇當先,斬獲甚眾,一年半后,他又參加了大凌河之役,攻克
    堅城的功勞也有他一份。天聰八年(1634),皇太極再度攻明,多爾袞三兄
    弟入龍門口,在山西擄掠,結果“宣大地方,禾稼踐傷無余,各處屋舍盡焚,
    取臺堡、殺人民更多⋯⋯俘獲生畜無數”②。
    當然,使他名聲大振的是征服朝鮮和攻擊蒙古察哈爾部之役。朝鮮和察
    哈爾被皇太極視為明朝的左膀右臂,是后金攻明的后顧之憂。天聰六年皇太
    極雖大敗察哈爾部,林丹汗走死青海大草灘,但其殘部仍散布在長城內外,
    于是天聰九年(1635),皇太極便命多爾袞率軍肅清殘敵。結果他首遇林丹
    汗之妻囊囊太后及瑣諾木臺吉來降,又趁大霧包圍林丹汗之子額哲所部,使
    人勸其歸順,雙方盟誓而回。這一次出征,多爾袞不費一刀一槍,出色地完
    成了皇太極的使命。更具重大意義的是,多爾袞從蘇泰太后(林丹汗之妻)
    那兒得到了遺失二百余年的元朝傳國玉璽,其璽“交龍為紐,光氣煥爛”,
    后金得之,使皇太極獲得稱帝根據及招攬人心的工具。果然,皇太極聞訊大
    喜,親率王公大臣及眾福晉等出沈陽迎接凱旋之師,對多爾袞等亦大加褒獎。
    皇太極親征朝鮮,多爾袞也在行伍之中。他率軍進攻朝鮮王子、王妃及眾大
    臣所居之江華島,一方面竭力勸降,一方面“戢其軍兵,無得殺戮”。對投
    降的朝鮮國王“嬪宮以下,頗極禮待”①。這使朝鮮君臣放棄繼續(xù)抵抗,減少
    了雙方的殺戮。
    這兩役之后,戰(zhàn)局頓時改觀,皇太極除去了后顧之憂,便可全力對付明
    朝。他在天聰十年(1636)改國號為清,年號崇德,南面稱帝,與明朝已處
    在對等地位。多爾袞在這兩大戰(zhàn)役中所立的戰(zhàn)功,也使他的地位繼續(xù)上升。
    正月初一新年慶賀大典時,多爾袞首率諸貝勒向皇太極行禮,這與十二年前
    的情形相比,可謂天壤之別。當年四月皇太極稱帝,論功行封,多爾袞被封
    為和碩睿親王,已列六王之第三位,其時年僅二十四歲。
    在此之后,多爾袞幾次率師攻明,均獲輝煌戰(zhàn)績。崇德三年(1638)他
    被授予“奉命大將軍”,統(tǒng)率大軍破墻子嶺而入,于巨鹿大敗明軍,明統(tǒng)帥
    盧象升戰(zhàn)死。然后兵分兩路,攻打山東、山西,多爾袞所部共取城三十六座,
    降六座,敗敵十七陣,俘獲人畜二十五萬七千多,還活捉明朝一親王、一郡
    王,殺五郡王等,給明朝以沉重打擊。班師之后,多爾袞得到了馬五匹、銀
    二萬兩的賞賜②。崇德五年到六年,多爾袞又作為松錦決戰(zhàn)的主將之一走上戰(zhàn)
    場。起初,他由于違背皇太極的部署,私遣軍士探家而遭到急于破城的皇太
    極的責罰③,但他仍以郡王的身份繼續(xù)留在軍中,一方面屢次上奏提出作戰(zhàn)方
    略④,一方面率領四旗的護軍在錦州到塔山的大路上截殺,并在攻破松山后率
    軍圍困錦州,迫使明守將祖大壽率部至多爾袞軍前投降。松錦之戰(zhàn)后,明朝
    關外只剩下寧遠孤城,清軍入關已是時間問題。
    多爾袞并不是一介武夫,這點連皇太極也看得很清楚,因此,在更定官
    制時,便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給他統(tǒng)攝。根據他的舉薦,皇太極將希福、范
    文程、鮑承先、剛林等文臣分別升遷,利用他們的才智治國①。根據他的建議,
    皇太極又對政府機構作了重大改革,確定了八衙官制②。此外,文臣武將的襲
    承升降、甚至管理各部的王公貴胄也要經他之手任命③。在統(tǒng)轄六部的過程
    中,多爾袞鍛煉了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為他后來的攝政準備了條件。
    更需注意的是,多爾袞一直秉承其兄皇太極意旨,對加強中央集權發(fā)揮
    了重大作用。崇德元年和二年,皇太極兩度打擊岳讬,意在壓制其父代善正
    紅旗的勢力,多爾袞等人揣摸帝意,故意加重議罪④。崇德三年遣人捉拿叛逃
    之新滿洲,代善略有不平,便被多爾袞抓住大做文章,上報皇太極,欲加罪
    罰⑤。這些舉動,正合皇太極心意,他一方面對忠君的兄弟表示贊賞,另一方
    面又減輕被議者的處罰,以冀感恩于他。通過這一打一拉,來穩(wěn)固自己的獨
    尊地位。
    但是,皇太極并沒有料到,多爾袞正利用皇帝的信任,逐漸削弱昔日曾
    打擊他與母親之人的勢力,等待時機,覬覦權柄。

    二、 立幼帝大戰(zhàn)山海關
    不久,這個時機終于來到了。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亥時,皇太極
    “暴逝”于沈陽清寧宮。由于他的突然死去,未對身后之事作任何安排,所
    以王公大臣在哀痛背后,正迅速醞釀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zhàn)。
    這時候,代善的兩紅旗勢力已經遭到削弱,他本人年過花甲,早已不問
    朝政。其諸子中最有才干的岳讬和薩哈廉年輕時已過世,剩下碩讬也不為代
    善所喜,滿達海初露頭角,還沒有什么發(fā)言權。第三代的阿達禮和旗主羅洛
    渾頗不甘為人后,但崇德年間卻屢遭皇太極壓抑。由此看來,兩紅旗老的老,
    小的小,已喪失競爭優(yōu)勢。但以代善的資歷、兩個紅旗的實力,其態(tài)度所向
    卻能左右事態(tài)的發(fā)展。皇太極生前集權的種種努力和滿族社會日益的封建
    化,自然也使皇太極長子豪格參加到競爭中來。從利害關系而論,兩黃旗大
    臣都希望由皇子繼位,以繼續(xù)保持兩旗的優(yōu)越地位。他們認為,豪格軍功多,
    才能較高,天聰六年已晉升為和碩貝勒,崇德元年晉肅親王,掌戶部事,與
    幾位叔輩平起平坐。皇太極在世時,為加強中央集權,大大削弱了各旗的勢
    力,但同時又保持著一定實力,又把正藍旗奪到自己手中,合三旗的實力遠
    遠強于其他旗。因此,這三旗的代表人物必然要擁戴豪格繼位。另一個競爭
    者便是多爾袞。他的文武才能自不必說,身后兩白旗和勇猛善戰(zhàn)的兩個兄弟
    則是堅強的后盾,而且,正紅旗、正藍旗和正黃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
    他,就更使他如虎添翼。還有一個人也不容忽視,他就是鑲藍旗主濟爾哈朗。
    雖然他不大可能參與競爭,但他的向背卻對其他各派系有重大影響,無論他
    傾向哪一方,都會使力量的天平發(fā)生傾斜。
    平心而論,皇太極遺留下的空位,只有三個人具備繼承的資格:代善、
    豪格、多爾袞。但實際上競爭最激烈的是后兩人。就這兩人來說,豪格居長
    子地位,實力略強,這不僅因為他據有三旗,而且由于代善和濟爾哈朗已經
    感到多爾袞的咄咄逼人,從而準備投豪格的票了。
    果然,皇太極死后不久,雙方就開始積極活動,進而由幕后轉為公開。
    兩黃旗大臣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等議立豪格,密謀良久,并找到濟爾
    哈朗,謀求他的支持①。而兩白旗的阿濟格和多鐸也找到多爾袞,表示支持他
    即位,并告訴他不用害怕兩黃旗大臣②。雙方活動頻繁,氣氛日益緊張,首先
    提出立豪格的圖爾格下令其親兵弓上弦、刀出鞘,護住家門,以防萬一③。
    是年八月十四日,諸王大臣在崇政殿集會,討論皇位繼承問題。這個問
    題是否能和平解決,直接關系到八旗的安危和清皇朝的未來。兩黃旗大臣已
    經迫不及待,他們一方面派人劍拔弩張,包圍了崇政殿;另一方面手扶劍柄,
    闖入大殿,率先倡言立皇子,但被多爾袞以不合規(guī)矩喝退。這時,阿濟格和
    多鐸接著出來勸多爾袞即位,但多爾袞觀察形勢,沒有立即答應。多鐸轉而
    又提代善為候選人,代善則以“年老體衰”為由力辭,既提出多爾袞,又提
    出豪格,意見模棱兩可。豪格見自己不能順利被通過,便以退席相威脅。兩
    黃旗大臣也紛紛離座,按劍向前,表示:“如若不立皇帝之子,我們寧可死,
    從先帝于地下!”代善見有火并之勢,連忙退出,阿濟格也隨他而去。多爾
    袞見此情形,感到立自己為帝已不可能,迅速提出他的意見,主張立皇太極
    幼子福臨為帝,他自己和濟爾哈朗為左右輔政,待其年長后歸政。這一建議,
    大出眾人所料。立了皇子,兩黃旗大臣的嘴就被堵上了,豪格心中不快,卻
    又說不出口。多爾袞以退為進,自己讓了一步,但作為輔政王,也是實際掌
    權者。濟爾哈朗沒想到自己也沾了光,當然不會反對。代善只求大局安穩(wěn),
    個人本無爭位之念,對此方案也不表示異議。這樣,這個妥協(xié)方案就為各方
    所接受了,但由此而形成的新的政治格局卻對今后數年乃至數十年的政局起
    著巨大影響。①
    多爾袞之所以選中福臨為帝,曾被某些騷人墨客扯到他與其母莊妃的“風
    流韻事”上。實際上,多爾袞之所以選中福臨,一是由于他年甫六齡,易于
    控制,而排除了豪格,因而也排除了葉布舒、碩塞諸皇子;二是由于其母永
    福宮莊妃深得皇太極之寵,地位較高,選其子為帝更易為諸大臣所接受,甚
    至可以說是符合先帝的心愿。當然,麟趾宮貴妃的名號雖高于莊妃,但她的
    實際地位并不高,所以她才兩歲的幼子博穆博果爾也不可能被選中。同時,
    輔政王的人選也代表了各方勢力的均衡。既然黃、白二旗是主要競爭對手,
    福臨即位便已代表了兩黃和正藍旗的利益,多爾袞出任輔政則是必然之事。
    但他一人上臺恐怕也得不到對手的同意,所以便拉上濟爾哈朗。在對方看來,
    這是抑制多爾袞的中間派,在多爾袞想來,此人又比較好對付。而對下層臣
    民而言,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是皇太極晚年最信任、最重用的人,許多政務都
    由他們二人帶頭處理,所以對他們出任攝政也并不感意外。
    就這樣,多爾袞妥善地處理了十分棘手的皇位爭奪問題,自己也向權力
    的頂峰邁進了一步。隨后,統(tǒng)治集團處理了反對這種新格局的艾度禮、碩讬、
    阿達禮、豪格及其下屬,穩(wěn)固了新的統(tǒng)治。多爾袞的這一方案,在客觀上避
    免了八旗內亂,保存了實力,維護了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基本一致。當然,他這
    一提案,是自己爭奪皇位不易得逞之后才提出來的,是在兩黃旗大臣“佩劍
    向前”的逼人形勢下提出的中策或下策,而并非是他一開始就高瞻遠矚、具
    有極廣闊的胸襟。
    就在八旗貴族因為內部矛盾爭吵不休的時候,明朝后院起火。這年十一
    月,李自成農民軍攻破潼關,占領了西安,然后分兵攻打漢中、榆林、甘肅,
    在年底以前已據有西北全境,以及河南中、西部和湖廣的數十府縣。另一支
    農民軍在張獻忠率領下,轉戰(zhàn)湘贛鄂數省,亦給明廷以重創(chuàng)。而在關外,多
    爾袞一待政權穩(wěn)固,并于九月派濟爾哈朗和阿濟格等率軍出征,攻克明朝關
    外據點中后所、前屯衛(wèi)、中前所,割斷寧遠與山海關的聯(lián)系。明朝內外交困,
    已經無力抵御。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李自成農民軍和清軍一南一北,都距
    明朝政治中心北京數百里之遙,究竟誰能逐鹿得手呢?
    公元1644 年春,歷史的天平開始向農民軍傾斜。三月中,農民軍便包圍
    了北京城。多爾袞雖然試圖與農民軍協(xié)同作戰(zhàn),但并沒有什么結果,直到明
    朝崇禎帝急詔寧遠守將吳三桂回師勤王,才知道一塊肥肉已落入他人之口。
    但是,歷史的偶然性使吳三桂扮演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在山海關首先
    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由唐通接管了山海關,然后率兵朝見李自成。但他走
    到玉田時,得知自己的私人利益遭到損害,便“翻然復走山海關”,擊走唐
    通,背叛了李自成①。至此,歷史的天平又開始向清方偏倒。
    這時候,清廷已經意識到實現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遺志的時機到了。四月
    初四日,即吳三桂剛剛叛歸山海關之時,內院大學士范文程上書多爾袞,認
    為“如秦失其鹿,楚漢逐之,是我非與明朝爭,實與流寇爭也”。主張立即
    出兵進取中原。他提出,“戰(zhàn)必勝,攻必取,賊不如我;順民心,招百姓,
    我不如賊”,因此要一改以往的屠戮搶掠政策,“嚴禁軍卒,秋毫無犯”②。
    即不僅在戰(zhàn)略上改變得城不守之策,要入主中原,在戰(zhàn)術上也要招攬民心。
    多爾袞接受了范文程的建議,并在得到北京為農民軍攻破的確報之后,“急
    聚兵馬而行”,與農民軍爭奪天下!
    四月初十日,“吳三桂移檄至京,近京一路盡傳”③。李自成此時方知事
    態(tài)的嚴重,于十三日親率部隊往山海關討吳,但仍帶有招降他的僥幸心理,
    行軍速度亦頗遲緩,十九日前后才兵臨關城之下。在此期間,吳三桂已派出
    使者向清軍求援,使者于十五日便見到了多爾袞,向他遞交了吳三桂的信函,
    表示如清兵支援,則“將裂土以酬”④。還不是投降的意思。多爾袞知道這是
    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他非常謹慎,一方面召集大臣謀士們商議,一方面
    派人回沈陽調兵,再一方面故意延緩進軍速度,逼迫吳三桂以降清的條件就
    范①。由于事態(tài)緊急,吳三桂只得答應多爾袞的要求,清清軍盡快入關,因為
    二十一日清軍還距關十里,而關內炮聲隆隆,喊殺陣陣,農民軍已經開始攻
    城了。
    多爾袞非常了解吳三桂的窘境,因此長時間地作壁上觀,在李自成即將
    攻下東西羅城和北翼城,吳三桂幾次派人又親自殺出重圍向他求救的情況
    下,估計雙方實力已大損,這才發(fā)兵進入山海關。在與農民軍的決戰(zhàn)中,他
    又使吳軍首先上陣,在雙方精疲力竭之際再令八旗軍沖擊,結果農民軍戰(zhàn)敗,
    迅速退回北京。可以說,在山海關以西發(fā)生的這次著名戰(zhàn)役前后,多爾袞充
    分利用了漢族內部的階級矛盾,挾制了吳三桂,使他不得不充當清軍入主中
    原的馬前卒。
    山海關戰(zhàn)役后,李自成慌忙退出北京,撤到山陜一帶休整力量,以圖再
    舉。多爾袞則乘勝占領了北京,接受明朝遺老們的擁戴。從此,歷史又翻開
    了新的一頁。

    三、 九洲干戈開國定制
    在不到一年里,多爾袞為清朝立下了兩件大功:一是擁戴福臨,鞏固了
    新的統(tǒng)治秩序;二是山海關之戰(zhàn)中運籌帷幄,擊敗了農民軍,占領了北京城,
    開啟了清皇朝入主中原的歷史一頁。特別是他占領北京之后,嚴禁搶掠,停
    止剃發(fā),為明崇禎帝朱由檢發(fā)喪,博得了漢族士紳的好感,然后迎請順治小
    皇帝赴京登基,很快穩(wěn)定了占領區(qū)內的形勢。這些功績,在順治元年開國大
    典上均得到表彰,不僅給他樹碑立傳,還賜他大量金銀牲畜和衣物,并封他
    為叔父攝政王,確立了他不同于其他任何王公貴族的顯赫地位。
    李自成退入山陜之后,原明朝降官降將紛紛反水,但他在順治元年
    (1644)六月仍積極準備反攻,坐鎮(zhèn)平陽(今山西臨汾),分兵三路北伐①。
    另一支農民軍在張獻忠率領下已建大西國于成都,統(tǒng)一了全川,而多爾袞對
    此尚不了解②。其他小規(guī)模的農民軍則更是活動頻繁,使近畿地區(qū)常常飛章告
    急。除此之外,殘明勢力已于五月中擁戴福王朱由崧為帝,定都于南京,改
    年號為弘光。雖然其政權君昏臣暗,但畢竟尚擁有中國南部的半壁富庶江山,
    兵多糧足,構成清朝統(tǒng)一中國的障礙。
    在這種情況下,多爾袞的戰(zhàn)略是:對農民軍的主要力量堅決消滅,其中
    對地方小股起義、“土賊”則剿撫并用;而對南明政權則是“先禮后兵”。
    在此方針領導下,多爾袞先后派葉臣、石廷柱、巴哈納、馬國柱、吳惟華等
    進攻山西,十月攻陷太原,進而包圍陜西。同時,多爾袞派出大量降清的明
    官對南明君臣招撫,并寫信給南明閣臣史可法,提出“削號歸藩,永綏福祿”
    ③。在南明派出左懋第使團來北京談判過程中,他將其軟禁起來,并不給予明
    確的答復。此時,清軍已于九月占領山東,十月進據蘇北,與史可法的軍隊
    沿河相峙。在這種形勢下,多爾袞認為全面進攻農民軍和南明政權的時機已
    經成熟,便于十月先后命阿濟格和多鐸率軍出征,向農民軍和南明福王政權
    發(fā)起了戰(zhàn)略總攻。①
    就當時雙方力量對比而言,多爾袞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實力。由于他雙
    管齊下,本來不多的兵力卻分兵作戰(zhàn),兵分則勢弱,容易被分別吃掉;況且
    此舉很容易引起漢民族的同仇敵愾,使他們暫釋前嫌,有可能攜手作戰(zhàn)。就
    在這年十月,大順農民軍二萬余人進攻河南懷慶,獲得大勝。敗報傳來,給
    多爾袞猛然敲了警鐘。他立即令多鐸暫停南下,由山東入河南,與北面的阿
    濟格軍對陜西形成前后夾擊之勢。歷史的偶然性再一次救了多爾袞,使他得
    以在戰(zhàn)略上改變兩個拳頭打人的方針,而集中優(yōu)勢兵力,各個擊破②。很快,
    多鐸于十二月底破潼關,李自成放棄西安轉移。多爾袞下令由阿濟格追擊農
    民軍余部,而多鐸則繼續(xù)南下。至順治二年(1645)二月,農民軍連戰(zhàn)失利,
    五月,李自成犧牲于湖北通山之九宮山。這時多鐸軍已克揚州,史可法殉難。
    接著,清軍渡長江,南京不戰(zhàn)而克,朱由崧被俘,弘光政權滅亡。
    這一連串的勝利不禁使多爾袞喜出望外,他以為天下就此平定,江山已
    歸一統(tǒng)。五月底,他已對大學士們表示要重行剃發(fā)之制,六月初,正式向全
    國發(fā)布剃發(fā)令③。這好像是一根導火索,一下點燃了各地的抗清烽火。本來清
    軍南下就打破了南明官紳“聯(lián)清抗闖”的迷夢,魯王政權、唐王政權已紛紛
    建立起來,這一下則更激化了民族矛盾,使各階級各階層的漢族人民紛紛起
    來抗爭,其憤怒的情緒,如火山爆發(fā),正如一首詩寫道:“滿洲衣帽滿洲頭,
    滿面威風滿面羞。滿眼干戈滿眼淚,滿腔忠憤滿腔愁。”①魯王朱以海政權曾
    在十月給清軍以重創(chuàng),被時人評論為“真三十年來未有之事”②。唐王朱聿鍵
    政權也頗想有所作為,在仙霞嶺一線設防備戰(zhàn)③,但終因這兩個政權的腐朽,
    內訌不斷,而被清軍各個擊破。
    抗清力量的主體是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的余部和自發(fā)起義的廣大人
    民。大順農民軍余部李過、高一功、郝?lián)u旗等與南明何騰蛟、堵胤錫部聯(lián)合
    抗清,在湖南等地連獲大捷。張獻忠犧牲后,大西農民軍在李定國等人率領
    下,與永歷政權聯(lián)合,也接連掀起抗清高潮。其他如山東揄園軍、山西呂梁
    山義軍等亦在北方暴動,搞得多爾袞防不勝防。根據《清世祖實錄》的不完
    全統(tǒng)計,從順治二年七月起到五年七月止的三年中,關于反清斗爭及清兵攻
    擊農民軍的記錄就達一百二十條左右,而官書未載的小規(guī)模斗爭更是不計其
    數。此外,還有明降將金聲桓、李成棟、姜鑲等人各懷著不同的目的在江西、
    廣東和山西宣告反清,也使多爾袞一時手忙腳亂。雖然各地起義由于各種各
    樣的原因先后為清軍鎮(zhèn)壓下去,但直到多爾袞離開人世,他也沒能看到一個
    他所希望的“太平”天下。盡管多爾袞在戰(zhàn)爭中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
    但由于他制定的某些政策失當,而引起連年戰(zhàn)亂,并招致政治、經濟等一系
    列社會惡果。
    在進行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同時,多爾袞也開動了整個國家機器,力圖使其正常
    運轉。在政治體制上,他無法完全采用在關外時期的一套來治理如今這樣龐
    大的國家,而是接受了明皇朝的現成制度,并且任用所有明朝的叛將降臣,
    因而十分得心應手。在中央機構中,仍以六部為最重要的國家權力機關,尚
    書皆由滿人擔任,但王貝勒親理部事的制度卻在入關前夕廢除掉了①。到順治
    五年,多爾袞于六部實行滿漢分任制度,命陳名夏、謝啟光等六漢人侍郎任
    漢尚書,但其地位要低于滿尚書,金之俊對此曾表示不勝感慨,更不勝恐懼②。
    多爾袞力圖表現得比較開明,因此除原有的都察院之外,六科十三道也保留
    了下來,并一再鼓勵官員犯顏直諫。總的來說,中央機構中雖承明制,但也
    保留了某些滿族特有的制度。除滿官權重這一點外,還引進了議政王大臣會
    議、理藩院等機構,其內院的權力比起明代的內閣要小得多,并對原明臣試
    圖增大內院權力的努力加以壓抑③。地方機構不同一些,由于新朝急需用人,
    所以普遍任用了降清的漢官。如多鐸克南京后,把南下途中招降的明將吏三
    百七十二人分別任命各級職務。洪承疇總督江南軍務后,也一次推薦舊官一
    百四十九名,這些都得到多爾袞的批準。多爾袞把明朝遺留下來的國家機器
    全盤繼承下來,乃是為適應清朝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而施行的明智之舉,但
    急于補缺,寬于任人,難免把明皇朝的弊習帶到新皇朝來。
    對于吏治,可以說多爾袞是加意整飭的。明代胥吏之弊遺留入清,他曾
    批示:“衙役害民,從來積弊。⋯⋯如果有巨奸,即加重治,嚴禁重蹈明朝
    故轍。”④如,發(fā)現吏部中有四名小吏,為害甚多,他批示道:“三法司嚴審
    追擬,毋得徇縱。”府、州、縣守一級,貪劣者亦不乏其人。如牛金星之子
    牛銓,降清后任黃州知府,他在任上貪污受賄,被人舉劾。多爾袞批道:“牛
    銓著革了職,并本內有名人員,該督撫按提問具奏,該部知道。”①最貪酷的
    大員當屬福建巡按周世科,其為非作歹,令人發(fā)指。被人參劾之后,多爾袞
    批示革職,并令督撫按審問定罪,最后將其就地斬首②。此外,他還十分重視
    傳統(tǒng)的京察大計,對各級官員嚴格考核。順治七年正月,大計全國官員,對
    謝允復等八百一十六名官員分別加以革職、降調、致仕③。
    除整頓舊官之外,多爾袞還注意選用新人。他自稱:“別的聰明我不能,
    這知人一事,我也頗用功夫。”④所以自入北京伊始,便多次下詔各地征聘“山
    澤遺賢”。此外,在順治元年十月的登極詔書中,還規(guī)定了重開科舉的制度,
    并于順治三年、四年、六年舉行了三次會試,共取進士一千一百人。首科之
    中,出了四位大學士、八位尚書、十五位侍郎、三位督撫,還有都察院副都
    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內院學士等六位高官,如傅以漸、魏裔介、魏
    象樞、李霨、馮溥等均出自是科⑤。其他人也都充實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級機構
    中,成為新朝統(tǒng)治的骨干力量。

    真實中的多爾袞

    多爾袞是清初的一位重要人物,清初的一些歷史疑案與他有關。電視劇《孝莊秘史》多次涉及了多爾袞。那么,電視劇描述的多爾袞形象是否符合歷史的真相呢?了解真實的多爾袞有助于了解清初的歷史,有助于推動對清代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研究。

    多爾袞與“阿巴亥生殉”之謎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第14子,為烏拉納喇氏阿巴亥所生。種種跡象表明,在努爾哈赤晚年紛繁復雜的儲位之爭中,皇太極與原居側福晉之位的阿巴亥,曾聯(lián)手誣告大福晉富察氏與太子代善私通等罪,達到了一石二鳥的目的:皇太極爭位的主要對手代善被廢太子之位,另一個對手莽古爾泰遭到了慘重打擊;大福晉富察氏被努爾哈赤休棄,阿巴亥晉升為努爾哈赤的第三個大福晉,其子多爾袞三兄弟地位急遽上升,分別以14歲、8歲、6歲幼齡躋身八和碩額真之列。

    努爾哈赤病故時,多爾袞兄弟已轄正黃、鑲黃二旗和十五牛錄,實力超過了三大貝勒,成為皇太極、代善之外惟一可能問鼎的力量。甚至有說遺詔雖列多人候選,努爾哈赤臨終口諭則是傳位多爾袞,暫由代善輔政。然在關鍵時刻,代善突然戲劇性地宣布:立皇太極為汗(事后得知,代善是被他的兩個兒子岳托、薩哈連說服,接受了皇太極的交換條件)。塵埃落定,皇太極所做的第一件事卻是率諸貝勒趕赴阿巴亥所居之處逼她自盡殉葬。阿巴亥身為后金國母,權傾朝野,且年富力強、精明機敏、胸懷大志,知曉皇太極、努爾哈赤、乃至后金軍國的核心隱密,有她在,多爾袞的發(fā)展不堪設想。她只有死。

    年幼的多爾袞既失父又喪母,且降居為受管轄、支配的一般貝勒行列。年長20歲的皇太極則恪守對阿巴亥“恩養(yǎng)”多爾袞兄弟的保證。他扶多爾袞作了鑲白旗旗主,將兩白旗納入自己的保護和控制之下。而后,皇太極以兄長國君的身份,對多爾袞百般拉攏提攜,使多爾袞24歲時被封為和碩睿親王,26歲時授命大將軍,統(tǒng)兵攻明,成長為大智大勇、軍功卓絕的青年統(tǒng)帥。

    多爾袞與“太后下嫁”之謎

    1643年秋,皇太極病逝。新的皇位之爭發(fā)生在兩黃、正藍三旗支持的皇太極長子豪格和兩白旗及共議國政多數諸王貝勒支持的皇太極十四弟多爾袞之間。然關鍵時刻,多爾袞突然戲劇性地宣布:立先帝九子福臨為帝,由他本人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左右輔政,共管八旗事務”。這一決定使兩黃旗大臣無話可說。他們打的是擁立皇子的旗號。豪格自行退出,且為無封號的繼妃烏拉那喇氏所生。福臨生母卻是皇太極稱帝后所封五宮后妃之一的永福宮莊妃。莊妃上位雖有麟趾宮貴妃和她的兒子博木博果爾,但麟趾宮貴妃原為被俘獲的蒙古林丹汗之妻,博木博果爾更幼,年方兩歲。即攝政王的安排也無可非議——多爾袞放棄爭位應得補償;濟爾哈朗雖中立,卻支持過豪格。兩白旗及多爾袞的支持者也能接受——他們的力量難以壓倒對方,擁立年幼皇子,可以攝政做不是皇帝的皇帝。滿族新建帝基一旦崩潰的危機竟以福臨的即位輕輕化解了。福臨是只有六歲的小皇帝,攝政王多爾袞、皇太后孝莊遂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特別是二人關系引起諸多遐想和猜測,生發(fā)出無數版本的傳聞和野史。其共同話題,是成為清初四大疑案之一的“太后下嫁”(其他三大疑案是“順治出家”、“雍正奪嫡”、“乾隆身世”)。

    太后(即孝莊)有無下嫁多爾袞,正史并無記載,史家也各執(zhí)所見。

    “下嫁說”以為寡嫂嫁叔是滿族習俗,為當時道德規(guī)范所承認,更何況多爾袞大權獨攬、野心膨脹,孝莊為保全兒子的皇位,完全有可能采取下嫁之策。主要依據有三點:一是入關后多爾袞以攝政王一直進加至“皇父”攝政王,試策、本章、旨意都改稱其為“皇父”,且死后被尊為“義皇帝”,廟號“成宗”,于太廟。二是清初張煌言“建夷宮詞”中有“上壽稱為合巹樽,慈寧宮里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之句。三是孝莊死后沒有葬皇太極,而是葬在遠離盛京(沈陽)昭陵千里之遙的東陵“風水墻”之外。

    “未嫁說”則以為滿族既已入關,又志在天下,便不能不受漢族禮俗的制約。他們對“下嫁說”的依據一一提出商榷,認為“皇父”,等同“尚父”、“仲父”,是古時君主尊臣之稱,并非君主本人的父親,不足為證;張煌言雖與多爾袞同時,卻是遠離北京的南明抗清名臣,不排除抱有成見,以傳言加想像揮灑成詩;清代不葬的皇后并非孝莊一人。如順治孝惠后、雍正孝圣后等也未葬。從歷史事實上看,皇太極五宮后妃中兩名是原蒙古林丹汗之妻,三名為博爾濟吉特氏——中宮皇后哲哲是孝莊親姑,東宮宸妃海蘭珠是孝莊親姐。皇太極則只愛宸妃一人。在這樣的背景下,孝莊無寵有勢。孝莊得不到皇太極的寵愛,與年齡相仿的多爾袞即便無私情,往來密切、心生愛慕之情,也全在情理之中,更何況多爾袞的妻子是孝莊的堂姐。孝莊有強大的勢力,她的兒子福臨被多爾袞擁立幾乎是必然的。入關以后,無論孝莊下嫁多爾袞還是做了多爾袞的情婦,都是從兒子和兒子的皇位出發(fā)。后來,孝莊使首先揭發(fā)多爾袞罪行的蘇克薩哈成為康熙四輔政之一。由此可以推知,將蘇克薩哈所在正白旗抬入上三旗以削弱兩白旗、加強兩黃旗的措施,乃至最先清算多爾袞及其黨羽的決策,實出她手。

    多爾袞與清初的“重剿輕撫”弊政

    多爾袞于順治七年(1650年)赴邊外圍獵時病死途中。多爾袞一死,年僅十四歲順治帝立即親政,不久便以“陰謀篡逆”的罪名籍沒了他的家產人口,悉行追奪所得封典,將其黨羽凌遲處死,將其罪狀昭示中外。傳教士衛(wèi)匡國記載:多爾袞的尸體被“挖出來,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腦袋,暴尸示眾,他的雄偉壯麗的陵墓化為塵土。”

    順治帝究竟與多爾袞有何深仇大恨呢?多爾袞罪名是“陰謀篡逆”,然多爾袞至死也未稱帝。連乾隆帝都看到:多爾袞“掃蕩賊氛,肅清宮禁,分遣諸王追殲流寇,撫定疆陲,創(chuàng)制規(guī)模,皆所經畫;尋奉世祖車駕入都,成一統(tǒng)之業(yè),厥功最著。王果萌異志,兵權在握,何事不可為,乃不于彼時因利乘便,直至身后始以殮服僭用龍賓,證為覬覦,有是理乎!”順治帝與多爾袞的矛盾實際上是兩種文化激烈沖突的反映。

    順治帝原本是作為漢文化“皇子繼承”和滿文化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的一個折衷,被滿文化的代表人物多爾袞推上皇帝寶座的。順理成章,滿文化不但主宰了清初的政局,也主宰了清初的宮廷。

    從清初政局看,多爾袞率清軍入關,在擊潰李自成數十萬農民軍的同時,以安置滿族“東來諸王、勛臣、兵丁人等”為由,三次下令“圈地”;逼迫漢民“投充”旗下,強制實行落后的農奴制。原來的小農變成了奴隸。奴隸逃亡,即行重治窩主的“逃人法”。留容逃人做工甚至住宿的均算窩主、加之連坐,喪身亡家的不知幾千萬人。多爾袞又以頒布“剃發(fā)易服”、“不隨本朝制度剃發(fā)易衣冠者殺無赦”的命令拉開征服天下的序幕。“留頭不留發(fā),留發(fā)不留頭”,有蓄發(fā)者立執(zhí)而剃之,不服則斬,懸其頭于剃頭挑子所縛高竿上示眾。江陰、昆山因之被屠城,嘉定因之被三次屠城。漢族人民激烈反抗,多爾袞則一意孤行實行民族高壓政策,竟下令“凡有為剃頭、圈地、衣冠、投充、逃人牽連五事具疏者,一概治罪。奏本不許封進!”

    從清初宮廷看,君權旁落于代表滿文化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制的多爾袞之手,孝莊為了維護兒子的皇位下嫁多爾袞;多爾袞且行“皇父”之權,主宰順治婚姻,為他迎娶蒙古博爾濟吉特氏皇后并阻礙他對漢文化的學習;多爾袞本人因襲被漢族士人恥笑的滿族舊俗——不僅在同太后關系上不檢點,且幽禁豪格后公然冊立其妻為妃。而順治已在皇帝之位。這皇帝是漢文化意義上的皇帝。順治不能容忍這一切,要求實現和證實自己至高無上的皇帝地位,這是他與多爾袞水火不容的根本所在。

    多爾袞率領他的民族馳入嶄新世界,為多民族的沖融發(fā)展作出了貢獻。而在清初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圈地”、“投充”、“逃人法”、“剃法令”等弊政,則反映了多爾袞的歷史局限.

    基本資料:清順治初皇父攝政王,軍事統(tǒng)帥。滿族,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明萬歷四十年十月廿五(1612年11月17日)生于赫圖阿拉 (今遼寧新賓老城)。9歲時,與弟多鐸被合立為一個和碩額真,同掌一旗。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晉貝勒。 天聰二年(1628),從后金汗皇太極征察哈爾蒙古多羅特部,獲敖木倫(今大凌河上游)大捷,俘眾萬余,以功賜號墨爾根戴青(意為聰明的統(tǒng)帥),封固山貝勒。三年,從皇太極自龍井關(今河北遵化東北)入明邊,與貝勒莽古爾泰等圍攻北京,敗山海關援兵于薊州(今天津薊縣)。次年,還師先行,再敗明軍。五年,初設六部,受命掌吏部。參加大凌河城(今遼寧凌海)之戰(zhàn),率先沖擊,勇勝明總兵祖大壽部。遂與貝勒阿巴泰等奔襲錦州,擊敗出城明軍。六年,與貝勒濟爾哈朗在歸化城(今呼和浩特)西南黃河岸俘蒙古部眾千余。七年,皇太極問進軍方向,力主以征明為先,奏言乘機入明邊、圍北京,被采納。次年,縱掠山西等地。九年,與貝勒岳托、薩哈璘、豪格等統(tǒng)兵萬余招撫察哈爾蒙古林丹汗子額哲,獲元朝傳國玉璽“制誥之寶”。回軍途中掠山西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斬6000余人,俘獲甚眾。清崇德元年(1636),晉封和碩睿親王。為配合武英郡王阿濟格進關攻明,受命與多鐸率兵攻山海關,以牽制明軍。繼從皇太極進兵朝鮮(今朝鮮、韓國),二年,同肅親王豪格進克江華島(今屬韓國),迫國王李倧請降。三年,監(jiān)筑遼陽、都爾鼻城(今遼寧彰武),治盛京(今沈陽)至遼河大道。旋授奉命大將軍,統(tǒng)左翼四旗兵與揚武大將軍岳托所率右翼軍大舉入關攻明,越北京至涿州(今屬河北),分兵八道,乘虛略山西及保定(今屬河北)地區(qū),擊敗明總督盧象升部。繼破濟南,略天津等地,凡20余戰(zhàn)皆捷,克城40余座,俘掠人口25萬余。五年起,率兵參加松錦之戰(zhàn),與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輪流充任前方統(tǒng)帥,以筑城屯田、圍城打援之策,進圍錦州,敗明軍于寧遠(今遼寧興城)、杏山(今凌海西南)、松山(今錦州南)間。六年,以私遣甲兵歸家罪,降為郡王,被罰銀萬兩。后兩次圍錦州。七年二月,參加松山決戰(zhàn),大敗明薊遼總督洪承疇所統(tǒng)八總兵13 萬人,俘洪承疇。三月,迫前鋒總兵祖大壽獻錦州城降,獲松錦大捷。
    進克塔山(今葫蘆島東北),殲明軍7000余人,再破杏山。師還復親王爵。八年,在皇太極卒后,欲爭帝位未成,立年幼福臨為君(是為順治帝),與濟爾哈朗聯(lián)合輔政。旋稱攝政王,實掌軍政大權。順治元年 (1644)四月,以奉命大將軍率阿濟格、多鐸等統(tǒng)滿、蒙、漢軍十余萬攻明。在山海關東威元堡誘降前往乞師的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之戰(zhàn)中,大敗李自成大順軍約10萬(一說6萬)。五月占領北京,確定遷都于此,以武力統(tǒng)一全國。制定了先攻農民軍,后滅南明政權,聯(lián)合漢族官僚地主勢力,以漢治漢的方略。六月,分遣部將撫定山東、河南、山西、天津等地,拱衛(wèi)京畿地區(qū)。遣輔國公吞齊喀等赴盛京奉迎順治帝至京。致書南明兵部尚書、大學士史可法,勸其削藩稱臣。十月,受封叔父攝政王。旋命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多鐸為定國大將軍,合擊大順軍于陜西。二年初,命多羅饒余郡王阿巴泰為總統(tǒng),率準塔、譚泰等代豪格征山東。三月,命多鐸分兵三路南下,四月屠揚州,五月占南京,于蕪湖(今屬安徽)俘弘光帝朱由崧,相繼滅亡弘光、隆武等南明政權。晉封皇叔父攝政王。六月以剃發(fā)令激起江南各地民眾的反抗,相繼派兵鎮(zhèn)壓。閏六月,命兵部尚書洪承疇等經略江南及粵、贛、閩、湖廣、云貴等地,以攻撫之策相繼平定江南。三年,命豪格為靖遠大將軍,率師攻四川大西農民軍。命博洛為征南大將軍征閩、浙。命多鐸為揚威大將軍,率師征蒙古蘇尼特部騰機思等。命孔有德為平南大將軍,同耿仲明等率師征湖廣。十一月,部將豪格部于四川西充鳳凰山射殺大西農民軍首領張獻忠。四年,修成《大清律》,命頒行全國。七月,罷濟爾哈朗輔政,獨專朝政。五年,命譚泰為征南大將軍,同何洛會征討降而復叛的原明將領、江西總兵金聲桓。調戶部侍郎額色率兵協(xié)助陜西三邊總督孟喬芳,鎮(zhèn)壓甘肅回民米喇印丁國棟起義。命吳三桂鎮(zhèn)守漢中。為排斥異己,迫豪格致死。初設六部漢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禁民間養(yǎng)馬及收藏軍器。命濟爾哈朗為定遠大將軍,征湖廣大順軍將領李過、高一功部。十一月,晉封皇父攝政王。六年,兩次率師親征降而復叛的大同總兵姜鑲,克渾源(今屬山西)等地。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病卒于喀喇城(今河北承德市郊),年39歲。追尊為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不久,追論生前謀逆罪,削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復睿親王封號。多爾袞謀勇兼?zhèn)洌苤赜脻h族謀臣和將吏。統(tǒng)兵馭將,賞罰分明。
    善于把握戰(zhàn)爭全局,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尤其能掌握時機,一舉揮軍入關,確立了清王朝在全國的統(tǒng)治。

    現在熒屏的古裝劇戲說成分很多與歷史事實相去甚遠。雖然收視率挺高,但專家和業(yè)內人士嗤之以鼻。而傳統(tǒng)意義上的古裝劇由于墨守陳規(guī)、按照史書講故事已被電視觀眾所摒棄。所以“秘史系列”不光要講歷史,而且要更突出歷史后面的“秘”字。“在大的歷史真實的背景下,講人的故事,講史書上有爭議的故事,這就是秘史”。

    正說多爾袞: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出現了好多位優(yōu)秀的君主,他們開疆擴土,勵精圖治,使中華民族疆域空前巨大。而有清一世,還有兩位雖無皇帝之名,但有皇帝之實的兩個人,就是前清入關定鼎中原的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和晚清實現同治中興的慈禧太后。ic&:,5
    多爾袞(1612-1650)清太祖第14子,母大妃納喇氏。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清王朝關內統(tǒng)治的奠基人。天命11年(1626年),天命汗努爾哈赤去世,隨后生母納喇氏阿巴亥也殉葬。13歲的多爾袞就失去了父母。而由于生母的殉葬,多爾袞和他的兩個同母兄弟地位一落千丈。大貝勒代善擁立皇太極繼承汗位。此時后金進入天聰汗(皇太極)和三大貝勒共同議政時期。-Q&
    初露鋒芒 天聰二年(1628年)2月因為蒙古察哈爾多羅特部屢次殺害后金使臣,皇太極率多爾袞和多爾袞的同母弟多鐸親征。這是多爾袞第一次出征。最后大獲全勝。殺臺吉古魯,俘萬一千二百人還。因多爾袞有功,賜名墨爾根戴青(滿語的意思為聰明機警多智)。不久封多爾袞為固山貝勒Er)a
    戰(zhàn)功累累 隨皇兄初次出征蒙古就有不錯表現之后,多爾袞就開始和自己的兄長們一起加入了對明作戰(zhàn)。1629天聰汗繞道蒙古伐明。多爾袞和三貝勒莽古爾泰攻漢兒莊,守將最后投降。莽古爾泰率多爾袞等左翼兵與皇太極會師于遵化。隨后后金軍直逼北京,皇太極用反間計殺袁崇煥,后攻破永平等四城回師。1631年,隨天聰汗攻大凌河,圍困大凌河。后城內糧盡,祖大壽開城投降。nQ
    降服額哲,獲得玉璽 天聰9年(1635年)2月,皇太極命多爾袞、岳讬、豪格、薩哈廉將精騎一萬,收察哈爾林丹之子額爾克孔果爾額哲。多爾袞在招降額哲的同時,還獲得了元順帝北逃時帶走的傳國玉璽。%^
    皇兄稱帝,受封親王 1636年(天聰十年)4月,大貝勒代善,和碩貝勒濟爾哈朗、多爾袞、多鐸、岳讬、豪格、阿巴泰、阿濟格、杜度率滿、漢、蒙古大臣及蒙古十六國四十九貝勒以三體表文詣闕請上尊號。其中多爾袞手捧滿文表勸進。天聰汗改金為清,改元崇德。皇太極由后金的天聰汗被尊為大清朝寬溫仁圣皇帝。后人稱為清太宗。多爾袞被封為睿親王。M_jW^`
    多爾袞和清太宗的關系比較密切,太宗很喜歡這個弟弟(太宗曾云,朕愛爾過于子弟,錫予獨厚)。在天聰年間,在四大貝勒共同執(zhí)政時期。皇太極的汗位并不穩(wěn)固,有時還要聽從其余3大貝勒的意見。于是他大力扶植多爾袞,阿濟格,多鐸。利用他們抑制三大貝勒。而多爾袞聰明多智,對太宗奉迎恭順。所以天聰5年(1631年)后金設6部。多爾袞掌管6部之首的吏部。由于工作出色,經常得到皇太極的贊許。1639年,因為正紅旗宜希達值班次事件。多爾袞控告禮親王代善,對君不敬、自作主張、不服從吏部差遣,欲“另有一部”,成為國中之國、君外之君。最后太宗開恩,以代善“年邁顛倒”免罪。此后,代善再也不在過問朝政了。N;sev
    東征朝鮮,南下戰(zhàn)明 太宗改國號的同年12月,因為朝鮮不承認太宗稱帝。于是太宗親征朝鮮,多爾袞隨軍前往。攻克江華島,抓獲朝鮮王妃及朝鮮國王李倧的兩個兒子。李倧請降。從此朝鮮和清朝確定了君臣藩屬關系。因為多爾袞對朝鮮王室以禮相待,朝鮮國王一直很感激多爾袞。w$E0(
    崇德3年8月,太宗以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督左路軍伐明。九月癸亥,多爾袞、豪格、阿巴泰與右翼軍的岳托會于通州。殺明督師盧象升。此戰(zhàn)多爾袞攻克40余城,降六城。俘獲人畜25萬多。多爾袞因功獲賜馬5匹,銀兩萬亮。cX$`,k
    松錦之戰(zhàn) 崇德5年(1640年)3月,清太宗命令圍困錦州。6月,多爾袞等在錦州附近的義州屯田。擊敗來援錦州的明軍。但多爾袞因為私自放士兵回家(當時清軍經過激戰(zhàn)損耗很大,人困馬乏,所以多爾袞讓他們輪班回家休整,稍微休整再返回軍隊)于1641年3月被降為郡王,罰銀萬兩,奪兩牛錄。這時被圍錦州城內的蒙古貝勒諾木齊、臺吉吳巴什等向清軍投降。錦州外城被攻破。8月,洪承疇率明8總兵及明軍13萬屯松山支援錦州。多爾袞屢次與之交戰(zhàn)。8月丁巳,清太宗親率大軍至戚家堡。多爾袞建議太宗駐扎在松山,杏山之間。由他指揮作戰(zhàn)。太宗同意。明軍在松山無法取勝,糧食又少。于是突圍。多爾袞在塔山大道設伏截殺,吳三桂只身跑到寧遠。洪承疇困守松山孤城。次戰(zhàn)共殺明軍5萬余人。1642年2月,松山被攻下,洪承疇被生擒。3月祖大壽獻錦州降清。多爾袞因功又被復封為親王。松錦戰(zhàn)后,明在關外的據點只剩下寧遠一城。而且清朝得到了洪承疇這個引路人,比消滅明的十幾萬軍隊意義更大。此戰(zhàn)后,清拒絕了明的議和(歷史比較愛做弄人,在天聰年間,后金要和明談和,明不許,到了崇德年間,一切相反,這會是清不接受了)。此時清已不把明當作真正意義上的對手了。@
    太宗駕崩,輔政世祖 崇德8年(1643)8月9日,清太宗皇太極突然病故。在沒有任何關于皇儲問題的遺命下。一場關于皇位繼承人的斗爭開始了。這時在清朝王公貴族的內部,太宗生前所轄的兩黃和正藍旗支持太宗長子肅親王豪格。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支持豪格。禮親王代善的兩紅旗態(tài)度不明。兩白旗多爾袞的同母兄弟多鐸和阿濟格支持多爾袞。1643年8月14日,在沈陽故宮崇政殿,八旗王公大臣議立皇位繼承人。兩黃旗的軍隊把開會的崇政殿包圍起來。會議一開始,兩黃旗索尼,嗸敗就先站出來議立皇子。多爾袞以諸位王爺還未發(fā)言,將他們斥退。這時多鐸和阿濟格提議立多爾袞,多爾袞沒有立即答應。多鐸又提議立自己,未獲多爾袞同意后,提出立代善。代善以自己年老堅決不同意。豪格因為自己即位不被通過而以自己福小德薄,難當此任而率先離去。這時多爾袞提議,既然肅親王無意皇位,那么就立皇九子福臨,由自己和右真王(濟爾哈朗)輔政,等皇帝成人再歸政。就這樣,兩黃旗和兩白旗達成了妥協(xié),大家都能接受此結果。所有王公大臣一起宣誓同心協(xié)力共同輔佐順治。宣誓后不久,郡王阿達禮、貝子碩讬仍想讓多爾袞即位,多爾袞揭發(fā)他們的罪行,并把他們處死。v0\x&
    大戰(zhàn)三海關 順治元年(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軍隊攻陷北京,明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而亡。明平西伯吳三桂被李自成招降,后因聽說其家被闖軍抄了,父吳襄在北京被闖軍“夾打要銀”,而復叛歸。4月9日,多爾袞率大軍攻明。此時李自成也率軍20余萬東伐吳三桂。吳三桂致信多爾袞,請求借兵滅賊,許以土地金帛。多爾袞在進軍的同時,開始還懷疑吳三桂是否真的投降(因為清朝曾經多次招降吳未果)。多爾袞給吳回信,答應可以為其報國仇,但讓吳率眾來降,可以裂土封王。吳三桂接到回信后,知道闖軍出北京已逼近山海關,又回信多爾袞請清軍速進。4月21日,清軍到達山海關外,在一片石擊敗闖軍唐通的部隊。吳三桂親自出關去見多爾袞。經過一番談判,吳同意剃發(fā)降清。清軍進入山海關。闖軍20余萬,“自北山列陣,橫亙至海”。當天大風仰沙,對面都看不清楚。多爾袞對眾人說,流賊不可輕視,我軍伺敵陣尾,待他們疲憊不堪后再攻之,必勝。大家努力,服從軍令,打贏此仗,大業(yè)就成了。多爾袞命吳三桂軍在肩膀上系上白布以示區(qū)別于闖軍,命吳軍為先鋒。與闖軍首先交戰(zhàn)。闖軍包圍吳軍,一番混戰(zhàn)。吳軍逐漸支持不住。此時多爾袞命清軍投入戰(zhàn)斗,闖軍大敗,死傷慘重。清軍一直追出四十里。c>
    進入北京 多爾袞封吳三桂為平西王,命其率一萬人為前部,追擊李闖。并對手下將領說,此次出師是為明報君父之仇,除暴救民,消滅流賊以安天下,有濫殺無辜,濫取財物,濫燒百姓民居的,將治罪。并嚴申軍紀。多爾袞在進軍北京的沿途,受到了明軍民的迎接。地方官紛紛投降。李自成在殺了吳三桂一家30余口,又放火燒北京宮殿后,帶著大量的財物離開北京回陜西。多爾袞命吳三桂等繼續(xù)追趕李闖。自己率大軍入北京。明文武百官在朝陽門外迎接,三呼萬歲。請多爾袞乘明皇帝的輦車入城,多爾袞說,自己是周公輔政,不該乘輦,在明臣固請的情況下,才同意乘輦入城。睿親王命大軍留駐城外,無令不準入城。隨后為崇禎發(fā)喪三日,以帝王禮葬之。將崇禎的皇后和妃子也一并以禮葬之。命令新占領的區(qū)域暫緩剃發(fā)。 W=U2
    定都北京,沿襲明制 6月,多爾袞和清文武大臣確定建都北京。9月順治帝和在盛京留守的清朝文武移都北京。10月1日正式在北京舉行即位大典。多爾袞被封為叔父攝政王。當清朝正式確立了北京為權力中心后,多爾袞沿襲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大量招納,征召漢官,并加以重用,很多原來明朝的高級官吏應征。在六部中滿漢尚書兼用。多爾袞還尊孔崇儒,順治帝即位的第二天就封孔子六十五代孫允植為衍圣公。并在沈陽修孔廟,多次祭祀孔子。繼續(xù)明朝的國子監(jiān)太學制度,重開科舉考試,還大力整頓吏治。多爾袞取消了明末的三餉,又減免了很多地方的賦稅。對恢復經濟起到了一定作用。sDD\
    平滅李闖,降服南明 在確定北京為都城后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消滅自己的敵人了。此時李闖的軍隊雖然退出北京,但仍控制了山陜豫甘地區(qū),有兵百萬。張獻忠控制著四川。南明弘光政權在南京建立,控制著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有兵50萬。而清軍入關后,有滿八旗4萬余人,蒙八旗1萬多,漢八旗3萬多,加上其余的一些部隊總共12萬多。可以說清朝的力量是最弱的。多爾袞采取了先安撫南明,先把流賊作為主要的敵人。順治元年(1644年)6月,多爾袞派葉臣開始進攻山西。原明大同總兵官姜鑲降清。9月,唐通(也是原明將,后投降李闖)被招降,10月山西全境被清占領。在西線占領山西的同時。清軍在東線的軍事行動也在進行。1644年9月占領山東,10月占領江蘇北部。此時,多爾袞認為消滅李闖和南明,統(tǒng)一全國的機會到了。在順治元年(1644年)10月命阿濟格進攻陜西,多鐸去定江南。但因為闖軍進攻河南懷慶,獲得大勝。于是命多鐸暫停南下。先順路平滅李闖后,再南下。多鐸率兵在河南戰(zhàn)勝闖軍后,直取潼關,在12月底到達潼關。在潼關,多鐸屢勝闖軍,李自成不能取勝,于1645年1月退回西安。潼關守將馬世堯率所部七千人詐降獻城。被識破斬殺。清軍進攻西安,李自成放棄西安退入河南。多爾袞看到已占領陜西全境,便命阿濟格繼續(xù)追剿李自成,多鐸則被調去進攻南明。李闖退入河南后,看到清軍追來,于是又向湖北撤退。在湖北闖軍和清軍又多次交戰(zhàn),闖將劉忠敏被擒殺,宋獻策被擒后,投降。李自成本人也在敗退途中,于1645年5月在九宮山被當地鄉(xiāng)民所殺。闖軍余部退入湖南。阿濟格在江西收降了南明左夢庚(左良玉的兒子)所部水陸軍13萬后班師。o8u
    多鐸率軍由陜西通過河南,進攻南明。沿途比較順利,只在揚州遇到史可法率軍頑強抵抗,損失很大。城破后,清軍進行了報復性屠城。5月清軍渡過長江,南京投降。福王朱由崧逃往蕪湖投奔黃得功,后得功被殺,福王也被俘獲。多鐸此次平滅弘光政權在沿途共收降南明軍23萬。接著多鐸又消滅了杭州的潞王政權,潞王朱常淓投降。至此江南平定。S2E3,
    打壓政敵 在順治元年(1644年)多爾袞剛剛輔政不久,另一位輔政王濟爾哈朗就要求,凡事先與睿親王說,諸臣上奏折要先寫睿親王的名字。但即使這樣,多爾袞也不放過他。在順治4年(1647年),多爾袞以濟爾哈朗的王府逾制,罰銀2000兩,免去輔政王的資格。讓多鐸為輔政王。順治5年,濟爾哈朗的侄子們告發(fā)濟爾哈朗,說他在太宗死后,曾經議立豪格,議罪當死,被從輕發(fā)落后降為郡王。雖然后來被恢復為親王,但也遠不如從前風光了。PpTq>h
    多爾袞另一個打壓的對象就是豪格。在多爾袞輔政后不久,豪格就對多爾袞多有怨言,說多爾袞多病無福,不能終輔政之事,而且還對自己未能即位,非常后悔。結果被手下的人告密,豪格因此被貶為庶人。后雖因入關作戰(zhàn)有功,被恢復親王,但豪格始終小心翼翼。順治3年,多爾袞命豪格去打張獻忠,豪格在西充射殺張獻忠,平定漢中和四川全境后,班師回朝。多爾袞不打不給予獎賞,卻以豪格部下冒功,任用罪人揚善之弟吉賽,交部議處當死,后多爾袞命免死改為幽禁,但不久豪格就死于獄中。多爾袞還對兩黃旗的人分化瓦解,譚泰等人投靠了多爾袞,后來還做了吏部尚書。而一直對多爾袞不滿的鰲敗和索尼,鰲被貶為庶人,索被發(fā)配到沈陽守皇陵。這樣多爾袞在朝中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眾人之上,獨攬大權。順治元年,多爾袞是叔父攝政王,順治2年,多爾袞稱”皇叔父攝政王”。順治5年,又“加皇叔父攝政王為皇父攝政王。4)
    三大弊政 剃發(fā) 圈地 逃人 順治2年(1645年)6月,多爾袞在平定江南后,重新發(fā)布剃發(fā)令。此事成為導火索,激起了全國性的反清。+|1u
    隨著清朝定都北京,大批八旗官兵及家屬進入北京,他們的生活成了問題。多爾袞下令開墾無主荒地,建立八旗莊園。但地方官員卻將大量有主的土地圈占,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KCdj}d
    圈地后,很多地主不想離開自己的土地,便帶著土地投充到八旗莊園。成為農奴。各個莊園總有農奴逃跑,成為逃人。清初對逃人的懲罰是很重的,逃人抓回來都要鞭打100,窩藏,藏匿逃人的不論官民,都是死罪。?y
    身后被清算 順治7年(1650年)11月,出去打獵,12月初9在喀喇城突然逝世,享年39歲。順治帝聽到消息,親自帶領文武百官掛孝在東直門外迎接靈柩。并下詔追尊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yè)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因多爾袞無子,以多鐸子多爾博過繼,襲睿親王。?
    順治8年元月,順治帝以多爾袞部下控告阿濟格欲做亂,而將阿濟格抓了起來,削爵,幽禁,后被賜死。這是順治帝打擊多爾袞勢力的第一步。隨后又將兩白旗的幾個重要成員處死。6k2
    2月,議政大臣兩白旗的蘇克薩哈、詹岱控告多爾袞曾準備在棺木里放八補黃袍、大東珠素珠、黑貂。并在生前,欲以兩固山駐永平,欲篡奪皇位。譚泰也說,多爾袞納豪格的王妃,何洛會曾罵豪格的兒子。濟爾哈朗等眾大臣上奏說給多爾袞定了一些罪狀,主要的如下。zBhG@
    1奪濟爾哈朗輔政n M<%
    2自稱皇父攝政王
    3儀仗、音樂、侍從、府第逾制,府第有如皇宮。7`
    4妄言太宗即位系奪立R
    5逼死豪格,納其王妃。\,
    順治帝下詔,多爾袞逆謀果真,神人共憤,謹告天地,太廟,社稷,將伊母子并妻所得封典悉行追奪。dwc
    多爾袞的尸體被拖出來鞭尸,斬首,暴尸,最后被焚骨揚灰。這位曾經權傾朝野的睿親王,最后落得了如此下場。DQ'`
    百年之后,沉冤得雪 100多年后,乾隆38年,清高宗以多爾袞有功于清,命其近支王公后代,掃墓祭祀。乾隆43年正月,清高宗正式給多爾袞平反,認為多爾袞實無反心,恢復多爾袞的睿親王,追謚曰忠,配享于太廟,依照親王的規(guī)格重修多爾袞的陵墓,并讓多爾博的后人世襲罔替睿親王。){@

    如果要研究了解一個歷史人物,多看看相關著作,也有些幫助。
    幾部與多爾袞有關的歷史類文學小說 : 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孝莊秘史》(楊海薇 著)和臺灣作家樸月的《玉玲瓏》、《金輪劫》 等等

    歷代的政治紛爭都是這樣。對對錯錯只是任憑后人評說的。后人也只能靠一點野史和所謂的正史來參悟歷史。主要能聯(lián)系辯證的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就好。
    而對于歷史人物情感內心世界的探尋,更需要時間去研究和感悟。

    基本資料:清順治初皇父攝政王,軍事統(tǒng)帥。滿族,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明萬歷四十年十月廿五(1612年11月17日)生于赫圖阿拉 (今遼寧新賓老城)。9歲時,與弟多鐸被合立為一個和碩額真,同掌一旗。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晉貝勒。 天聰二年(1628),從后金汗皇太極征察哈爾蒙古多羅特部,獲敖木倫(今大凌河上游)大捷,俘眾萬余,以功賜號墨爾根戴青(意為聰明的統(tǒng)帥),封固山貝勒。三年,從皇太極自龍井關(今河北遵化東北)入明邊,與貝勒莽古爾泰等圍攻北京,敗山海關援兵于薊州(今天津薊縣)。次年,還師先行,再敗明軍。五年,初設六部,受命掌吏部。參加大凌河城(今遼寧凌海)之戰(zhàn),率先沖擊,勇勝明總兵祖大壽部。遂與貝勒阿巴泰等奔襲錦州,擊敗出城明軍。六年,與貝勒濟爾哈朗在歸化城(今呼和浩特)西南黃河岸俘蒙古部眾千余。七年,皇太極問進軍方向,力主以征明為先,奏言乘機入明邊、圍北京,被采納。次年,縱掠山西等地。九年,與貝勒岳托、薩哈璘、豪格等統(tǒng)兵萬余招撫察哈爾蒙古林丹汗子額哲,獲元朝傳國玉璽“制誥之寶”。回軍途中掠山西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斬6000余人,俘獲甚眾。清崇德元年(1636),晉封和碩睿親王。為配合武英郡王阿濟格進關攻明,受命與多鐸率兵攻山海關,以牽制明軍。繼從皇太極進兵朝鮮(今朝鮮、韓國),二年,同肅親王豪格進克江華島(今屬韓國),迫國王李倧請降。三年,監(jiān)筑遼陽、都爾鼻城(今遼寧彰武),治盛京(今沈陽)至遼河大道。旋授奉命大將軍,統(tǒng)左翼四旗兵與揚武大將軍岳托所率右翼軍大舉入關攻明,越北京至涿州(今屬河北),分兵八道,乘虛略山西及保定(今屬河北)地區(qū),擊敗明總督盧象升部。繼破濟南,略天津等地,凡20余戰(zhàn)皆捷,克城40余座,俘掠人口25萬余。五年起,率兵參加松錦之戰(zhàn),與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輪流充任前方統(tǒng)帥,以筑城屯田、圍城打援之策,進圍錦州,敗明軍于寧遠(今遼寧興城)、杏山(今凌海西南)、松山(今錦州南)間。六年,以私遣甲兵歸家罪,降為郡王,被罰銀萬兩。后兩次圍錦州。七年二月,參加松山決戰(zhàn),大敗明薊遼總督洪承疇所統(tǒng)八總兵13 萬人,俘洪承疇。三月,迫前鋒總兵祖大壽獻錦州城降,獲松錦大捷。
    進克塔山(今葫蘆島東北),殲明軍7000余人,再破杏山。師還復親王爵。八年,在皇太極卒后,欲爭帝位未成,立年幼福臨為君(是為順治帝),與濟爾哈朗聯(lián)合輔政。旋稱攝政王,實掌軍政大權。順治元年 (1644)四月,以奉命大將軍率阿濟格、多鐸等統(tǒng)滿、蒙、漢軍十余萬攻明。在山海關東威元堡誘降前往乞師的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之戰(zhàn)中,大敗李自成大順軍約10萬(一說6萬)。五月占領北京,確定遷都于此,以武力統(tǒng)一全國。制定了先攻農民軍,后滅南明政權,聯(lián)合漢族官僚地主勢力,以漢治漢的方略。六月,分遣部將撫定山東、河南、山西、天津等地,拱衛(wèi)京畿地區(qū)。遣輔國公吞齊喀等赴盛京奉迎順治帝至京。致書南明兵部尚書、大學士史可法,勸其削藩稱臣。十月,受封叔父攝政王。旋命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多鐸為定國大將軍,合擊大順軍于陜西。二年初,命多羅饒余郡王阿巴泰為總統(tǒng),率準塔、譚泰等代豪格征山東。三月,命多鐸分兵三路南下,四月屠揚州,五月占南京,于蕪湖(今屬安徽)俘弘光帝朱由崧,相繼滅亡弘光、隆武等南明政權。晉封皇叔父攝政王。六月以剃發(fā)令激起江南各地民眾的反抗,相繼派兵鎮(zhèn)壓。閏六月,命兵部尚書洪承疇等經略江南及粵、贛、閩、湖廣、云貴等地,以攻撫之策相繼平定江南。三年,命豪格為靖遠大將軍,率師攻四川大西農民軍。命博洛為征南大將軍征閩、浙。命多鐸為揚威大將軍,率師征蒙古蘇尼特部騰機思等。命孔有德為平南大將軍,同耿仲明等率師征湖廣。十一月,部將豪格部于四川西充鳳凰山射殺大西農民軍首領張獻忠。四年,修成《大清律》,命頒行全國。七月,罷濟爾哈朗輔政,獨專朝政。五年,命譚泰為征南大將軍,同何洛會征討降而復叛的原明將領、江西總兵金聲桓。調戶部侍郎額色率兵協(xié)助陜西三邊總督孟喬芳,鎮(zhèn)壓甘肅回民米喇印丁國棟起義。命吳三桂鎮(zhèn)守漢中。為排斥異己,迫豪格致死。初設六部漢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禁民間養(yǎng)馬及收藏軍器。命濟爾哈朗為定遠大將軍,征湖廣大順軍將領李過、高一功部。十一月,晉封皇父攝政王。六年,兩次率師親征降而復叛的大同總兵姜鑲,克渾源(今屬山西)等地。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病卒于喀喇城(今河北承德市郊),年39歲。追尊為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不久,追論生前謀逆罪,削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復睿親王封號。多爾袞謀勇兼?zhèn)洌苤赜脻h族謀臣和將吏。統(tǒng)兵馭將,賞罰分明。
    善于把握戰(zhàn)爭全局,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尤其能掌握時機,一舉揮軍入關,確立了清王朝在全國的統(tǒng)治。

    現在熒屏的古裝劇戲說成分很多與歷史事實相去甚遠。雖然收視率挺高,但專家和業(yè)內人士嗤之以鼻。而傳統(tǒng)意義上的古裝劇由于墨守陳規(guī)、按照史書講故事已被電視觀眾所摒棄。所以“秘史系列”不光要講歷史,而且要更突出歷史后面的“秘”字。“在大的歷史真實的背景下,講人的故事,講史書上有爭議的故事,這就是秘史”。

    正說多爾袞: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出現了好多位優(yōu)秀的君主,他們開疆擴土,勵精圖治,使中華民族疆域空前巨大。而有清一世,還有兩位雖無皇帝之名,但有皇帝之實的兩個人,就是前清入關定鼎中原的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和晚清實現同治中興的慈禧太后。ic&:,5
    多爾袞(1612-1650)清太祖第14子,母大妃納喇氏。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清王朝關內統(tǒng)治的奠基人。天命11年(1626年),天命汗努爾哈赤去世,隨后生母納喇氏阿巴亥也殉葬。13歲的多爾袞就失去了父母。而由于生母的殉葬,多爾袞和他的兩個同母兄弟地位一落千丈。大貝勒代善擁立皇太極繼承汗位。此時后金進入天聰汗(皇太極)和三大貝勒共同議政時期。-Q&
    初露鋒芒 天聰二年(1628年)2月因為蒙古察哈爾多羅特部屢次殺害后金使臣,皇太極率多爾袞和多爾袞的同母弟多鐸親征。這是多爾袞第一次出征。最后大獲全勝。殺臺吉古魯,俘萬一千二百人還。因多爾袞有功,賜名墨爾根戴青(滿語的意思為聰明機警多智)。不久封多爾袞為固山貝勒Er)a
    戰(zhàn)功累累 隨皇兄初次出征蒙古就有不錯表現之后,多爾袞就開始和自己的兄長們一起加入了對明作戰(zhàn)。1629天聰汗繞道蒙古伐明。多爾袞和三貝勒莽古爾泰攻漢兒莊,守將最后投降。莽古爾泰率多爾袞等左翼兵與皇太極會師于遵化。隨后后金軍直逼北京,皇太極用反間計殺袁崇煥,后攻破永平等四城回師。1631年,隨天聰汗攻大凌河,圍困大凌河。后城內糧盡,祖大壽開城投降。nQ
    降服額哲,獲得玉璽 天聰9年(1635年)2月,皇太極命多爾袞、岳讬、豪格、薩哈廉將精騎一萬,收察哈爾林丹之子額爾克孔果爾額哲。多爾袞在招降額哲的同時,還獲得了元順帝北逃時帶走的傳國玉璽。%^
    皇兄稱帝,受封親王 1636年(天聰十年)4月,大貝勒代善,和碩貝勒濟爾哈朗、多爾袞、多鐸、岳讬、豪格、阿巴泰、阿濟格、杜度率滿、漢、蒙古大臣及蒙古十六國四十九貝勒以三體表文詣闕請上尊號。其中多爾袞手捧滿文表勸進。天聰汗改金為清,改元崇德。皇太極由后金的天聰汗被尊為大清朝寬溫仁圣皇帝。后人稱為清太宗。多爾袞被封為睿親王。M_jW^`
    多爾袞和清太宗的關系比較密切,太宗很喜歡這個弟弟(太宗曾云,朕愛爾過于子弟,錫予獨厚)。在天聰年間,在四大貝勒共同執(zhí)政時期。皇太極的汗位并不穩(wěn)固,有時還要聽從其余3大貝勒的意見。于是他大力扶植多爾袞,阿濟格,多鐸。利用他們抑制三大貝勒。而多爾袞聰明多智,對太宗奉迎恭順。所以天聰5年(1631年)后金設6部。多爾袞掌管6部之首的吏部。由于工作出色,經常得到皇太極的贊許。1639年,因為正紅旗宜希達值班次事件。多爾袞控告禮親王代善,對君不敬、自作主張、不服從吏部差遣,欲“另有一部”,成為國中之國、君外之君。最后太宗開恩,以代善“年邁顛倒”免罪。此后,代善再也不在過問朝政了。N;sev
    東征朝鮮,南下戰(zhàn)明 太宗改國號的同年12月,因為朝鮮不承認太宗稱帝。于是太宗親征朝鮮,多爾袞隨軍前往。攻克江華島,抓獲朝鮮王妃及朝鮮國王李倧的兩個兒子。李倧請降。從此朝鮮和清朝確定了君臣藩屬關系。因為多爾袞對朝鮮王室以禮相待,朝鮮國王一直很感激多爾袞。w$E0(
    崇德3年8月,太宗以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督左路軍伐明。九月癸亥,多爾袞、豪格、阿巴泰與右翼軍的岳托會于通州。殺明督師盧象升。此戰(zhàn)多爾袞攻克40余城,降六城。俘獲人畜25萬多。多爾袞因功獲賜馬5匹,銀兩萬亮。cX$`,k
    松錦之戰(zhàn) 崇德5年(1640年)3月,清太宗命令圍困錦州。6月,多爾袞等在錦州附近的義州屯田。擊敗來援錦州的明軍。但多爾袞因為私自放士兵回家(當時清軍經過激戰(zhàn)損耗很大,人困馬乏,所以多爾袞讓他們輪班回家休整,稍微休整再返回軍隊)于1641年3月被降為郡王,罰銀萬兩,奪兩牛錄。這時被圍錦州城內的蒙古貝勒諾木齊、臺吉吳巴什等向清軍投降。錦州外城被攻破。8月,洪承疇率明8總兵及明軍13萬屯松山支援錦州。多爾袞屢次與之交戰(zhàn)。8月丁巳,清太宗親率大軍至戚家堡。多爾袞建議太宗駐扎在松山,杏山之間。由他指揮作戰(zhàn)。太宗同意。明軍在松山無法取勝,糧食又少。于是突圍。多爾袞在塔山大道設伏截殺,吳三桂只身跑到寧遠。洪承疇困守松山孤城。次戰(zhàn)共殺明軍5萬余人。1642年2月,松山被攻下,洪承疇被生擒。3月祖大壽獻錦州降清。多爾袞因功又被復封為親王。松錦戰(zhàn)后,明在關外的據點只剩下寧遠一城。而且清朝得到了洪承疇這個引路人,比消滅明的十幾萬軍隊意義更大。此戰(zhàn)后,清拒絕了明的議和(歷史比較愛做弄人,在天聰年間,后金要和明談和,明不許,到了崇德年間,一切相反,這會是清不接受了)。此時清已不把明當作真正意義上的對手了。@
    太宗駕崩,輔政世祖 崇德8年(1643)8月9日,清太宗皇太極突然病故。在沒有任何關于皇儲問題的遺命下。一場關于皇位繼承人的斗爭開始了。這時在清朝王公貴族的內部,太宗生前所轄的兩黃和正藍旗支持太宗長子肅親王豪格。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支持豪格。禮親王代善的兩紅旗態(tài)度不明。兩白旗多爾袞的同母兄弟多鐸和阿濟格支持多爾袞。1643年8月14日,在沈陽故宮崇政殿,八旗王公大臣議立皇位繼承人。兩黃旗的軍隊把開會的崇政殿包圍起來。會議一開始,兩黃旗索尼,嗸敗就先站出來議立皇子。多爾袞以諸位王爺還未發(fā)言,將他們斥退。這時多鐸和阿濟格提議立多爾袞,多爾袞沒有立即答應。多鐸又提議立自己,未獲多爾袞同意后,提出立代善。代善以自己年老堅決不同意。豪格因為自己即位不被通過而以自己福小德薄,難當此任而率先離去。這時多爾袞提議,既然肅親王無意皇位,那么就立皇九子福臨,由自己和右真王(濟爾哈朗)輔政,等皇帝成人再歸政。就這樣,兩黃旗和兩白旗達成了妥協(xié),大家都能接受此結果。所有王公大臣一起宣誓同心協(xié)力共同輔佐順治。宣誓后不久,郡王阿達禮、貝子碩讬仍想讓多爾袞即位,多爾袞揭發(fā)他們的罪行,并把他們處死。v0\x&
    大戰(zhàn)三海關 順治元年(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軍隊攻陷北京,明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而亡。明平西伯吳三桂被李自成招降,后因聽說其家被闖軍抄了,父吳襄在北京被闖軍“夾打要銀”,而復叛歸。4月9日,多爾袞率大軍攻明。此時李自成也率軍20余萬東伐吳三桂。吳三桂致信多爾袞,請求借兵滅賊,許以土地金帛。多爾袞在進軍的同時,開始還懷疑吳三桂是否真的投降(因為清朝曾經多次招降吳未果)。多爾袞給吳回信,答應可以為其報國仇,但讓吳率眾來降,可以裂土封王。吳三桂接到回信后,知道闖軍出北京已逼近山海關,又回信多爾袞請清軍速進。4月21日,清軍到達山海關外,在一片石擊敗闖軍唐通的部隊。吳三桂親自出關去見多爾袞。經過一番談判,吳同意剃發(fā)降清。清軍進入山海關。闖軍20余萬,“自北山列陣,橫亙至海”。當天大風仰沙,對面都看不清楚。多爾袞對眾人說,流賊不可輕視,我軍伺敵陣尾,待他們疲憊不堪后再攻之,必勝。大家努力,服從軍令,打贏此仗,大業(yè)就成了。多爾袞命吳三桂軍在肩膀上系上白布以示區(qū)別于闖軍,命吳軍為先鋒。與闖軍首先交戰(zhàn)。闖軍包圍吳軍,一番混戰(zhàn)。吳軍逐漸支持不住。此時多爾袞命清軍投入戰(zhàn)斗,闖軍大敗,死傷慘重。清軍一直追出四十里。c>
    進入北京 多爾袞封吳三桂為平西王,命其率一萬人為前部,追擊李闖。并對手下將領說,此次出師是為明報君父之仇,除暴救民,消滅流賊以安天下,有濫殺無辜,濫取財物,濫燒百姓民居的,將治罪。并嚴申軍紀。多爾袞在進軍北京的沿途,受到了明軍民的迎接。地方官紛紛投降。李自成在殺了吳三桂一家30余口,又放火燒北京宮殿后,帶著大量的財物離開北京回陜西。多爾袞命吳三桂等繼續(xù)追趕李闖。自己率大軍入北京。明文武百官在朝陽門外迎接,三呼萬歲。請多爾袞乘明皇帝的輦車入城,多爾袞說,自己是周公輔政,不該乘輦,在明臣固請的情況下,才同意乘輦入城。睿親王命大軍留駐城外,無令不準入城。隨后為崇禎發(fā)喪三日,以帝王禮葬之。將崇禎的皇后和妃子也一并以禮葬之。命令新占領的區(qū)域暫緩剃發(fā)。 W=U2
    定都北京,沿襲明制 6月,多爾袞和清文武大臣確定建都北京。9月順治帝和在盛京留守的清朝文武移都北京。10月1日正式在北京舉行即位大典。多爾袞被封為叔父攝政王。當清朝正式確立了北京為權力中心后,多爾袞沿襲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大量招納,征召漢官,并加以重用,很多原來明朝的高級官吏應征。在六部中滿漢尚書兼用。多爾袞還尊孔崇儒,順治帝即位的第二天就封孔子六十五代孫允植為衍圣公。并在沈陽修孔廟,多次祭祀孔子。繼續(xù)明朝的國子監(jiān)太學制度,重開科舉考試,還大力整頓吏治。多爾袞取消了明末的三餉,又減免了很多地方的賦稅。對恢復經濟起到了一定作用。sDD\
    平滅李闖,降服南明 在確定北京為都城后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消滅自己的敵人了。此時李闖的軍隊雖然退出北京,但仍控制了山陜豫甘地區(qū),有兵百萬。張獻忠控制著四川。南明弘光政權在南京建立,控制著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有兵50萬。而清軍入關后,有滿八旗4萬余人,蒙八旗1萬多,漢八旗3萬多,加上其余的一些部隊總共12萬多。可以說清朝的力量是最弱的。多爾袞采取了先安撫南明,先把流賊作為主要的敵人。順治元年(1644年)6月,多爾袞派葉臣開始進攻山西。原明大同總兵官姜鑲降清。9月,唐通(也是原明將,后投降李闖)被招降,10月山西全境被清占領。在西線占領山西的同時。清軍在東線的軍事行動也在進行。1644年9月占領山東,10月占領江蘇北部。此時,多爾袞認為消滅李闖和南明,統(tǒng)一全國的機會到了。在順治元年(1644年)10月命阿濟格進攻陜西,多鐸去定江南。但因為闖軍進攻河南懷慶,獲得大勝。于是命多鐸暫停南下。先順路平滅李闖后,再南下。多鐸率兵在河南戰(zhàn)勝闖軍后,直取潼關,在12月底到達潼關。在潼關,多鐸屢勝闖軍,李自成不能取勝,于1645年1月退回西安。潼關守將馬世堯率所部七千人詐降獻城。被識破斬殺。清軍進攻西安,李自成放棄西安退入河南。多爾袞看到已占領陜西全境,便命阿濟格繼續(xù)追剿李自成,多鐸則被調去進攻南明。李闖退入河南后,看到清軍追來,于是又向湖北撤退。在湖北闖軍和清軍又多次交戰(zhàn),闖將劉忠敏被擒殺,宋獻策被擒后,投降。李自成本人也在敗退途中,于1645年5月在九宮山被當地鄉(xiāng)民所殺。闖軍余部退入湖南。阿濟格在江西收降了南明左夢庚(左良玉的兒子)所部水陸軍13萬后班師。o8u
    多鐸率軍由陜西通過河南,進攻南明。沿途比較順利,只在揚州遇到史可法率軍頑強抵抗,損失很大。城破后,清軍進行了報復性屠城。5月清軍渡過長江,南京投降。福王朱由崧逃往蕪湖投奔黃得功,后得功被殺,福王也被俘獲。多鐸此次平滅弘光政權在沿途共收降南明軍23萬。接著多鐸又消滅了杭州的潞王政權,潞王朱常淓投降。至此江南平定。S2E3,
    打壓政敵 在順治元年(1644年)多爾袞剛剛輔政不久,另一位輔政王濟爾哈朗就要求,凡事先與睿親王說,諸臣上奏折要先寫睿親王的名字。但即使這樣,多爾袞也不放過他。在順治4年(1647年),多爾袞以濟爾哈朗的王府逾制,罰銀2000兩,免去輔政王的資格。讓多鐸為輔政王。順治5年,濟爾哈朗的侄子們告發(fā)濟爾哈朗,說他在太宗死后,曾經議立豪格,議罪當死,被從輕發(fā)落后降為郡王。雖然后來被恢復為親王,但也遠不如從前風光了。PpTq>h
    多爾袞另一個打壓的對象就是豪格。在多爾袞輔政后不久,豪格就對多爾袞多有怨言,說多爾袞多病無福,不能終輔政之事,而且還對自己未能即位,非常后悔。結果被手下的人告密,豪格因此被貶為庶人。后雖因入關作戰(zhàn)有功,被恢復親王,但豪格始終小心翼翼。順治3年,多爾袞命豪格去打張獻忠,豪格在西充射殺張獻忠,平定漢中和四川全境后,班師回朝。多爾袞不打不給予獎賞,卻以豪格部下冒功,任用罪人揚善之弟吉賽,交部議處當死,后多爾袞命免死改為幽禁,但不久豪格就死于獄中。多爾袞還對兩黃旗的人分化瓦解,譚泰等人投靠了多爾袞,后來還做了吏部尚書。而一直對多爾袞不滿的鰲敗和索尼,鰲被貶為庶人,索被發(fā)配到沈陽守皇陵。這樣多爾袞在朝中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眾人之上,獨攬大權。順治元年,多爾袞是叔父攝政王,順治2年,多爾袞稱”皇叔父攝政王”。順治5年,又“加皇叔父攝政王為皇父攝政王。4)
    三大弊政 剃發(fā) 圈地 逃人 順治2年(1645年)6月,多爾袞在平定江南后,重新發(fā)布剃發(fā)令。此事成為導火索,激起了全國性的反清。+|1u
    隨著清朝定都北京,大批八旗官兵及家屬進入北京,他們的生活成了問題。多爾袞下令開墾無主荒地,建立八旗莊園。但地方官員卻將大量有主的土地圈占,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KCdj}d
    圈地后,很多地主不想離開自己的土地,便帶著土地投充到八旗莊園。成為農奴。各個莊園總有農奴逃跑,成為逃人。清初對逃人的懲罰是很重的,逃人抓回來都要鞭打100,窩藏,藏匿逃人的不論官民,都是死罪。?y
    身后被清算 順治7年(1650年)11月,出去打獵,12月初9在喀喇城突然逝世,享年39歲。順治帝聽到消息,親自帶領文武百官掛孝在東直門外迎接靈柩。并下詔追尊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yè)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因多爾袞無子,以多鐸子多爾博過繼,襲睿親王。?
    順治8年元月,順治帝以多爾袞部下控告阿濟格欲做亂,而將阿濟格抓了起來,削爵,幽禁,后被賜死。這是順治帝打擊多爾袞勢力的第一步。隨后又將兩白旗的幾個重要成員處死。6k2
    2月,議政大臣兩白旗的蘇克薩哈、詹岱控告多爾袞曾準備在棺木里放八補黃袍、大東珠素珠、黑貂。并在生前,欲以兩固山駐永平,欲篡奪皇位。譚泰也說,多爾袞納豪格的王妃,何洛會曾罵豪格的兒子。濟爾哈朗等眾大臣上奏說給多爾袞定了一些罪狀,主要的如下。zBhG@
    1奪濟爾哈朗輔政n M<%
    2自稱皇父攝政王
    3儀仗、音樂、侍從、府第逾制,府第有如皇宮。7`
    4妄言太宗即位系奪立R
    5逼死豪格,納其王妃。\,
    順治帝下詔,多爾袞逆謀果真,神人共憤,謹告天地,太廟,社稷,將伊母子并妻所得封典悉行追奪。dwc
    多爾袞的尸體被拖出來鞭尸,斬首,暴尸,最后被焚骨揚灰。這位曾經權傾朝野的睿親王,最后落得了如此下場。DQ'`
    百年之后,沉冤得雪 100多年后,乾隆38年,清高宗以多爾袞有功于清,命其近支王公后代,掃墓祭祀。乾隆43年正月,清高宗正式給多爾袞平反,認為多爾袞實無反心,恢復多爾袞的睿親王,追謚曰忠,配享于太廟,依照親王的規(guī)格重修多爾袞的陵墓,并讓多爾博的后人世襲罔替睿親王。){@

    如果要研究了解一個歷史人物,多看看相關著作,也有些幫助。
    幾部與多爾袞有關的歷史類文學小說 : 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孝莊秘史》(楊海薇 著)和臺灣作家樸月的《玉玲瓏》、《金輪劫》 等等

    歷代的政治紛爭都是這樣。對對錯錯只是任憑后人評說的。后人也只能靠一點野史和所謂的正史來參悟歷史。主要能聯(lián)系辯證的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就好。
    而對于歷史人物情感內心世界的探尋,更需要時間去研究和感悟。

    小多是一個為愛執(zhí)著的人。

    歷史上多爾袞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對大玉兒是重情重意的嗎?
    可是,敢問這一切又有什么用?就算先皇并沒有讓大福晉做為陪葬的遺詔, 就算多爾袞真的是內定的下一任皇帝,又有什么用?原來的多爾袞可以在大草原上策馬奔馳,盡享人生之樂,可如今呢?全部的擔子都要他自己扛,有淚水也只有咽里!民間傳說把多爾袞和大玉兒(即后來皇太極的莊妃)的際遇劃出了唯美,...

    多爾滾怎么死的
    順治帝聽從王爺們的建議,將三百飛騎收容在押,誄殺殆盡。阿濟格隨多爾袞的靈柩進京時,立即成了囚犯,被送入監(jiān)牢幽禁。他在監(jiān)獄中企圖舉火,被賜令自盡。這個舉動剪除了多爾袞的嫡派勢力,清算多爾袞也從此開始。 順治八年正月,多爾袞的貼身侍衛(wèi)蘇克薩哈向順治皇帝遞上一封檢舉信,揭發(fā)多爾袞生前曾與...

    多爾袞與孝莊一見鐘情?歷史上真是這樣嗎?
    在皇太極駕崩后,多爾袞又輔佐孝莊的兒子福臨登上了皇位。甚至在有些影視劇中還出現了孝莊下嫁多爾袞的情節(jié),不過這也是野史或者劇本需求,在清朝的正史中并不是我們剛才所看到的這樣,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仔細了解一下真實歷史。孝莊和多爾袞來自不同的民族部落,所以上面說兩個人青梅竹馬是不符合史據的。而且...

    多爾袞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這幾天看電視劇《清宮風云》,既被影視劇情的編排所吸引,也著實對多爾袞時代的那段真實歷史產生了興趣。他揮軍入關,為清朝奠定近300年江山;兩次面臨登基做皇帝的機遇卻未能成功;他和孝莊太后的情感秘史;他死后先被追封為皇帝,旋即又被罷免所有封爵,并從墳墓里挖出來鞭尸、割頭;直到100多年后,...

    歷史上真實的多爾袞,其實根本不是電視劇里演的那樣嗎?
    對于電視劇里多爾袞的形象,很多朋友或許都比較了解。但是,大家知道正史上的多爾袞,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嗎?其實,正史上的多爾袞,和影視劇中的那個形象,還真是差別挺大的。多爾袞出生于公元1612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也是努爾哈赤最為寵愛的兒子之一。多爾袞的母親,是努爾哈赤最為寵愛...

    歷史上多爾袞與孝莊皇后的關系到底是怎么樣子的
    ”太后下嫁”之說,首先起因于順治五年(1648)多爾袞被封為“皇父攝政王”。這個怪異的稱呼引起了人們的各種猜測。大家認為,皇帝之母屈尊下嫁,才使多爾袞有了這種尊稱。那么,我們先來說說歷史上真實的孝莊文皇后。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的第二個女兒,生于明萬歷四十一年...

    來談談歷史上真實的多爾袞和孝莊是咋回事
    多爾袞和孝莊這對歷史人物的真實關系,隨著清宮劇的風靡而備受熱議。電視劇中的情節(jié)引發(fā)了觀眾對他們在歷史上的私情猜測。然而,正史并未詳細記載他們之間的具體八卦,因為他們的身份——攝政王多爾袞和皇太極的妃子孝莊,都是清朝高層,朝廷對他們的私生活諱莫如深。盡管野史中充斥著各種傳聞,但這些未經證實...

    清朝多爾袞怎么死的?
    其實在多爾袞生前的健康狀況是不樂觀的,據松山大戰(zhàn)中記載,多爾袞為打仗幾天幾夜不休息,可想多爾袞很有可能在之前的征戰(zhàn)生涯中就落下了病根。多爾袞與弟弟多鐸的感情很好,1649年,多鐸得天花死了,對多爾袞也是一個打擊。再加上多爾袞當時墜馬咳血,很有很能肺部受傷了,最后沒有得到有效的救治,才是...

    多爾袞做什么官
    但眾貝勒早就擔心多爾袞三兄弟力量迅速壯大,便在擁戴皇太極繼位為汗之后九個時辰,迫令阿巴亥自盡殉夫,聲稱是太祖的“遺命”。這時候,多爾袞三兄弟的處境最為艱難,他們既失去了政治依靠,又面臨著兄弟們對其所領旗分的攘奪,誰知道今后又會有什么災禍降臨?[編輯本段]青年時期 皇太極繼位之后,雖未向他們開刀,但也通過...

    關于多爾袞和大玉兒真實的歷史
    盡管有張煌言的詩作提及此事,但清史專家孟森和閻崇年都認為“太后下嫁”的說法缺乏史實依據。孟森指出張煌言的詩可能帶有敵視清朝的偏見,順治的稱謂可能有特定含義,且孝莊未與皇太極合葬的原因有歷史先例。因此,關于多爾袞和大玉兒的青梅竹馬故事,正史記載中并無確鑿證據,目前大多學者認為這是未經證實的...

    相關評說:

  • 遲娜17697945796: 多爾袞有沒有被追加為皇帝?他生前生后又沒有成為過真正的皇帝
    海寧市公差: ______ 有,多爾袞死后追封的.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九多爾袞死于喀喇城(今河北灤平),年僅三十九歲,靈柩回京后,被尊為“懋德修道廣業(yè)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追封其元妃為“義皇后”,夫婦一同升祔太廟祭享,即視同一位真正的皇帝,極具哀榮.
  • 遲娜17697945796: 歷史上的多爾袞長啥樣
    海寧市公差: ______ http://baike.so.com/doc/5349289.html
  • 遲娜17697945796: 多爾袞善良嗎 -
    海寧市公差: ______ 多爾袞其實是一個狡詐之人.
  • 遲娜17697945796: 有沒有關于多爾袞的正史的史料
    海寧市公差: ______ 白壽彝的《中國通史》《清史稿》
  • 遲娜17697945796: 大清朝時多爾袞的爹是誰,他的歷史資料是什么. -
    海寧市公差: ______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生于明萬歷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12年11月17日),為太宗皇太極異母弟.據說多爾袞相貌最像其父,深得父親喜愛,努爾哈赤曾有意將其作為自己的汗位繼承人.但是,當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時,多爾袞的母親大妃烏喇納拉氏被逼殉死,不滿十五歲的多爾袞當然無力爭奪汗位.但是,當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時,多爾袞年方14歲.其同父異母之兄皇太極年方34歲.皇太極一是年齡上占有優(yōu)勢,二是他本人也確有許多過人之處,三是他本人有赫赫戰(zhàn)功,四是他善于籠絡人心,爭取到了多方支持.多爾袞最終未能繼承汗位
  • 遲娜17697945796: 多爾袞是怎么死的?
    海寧市公差: ______ 多爾袞因為在和明朝歷時兩年的松錦之戰(zhàn)中勞累過度,元氣大傷,得了三種病癥:第一種是怔忡之癥,第二種是中風前兆,第三種是咯血癥.入關后更是“機務日繁,疲于裁應,頭昏目脹,體中時復不快”.順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十三日,多爾袞“以有疾不樂,率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及八旗固山額真、官兵等獵于邊外”.十二月九日,多爾袞因狩獵墜馬,膝蓋受傷,涂以涼膏,竟于十二月初九日死于喀喇城,享年只有39歲.
  • 遲娜17697945796: 清朝歷代皇帝都是怎樣評價(攝政王)多爾袞的? -
    海寧市公差: ______ 乾隆為其平反時曾說:“睿親王多爾袞掃蕩賊氛,肅清宮禁.分遣諸王,追殲流寇,撫定疆陲.創(chuàng)制規(guī)模,皆所經畫.尋奉世祖車駕入都,成一統(tǒng)之業(yè),厥功最著.歿后為蘇克薩...
  • 遲娜17697945796: 多爾袞為什么沒有在皇太極死以后得到皇位皇太極死以后,那是大清朝最
    海寧市公差: ______ 是非功過 試與評說 多爾袞位寵功高,擅權過甚.豪格雖然鎮(zhèn)壓張獻忠有功于清室,但因在繼嗣問題上和他有爭,終于在功成返京后,就被他羅織罪名,置之死地.濟爾哈...
  • 遲娜17697945796: 歷史上順治怎么這樣對多爾滾啊 -
    海寧市公差: ______ 多爾袞為人也許很一般,但是政治才能卻是不能否認的,滿軍入關他是功不可沒,可能是因為順治是在太平里成長,無法體會出戰(zhàn)場上殺戮和行軍的艱辛,況且又有一個非常厲害的額娘,萬事不用...
  • 遲娜17697945796: 多爾袞和孝莊是怎么回事?
    海寧市公差: ______ 孝莊和多爾袞的關系,從國事上來說是君臣,從家事上來說是叔嫂.但有不少非官方史料上顯示,他們之間很可能還存在另外一種關系,那就是夫妻.在清朝歷史上有一件...
  • 蜜臀日韩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2018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 国产无码AV|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主播第一区| 亚州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红杏|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夏目| 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不卡中文字幕久久久| 久久久久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