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女皇武則天嗎? 中國歷史上真正的女皇帝就只有武則天嗎?
有的。武媚娘,也就是武則天。
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十四歲入后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后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并稱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期間,改名為“曌”。 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fā)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謚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加謚則天順圣皇后。
有,不過歷史只承認武則天一人的女皇地位。
【中國歷史的女皇帝一覽表 】
女皇武則天公元528年 北魏殤帝(元姑娘①) 年號:武秦 在位不到1年
公元653年 文佳皇帝(陳碩真) 年號:無 在位不到1年
公元690—705年 大周圣神皇帝(武曌、武則天)
年號: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圣、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圣歷、久視、大足、長安、神龍 在位16年
公元1164—1178年 西遼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②) 年號崇福 在位14年
注:
①公元528年,北魏孝明帝元詡被胡太后殺死,國不可一日無君,胡太后遂從后宮抱來一個女嬰,假稱是孝明帝之子,讓女嬰做皇帝,改元“武秦”,不久胡太后為了避免被眾人知曉此事,于是殺死該名女嬰,另立元暉之子元釗為帝,是為北魏幼主。因此該名女嬰在胡太后的操縱之下,匆匆登位又匆匆死去,故歷史上連她的名字都沒留下,一般可稱“元姑娘”,胡太后之后匆匆給女嬰加上謚號殤帝(一般正史不可見),所以北魏元姑娘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②耶律普速完:西遼仁宗耶律夷列之女,公元1163年,仁宗病死,由于太子耶律直魯古年幼,遺命耶律普速完稱制;公元1164年,耶律普速完正式稱制,改元崇福,號承天太后,后由于公爹蕭斡里刺和駙馬蕭朵魯不的控制,耶律普速完號稱皇帝,稱承天皇帝,不到幾天,消息走漏,耶律普速完被殺,耶律直魯古即位。耶律普速完謚號“承天太后”,她也是中國歷史最后一位女皇帝。
沒有了。
武則天作為一個女皇帝,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至于像呂后啊,慈禧太后啊等等,和武則天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
因為呂后啊慈禧太后啊等等只是掌握大權。歷史啊這樣掌握大權的不計其數(shù)。比如明朝太監(jiān)劉瑾,魏忠賢。大臣張居正啊。秦朝的呂不韋啊等等。但是他們終究不是皇帝。權利再大,也是太監(jiān)。權利再大,也只是個權臣。
但是武則天,作為一個掌握大權的女皇帝。就她一個。
就好比臺灣吧。現(xiàn)在的臺灣實際上并不歸大陸共產(chǎn)黨管,類似與事實上的獨立。
但是臺灣就是不敢正式宣布獨立,不敢正式脫離中國。因為臺灣要是這么做,就意味著戰(zhàn)爭,意味著自取滅亡。
慈禧太后啊等等就是現(xiàn)在的臺灣。武則天呢就相當于宣布獨立的臺灣而且還成功反攻大陸。兩人的水平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拿慈禧啊呂后啊和武則天比,簡直是對武則天的侮辱嘛。
歷史上真的有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武周時期女皇帝。
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后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后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并稱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期間,改名為“曌”。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fā)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謚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加謚則天順圣皇后。
誰能告訴我關于一代女皇武則天的歷史故事
武則天(公元624年---705年)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一位女皇帝,山西文水縣人。“則天”,是她的尊號。古時候,女孩一般是沒有名字的,即便有也不外傳。她入宮以后,唐太宗李世民給她取名叫武媚。當了女皇,她自己取名武zh*o。“zh*o”這個字是武則天新造的。讀音和意義都是和“照”字相同。她自詡非常英明,雙眼像太...
歷史上真的只有武則天這一個女皇帝嗎
中國歷史上,武則天是唯一名副其實的女皇帝。說起來女皇帝,大家定然會想到武則天,武則天只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tǒng)的女皇帝。確切地說,中國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四位女皇,北魏殤帝元姑娘、農(nóng)民起義女領袖陳碩真、武則天和西遼承天皇帝。而呂雉、蕭綽、慈禧以及其她臨朝稱制的女主則是中國古代的準皇帝。1、第一...
一代女皇武則天歷史上的武則天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傳奇女性,她的名字被深深地鐫刻在了歷史的篇章中——武則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她是漢族,一個在中國皇朝舞臺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是唯一一位正統(tǒng)的女皇帝。在唐高宗的統(tǒng)治時期,她以皇后身份登上了權力的巔峰(655—683年)。即使在丈夫去世后,她依然保持著...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么
武則天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和地位無可動搖,在男尊女卑,男權主宰世界的時候,能以女子之身成為一國帝王,武則天確實令人欽佩。其實歷史上以女子之身登上皇位的不止武則天一人,在武則天之前,已經(jīng)有過兩位女皇帝,一位有正經(jīng)稱號,一位則是農(nóng)民起義領袖。第一位是北魏殤帝,別稱元姑娘。她不僅是第一位以...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嗎?
嚴格意義上是,絕無僅有的一位。在她之前大概七八十年,有一位起義的女首領叫陳碩貞,自立為帝。十幾年以前宣揚農(nóng)民起義是革命的時候,說陳碩貞是武氏稱帝之前的女皇帝。
武則天竟然不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歷史上四位女皇是誰?
3.第三位:大周圣神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在世時,她協(xié)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十余年,在丈夫唐高宗去死后,武則天相繼廢除自己兩個兒子中宗和睿宗之位,自己做了皇帝,自稱武曌并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成為歷史上空前絕后的唯一女皇。她在位...
中國歷史上為何只有武則天一位女性皇帝?
4. 因此,盡管后宮中妃嬪們爭斗不休,但她們通常只限于后宮的權力斗爭,而不涉及國家政治。5. 盡管有些女性渴望權力,如歷史上的皇后和太后,她們通過控制兒子或孫子來間接掌握大權,但并未稱帝。6. 武則天之所以能成為女皇帝,部分原因是她的手段更為果斷,有關她親手殺死自己孩子的傳說體現(xiàn)了她的決斷...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是唐朝時期著名的開明君主嗎?
一代女皇武則天,留下無字碑留待后人評說,根據(jù)日月當空之義自造瞾為其名。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女皇帝、即位年齡最大(67歲)及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后并稱為“呂武”。但實際上,武則天其實并不應該算唐朝的皇帝。她是武周的皇帝。這個武周是歷史學家定義的,為了與其他的周朝...
中國歷史上哪個女皇帝賣國?
通過歷史上有且只有一個女皇帝,那就是,一代女皇武則天,武則天建立武周,當時正是大唐盛世,絕對不存在賣國的情況,要說女人掌權賣過最有名的就是慈禧皇太后,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友邦不予家奴,都是慈禧皇太后的著名言論,從中也可以看出親賣過的本質(zhì) ...
武則天到底是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自名武曌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與漢朝的呂后并稱為呂武。呂雉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為皇太后,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帝王政事...
相關評說:
南豐縣平底: ______ 武則天 中國武周時期女皇帝,總的來說是唐朝,但她執(zhí)政以后將國號改為“周”,太子正位之后又恢復國號“唐”.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希望能幫到你!
南豐縣平底: ______ 有,武則天就是
南豐縣平底: ______ 當然不是,就像上面同志說的
南豐縣平底: ______ 歷史上只有武則天一個女皇
南豐縣平底: ______ 是啊,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南豐縣平底: ______ 是,是歷史記錄的和歷史認可的第一個女皇帝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 在此之外,武則天算不上第一個和唯一一個女性當權者.
南豐縣平底: ______ 女皇武則天,是一個極具歷史魅力,似傳奇而非傳奇的歷史人物.她的功過是非一如她給自己立下的那塊“無字碑”一樣,任由歷史去評說.對武則天的評價武則天,本名...
南豐縣平底: ______[答案] ⑨周⑩選拔賢才?政啟開元
南豐縣平底: ______ 她是實際意義上還有名分上都存在的唯一女皇,其它滴大部分都屬于垂簾聽政,但是沒有名分